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查明引发浙江省宁波市某服饰公司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菌.方法 对采集到可疑食品和肛拭等标本参照GB/T4789-2003标准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分型;参照霍乱防治手册检测菌株的CT毒力基因.结果 6份患者大便标本与14份轻微腹泻患者或腹部不适者大便标本中检出非O1群霍乱弧菌O29血清型9株,其中腹泻患者标本检出6株,轻微腹泻患者中检出3株,检出率为45.0%.未检出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O1群和O139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剩余食物未检出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O1群和O139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结论 此次食物中毒为非O1群霍乱弧菌O29血清型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本地区急性腹泻患者病原性弧菌的分布和药敏情况。方法 按第2版《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分离鉴定和溶血试验,K-B法作药敏试验。结果 1170例急性腹泻患者共检出病原性弧菌105株,检出率为8.9%;同期检出沙门菌和志贺菌25株,检出率为2.1%。105株弧菌中副溶血性弧菌占52.3%,气单胞菌占25.7%,非O1群霍乱弧菌占14.2%。有84株溶血素阳性。除复方新诺明耐药率(41.0%)较高外,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均无1株耐药,庆大霉素、氯霉素均仅2株耐药。结论 本地区急性腹泻病原菌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为气单胞菌和非O1群霍乱弧菌,其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氯霉素均敏感。  相似文献   

3.
关于引起急性腹泻的致病性弧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夏秋季急性腹泻中的2病性弧菌的感染情况,从2000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中检出致病性弧菌380株,检出率19.3%,其中副溶血弧菌8例,河弧菌56株,溶藻弧菌35株,致伤弧菌33株,霍利斯弧菌与非O1群霍乱弧菌为9株,拟态弧菌8株,费尼斯弧菌6株,梅氏弧菌3株,豚鼠单胞菌6株;温和气单胞菌41株,亲水气单胞菌32株,类志贺氏邻单胞菌6株。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致病性霍乱弧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分别针对霍乱弧菌的外膜蛋白基因 (ompW )和肠毒素A亚单位基因 (ctxA)设计引物 ,建立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可准确地将产毒霍乱弧菌与非产毒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河弧菌、志贺菌、沙门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加以鉴别。1.菌株 :10株O1群古典型 (标准株 16 0 17) ,14株O1群埃尔托型 (标准株 180 2 0 ) ,7株O139,13株非O1非O139,12株副溶血性弧菌 ,7株河弧菌 ,7株沙门菌 (标准株 5 12 5 2 ) ,10株志贺菌 (标准株 5 0 0 71) ,5株ETEC ,7株EHEC(1株O15 7∶H7) ,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军事医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地区夏秋季急性腹泻的高发时间和常见急性腹泻病原菌,为防制急性肠道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将就诊人数按各月上中下旬分别统计和制图;在检验O2过程中根据化验室现有条件,每隔3d对O2以外的其他急性腹泻病原菌进行培养鉴定。培养鉴定方法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结果]4月开诊以后,5、6、7月份腹泻患者人数逐渐增加,8月份达到最高峰,9月份开始下降,10月份仍然大幅度下降。半年来共做O2培养和悬滴检验各1635人;未检出O1群霍乱弧菌大肠杆菌O157,检出O139血清型非O1群霍乱弧菌1株。此外还检出了弧菌的其它致病性弧菌、EPECO111:K38(B4)和志贺菌F2b和F3b,[结论]夏秋季急性腹泻的高峰时间是8月份上旬,常见的致泻病原菌为:其它致病性弧菌、大肠杆菌和志贺菌。  相似文献   

6.
对本院1999年6~9月在肠道门诊检出的20株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群和药敏试验.根据1998年美国NCCLS药敏法规中新增的霍乱弧菌抗生素选择规定和判别标准[2],所选用抗生素已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药敏结果提示: 抗O/129的非O1群霍乱弧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比O/129敏感的非O1群霍乱弧菌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耐四环素非O1群O139霍乱弧菌的报告李端,熊元甫(南昌市卫生防疫站,江西南昌330006)非O1群O139霍乱弧菌国内外的报道均对四环素敏感,我们分离出一株耐四环素的菌株。1病原学检查某腹泻病人粪便,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结果检出1株革兰阴性弧菌,...  相似文献   

8.
<正>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弧菌科弧菌属中具有相似生化性状、相同鞭毛抗原、不同菌体抗原的弧菌的统称,按照菌体脂多糖抗原的不同,已分离出200余个血清群[1],除O1群和O139群的产毒株会导致霍乱的大流行外,其他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亦可引起感染性腹泻、败血症等[2]。本研究从我院收治的1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培养到1株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然而布鲁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Bruker BioT yperTMMALDI-TOF MS)仪却错误鉴定为易北河弧菌(Vibrio albensis)。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们从200份腹泻病人大便中分离出32株弧菌科病原菌,检出率为16%。其中弧菌属23株,检出率为11.5%(包括非0—1群霍乱弧菌18株,嗜盐性弧菌1株,拟态性弧菌4株),气单胞菌属细菌6株,检出率为3%。类志贺氏邻单胞菌属细菌3株,检出率为  相似文献   

10.
林仁卫  叶菊莲  罗芸  占利 《疾病监测》2007,22(9):582-584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技术了解引起食物中毒的非O1群霍乱弧菌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及耐药性特征.方法 对检出的非O1群霍乱弧菌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霍乱弧菌肠毒素基因(Ctx)、小带联结毒素基因(Zot)、辅助霍乱肠毒素(Ace)基因的检测,并参照美国CDC PulseNet的统一方法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并作同源性分析.结果 从8例患者和8份食品标本中分离到7株非O1群霍乱弧菌,未检出Ctx、Zot、Ace等毒素基因,检出溶血素,Dienes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显示病人分离株和剩余食物检出株同源.经耐药性分析,菌株除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100%耐药外,对其余抗生素均较敏感.结论 通过实验证实本次食物中毒是由聚餐者共同食用冷菜凤爪所致,流行病学追溯从患者共同食用冷菜和海产品中非O1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耐药性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为同源菌株.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1989年8月在一例急性腹泻病人水样便中检出一株弧菌,经鉴定为非01群霍乱弧菌血清11型菌(VBO11型菌).现报道如下.1.取病人水样便,接种于碱性胨水及碱性平板18~24h.碱性胨水中生长迅速,液面形成菌膜,碱  相似文献   

12.
铜陵市33起食源性疾病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33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标本种类,选用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4789-94)和《霍乱防治手册》(部颁)及相关资料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结果33起食源性疾病的突发事件中,检测各类标本共745份,检出各类病原微生物63株(检出率8.5%),其中肠道致病菌20株(沙门菌8株、变形杆菌7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3株、志贺菌2株),占31.8%;致病性弧菌19株(霍乱弧菌9株、麦氏弧菌4株、沙鱼弧菌3株、拟态弧菌2株、副溶血性弧菌1株),占30.2%;蜡样芽胞杆菌5株,占7.9%;类志贺邻单胞菌5株,占7.9%;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占3.2%;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酶联法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12份,占19.0%。结论在从33起食源性疾病中分离的各类病原微生物中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弧菌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除B族链球菌外,气单胞菌、产单核李斯忒弧菌和产气荚膜梭菌,也可生成CAMP因子。1985年,作者发现霍乱弧菌Eltor生物型也呈阳性。本文中作者进一步检查1209株Eltor型霍乱弧菌,140株非01群霍乱弧菌和25株经典霍乱弧菌,均经生化与血清学证实。改良CAMP试验方法为:用胰酶大豆琼脂加5%洗涤过的脱纤维羊血。顷平板,厚度为3mm。采用点种法,即用白金针取产β溶血素的金葡菌,插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株疑似O139群霍乱弧菌进一步鉴定,以排除或确诊霍乱。方法以试管凝集和交叉吸收实验复核玻片凝集结果,用生化实验和BIOFOSUN 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生化鉴定,PCR技术检测O139霍乱弧菌特异性脂多糖基因(LPS)。结果玻片凝集阳性,试管凝集1株菌可达原诊断血清效价的1/4,1株菌达1/2,交叉吸收后均证实为非特异性凝集;未检出LPS基因;系统生化鉴定判定为麦氏弧菌。结论2株菌不是O139霍乱弧菌,而是麦氏弧菌。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非O1群弧菌感染情况,对462例急性腹泻初诊患者粪便标本进行了病原学和药敏试验检测;非O1群弧菌121株,检出率为26.4%。同时对其中384份标本检出痢疾杆菌57株,检出率为14.8%。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非O1群弧菌对氧哌嗪青霉素敏感率72.7%,泰利必妥70.2%,氟哌酸64.5%。对其它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检验结果提示,就诊的腹泻患者中,由非O1群弧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占有较高的比例,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146株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314例腹泻便标本中分离出弧菌属细菌146株,分离率为11.1%,以致伤弧菌(48株32.9%),副溶血弧菌(37株26.7%)和河弧菌(15株10.3%)为主。0-1群霍乱弧菌8株(5.5%),经血清学鉴定均为小川型,患者呈散在发病。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非O1群霍乱弧菌对O/129磷酸盐出现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省1986~1994年从腹泻病人粪便和外环境标本检出的非O1群霍乱弧菌119株中,有10.08%和5.88%分别对10μg和150μg的O/129磷酸盐出现抗性,出现抗性最早的一株是1986年从海产品中检出的。对10μg和150μg的O/129出现轻度敏感者分别占4.20%和3.36%,抗O/129的非O1群霍乱弧菌可能会增加。在抗10μg和150μgO/129的7株非O1群霍乱弧菌中,有5株同时抗磺胺甲基异恶唑(SMX),但仍有2株对SMX敏感。在分离鉴定时应加以注意,并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8.
急性感染性腹泻是夏秋季常见的肠道病 ,大多数是由细菌引起 ,而主要的病原菌是弧菌属的细菌。为了解致病性弧菌在急性腹泻病人中分布情况 ,对医院 1754例急性腹泻患者肛拭子标本进行致病性弧菌的检测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1998年 5~ 10月孙逸仙医院门诊及急诊急性腹泻病人的肛拭子标本。1.2 培养基 :四号琼脂 ,TCBS琼脂 ,碱性蛋白胨水 ,弧菌科的微量生物鉴定管 (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生产 )1.3  0 1群霍乱弧菌及 0 139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由广州市防疫站微生物科提供。1.4 取门诊及急诊急性腹泻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宿州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的肠道感染情况。方法对两年中分离到的302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溶血素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年中共检测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3165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302株,检出率为9.5%。其中脲酶阳性48株,占副溶血性弧菌的15.9%。以7~9月副溶血性弧菌榆出最多(252株),占副溶血性弧菌总检出数的83.4%。对302株副溶血性弧菌溶血素检测结果表明,耐热溶血素(TDH)阳性213株,占70.5%;不耐热溶血素(TRH)阳性43株,占14.2%。副溶血性弧菌对痢特灵(FR)的耐药率为66.3%,其次是氨苄西林(AMP),为61%。结论脲酶阴性与阳性副溶血性弧菌均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0.
1991年5~10月,从上海瑞金医院3162份腹泻标本中分离出779株弧菌科细菌(检出率24.6%),其中弧菌属517株(占66.4%);气单胞菌属226株(占29.0%);邻单胞菌属32株(占4.1%)。种的分布以副溶血弧菌最多(共413株,占53.0%);依次是豚鼠气单胞菌(98株,占12.6%),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非O_1群霍乱弧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溶藻弧菌,河弧苗,拟态弧菌等。另外还有较少见的弗尼斯弧菌3株,哈维弧菌4株,海龟弧菌2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