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引起的微卫星DNA不稳定性是继发现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之后的又一癌变机制,微卫星不稳定性胃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胃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深入研究将对揭示胃癌的发病机制、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胃癌发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一系列遗传学改变,包括癌基因激活及抑癌基因失活等。最近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中发现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现象,亦是导致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之一,MSI检测可能成为胃癌诊治的新方向。现就近年国内外关于MSI在胃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本文就与胃癌相关的染色体异常、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转移抑制基因异常表达、细胞周期调控紊乱、细胞粘附分子和信号传导异常及遗传不稳定性等作一综述 ,旨在深入探讨胃癌发生发展的遗传学机制。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本文就与胃癌相关的染色体异常、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转移抑制基因异常表达、细胞周期调控紊乱、细胞粘附分子和信号传导异常及遗传不稳定性等作一综述,旨在深入探讨胃癌发生发展的遗传学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3(BMP3)基因遗传不稳定性及异常甲基化与胃癌进展的关系,为揭示BMP3基因作用机制和胃癌发生发展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分析中国人胃癌BMP3基因D4S2922、 D4S2964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使用甲基化特异PCR法检测BMP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况. 结果 在本实验中,50例胃癌标本BMP3基因微卫星位点MSI、 LOH的阳性率分别为16.00%和20.00%,并且LOH检出率在胃癌的TNM 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1),并随淋巴转移的发生而增高(P<0.01).45例胃癌标本中BMP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阳性率为64.44%,其检出率与胃癌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淋巴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此外,MSI阴性组的甲基化阳性率为71.05%, 显著高于MSI阴性组的28.58%(P<0.05). 结论 BMP3基因遗传不稳定和启动子甲基化存在于胃癌的发生发展中.LOH多发生于胃癌的晚期阶段并赋予胃癌高侵袭、预后差的表型.BMP3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可能是胃癌发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近年来胃癌的分子机理研究,包括染色体杂合性丢失、抑癌基因的丢失与失活,癌基因的扩增,转移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和遗传的不稳定性等作一综述。对阐明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胃癌发病的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就近年来胃癌的分子机理研究,包括染色体染合性丢失,抑癌基因的丢失与失活,癌基因的扩增,转移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和遗传的不稳定性等作一综述,对阐明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多种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以及细胞凋亡增加、端粒酶激活、微卫星序列不稳定性等可能与MDS发病有关。本文综述了这些因素在MDS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多种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以及细胞凋亡增加,端粒酶激活、微卫星序列不稳定性可能与MDS发病有关。本综述了这些因素在MDS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的发生不但存在遗传学上的改变,而且存在表观遗传学的改变[1].遗传学改变是指基于基因序列改变而导致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如基因突变、杂合性缺失、微卫星不稳定性等.表观遗传学是非基因序列改变所导致的基因水平的变化,如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DNA甲基化等染色质结构上的变异.其中DNA甲基化异常已成为DNA突变、缺失以外导致抑癌基因失活的第三大机制,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中普遍性低甲基化和CpG岛区域性高甲基化.研究提示肿瘤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域性高甲基化是肿瘤抑癌基因失活的重要途径,而抑癌基因的去甲基化已成为近年来研究和开发抗癌药物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化疗在肿瘤病人中起重要作用,但多药耐药的出现令人沮丧。p53基因目前被认为是一抑癌基因,作为转录因子的功能已被广泛接受,可能参与mdr1基因转录的调节。微卫星不稳定性反映细胞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而后者被认为与肿瘤的发生相关。化疗中的多药耐药现象与mdr1基因的表达有关,而后者与p53蛋白的关系尚无明确结论。p53基因突变的肿瘤常有化疗抵抗,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化疗效果的关系是一新兴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p53突变,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多药耐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疗在肿瘤病人中起重要作用,但多药耐药的出现令人沮丧。P53基因目前被认为是一抑癌基因,作为转录因子的功能已被广泛接受,可能参与mdr1基因转录的调节。微卫星不稳定性反映细胞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而后被认为与肿瘤的发生相关。化疗中的多药耐经现象与mdr1基因的表达有关,而后与p53蛋白的关系尚无明确结论。P53基因突变的肿瘤常有化疗抵抗,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化疗效果的关系是一新兴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36(1):52-52
刊载于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年第34卷第2期71页至74页的丛文铭等人的论文“肝细胞癌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图2与以前发表的论文“胆管癌基因变异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刊载于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年第30卷第3期第183页至187页)图1有较多重复,存在重大差错,特此声明撤销“肝细胞癌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一文。编委会和编辑部对在审稿及编辑加工过程中审查把关不严,特向广大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14.
微卫星是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的重复碱基对组成的短DNA片段,容易发生插入或缺失突变。基因组中也存在DNA错配修复系统,其主要功能便是维持微卫星的稳定。当DNA错配修复系统缺陷时微卫星序列的长度会发生改变,称为微卫星不稳定性。Ⅱ期微卫星不稳定性肠癌患者预后较好,但不推荐含氟尿嘧啶的辅助化疗方案。免疫治疗能延长微卫星不稳定性转移性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但免疫治疗缺少有效的疗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微卫星DNA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微卫星不稳定性、误配修复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的研究已取得进展,结直肠癌的肿瘤细胞具有遗传不稳定性,表现为微卫星不稳定性,揭示了一个肿瘤发生的新机制。目前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方法已较成熟,可用于临床及实验室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胃癌组织中微卫星体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胃癌组织中微卫星体不稳定性(MIN)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放射性同位素PCR为基础的测定方法,对106例胃癌进行研究。结果MIN在膨胀型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浸润型胃癌中的表达(P<0.005),而MIN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以及年龄和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MIN在相当一部分胃癌,尤其是在被公认为预后良好的膨胀型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微卫星不稳定性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多学者认为,遗传物质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尤其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中有特殊作用。本文对恶性肿瘤的微卫星不稳定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微卫星DNA不稳定性及其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形细胞肿瘤中微卫星DNA不稳定性的出现及其频率取决于肿瘤的恶性程度.恶性程度高的星形细胞肿瘤常可检出MSI,且伴有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率也较高.某些MSI位点可作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预后的一个指征.由于某些错配修复基因的缺陷导致微卫星DNA不稳定性,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影响在星形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用微解剖、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及直接DNA测序方法,检测4例HNPCC患者的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hMLH1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以及生殖细胞突变。结果 4例先证者5个肿瘤组织均表现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3例表现为hMSH2蛋白表达异常,1例表现为hMLH1蛋白表达异常。检测出3个生殖细胞病理性突变。结论 中国人典型HNPCC病例中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率较高。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hMLH1蛋白表达异常与错配修复基因生殖细胞突变密切相关。微卫星不稳定性和错配修复基因蛋白分析可作为DNA测序前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20.
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作为肿瘤发生相关机制之一,其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多项研究.利用多重荧光PCR结合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技术检测微卫星是一种具有优势的方法.它有高效、稳定、灵敏度高、分析结果可靠等优点.但由于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是一项精度要求相对较高的检测技术,因此实验操作中不少细节是影响检测成败的关键因素,并可能引起微卫星数据分析的误解.本文结合实例,对这项方法在使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就相关技术优化等方面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