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高血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对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0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随访6个月,比较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脑血管事件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其亚型水平。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事件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无心脑血管事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对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预测价值。结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与高血压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对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粒细胞输注治疗持续粒细胞缺乏合并重度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 对8例持续粒细胞缺乏合并重度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包含粒细胞经静脉输注的综合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粒细胞输注耐受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性感染的患者,进行连续的粒细胞输注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支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总结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近3年来我科187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原因较多,治疗以抗感染及支持治疗为主。结论:感染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主要致病因素,抗感染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间收治的369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频下降型82例,高频下降型37例,平坦下降型105例,全聋型145例;男性145例,女性224例;平均年龄(50.2±10.5)岁.按照突发性聋的诊断标准分型统计中性粒细胞计数,并计算NLR,分析其对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结果]全聋型、平坦型、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7.0×10~9/L组与≤7.0×10~9/L组痊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7.0×10~9/L组与≤7.0×10~9/L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为无效与有效、显效、治愈3种疗效患者NLR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低频下降型与其他3种类型NLR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突发性聋患者4种听力曲线类型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与NLR均可反映预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与NLR高则预后好,支持炎症理论在突发性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其中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均较其他3种听力曲线类型高,提示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是评估突发性聋预后的可靠指标,在评估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的预后时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易并发感染,这与其免疫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其数量减少及功能损伤在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障碍中起关键作用,损伤的功能包括趋化、吞噬、呼吸爆发、形成和释放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等。本文在近年来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受损的原因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改善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的一些措施,以期为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损伤的机制探索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余星南  江咏梅 《四川医学》2020,41(4):384-388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婴儿临床特点,以期为临床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就诊的167例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一岁以下婴儿,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患儿的起病症状、诱发因素、治疗和预后。结果男性患儿占58.7%,女性患儿占41.3%。患儿就诊时首发病症多为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患儿为病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缺乏。患儿呼吸道检出的病原体病毒和支原体为主;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同时辅以补液、对症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常采用地榆升白片和维生素B4治疗。至治疗30天时86.8%患儿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结论婴儿中性粒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缺乏最常见于感染性疾病,患病病原体以病毒和支原体为主。临床治疗以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发病时中性粒细胞数量相对较多者,其恢复正常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罗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影响,以期分析罗红霉素保护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阻肺患者34例,并随机分成治疗组18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罗红霉素0.15g,2次/d,持续并随访1年;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1年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有明显的下降(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长期口服罗红霉素可以降低慢阻肺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病理类型关系及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院时测定所有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手术后将患者按手术病理类型分组,观察各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各组数据有无统计学差异,并根据患者病理类型分别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阳性率。结果随着急性阑尾炎患者病理程度的加重,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病理程度显著相关,白细胞计数与病理程度低度相关,而C反应蛋白与病理程度弱相关。各组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C反应蛋白在反应患者阑尾炎症程度上具有优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后,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常规一同计数NAP阳性率及积分。两种细胞分别计数NAP阳性率及积分,以比较两者差异。方法 各种疾病患者36例。取每例患者骨髓片1张,进行NAP染色。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别计数NAP阳性率及积分。结果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AP阳性率、积分均数分别为(69.92±20.92)%、116.11±67.49;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AP阳性率、积分均数分别为(35.83±23.70)%、54.36±50.29;两种细胞NAP阳性率呈正相关(r=0.6710);两种细胞NAP积分呈正相关(rs=0.7677)。结论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AP阳性率、积分约为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的两倍,并呈明显正相关。某些疾病引起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或骨髓两种细胞比例改变,可能会伴随NAP积分改变。这对研究疾病NAP积分改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10-12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急性肺栓塞患者55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4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中性粒细胞(PBN)、白细胞(PBL)变化。结果 (1)病例组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均高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病例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病例组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可以作为肺栓塞症的诊断指标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作为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粒细胞缺乏症通常指末梢血中性粒细胞极度减少或消失 ,中性粒细胞计数 <0 .5× 1 0 9L- 1 伴有发热和严重感染的综合征 ,而红细胞和血小板不减少。此症大多由药物引起 ,其中抗甲状腺药物甲硫咪唑 (他巴唑 )是常见的药物之一 [1 ] 。粒细胞缺乏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急症 ,若不及时有效地治疗 ,患者会因严重感染而危及生命。笔者分析我院 1 994 - 2 0 0 2年收治的 2 1例患者的临床特点 ,探讨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中 ,男性 2例 ,女性 1 9例 ,年龄35± 1 2岁 (2 2~ 5 5岁 )。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并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ANC)减少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79例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减少作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患者共发生感染41例,随着中性粒细胞减少而感染率明显升高,感染与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有关。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主要采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是重要危险因素,合理使用现代诊疗技术和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药物治疗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粒细胞减少间的关系。方法采用G-CSFR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8例正常健康人及46例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的初发甲亢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G-CSFR的表达率变化,了解药物所致粒细胞减少与G-CSFR表达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甲亢患者ATD治疗前G-CSFR表达率、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TD治疗后,患者G-CSFR表达率、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前后比较,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5×109/L组中,G-CSFR表达率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呈显著相关(γ=0.59,P<0,05);而中性粒细胞总数>2.5×109/L组中,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则不明显(γ=0.09,P>0.05)。结论ATD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与G-CSFR的表达率下降有关,提示ATD部分作用环节可能在G-CSF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尹艮秀  卢婷 《吉林医学》2010,(1):110-111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的严重减少使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加之外界及自身感染源的存在,使患者极易发生感染。笔者查阅2000年~2009年中国知网及相关文献,围绕防治与减少感染的护理措施进行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5.
姜展朋  刘雪凯  辛勤  柏明见 《海南医学》2016,(11):1853-1855
目的: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2015年我院收治的27例CNL患者的实验室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27例CNL患者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持续增多,平均40.7×109/L,骨髓粒细胞系增生并以成熟中性粒细胞为主,杆状核粒细胞占(21.1±8.0)%,分叶核粒细胞占(44.4±17.1)%,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增高平均235.0分,绝大多数患者骨髓红细胞系统明显受抑;25例患者使用马利兰或羟基脲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脾脏缩小及血液中白细胞数下降;2例疗效不佳,仍然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及脾肿大。结论 CNL是一种罕见类型的慢性白血病,以骨髓成熟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点,化疗和酶抑制剂等疗法对其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性粒细胞作为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一分子,一度被认为是肿瘤免疫的正面力量。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中性粒细胞的负面作用正在为人们所认知。正是由于中性粒细胞与肿瘤的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使得中性粒细胞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其两极化特性也将在肿瘤的治疗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邹汉良  束振华  梁汉章  张松  陈丕绩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2):1383-1384,1387,1480
目的 分析Sysmex XS- 1000i血液分析仪计数嗜碱性粒细胞部分标本出现假性增高的影响原因.方法 对50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正常的标本使用Sysmex XE-5000、XS-1000i血液分析仪进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作相关统计学分析.4例使用Sysmex XS- 1000i血液分析仪计数嗜碱性粒细胞出现明显增高标本与手工计数法进行比较,做相关形态学分析.结果 50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正常的标本使用Sysmex XE-5000、XS-1000i血液分析仪进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两者相关系数r=0.715,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4例使用Sysmex XS-1000i血液分析仪计数嗜碱性粒细胞出现明显增高标本均出现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退行性变等形态学改变.结论 两仪器间计数嗜碱性粒细胞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等形态改变会造成XS-1000i血液分析仪计数嗜碱性粒细胞假性增高,对嗜碱性粒细胞异常增高的结果需进行手工计数分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的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1~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健康对照组700例,均来自职工2012年度健康体检,计数每例受检者中性粒细胞数量。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中性粒细胞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不升高时,其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可随着病情的发作程度轻度升高或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改变与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4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初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按数值分为正常组、升高组及显著升高组。比较各组之间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及病死率。结果白细胞总数升高组、显著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有显著增高;白细胞总数升高组、显著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组与升高组相比,病死率均有显著增高(分别为P〈0.05,P〈0.01,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组、显著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有显著增高(P〈0.05,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组、显著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组与升高组相比,病死率均有显著增高(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外周血会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提示病情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两者的改变可作为评估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药活血益气汤对α2b-干扰素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 活血益气汤联合利血生组50例为治疗组,地榆升白片联合利血生组50例为对照组,α2b-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当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2.0×109/L时分别加用上述药物.结果 活血益气汤组较地榆升白片组能够明显改善α2b-干扰素所致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减少,能够降低因中性粒细胞严重低下而停用α2b-干扰素的发生率,从而使α2b-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结论 活血益气汤与地榆升白片均能提高α2b干扰素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活血益气汤提升效果显著且持久,能够降低因中性粒细胞严重低下而停用α2b-干扰素的发生率,效果明显优于地榆升白片(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