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腺苷是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另一种重要炎性介质。因此,我们旨在探讨腺苷在参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细胞因子网络中的作用及茶碱抗炎作用的机制。对象与方法 哮喘组17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33±13)岁,病程(5±4)年。均来自北京协和医院门诊,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的诊断标准[1]。并除外伴发其他肺部疾病,且至少1个月内未用过皮质类固醇,2~4周内未用过茶碱。正常对照组12名,男、女各6名,年龄(41±13)岁。均为健康正常人,无吸烟史及过敏性疾病等。取哮喘患者及正常人空腹静脉血10ml,加肝素(20U/ml)抗凝,经Fic…  相似文献   

2.
哮喘患者血浆及肺组织中腺苷水平升高,吸入腺苷可引起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增高,腺苷受体反义寡核苷酸能降低哮喘兔气道阻力,改善气道顺应性,提示腺苷是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一种重要炎性介质。本研究通过观察腺苷、白细胞介素(IL)-l、茶碱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产生IL-8的影响,探讨腺苷在哮喘中的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1)正常组:12例,男、女各6例,年龄(40.5 ±13.l)岁。均健康正常人,无吸烟及过敏性疾病史。(2)哮喘组:哮喘缓解期患者17例,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3.
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反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道反应性增高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 ,是气道炎症的间接反应[1] 。气道反应性增高存在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2 ] 。辨别不同疾病的气道反应性及其程度对临床医生十分重要。我们对 39名健康体检者和 119例患者应用强迫振荡法连续描计呼吸阻力 ,直接记载累积激动剂量法[3 ] ,研究哮喘与COPD气道反应性特征及其诊断符合率。对象与方法 将 119例患者分为两组。哮喘组 80例 :男 35例 ,女 45例 ,年龄 (4 0± 1)岁。为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COPD组 39例 :男 2 1例 ,女 18例 ,年龄 (4 6± 2 …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哮喘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活化诱导细胞凋亡 (AICD)及影响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以期为揭示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机制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 按 1997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 ,选择初治哮喘患者 10例为哮喘组 ,男、女各 5例 ,平均 (35 8±10 3)岁。选择 10名无吸烟史的健康人为对照组 ,男、女各 5例 ,平均 (35 9± 11 0 )岁。于淋巴细胞分离液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尼龙毛柱分离出T淋巴细胞。一部分加入PHA P液 (终浓度为 10 μg/ml)和IL 2 (终浓度为 5 0U/ml) ,另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血红素氧合酶1活性测定在哮喘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哮喘患者肺呼出高浓度的内源性一氧化碳(CO)[1],推测与血红素氧合酶1(HO1)相关,我们的实验结果也证实哮喘豚鼠HO1蛋白和活性增加[2],但两者是否相关是未知的,对此我们进行了临床研究。对象与方法 将符合哮喘诊断标准[3]的患儿72例分为哮喘组,其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7±3)岁,病程(05±11)年,均为住院患者。其中34例患儿在缓解期停药5天~2个月期间作为缓解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7±3)岁。对照组32名,男18名,女14名,年龄(6±3)岁均为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和血浆,检测:(1)CO血红蛋白(COHb):参照乐宏元…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众所周知 ,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等是冠心病传统的危险因子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局部和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本文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 (CRP)的含量 ,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5 9例冠心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按照WHO诊断标准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SA)型组 :18例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5 9.8± 7.2 )岁 ;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 :14例 ,男 9例 ,女 5例 ,年龄 (6 1.3± 5 .3)岁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和炎性介质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 ,其中单核 巨噬细胞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意在观察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凋亡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1)哮喘组 :2 0 0 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呼吸科就诊的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 30例 ,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38± 11)岁 ,诊断符合 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所有患者对包括屋尘螨在内一项以上过敏原测定结果阳…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 β2 受体激动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运动时呼吸困难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对 2 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特布他林气雾剂和安慰剂吸入 ,并于吸入前后进行运动负荷试验 ,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 2 1例 ,男 9例 ,女12例 ,年龄 (34 6± 8 6 )岁。诊断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的平均值为 (1 6 6 9± 0 6 2 1)L ,吸入硫酸特布他林气雾剂后改善 (15 7± 4 2 ) %。所有患者排除心脏疾患 ,2 4h内未用过平喘药物。2 .方法 :采用 2 90 0型心肺功能测定系统 (美国西普曼公司 ) …  相似文献   

9.
对象与方法 依据国际标准[1] 选择稳定期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 14例作为COPD组 ,年龄 6 5± 4岁 ,体重指数 (2 3± 5 )kg/m2 ,男∶女为 11∶4。COPD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即重叠综合征者 ,共 10例作为重叠综合征组 ,年龄 6 8± 5岁 ,体重指数 (2 6± 3)kg/m2 ,男∶女为10∶1。选择健康者 8名作对照组 ,年龄 6 4± 4岁 ,体重指数(2 3± 4)kg/m2 。 3组间年龄、体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COPD组与重叠综合征组肺功能及睡眠呼吸障碍情况见表 1。在监测当日测坐位肺功能 ,夜间…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 2 0 0 0年 2~ 1 0月对 2 7例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 (sICAM 1 )和可溶性E 选择素 (sE selectin)含量做了检测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糖尿病组 :根据 1 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 2 7例 ,男 1 4例 ,女 1 3例 ,年龄 33~ 70 ( 5 6± 1 0 )岁。全部患者经检查均无过敏性及炎症性疾病、肿瘤、原发性高血压和肝脏疾病。对照组 :2 0例健康者 ,男 1 0例 ,女 1 0例 ,年龄 36~ 68( 5 5± 9)岁 ,经检查均无糖尿病、肝、肾疾病和炎症性疾病。所有 2型糖尿病患者均用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蛋白激酶Cα(PKCα)在哮喘疾病的多种细胞信号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1] ,然而直接对哮喘患者气道炎性细胞PKCα表达的研究较少报道 ,我们的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哮喘患者诱导痰炎性细胞PKCα表达的变化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其的影响。对象与方法  36例哮喘患者均选自我院门诊和住院者 ,诊断和病情分期、分级参照 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的诊断标准[2 ] 。非急性发作期组 :2 9例 ,男 13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37± 8)岁 ,其中间歇发作 7例 ,轻度 9例 ,中度 8例 ,重度 5例 ,无吸烟、糖皮质激素治疗史 ,近 1个月内无上呼吸…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性细胞和多种炎性介质参与的复杂慢性气道炎症 ,其中单核 巨噬细胞在哮喘发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受到关注。我们的研究采用细胞分离、纯化和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技术 ,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培养 ,探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分泌水平变化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影响作用。对象与方法 哮喘组 (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 ) 30例 :男 17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38± 11)岁 ,为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呼吸科就诊患者 ,…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α(MIP 1α)是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过程中嗜酸细胞 (EOS)、肥大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等释放的一种化学介质 ,为 6 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属趋化性细胞因子。有研究表明 ,哮喘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及儿童哮喘患者的鼻吸出物中MIP 1α浓度明显增加[1,2 ] 。为此 ,我们观察了哮喘患者血清MIP 1α的变化及与外周血EOS计数、气流阻塞的关系。对象与方法 哮喘发作组 42例 ,男 2 1例 ,女 2 1例 ,年龄16~ 6 7岁 ,平均年龄 (4 0± 12 )岁 ,为 2 0 0 1年 1月~ 4月本院门、急诊哮喘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使用1 3C尿素呼气试验 (1 3CUBT)作为金标准 ,验证尿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URINELISA)检测尿液幽门螺杆菌 (Hp)抗体的诊断准确性及能否在临床上用以替代血清法检测Hp抗体。病人和方法  1 32例消化不良病人 ,男 81例 ,女 5 1例 ,年龄 (4 1 5± 1 4)岁。未行Hp根除治疗 ,至少 1个月内未用质子泵抑制剂及抗菌药。 1个月内行1 3CUBT及抽血作血清Hp抗体检测 ,收集尿液作URINELISA试验 ,检测Hp抗体。结果  1 32例经1 3CUBT检测分为Hp阳性组 73例 [男 5 0例 ,女 2 3例 ,年龄 (32 7± 1 8)岁 …  相似文献   

15.
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抢救危重哮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危重哮喘患者经常规治疗后 ,多数病情均可得以控制 ,仍有少数重度呼吸衰竭患者 ,需通过呼吸机以挽救生命 ,我院ICU室近 6年来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 )和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模式治疗 12例危重哮喘患者 ,均获得成功。资料与方法分组  2 3例患者 ,入院后均经吸氧、控制感染、补液、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12~ 4 8h无效或加重者 ,SIMV +PEEP组 (A组 ) 12例 (男 8,女4 ) ,年龄 32~ 76岁 ,平均 5 2± 5岁 ,SIMV组 (B组 )11例 (男 9,女 2 ) ,年龄 36~ 78岁 ,平均 5 6± 8岁 ,诊断符合 1993年危重哮喘的诊断标准[1] 。…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炎性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与方法根据WHO临床命名及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 37例 ,其中男 2 3例 ,女 14例 ,年龄 6 0~ 6 9岁 ,平均 (6 4.7± 13.4)岁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 31例 ,其中男 15例 ,女 16例 ,年龄 6 0~ 6 5岁 ,平均 (6 2 .4± 12 .9)岁 ;健康对照组 (均为正常健康查体者 ) 35名 ,其中男 2 1名 ,女14名 ,年龄 6 0~ 6 8岁 ,平均 (6 4.3± 14.2 )岁 ,上述病例均除外各种急、慢性炎症 ,肝病、风湿性疾病及各种创伤等。AMI及UAP患者均在发病后 2 4h内采集静脉血 2ml,同时采集UAP患者及正常人静脉血 2ml,…  相似文献   

17.
引起哮喘发作的介质包括多种由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产生的活性氧类。作者研究了哮喘发作时气道的抗氧化状态。 方法 7例特异质哮喘病人,男3例,平均年龄(37±3)岁,第1秒用力呼气量百分比为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变形性和全血粘弹性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选择 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11月在我科的住院患者 10 1例 ,分组进行对比分析。 (1)冠心病 (CHD)组 :按1979年WHO/ISFC的冠心病诊断标准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 )造影确诊为CHD患者 6 6例 ,其中冠脉单支局限病变(CHD 1组 ) 34例 ,男 18例 ,女 16例 ,年龄 6 1~ 79岁 ,平均(6 9 5± 4 5 )岁 ;2支、3支或弥漫性病变 (CHD 2组 ) 32例 ,男18例 ,女 14例 ,年龄 6 4~ 75岁 ,平均 (6 9 9± 2 5 )岁。 (2 )对照组 :选择同样有CHD易患因素并感心前区不适患者 35例 ,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无异常…  相似文献   

19.
我们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维生素C(VC)和维生素E(VE)水平的变化 ,探讨自由基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自 1998年 5月至 1999年 5月入院 ,发病时间为 72h以内〔(2 3 0 0± 2 89)h〕的脑梗死患者6 0例 ,作为急性期组 ;既往无明显的心、脑、肺、肝、肾等主要脏器疾病 ,排除糖尿病和肿瘤等 ;男 36例 ,女 2 4例 ,年龄(5 9 41± 4 17)岁。恢复期组 :急性期组中同意进行系统监测的 30例患者 ,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5 8 92± 4 0 1)岁。对照…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拟在分析脑梗死患者胰岛素受体 (INSR)基因突变热区第 17、2 0外显子序列变异的基础上 ,探讨该基因在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149例 ,其中动脉粥样硬化 (AS)性血栓性脑梗死 (ACI) 6 8例 ,男 46例 ,女 2 2例 ,年龄 (6 6 6± 9 5 )岁 ;腔隙性脑梗死 (LI) 81例 ,男 5 1例 ,女 30例 ,年龄 (6 6 4± 9 8)岁。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 6 2例作为正常对照者 (HC) ,男 40例 ,女 2 2例 ,年龄(6 5 3± 7 3)岁。对 3组间分别以 χ2 检验性别 (χ2 =0 2 7,P >0 0 5 )、以F检验年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