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尾蚴经口腔粘膜感染小鼠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的科学研究与教学活动中 ,经常使用家兔和小鼠作为血吸虫病的动物模型 ,过去通常用经腹壁皮肤或经腹腔注射尾蚴的方法感染动物。经查阅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及维普资讯镜像站中刊数据库检索系统 ,尚未见尾蚴经口腔粘膜感染动物方法的相关文献报道。本实验进行了经口腔粘膜感染的可行性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日本血吸虫尾蚴 阳性钉螺由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提供 ,以 2~ 4只 /管分别放入指管内 ,管内注满冷开水 ,置于2 5℃有光照的温箱内孵育 4~ 8h ,待尾蚴逸出后备用。1.2… 相似文献
2.
致弱尾蚴感染血清对日本血吸虫尾蚴和成虫抗原免疫识别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众所周知,血吸虫减毒尾蚴可诱导宿主产生较高免疫保护力,但是,刺激宿主免疫系统的究竟是哪些目标抗原,目前仍未定论。血清被动转移实验证明减毒尾坳多次免疫后血清可诱导宿主产生针对幼虫期的免疫保护,因此我们用多次免疫兔血清初步筛选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中的保护性抗原,以期为血吸虫疫苗的研制提供一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血水草生物碱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实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水草生物碱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方法 配制不同浓度的血水草生物碱水溶液,分别吸取各种浓度的药液100μl于载玻片上,观察不同时间尾蚴存活情况及小鼠感染情况。结果 药物浓度为2.5,5mg/L,接触药物60min,血吸虫尾蚴死亡率分别为97.71%和100%,药物浓度10,20mg/L,接触药物30min,血吸虫尾蚴无感染性。结论 血水草生物碱确有一定的杀灭血吸虫尾蚴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在室内两种水状态下尾蚴期望寿命的实验观察。结果在25℃恒温条件下,日本血吸虫尾蚴在静水中的平均期望寿命为27.52h,最长存活时间为46h;在动水中的平均期望寿命为25.04h,最长可存活50h。 相似文献
5.
生姜原液在3 s内可迅速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浓度为50%、25%和12.5%生姜液杀死血吸虫尾蚴的平均时间为10 s3、4.8s和420 s;已杀灭的血吸虫尾蚴对小鼠无感染性。 相似文献
6.
实验观察了水中尾蚴对7种孔径滤网的通过数量。孔径>50pm的260孔/25.4mm及300孔/25.4mm滤网,在其滤过的200ml含尾蚴水中,有25.2%及23.5%的尾蚴通过。用孔径<40pm的滤网,例如350孔/25.4mm单丝筛网捞取与收集水中尾蚴则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将血吸虫尾蚴经兔腹背部皮肤和眼睑结膜感染家兔,获虫率分别为59.60%、58.40%和55.2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尾蚴经IMDM悬液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感染动物建立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2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经IMDM悬液皮下注射感染尾蚴,B组经IMDM悬液肌肉注射感染尾蚴,C组经典玻片贴皮感染尾蚴.45 d后剖杀检查成虫数目,并用间接ELISA法测定小鼠感染后第15、45天体内的抗血吸虫IgG抗体水平.结果45 d杀鼠后,A组成虫回收率为39.2%(P<0.05),B组为32.3%(P<0.05),C组为72.8%.感染后第45天A、B两组与C组小鼠体内Ig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尾蚴经皮下、肌肉注射感染小鼠成功,其感染率均为100%.但与经典玻片贴皮感染动物在回收率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尾蚴体表结构.方法阳性钉螺逸出的尾蚴固定在4%戊二醛溶液中1~3 d.固定的标本按扫描电镜(SEM)要求,清洗、固定、脱水、干燥、镀金,用SX-40型SEM进行观察.结果尾蚴小棘几乎布满全身.尾体顶端的头器有两排隆起的围褶,中央为钻腺开口.围褶外围有无鞘的单纤毛乳突.腹吸盘位于体部的后1/3处,有尖刀状棘.尾干小棘比体部小棘长、少且不均匀.尾叉的棘较少,分布不均匀.尾叉的末端各有一个长约3.6 μm、直径3.2 μm的圆柱状尾突,中央均可见一个近似圆形、孔径约0.8 μm的排泄孔.结论观察到了小棘几乎布满全身的日本血吸虫尾蚴体表结构.观察并测量了尾叉末端尾突排泄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大蒜油对日本血吸虫尾蚴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蒸馏法提取大蒜油,并配制成不同浓度,观察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时间;用经大蒜油处理3min的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45d后处死,计数检获成虫数,计算感染率和减虫率,试验设去氯离子自来水为对照。结果大蒜油原液1s内可迅速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稀释度为10-2、10-3、10-4、10-5、10-6的大蒜油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4±0.54)s、(28.4±4.24)s、(60.6±3.43)s、(387.0±19.05)s和(820.4±22.34)s;用以上稀释度大蒜油处理后的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感染率分别为0、0、0、0、60.00%、80.00%,对照组感染率为100%。结论大蒜油有较强的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左旋咪唑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左旋咪唑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作用。方法 盐酸左旋咪唑和左旋咪唑碱口服剂量为 2 6 .2 5 m g/kg,分别于小鼠感染前 2天口服 ,连服 7d;涂肤剂为 1.0 %、2 .0 %、3.0 %、5 .0 %和 7.0 % ,分别于感染前 2、1天和当天涂肤。停药后 4周解剖 ,检获虫体。结果 盐酸左旋咪唑水溶液和左旋咪唑碱水溶液分别口服 ,两者的减虫率都为 0 ;5 .0 %的盐酸左旋咪唑于感染当天涂肤、7.0 %盐酸左旋咪唑于感染前 1天涂肤 ,减虫率均为 10 0 .0 % ;2 .0 %、3.0 %和 5 .0 %的左旋咪唑碱于感染前 1天涂药 ,减虫率即可达到 10 0 .0 %。结论 左旋咪唑涂剂能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感染 ,左旋咪唑碱效果优于盐酸左旋咪唑。口服无效。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再感染小鼠模型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反复感染小鼠化疗后抗日本血吸虫再感染的效果,为分析人群再感染的规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C57BL/6纯系小鼠建立日本血吸虫再感染的动物模型,于攻击感染后45天剖杀小鼠,计算小鼠体内成熟成虫数及肝虫卵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攻击感染后再感染小鼠体内成熟成虫和肝虫卵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减虫率达27.13%,减卵率为36.62%,肝脏虫卵芽肿数量也明显减少。结论表明反复感染小鼠经过治疗后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对再感染的抵抗力,从而间接地验证了人群再感染的现场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将从日本血吸虫成虫分离纯化出的28kDa、31/32kDa及97kDa蛋白混合组成多价分子疫苗免疫小鼠,再行攻击感染,观察其保护性免疫力。结果:疫苗加佐剂组成虫减虫率、肝组织减卵率及肠壁组织减卵率分别为50.3%、72.0%和81.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肝虫卵肉芽肿较对照组炎症反应程度轻,虫卵肉芽肿周长及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由日本血吸虫成虫28kDa、31/32kDa及97kDa蛋白联合组成的多价分子疫苗,具有较高的减虫率、减卵率及抑制虫卵肉芽肿形成的作用,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脂质 ( Castoroil,C.O)抗血吸虫尾蚴钻肤的效果 ,降低血吸虫病发病率。 方法 分别应用脂质 0 .3ml/只· d给小鼠灌胃和皮肤表面 0 .15 ml/ cm2· d外涂两种不同方法后 ,所有实验小鼠再用日本血吸虫尾蚴 ( 6 0± 2 )条 /只经皮感染 ,40 d后解剖 ,进行成虫计数 ,并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 两组成虫数经 t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脂质无论内服或外涂均能明显降低尾蚴钻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一种有效的日本血吸虫病诊断及疗效考核方法。方法:以血吸虫的成虫、虫卵、尾蚴DNA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日本血吸虫编码免疫原性毛蚴抗原的5D基因进行扩增,检测其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用PCR检测日本血吸虫的成虫、虫卵、尾蚴DNA,均出现明显特异性条带。通过引物1、引物2单扩增,即能检测到单个虫卵、单个尾蚴或针尖大小的成虫组织。采用Nest-PCR和非同位素探针能将敏感性进一步提高。常见的肠道细菌及人基因组DNA无交叉阳性出现。结论:PCR方法检测日本血吸虫基因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浙江省山丘型地区的光壳钉螺对外省及本省异地虫株均不敏感,感染率为0%—2.1%.微肋钉螺对外省湖沼型及本省平原水网型地区嘉善县虫株感染率为1.0%—30.6%;对本省开化县虫株则极为敏感,感染率达22.7%—64.0%.浙江省平原水网型地区嘉兴和嘉善县光壳和肋壳钉螺对外省及本省异地虫株均极敏感,感染率达24.0%—64.6%.浙江省山丘地区钉螺较多,而对外地虫株感染性较低,对外地输入传染源的检测和治疗,可望有较高的防止血吸虫病传播的效率、平原水网地区钉螺少,而对外地虫株极易感,检测和消灭残存钉螺是防止血吸虫病重新流行的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金属镉、锌单独和混合存在时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毒性作用。方法分别将40~50个尾蚴置于不同浓度(100、10、1、0.1mg/L)的镉、锌、镉/锌混合溶液中,20~25℃温箱培养,每隔30min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尾蚴形态变化与存活数量。结果尾蚴暴露于浓度为10、100mg/L的镉、锌、镉/锌混合物溶液后,在相同观察时间内,尾蚴断尾率、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尾蚴断尾率、死亡率随镉、锌、镉/锌混合溶液浓度升高而升高,以100mg/L的镉/锌混合溶液毒性作用最强。结论重金属镉、锌无论是单独存在还是混合存在,对日本血吸虫尾蚴都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并且浓度越高,毒性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裂体吸虫x(S.x)和日本血吸虫(S.j)的蛋白质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SDSPAGE法。感染S.x和S.j尾蚴的兔45d后剖杀,从肠系膜静脉血管中取出成虫,各20对,匀浆,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电泳,分离胶和浓缩胶分别为10%和4%。电泳完成后以考马斯兰R250染色应用分子分析软件系统Gel Doc1000(BIO-RAD)进行分析,并计算出S.x与S.j的比值(S.x/S.j)。结果 S.x和S.j蛋白带各有26条,其中35.0kDa和109.8kDa为S.x和S.j分别特有的蛋白带,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S.x和S.j和873kDa,40.9kDa和32.2kDa蛋白质量差异达2倍。15.2kDa蛋白质量差异1.9倍,73.2kDa蛋白质量差异1.7倍。结论.S.x和S.j成虫可溶性蛋白所分出的带数经定性,定量分析,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将黄牛超入已被湖水淹没的鄱阳湖二类易感草洲上,接触疫水24h,100d后处死实验黄牛,收集体内成虫并检查组织中的虫卵数。结果发现:黄牛自然感染率高达100%,虫负荷与牛龄及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后不同时间血吸虫病检出率不同,随时间呈上升趋势。此外,不同检查方法,其检出率也不同,肠粘膜刮取法高于顶管法,结果表明,黄牛对血吸虫高度易感,是日本血吸虫疫苗现场效果评价的理想实验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