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322 例从出生到 85 岁健康人心电图 T 波纵向研究,表明心电图 T 波有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从出生到85 岁高龄 T 波电轴变化,由出生时的左前→右前→(再)左前→左后→(再)左前象限。新生儿 T 波振幅最小,儿童最大,60 岁以上高龄人 T 波振幅低于青壮年人。 T 波振幅男大于女在 5 岁后较明显,男女 T 波振幅差值胸前导联大于肢导联,在胸前导联男性 T 波振幅一般是女性的 15 倍~2.0 倍。  相似文献   

2.
谢振武  王成 《心功能杂志》1999,11(3):163-168
4322例出生到85岁健康人心电图T波纵向研究,表明心电图T波有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从出生到85岁高龄T波电轴变化,由出生时的左前→右前→(再)左前→左后→(再)左前象限。新生儿T波振幅最小,儿童最大,60岁以上高龄人T波振幅低于青壮年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极食管心电图P波的形态特征以及其对右侧隐匿性旁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证实的32例右侧隐匿性旁道患者。消融术前经食管心房调搏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以相同的走纸速度和振幅记录发作前后体表12导联、单极食管、双极食管心电图。分别观察P波形态、极性、P波与QRS波关系,测量P波振幅、时限,以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单极与双极心电图对右侧隐匿性旁道的诊断灵敏度。结果单极食管心电图P波无极性变化,双极食管心电图P波可根据需要调整极性。双极食管心电图和单极食管心电图的P波振幅分别为0.55±0.10mV和0.34±0.10mV(P<0.05),P波时限分别为98.4±11.2ms和101.2±12.5ms(P>0.05)。单极食管心电图和双极食管心电图对右侧隐匿性旁道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8.8%和93.8%(P<0.05)。结论双极食管心电图记录的P波振幅大于单极食管心电图,并能更清晰的显示P波以及P波与QRS波之间的关系,对右侧隐匿性旁道的诊断优于单极食管心电图。  相似文献   

4.
周宁  陈曼华  罗洪波  王琳 《心脏杂志》2008,20(3):348-350
目的比较单极食管心电图和双极食管心电图对间隔部隐匿性旁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证实的19例间隔部隐匿性旁路患者。消融术前经食管心房调搏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记录发作前后体表12导联心电图、单极食管心电图、双极食管心电图。分别观察P波形态、极性、P波与QRS波群关系,测量P波振幅、时限,以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单极食管心电图和双极食管心电图对间隔部隐匿性旁路的诊断率差异。结果单极食管心电图P波无极性变化,双极食管心电图P波可根据需要调整极性。双极食管心电图和单极食管心电图的P波振幅分别为(0.58±0.12)mV和(0.36±0.11)mV(P<0.05),P波时限分别为(96±11)ms和(99±14)ms。单极食管心电图和双极食管心电图对间隔部隐匿性旁路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8%和89%(P<0.05)。结论双极食管心电图记录的P波振幅大于单极食管心电图,并能更清晰的显示P波、P波和QRS之间的关系,对间隔部隐匿性旁路的诊断优于单极食管心电图。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心电图U波与临床的关系 ,颇受临床医生重视。一是研究发现U波的改变对某些心血管病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二是长QT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的测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提高U波诊断水平已成为临床心电图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心电图U波的发生机制尚无定论 ,存在几种理论和假说 ,目前以机械 -电反馈机制得到了广泛重视和赞同 ,但需进一步研究和证实。正常情况下 ,U波位于T波后 0 0 2~ 0 0 4s,上升支陡直下降支平缓 ,与T波方向一致 ,持续时间0 16~ 0 2 5s,振幅 0 0 5~ 0 2 0mV ,一般不超过 0 2 0mV ,通常在…  相似文献   

6.
肥厚性心肌病心尖肥厚亚型的临床诊断(附28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辅助诊断进行探讨。方法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等检查方法,诊断2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果28例心电图显示胸导联倒置的T波呈TV4>TV5的关系;超声心动图左室心尖部(乳头肌水平以下)心肌肥厚达12mm以上;18例行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见左心室心尖部心肌肥厚;20例左心室造影均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冠脉造影正常,其中11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结论标准12导联心电图显示胸导联倒置的T波伴R波振幅增高,而不伴有高血压病史者,应高度注意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 ,58岁。入院行右侧卵巢肿瘤切除术。体检 :T37℃,R20次/min ,BP120/90mmHg。术前常规心电图 (图1A)示 :窦性P波 ,频率75次/min ,各导联T波宽大 ,V2~V4 导联U波振幅明显高于T波 ,Q_T_U间期延长至0.52s。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 ,低血钾心电图改变。即测血清钾3.3mmol/L ,予补钾治疗。入院4天后行右侧卵巢肿瘤切除术。术后第3天进半流质饮食 ,食欲不佳 ,未予补钾。术后第7天患者诉胸闷不适 ,听诊心律不齐 ,测血清钾为2.7mmol/L ,急查心电图 (图1B)示 :窦…  相似文献   

8.
1 定义T波交替 (T WaveAlternans ,TWA)是指体表心电图上T波每隔一个激动便发生形态、振幅及极性的交替性改变。该现象可见于QT间期延长综合征、急性心肌缺血、变异型心绞痛、儿茶酚胺释放过多以及电解质紊乱等。T波交替可以从体表心电图上直接发现 ,但也可能只是微小T波交替 (Micro voltT WaveAlternans ,MTWA) ,肉眼无法观察到而需经特殊的心电信号处理技术才能记录到。这种MTWA被认为与心肌易颤性增高相关 ,可作为预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指标。2 历史回顾心电交替…  相似文献   

9.
当QRS波群的初始向量背离某个心电图导联的探查电极时,可记录到Q波。根据Q波振幅的大小分别用大写的“Q”和小写的“q”来表示。正常Q波的标准是:振幅低于同导联R波的1/4。时限〈30ms。病理性Q波或异常Q波是指:心电图某些导联上QRS波群起始的负向波。时限≥30ms.振幅〉同导联R波的1/4。病理性Q波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心脏解剖异常引起.也可由一些异常的心电生理变化引起。病理性Q波主要见于心肌梗死。但许多研究表明。病理性Q波也是心电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证实心电图机抗干扰键对心电图QRS波群振幅和形态的影响及其程度。方法 对70 例受检者进行了使用抗干扰键前后的12 导联心电图对比研究,测量并观察QRS波群振幅和形态的变化。结果 使用抗干扰键后,描记出来的QRS波群振幅降低;QRS波群中较小的顿挫和较小的起始波或终末波受到抑制而变小(或消失),两个抗干扰键同时使用时更明显。结论 心电机抗干扰键的使用,虽可明显提高心电图描记的清晰度,但亦可造成波形和振幅的失真,影响心电图的正确判读,因此在心电图描记操作中应尽量不使用,而应从根本上减少干扰信号。在克山病病情监测中,对心电图的描记操作、测量、诊断等,各监测单位应统一按照“标准化”进行,保证心电图质量,保证克山病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 ,16岁。因腹泻、呕吐 7d伴腹胀、四肢无力 1d入院。临床诊断 :急性胃肠炎、低血钾症。心电图诊断为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低血钾。补K 前心电图示 :P波形态正常 ,P2、5、8的PR间期 0 .2 6s,P3、6、9的PR间期 0 .36s,P1、4、7之后QRS波脱漏 ,其房室阻滞比例为 3∶2。除aVR、V1 导联外 ,余导联T波平坦或低平。QT间期为 0 .36s。V3导联U波振幅高于T波。心电图诊断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低血钾。补K 后心电图 (血K 4 .5 8mmol L) :PR间期 0 .16s,除aVR导联外 ,所有导联T波均直立。QT…  相似文献   

12.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了解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方法 总结29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运动平板心电图及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的特征,确定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方法。结果 心电图显示以胸导为主的导联R波振幅呈V4≥V5〉V3关系增高,同时伴有T波对称性深倒置,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显示心尖部肌肉肥厚,20例活动平板心电图有心肌缺血,左心室造影心尖部肌  相似文献   

13.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WPW)屡有报道 ,与呼吸有关的WPW很少见 ,现报道如下。患者女 ,2 7岁。临床诊断为贫血原因待查 ,平素有发作性心悸、胸闷、气短 ,发作时间短暂 ,能自行终止 ,无明显诱因。心电图表现 P波规律出现 ,在同一导联中QRS -T呈现 2种形态 ,每 4个心动QRS -T波形改变 1次 ,图形呈 :QRS时限增宽 ,R波振幅降低 ,Q波增深 ,QRS波的起始部有负向“Δ”波 ,P -R间期 0 .0 8s,T波直立 ,符合WPW。另一种QRS时限正常 ,R波振幅较高 ,Q波较浅 ,P -R间期 0 .15s ,ST段呈水平型 ,T波直立 ,令患者做深…  相似文献   

14.
关于心电图QRS波振幅变化的意义目前仍有争议。有人认为QRS波振幅与射血分数有关。也有报道运动前后正常人和冠心病患者QRS 波振幅变化不同,因而用于冠心病的辅助诊断。另有报道QRS 振幅是受多因素影响,故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方法是无意义的。为此,本文观察了无心血管疾病者坐位、卧位及刺激植物神经时QRS 波振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曾有报告,根据运动引起心电图 QRS 波振幅的变化,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病的指标,但该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低。本文作者将运动试验前后心电图 aVF 和 V_5导联 QRS 波振幅之差作为冠状动脉病的新指标,即 mm=(DR—DQ—DS)aVF+(DR—DO—DS)V_5,以提高诊断冠状动脉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作者观察二组病例:回顾分析246例和前瞻性研究160例.二者均作最大活动平板试验,并在运动试验后4个月内均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表明:运动引起 QRS 波振幅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性 ,35岁。因心悸、气短十余天于 2 0 0 2年 3月15日入院 ,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入院时描记心电图(图 1) :未见明显P波 ,QRS呈室上性 ,R -R间期基本匀齐 ,心室率 110次 /min。心电图诊断 :加速性交界性自主心律。仔细观察 ,V2 、V3 导联少数T波尖峰上似可见重叠的小波。相隔 8min后 ,再次描记心电图 (图 2 ) :前半部分见T波后有明显的P波 ,P与QRS波群无关 ,心率由 10 2次 /min逐渐加速至 110次 /min ,P波亦由紧接前 -T波之后逐渐向T波顶峰靠拢 ,直至与T波完全重叠难以辩识。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Liwen术式)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的一种创新方法。HOCM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是QRS波振幅增高。我们假设采用Liwen术式导致室间隔肥厚部位的变薄从而引起心电图(ECG)QRS波振幅的降低。 方法 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连续纳入肥厚型心肌病中心20例经过Liwen术式治疗的HOCM患者。术前以及术后每次随访(1周,1、2、3、6、12个月)均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心电图测量12导联心电图Q波、R波、S波振幅,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厚度(IVS)。计算心电图每个导联的QRS波振幅之和。QRS波振幅降低作为改善指标。 结果 在Liwen术式治疗后心电图QRS波振幅改善率最高的导联为V1和V2导联,分别为90%和85%。术前V1、V2导联的QRS波振幅与前室间隔厚度呈正相关,术后V1、V2导联QRS波振幅在随访期间明显降低。心电图QRS波振幅的改善可以反映术后IVS的逐渐变薄。 结论 心电图V1、V2导联的QRS波振幅降低可作为评价Liwen术式治疗HOCM室间隔变薄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尽管冠状动脉造影被普遍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但是 ,心电图始终是临床冠心病诊断最常用和最实用的方法。动态心电图 (Holter)的出现、心电图与运动或药物等相结合 (负荷心电图 )能更好地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主要依靠ST段的移位 ,而T波改变的特异性较差 ,其意义多需结合ST段改变分析。本文主要讨论缺血性ST段改变。一、心电图运动试验ST -T改变的诊断与评价1 ST -T改变的机制ST -T改变可由心肌缺血、除极异常、药物及生理因素引起。冠心病病人运动或冠状动脉痉挛时由于心肌供血不能满足…  相似文献   

19.
心得安试验对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心得安试验对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BRHS)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描记21例BRHS儿童在卧位、立位及心得安试验时的12导联心电图,对比分析ST-T波振幅及形态变化.结果 由卧位变为立位时,多个导联直立T波振幅降低、T波由直立或低平变为倒置、或倒置的T波振幅增加;2l例患儿心得安试验均为阳性,心得安试验时T波改变较体位试验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与卧位基础心电图相比,原有低平或倒置的T波变为直立,主要见于Ⅱ、Ⅲ、aVF导联.结论 心得安试验可作为辅助诊断BRH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体常规体表正常心电图胸导联R波振幅应逐渐升高,R/S逐渐增大,但在某些病理及生理情况下可出现胸导联R波振幅递增不良或存在逆向递增,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体表心电图不能做出明确的诊断,而心电向量图作为另外一种记录心脏电激动的方法,它可以反映电极之间的空间方位,相比心电图检查,其在诊断某些疾病时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借助向量图解读体表心电图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的现象.本文通过图例讲解的方式就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分型做出简要的阐述和分析并借助心电向量图解读不同类型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