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子束CT冠状动脉成像同血管造影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CT)冠脉增强扫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方法:55例患分别行EBCT增强扫描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G),并由两位不知造影结果的医师进行阅片,与CAG结果进行对照.结果:EBCT判断狭窄的灵敏度是:左主干96%,左前降支89%,左回旋支71%.右冠80%,对明显狭窄的58支冠脉(管腔狭窄≥50%)有46支判断正确,灵敏度79%,127支无明显病变的冠脉有114支判断正确,特异度是90%(P<0.001).结论:EBCT增强扫描及其三维重建与冠脉血管造影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通过经静脉增强造影,EBCT可以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并判断管腔的狭窄,尤其是重度狭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提高图像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300例患者的图像作为对照组,提出质量评价标准,按优到差评估分为Ⅰ~Ⅳ级,并对造成冠脉成像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抽取2011年2月~8月通过改良措施后进行检查的300例患者的图像作为改良组进行质量对比?结果:两组图像质量分级,对照组:Ⅰ级:232例(77.3%);Ⅱ级:48例(16.0%);Ⅲ级:16例(5.3%);Ⅳ级:4例(1.3%);影响因素依次为:冠脉严重钙化?呼吸伪影?严重心律失常伪影?上腔静脉及右房高密度造影剂产生的伪影?监测层面触发点选择不当?重建时相选择不当?改良组:Ⅰ级:263例(87.7%);Ⅱ级:26例(8.7%);Ⅲ级:10例(3.3%);Ⅳ级:1例(0.3%)?两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优化CT扫描参数,准确分析冠状动脉成像伪影的成因,并提出相应措施,对提高冠脉成像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电子束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1 12 /2 0 0 2 0 7西京医院行电子束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 (EBA)和冠脉造影 (CAG)检查的患者 2 4 (男2 0 ,女 4 )例 ,年龄 5 2~ 77(平均 6 1.8)岁 ,两项检查的时间间隔不超过 1mo,期间未行冠脉介入治疗 .1.2 方法 选用美国ImatronC 15 0型EBCT扫描仪 ,采用增强单层容积扫描模式 ,心电门控触发 ,扫描层厚 3mm床进2mm·s-1,曝光时间 10 0ms,造影剂均采用Omnipaque30 0非离子型造影剂 ,总量 10 0~ 15 0mL ,流率 3.0~ 3.8mL·s-1,扫描延迟时间为 15~ 2 0s…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影响电子束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66例患者行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进行“容积再现”(VR)图像重建,比较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在不同相位的影像质量。结果14例因图像质量差不能用于冠状动脉评价,呼吸伪影为其主要影响因素。52例可评价的图像中,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旋支(LCX)最佳显示相位分别为32%-54%、32%-62%、32%-62%、32%-38%。结论呼吸伪影是影响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与相位有关,多相位成像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技术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采取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的患者,使用Leonardo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3D成像软件进行重建,分析检查结果及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62例患者,50例患者在CT扫描期间,其心率﹤70次/min,其中图像1级有38例,10例图像2级,图像3级和4级各为1例;8例患者在CT扫描期间,其心率在70~80次/min,其中图像2级5例,图像3级3例;4例患者在CT扫描期间,其心率﹥80次/min,图像质量比较差,不能满足临床影像诊断。结论对于冠状动脉的诊断,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良好的显示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同时在检查过程应严格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方可获得满意的图像效果,此外,该检查成功与否的首要关键在于患者心率的快慢。 相似文献
7.
多排螺旋CT(MDCT)冠脉成像作为无创性检查,用于评价冠状动脉钙化以及狭窄的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肯定,本文就50例患者的冠脉造影图像质量进行回顾总结,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冠脉造影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导致双源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926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参数,包括扫描时平均心率、心率变化范围、采集心动周期数、FOV、Pitch值、造影剂用量、造影剂注射速率、触发阈值、触发时间等。并对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选出有图像质量缺陷的图像,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图像质量下降的关系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多种影响因素中,心率变化与图像质量缺陷呈负相关(r=-0.668,P〈0.05)。按照心率变化不同将有图像质量缺陷的240例分为3组,心率变化≤10次组与10次〈心率变化≤20次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20组与心率变化≤10次组及10次〈心率变化≤20次组间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心率、FOV、心动周期、Pitch值、造影剂用量、造影剂注射速率、触发阈值、触发时间等分别与图像质量缺陷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率变化是引起图像质量缺陷的主要因素。心率变化〉20次时,图像质量缺陷明显,并可能致检查失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导致双源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926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参数,包括扫描时平均心率、心率变化范围、采集心动周期数、FOV、Pitch值、造影剂用量、造影剂注射速率、触发阈值、触发时间等。并对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选出有图像质量缺陷的图像,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图像质量下降的关系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多种影响因素中,心率变化与图像质量缺陷呈负相关(r=-0.668,P<0.05)。按照心率变化不同将有图像质量缺陷的240例分为3组,心率变化≤10次组与10次<心率变化≤20次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20组与心率变化≤10次组及10次<心率变化≤20次组间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心率、FOV、心动周期、Pitch值、造影剂用量、造影剂注射速率、触发阈值、触发时间等分别与图像质量缺陷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率变化是引起图像质量缺陷的主要因素。心率变化>20次时,图像质量缺陷明显,并可能致检查失败。 相似文献
10.
电子束CT冠状动脉成像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戴汝平 《中国CT和MRI杂志》2004,2(2):57-62
阜外医院每年约6000例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及搭桥手术约3000例。根据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造影研究,我国5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约占13%~20%。50岁以上患者心脏外科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而已成为常规。很显然,80%患者是不需要做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1.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4,他引:17
目的 探讨影响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97例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2mm以上冠脉树的13个主要节段(14.4%)不能满足管腔的评价,运动伪影及严重钙化分别为39个节段及43个节段,心律失常及心率明显波动48个节段,闭气不佳17个节段,心率75-85次/min的患者57.1%出现运动伪影;心率小于65次/min的患者10%出现运动伪影。结论 扫描时心律失常及心率明显波动、心脏的运动伪影、闭气不佳及严重钙化是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评价的主要因素。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选择最佳的重建相位窗可提高冠状动脉重建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CTA迭代重建算法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双源CT迭代重建算法(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与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算法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图像质量的差异,评价不同管电压行CCTA的辐射剂量。方法对置入模拟左右冠状动脉的仿真体模,采用100、120 kV管电压行CCTA检查,分别进行FBP及SAFIRE算法的图像重建,测量CT值并计算SNR、CNR、CT值SD。通过体模内放置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在不同管电压相同管电流成像的器官吸收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比较不同CCTA成像条件的图像质量。结果 (1)不同管电压下,SAFIRE算法重建的图像质量均优于FBP算法。(2)管电压及重建算法固定,随着管电流的增加(200~360 mA),图像质量呈逐渐改善趋势,340 mA以上图像质量指标趋于稳定。(3)SAFIRE重建算法时,120 kV图像质量优于100 kV,CNR、SNR、CT值S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重建算法图像的平均CT值比较,组间100 kV高于120 kV,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0~120 kV的CCTA成像,患者器官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均逐渐增加。结论采用SAFIRE算法在相同扫描条件下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在CCTA成像适宜管电压范围内,患者的器官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随着管电压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非增强、自由呼吸、3D-TFE-WH序列对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及管腔狭窄的显示能力。
方法 招募10例志愿者为研究对象,于同日依次接受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分段评价MRA检查及CTA检查图像质量,并以冠状动脉CTA作为标准,评价冠状动脉MRA显示管腔狭窄的能力。
结果 10例志愿者冠状动脉血管共90段,冠状动脉MRA检查血管满足诊断要求83段(92.2%),CTA检查血管满足诊断要求90段(100.0%)。2种检查方法显示近中段血管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检查左前降支远段、左回旋支远段、右冠状动脉远段图像质量评分低于CTA检查(P<0.05)。MRA显示管腔狭窄6段,轻微狭窄2段,轻度狭窄4段。CTA显示管腔狭窄8段,轻微狭窄6段,轻度狭窄2段。以CTA检查为标准,MRA检查高估狭窄4段,低估狭窄5段。有2段CTA检查显示轻微狭窄MRA不能评价。2种检查方法显示管腔狭窄能力的一致性为中等(Kappa值=0.656)。
结论 非增强、自由呼吸、3D-TFE-WH序列对冠状动脉近中段图像质量及轻度以上管腔狭窄的显示能力与CTA相仿。此技术可作为造影剂禁忌人群进行冠状动脉疾病筛查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心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6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记录扫描时间、心率、心率变化,后处理重建冠状动脉各分支的显示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情况;将66例患者按心率≤60次为Ⅰ组,心率61~70次为Ⅱ组,心率71~80次为Ⅲ组,心率〉80次为Ⅳ组,比较各组间图像质量评分。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时间短,心率变化小,对冠状动脉三四级分支的显示优,对病变显示清晰;比较不同心率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Ⅳ组(心率〉80次)明显低于Ⅰ、Ⅱ、Ⅲ组(P〈0.05),Ⅰ、Ⅱ、Ⅲ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时间短,图像清晰,但心率〉80次对图像质量仍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心率及重建时相对MS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心律及重建相位窗对MS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40例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经A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三维容积成像(VR)及血管分析软件等多种方法处理。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随心率、心律的改变有明显的变化,当心率小于70次/min时图像质量好,但扫描时心律变化较明显时成像质量下降。左冠前降支在70%~75%时相显示好,回旋支在60%~70%时相显示较好,右冠状动脉在40%~45%时相显示较好。结论:心率、心律及重建相位窗变化对MSCT冠脉造影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X-ray coronary angiography,SCA)为标准,评价16层螺旋CT(16-slice spiral compated tomography,16-S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angiographywith CT,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21例患者行16-SCT冠状动脉CTA检查后,回顾性重建心电门控轴位图像,并采用容积成像、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方法,对所有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统计可供临床评价的管径>2.0mm的冠状动脉段,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对比分析其诊断各类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16-SCT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95%,阳性预测值90%,阴性预测值100%;诊断中度狭窄的敏感性为92.9%,特异性75%,阳性预测值72.2%,阴性预测值93.8%;诊断轻度狭窄的敏感性位81.8%,特异性35.7%,阳性预测值52.9%,阴性预测值71.4%.结论 16-SCT冠状动脉CTA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是一种无创、可靠、有效的冠状动脉CTA方法,可作为一种诊断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的非创伤性方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单源光子CT较低管电压联合Care Dose 4D技术,评价主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43例患者按照扫描管电压随机分为2组,即120 kV组(n=19)和100 kV组(n=24).平扫采用固定管电压(100、120 kV),增强扫描采用自动管电压调节技术(Care kV),参考管电压预设为100、120 kV,平扫和增强扫描均联合Care Dose 4D技术.比较不同扫描条件下2组患者主动脉图像质量、CT值和辐射剂量变化,包括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 平扫,2组主动脉上中下段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 kV组辐射剂量(CTDIvol、DLP、ED)明显低于120 kV组.平扫和增强扫描,100 kV组有效剂量ED较120 kV组分别降低41.36%和67.80%.Care 100 kV组主动脉各段的CT值均高于120 kV组(P<0.05),两组主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Care Dose 4D技术,Care kV低管电压能够明显降低主动脉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