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人脑星形细胞瘤起源于星形神经胶质,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细胞的肿瘤。为颅内的常见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2%,占胶质瘤的45%。文献报道人脑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肿瘤的良、恶性及术后复发、生存期关系密切,可作为人脑胶质瘤患者一项独立的预后指标。脑星形细胞瘤是人脑神经胶质细胞瘤中最常见的肿瘤,目前,MVD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报道不多。本研究拟通过对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患者病灶MVD的计数,与其病理分级对照,探讨MVD与星型细胞瘤的良、恶性以及病理分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神经胶质瘤中Survivin的表达状况,探讨Survivin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肿瘤恶性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恶性度不同的神经胶质瘤石蜡标本中Suvivin进行检测。结果 在56例胶质瘤中32例观查到了Survivin蛋白表达。Survivin在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4.8%和70%。结论 Survivin阳性表达随神经胶质瘤恶性度的升高而升高,是一种能反映胶质瘤恶性度的客观指标,并与其组织病理级别和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MMP-9对胶质瘤血管形成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不同病理分级人脑胶质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MMP-9和CD34的表达,测定其阳性细胞数和阳性血管数。结果:胶质瘤中MMP-9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和血管内皮细胞,少数强表达者肿瘤细胞核也见阳性表达;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中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Ⅰ级42.9%,Ⅱ级65.0%,Ⅲ级86.7%,Ⅳ级88.9%,其MMP-9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lt;0.01)且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a=0.597,P&;lt;0.05);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中MV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Ⅳ=47.865,P&;lt;0.05);MMP-9表达与MVD显著正相关(ra=0.897.P&;lt;0.01)。结论:MVD和MMP-9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侵袭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MMP-9在胶质瘤的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加速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正> 胶质瘤是由神经外胚叶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发生的肿瘤。国内资料统计,发生率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4.6%。许多资料证明:脑瘤患者也有全身免疫抑制现象。脑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恶性者较良性者更为明显调整或提高脑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将加强综合治疗效果。由于脑胶质瘤的生长多不规则,境界不清和多源性生长等特点,手术常难以彻底切除,复发率高。治愈率低,故采取综合治疗无疑是提高胶质瘤疗效的有效措  相似文献   

5.
毕唯静 《华西医学》2010,(1):244-247
脑胶质瘤是一种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脑肿瘤半数以上。胶质瘤最重要的特征是瘤细胞无限增生、没有明确边界、具有高度的侵袭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手术不易全切,治疗效果差。在全身肿瘤中恶性胶质瘤5年死亡率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居第3位,5年生存率不足5%。  相似文献   

6.
PET/CT显像剂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50%。传统的CT、MRI影像学检查手段都是解剖学显像方法,虽然其强化原理基本相似,但均不能反映肿瘤的细胞代谢水平。近年来随着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和PEr、PET/CT技术的发展,使得肿瘤研究发展到活体病理和生化改变的分子影像阶段。PET/CT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胶质瘤对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占颅内肿瘤44.6%国外资料报道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22.2%-50.1%,国内为18.2%-39.1%,性别男性多见,年龄在20-50之间以30~40发病率最高峰,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癫痫,精神障碍及局灶定位症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牟科杰  刘艳辉 《华西医学》2009,24(2):487-489
胶质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一半左右。其侵袭性强,并具有由低级别向高级别转化的生物学特点。胶质瘤确切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环境、遗传及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等综合因素有关。其中,有关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胶质瘤肿瘤干细胞和正常胶质细胞的关系问题是目前胶质瘤病因研究的热点方向。现就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s),因发生部位不同而分为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和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这是一类向原始神经方向分化的,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类神经源性小圆细胞瘤。现在研究发现其多来自于原始干细胞先间变而后的分化或去分化,可表现为上皮和间叶细胞的特性[1]。  相似文献   

10.
EZH2是一种人类基因,与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属于PcG(Polycombgroup)蛋白家族,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目前研究认为EZH2是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抑制基因,有望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理想新靶点。神经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和低治愈率的特点,故疗效不尽如人意。研究发现,EZH2在神经胶质瘤中高表达;在细胞水平的研究中,利用EZH2基因沉默技术或者EZH2抑制剂可以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因此以EZH2为靶点的治疗方法可能为临床神经胶质瘤治疗开辟新途径。本文就EZH2与神经胶质瘤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颅内胶质瘤扩散的MR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胶质瘤是颅内常见肿瘤,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40%左右。局部扩散是胶质瘤的特征。胶质瘤在脑组织内扩散方式可因肿瘤细胞起源不同而异,但是侵袭力是所有胶质瘤固有的特性。肿瘤扩散与肿瘤复发、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加深胶质瘤扩散机制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对胶质瘤...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放免方法对40例正常对照血清及34例神经胶质瘤病人术前、术后血中的TNF-α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胶质瘤病人术前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且术前、术后血清中TNF-α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TNF-α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结果揭示TNF-α与胶质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对神经胶质瘤的诊断病理分级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胶质瘤是由神经外胚叶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发生的肿瘤,是颅内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占颅内肿瘤的40%[1]。替莫唑胺(TMZ)作为新一代口服抗肿瘤药物,可用于恶性脑胶质瘤的化疗,能有效地延缓肿瘤增殖,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在临床工作中,由于胶质瘤患者口服化疗药整个环节流程较多,加之口服化疗药物的特殊性,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各种不安全因素,易导致口服化疗药使用缺陷。  相似文献   

14.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3.3%--58.6%,高级别胶质瘤主要是指间变星形细胞瘤、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胶质肉瘤以及胶质母细胞瘤。高级别胶质瘤占颅内胶质瘤的一半以上,是人类颅内最主要的恶性肿瘤,对高级胶质瘤由于其特殊的病理特点和生长方式,治疗效果一直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5.
神经胶质瘤是颅内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颅内肿瘤50%以上,具有侵袭性生长,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术后复发率高的特点。临床常规化疗药物不能有效通过血脑屏障,且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全身的毒副作用,使它们的应用受到限制。抑胶素作为一种特异性氯离子通道阻滞剂,它能特异性与胶质瘤细胞表面的氯离子通道结合,进而杀死瘤细胞,是高效低毒、不易发生耐药的抗胶质瘤药物。  相似文献   

16.
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其常见症状之一为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文章就神经胶质瘤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机制及其评定量表、治疗等作一综述,为防治神经胶质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供参考。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脑胶质瘤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占首位,约为40%--50%,脊髓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脊髓髓内肿瘤,可占脊髓髓内肿瘤的80%以上。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一般认为,应尽可能多切除肿瘤组织,然后辅以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术是减少肿瘤细胞最快且最有效的方法,可降低颅内压而缓解症状,提供病理标本及病理诊断,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在肿瘤病理性质、患者一般情况确定的条件下,手术切除程度标准和手术技巧是影响肿瘤预后的主要因素,肿瘤切除的程度与患者存活时间呈正相关。如何尽可能把胶质瘤复发的潜在根源在首次手术中予以去除,是临床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脑胶质瘤(brain glioma,BG)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是最常见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半数。手术切除治疗仍然是临床治疗脑胶质瘤的主要选择方式,但胶质瘤无论组织恶性程度高低,均可向局部弥漫性地侵袭脑组织,手术时很难确定肿瘤边界。脑胶质瘤的检查仍然主要依靠影像学手段,尤其是磁共振检查,而任何一种单模态的磁共振检查技术都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因此需联合使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NG4基因在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 34名神经胶质瘤患者手术标本和24例正常脑组织标本的ING4基因和内参照GAPDH基因,凝胶分析软件对RT-PCR产物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ING4基因mRNA在神经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所有的标本均扩增出ING4基因的目的条带。神经胶质瘤中的ING4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P <0.05)。恶性度高的神经胶质瘤组明显低于低度恶性神经胶质瘤组(P <0.05)。结论:ING4基因在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且与恶性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MMP-9对胶质瘤血管形成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不同病理分级人脑胶质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MMP-9和CD34的表达,测定其阳性细胞数和阳性血管数。结果胶质瘤中MMP-9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和血管内皮细胞,少数强表达者肿瘤细胞核也见阳性表达;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中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Ⅰ级42.9%,Ⅱ级65.0%,Ⅲ级86.7%,Ⅳ级88.9%,其MMP-9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且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s=0.597,P<0.05);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中MV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47.865,P<0.05);MMP-9表达与MVD显著正相关(rs=0.897,P<0.01)。结论MVD和MMP-9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侵袭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MMP-9在胶质瘤的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加速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