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学军  檀碧波  韩杰  耿玮 《河北医药》2008,30(11):1660-1661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AA)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比值(N/L比值)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对诊断的意义。方法检测AA患者术前血清IAP、CRP水平和外周WBC,并计算N/L。结果AA患者血清IA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坏疽或穿孔性组较急性单纯性与化脓性阑尾炎组明显升高(P<0.01)。N/L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情越严重,N/L比值越高。AA患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坏疽或穿孔性组CRP水平较急性单纯性与化脓性阑尾炎组又有明显升高(P<0.01)。IAP、CRP与N/L比值联合检测对白细胞计数正常的AA诊断有重要意义,对这部分AA预测的准确率达100%(42/42)。结论IAP、N/L比值及CRP能比较准确地反映AA的病情,三者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对AA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检测3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发现随结直肠癌病期进展,IAP含量、N及N/L随之增高,L下降。IAP含量与N/L比值变化呈直线相关关系。提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IAP含量、N/L比值有助于术前病期的估计,也对结直肠癌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下阑尾炎切除术围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将108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给予常规支持疗法和护理,试验组行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对照组选择常规开腹手术切除术。同期收集我院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正常组,检测阑尾炎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第1、3、5天以及正常组血清IAP、CRP水平,比较各组间动态变化差异。结果术前1天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IAP、CRP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正常组(P〈0.05),术后第1、3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指标逐次递增,之后下降,术后第5天检测值小于术后第3天。相同时期试验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患者血清IAP、CRP水平术后短期内逐次显著升高,而后出现下降,但升高幅度均小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河北医药》2012,34(13)
目的 检测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和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表达水平,探讨HCC患者与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住院HCC患者40例为HCC组,肝硬化患者60例为肝硬化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105的阳性细胞比率,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AFP.结果 HCC组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水平高于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CC患者的血清AFP的表达水平较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AFP>400 ng/ml的HCC患者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水平显著高于AFP<400 ng/ml(P<0.01).结论 HCC患者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水平较肝硬化患者和正常人群升高,AFP水平越高、肿瘤越大,CD105阳性细胞亦越多;外周血CD105阳性细胞的水平可作为临床HCC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对正常对照组40例,不稳定心绞痛(UA)4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13例,外周血sCD40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CS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血清CD40L水平又高于U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期ACS sCD40L增高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sCD40L水平升高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例正常卵巢组织、25例良性卵巢肿瘤与25例卵巢上皮性痛原发灶中IL-17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周外周血叶IL-17水平.结果 卵巢癌患者癌组织中IL-17表达强度和外周血中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卵巢癌患者术后血清IL-17水平比术前显著下降(P<0.01).术前血清IL-17水平在卵巢癌组织学类型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期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分化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IL-17水平显著低于低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IL-17表达上调,IL-17在上皮性卵巢癌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检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 原发性肺癌患者43例(肺癌组),健康体检者20例(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结果 肺癌组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组患者术后30 d时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增高;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下调,提示术后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有了一定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8.
《江苏医药》2012,38(3)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检测对肺癌患者诊断与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63例肺癌患者(A组)和14例健康体检者(B组)血清TK1水平.24例术后获随访6-18个月.其中,无肿瘤复发15例(无复发组),肿瘤复发9例(复发组);随访期同时检测了其他相关肿瘤标记物.结果 A组血清TK1水平明显高于B组[(2.37±3.74) pmol/Lvs.(0.32±0.42) pmol/L](P<0.01).A组手术治疗后血清TK1水平显著降低(P<0.05).复发组血清TK1均较术前升高;无复发组中1例血清TK1升高,其余14例均较术前降低.TK1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了预后评估的准确性.结论 血清TK1水平升高对肺癌有辅助诊断价值,连续跟踪监测有利于肺癌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程序性死亡1(PD-1)和可溶性PD-1(SPD-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表达,探讨其在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已建立的鼠抗人PD-1分子单克降抗体,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D-1在AA患者(AA组)及正常人(对照组)T淋巴细胞表面的含最;用人sPD-1酶标检测sPD-1在AA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血清中的含量.结果 AA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无PD-1表达,而sPD-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结论 AP患者的PD-1从活化T淋巴细胞膜上脱落导致sPD-1高表达,使PD-1缺如而无法发挥负性调控作用,导致T细胞活化功能持续亢进,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对肺叶切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DEZ组,每组30例.DEZ组术后PCA泵注0.5 mg·ml-1地佐辛,对照组术后PCA泵注0.9%氯化钠.采集患者麻醉诱导前(T0)、术后4 h(T1)、术后24 h(T2)和术后48 h(T3)血标本,测定血清CRP、TNF-α、IL-2、IL-6和IL-10水平,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L)计数及淋巴细胞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比例的变化.于T1、T2和T3时点随访患者,记录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数字镇静评分(NSS).结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血清CRP、TNF-α、IL-6和IL-10的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 <0.05),IL-2较术前降低(P <0.05);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NK细胞比例较术前降低(P <0.05);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能明显降低术后血清CRP、IL-6,升高IL-2及CD4+T淋巴细胞比例(P <0.05);地佐辛组患者术后24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地佐辛静脉镇痛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改善肺叶切除术后的免疫抑制,并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詹赞 《安徽医药》2017,21(7):1284-1286
目的 探索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腹腔高压(IAH)病人呼吸功能和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 选择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54例ARDS病人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腹腔压力(IAP)将其分作3组,即IAP正常组(13例)、IAP Ⅰ级组(22例)和IAP Ⅱ级组(19例).按照最佳氧合法滴定最佳PEEP水平,监测各项指标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IAP Ⅰ级组和IAP Ⅱ级组病人滴定后IAP、血乳酸(BLA)、心率(HR)和PEEP均较滴定前明显增加,平均动脉压(MAP)较滴定前明显减少(P<0.05),且滴定后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滴定后氧合指数(OI)、气道平台压(Pplat)、静态肺顺应性(Cst)均较滴定前明显增加,且IAP Ⅰ级组OI、Pplat较IAP正常组明显增加,IAP Ⅱ级组OI、Pplat较其他两组均有明显增加,上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P Ⅰ级组、IAP Ⅱ级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较IAP正常组明显增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病人28 h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EP可改善ARDS合并IAH病人氧合状态,且IAP越高则需要PEEP水平越高,但使用高水平PEEP会导致IAP增加,且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对预后无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内压(IAP)监测在多发伤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MTCA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比较严重和轻度MTCAT组的腹内压水平、死亡率,并比较IAP重度和轻度升高患者的MODS评分、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严重MTCAT组的腹内压水平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AP重度升高组的MODS评分、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IAP轻度升高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AP升高提示MTCAT患者的病情较重及预后较差,腹内压测定有助于MTCAT患者的病情评估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儿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急性阑尾炎患儿115例(其中单纯性46例,化脓性38例,坏疽性31例),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第5天采血进行血清CRP和WBC计数检测,并与33例健康儿童的血清CRP和WBC计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阑尾炎单纯性组、化脓性组和坏疽性组血清CRP水平和WBC计数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单纯性组<化脓性组<坏疽性组,P均<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组术后CRP水平和WBC计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1)。有并发症组血清CRP水平和WBC计数较无并发症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急性阑尾炎患儿检测血清CRP和WBC计数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免疫抑制性酸性蛋白(IA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28例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和IAP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大肠癌组治疗前VEGF和IAP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肿瘤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手术治疗后IAP和VEGF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肿瘤的分化程度与VEGF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和IAP的含量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关,检测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和IAP的变化,有助于估计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方法对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68例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15例,手术治疗53例,手术前后诊断不符13例,诊断符合率75.5%(40/53);治愈67例,死亡1例,死亡率1.47%;流产、死胎及早产新生儿死亡共14例,胎儿损失率20.6%(14/68),其中阑尾穿孔者胎儿损失率为41.2%(7/17),明显高于未穿孔者胎儿损失率13.7%(7/51),P<0.05。结论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一旦诊断成立应及早手术,在处理上外科医生应与产科医生互相配合,除应顾及孕妇本身的安全外,还须考虑到是否有流产、早产以及胎儿是否能存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CT和B超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均分别使用CT和B超进行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的差异。结果46例患者中CT诊断为阑尾增粗或是阑尾炎可疑的患者29例,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14例,诊断符合率为93.5%,显著高于B超的80.4%( P<0.05)。结论 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性及可靠性均显著优于 B超,可作为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统计分析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和急性复杂型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寻求术前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所有患者术前都测体温、作腹盆腔彩超检查,然后做阑尾切除术,术后行病理检查确诊,比较观察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和急性复杂型阑尾炎患者体温〉39℃的发生率、腹肌紧张发生率、阑尾粪石嵌顿发生率、阑尾周围积液发生率和游离腹盆腔积液发生率。结果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有92例,占24.3%,急性复杂型阑尾炎有287例,占75.7%,急性复杂型阑尾炎的比例明显高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组体温〉39℃的发生率、腹肌紧张发生率、阑尾粪石嵌顿发生率、阑尾周围积液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急性复杂型阑尾组(P〈0.05);两组的游离腹盆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出现〉39℃的发热和腹肌紧张,发现阑尾粪石嵌顿和(或)阑尾周围积液,那诊断急性复杂型阑尾炎的可能性大,出现游离腹盆腔积液不是鉴别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和急性复杂型阑尾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行手术切除的时机、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07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12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按照手术时间分为A组(3d内手术)73例,B组(4~7d手术)34例、C组(8d及以上手术)19例。结果126例患儿中行单纯阑尾切除术者92例,其中行腹腔镜手术者73例,行开腹手术者19例,行阑尾切除加腹腔引流者34例,其中行腹腔镜手术者20例,行开腹手术者14例;A组和B组患儿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C组(tAC=2.967,P=0.0387;tBC=2.637,P=0.0459);A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5.48%(4/73),B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4.71%,C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42.11%(8/19),A组及B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患儿(x2AC=4.369,P=0.0252;x2BC=3.697,P=0.0351);术后C组患儿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儿(tAC=3.098,P=0.0395;tBC=2.581,P=0.0439)。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确诊后应及时行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更佳,腹腔镜手术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中同样安全有效,但对手术操作技术有一定要求,临床应综合考虑患儿病情、手术条件等确定具体的手术方案,以减少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干预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围手术期干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