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目的:对老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方法: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为年龄在68~89岁之间老年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结果:通过个体化的围手术期原有慢性基础病进行积极治疗及护理、心理护理、术前及术后康复训练,患者心理状态稳定、均能顺利完成置换手术,平均住院20 d,8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平均随访2年,最短7个月,髋关节术后功能状况良好,Hss评分平均97分。结论:围手术期对老龄患者伴有的慢性基础病治疗护理要给予重视,尤其是做好老年患者人工置换术术前及术后的心理护理,专科护理,重点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功能康复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髋关节置换术使患者尽早地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减轻疼痛。方法:通过术前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加强营养,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针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如脱位、血栓形成、功能恢复、肺部感染、褥疮和泌尿系感染等问题,进行康复护理。结果:通过对老年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治愈效果明显,伤口Ⅰ期愈合,未出现假体脱出。结论:周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护理,详细的康复指导是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防止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属高龄 ,伤后及术后有较多合并症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护理工作极为重要 ,山西焦煤公司第二职工医院自 1992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1月 ,共行该类手术 2 1例 ,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2 1例 ,其中男 13例 ,女 8例 ,年龄 47~ 75岁 ,平 相似文献
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其身心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围术期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本组术后3~6个月基本能恢复行走功能,生活能自理,肢体功能恢复好。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合理的围术期护理,可确保手术成功及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计划,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3例有多种并存病的老年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时,分别进行术前评估,全身综合调理,心理护理,床上训练,术后全身和患肢护理,指导康复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 23例患者手术伤口均I期愈合,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有2例肺心病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并发泌尿系感染,1例出现脑血栓。结论 老年患者并存病多,对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时,不仅要进行术前评估,围绕并存病进行全身综合调护,还要进行术后全身和患肢护理,并指导康复锻炼。只要争取综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明显提高老年患者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改善髋关节功能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髋关节疾病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通过手术可以有效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调整双下肢的长度。我科自1998年至今共完成髋关节置换术136例,在围手术期处理方面除了常规方法外,我们着重加强术前宣教、术后病情观察以及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慧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7(1):113-114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素及康复需求,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对护理和康复需求进行总结,根据调查情况制定护理方法和合理的康复计划。结果患者主要的护理和康复需求是术前护理人员的心理支持,包括对麻醉和手术恐惧心理的克服;术后功能康复情况的了解,包括功能锻炼的方式、方法等。结论通过对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和不同康复需求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计划,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采取了治疗措施和精心护理。结果: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心梗1例、贫血1例,均痊愈出院。结论:采取精心的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对促进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作用。方法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9例患者,根据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要点,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及精神上的支持,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相关知识指导,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56例(94.9%)术后效果满意,1例因宫颈癌术后两年死亡,1例因术毕突发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1例术后1年出现患侧髋关节疼痛经抗感染、局部理疗好转。结论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术后完善的护理,周到的康复训练,可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确保手术成功,减轻或解除术后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生物力学评价方法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患者髋部步态动力学和肌力的变化与髋关节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单侧THR的患者共25例,按术后不同时期分为两组。利用压电晶体式三维侧力台和等速极力测试系统,观察两组患者健、患侧髋的曲伸肌力变化。结果:①步态测试:术后1年以内组患者健、患侧的垂直分力-时间积分值差异显著(P<0.05)。②等速肌力测试:双侧峰力矩值术后1年以内组健侧屈、伸肌均大于患侧(P<0.05)。峰力矩占体重比值术后1年以内组健侧屈、伸肌均大于患侧,差异显著。③临床评价: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的18-60分提高到术后的78-97分。结论:术后生物力学的测定有助于判断髋周肌力的恢复情况。其与临床评价不一致,可能更具客观性,可作为评价THR后髋关节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总结有关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方法:对我院57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前健康评估、心理护理、术前适应性锻炼及术前常规准备)和术后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康复训练指导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功能锻炼指导)两个方面。结果:57例患者全部安全度过围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正确的康复护理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做好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整体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是手术成功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使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3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根据结果采取护理对策,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病例无深静脉血栓(deep veins thrombus,DVT)发生,术后关节脱位率下降到2.6%,住院天数下降到23.2天。对医院满意度增加到98%。结论: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对康复知识需求程度各有不同,护士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含45例。其中,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协同护理的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不同时间段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干预前后的情绪状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上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协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保证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36例骨盆肿瘤患者行人工半骨盆置换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手术前后加强疼痛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各种导管的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术后肺部感染、脂肪栓塞、血管栓塞等并发症。本组经手术治疗,患者髋关节功能和全身功能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本组术后出现l例肺部感染,通过及时发现并予以对应治疗后痊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为骨盆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成功及术后康复创造有利条件,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9.
兰凤英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7,2(1):17-19
当髋关节因疾病导致破坏,出现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并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而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就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如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所致的髋关节损害,疼痛及功能丧失等均可以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翻修等问题使医护人员面临挑战,手术前后的循证护理对如何避免手术并发症和手术翻修有重要意义,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及最佳对策。方法:对我科在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治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中,脱位距手术时间最短1天。最长20天,平均10天,脱位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4例,骨水泥型假体2例。脱位原因,髋臼假体角度不良4例,骨水泥技术不良1例。运送不当1例,脱位后治疗方法,徒手复位后髋“人”字石膏固定1例,下肢皮牵引1例,切开髋臼翻修4例,随访6个月-7年,平均3.5年。根据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及X线片特征,进行功能评价,优良率83.33%。结论:最佳对策是正确安放髋臼假体的位置和角度,采用现代骨水泥技术和运送病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