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东方次睾吸虫(Metorchisorientalis)、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钩棘单睾吸虫(Haplorchispumilio)、扇棘单睾吸虫(Haplorchistaichui)和台湾棘带吸虫(Centrocestusformosanus)的形态观察,为鉴别这些人体寄生虫病病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5种吸虫的成虫、虫卵、囊蚴,并进行形态、大小测量和寄生部位观察。结果东方次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部位完全相同,都是在胆管和胆囊内。其他3种则在小肠内。囊蚴寄生部位:除台湾棘带吸虫在鱼鳃外,其余4种均在鱼肉内。虫卵特征:5种吸虫除卵盖和外壳光洁度有些差别外,其余差别甚微。囊蚴特征:东方次睾吸虫囊壁很厚,而其他4种则很薄。其它特征:台湾棘带吸虫的排泄囊呈“工”字形,扇棘单睾吸虫生殖吸盘上的小棘呈杆状排列成葵扇状;而钩棘单睾吸虫则呈点状并围成一圈。成虫特征:华支睾吸虫最大,呈葵花仔状;东方次睾吸虫其次,呈叶片状;钩棘单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居中,两者均呈鞋状;台湾棘带吸虫最小,呈酒瓶状。结论发现上述5种吸虫的成虫、虫卵及囊蚴时,必须根据各自形态、大小等特征,认真鉴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华枝睾吸虫囊蚴和东方次睾吸虫囊蚴的形态鉴别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用聚丙烯酰胺园盘电泳(PAGE)法对两种囊蚴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两种囊蚴的LDH第三带的Rf值有所不同,MDH有明显不同,Est明显不同,蛋白质染色相同,糖类染色相同,脂类染色区带的Rf值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盘状电泳和薄层等电聚焦技术对三种革螨——茅舍血厉螨、兵广厉螨和羽腹巨螯螨,作了酯酶同工酶和蛋白质的生化分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各自的酯酶同工酶酶带和蛋白电泳带都有明显的差别。盘状电泳酯酶同工酶的酶带,茅舍血厉螨有3条,兵广厉螨有4条,羽腹巨螯螨为2条,同时测定了三者酶带的Rf值和相对活性;用等电聚焦电泳分析酯酶同工酶,上述三种螨分别显示11、9、7条亚带,并测定了各亚带的等电点。蛋白质盘状电泳,茅舍血厉螨蛋白带为12条,兵广厉螨为5条,羽腹巨螫螨为5条;在等电聚焦电脉时,上述三种螨分别为24、9、22条蛋白带。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SDS—浓度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对湖南5地卫氏并殖及斯氏狸殖吸虫成虫进行了蛋白质分析,其结果显示两种肺吸虫蛋白质区带相似率在20%以下;4地斯氏狸殖吸虫蛋白带相似率在85%以上。两种虫的蛋白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4地斯氏狸殖吸虫种内蛋白带无显著性差异。蛋白质主带在两种肺吸虫间完全不同,而在4地斯氏狸殖吸虫种内则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从皖南的华溪蟹中获得卫氏并殖吸虫和三平正并殖吸虫的囊蚴,并从河南的华溪蟹中获斯氏狸殖吸虫的囊蚴。将这些囊蚴经腹腔分别感染犬后获三种成虫。用这三种成虫分别制成匀浆液进行盘状电泳和等电点聚焦电泳的分析。经盘状电泳后,用考马氏蓝G250染色显示蛋白质区带:卫氏并殖吸虫可见21条带,主带5条;斯氏狸殖吸虫亦可见21条带,主带5条;三平正并殖吸虫可见16条带,主带4条。结果显示三种并殖吸虫成虫的蛋白质区带数目有的相同或有的不同,但主带的分布位置和迁移率各异。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有三条主带的迁移率较接近,而三平正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聚丙烯酰胺凝液盘电泳对肝片形吸虫和华枝睾吸虫成虫的苹果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酯酶和过氧化物酶进行了分离和研究。两种吸虫4种酶的同工酶电泳型在区带数和/或迁移率、活性上均不相同,显示两个虫种之间有明显差异。但两种吸虫的苹果酸脱氢酶和酯酶存在着位置相同的同工酶带,说明两种吸虫在遗传上有一定的联系。本研究显示两种吸虫同工酶型的差异为从分子水平上区分和鉴定它们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淮南地区东方次睾吸虫终宿主感染情况。方法:雌性家鸭60只,18月龄,体重(2.5±0.5)kg,分别购自于淮南地区窑河和高溏湖。剖杀家鸭,在其肝胆管内分离虫体,并计算家鸭的感染率。结果:家鸭肝胆管内检出东方次睾吸虫成虫,分离阳检率为18.3%(11/60)。结论:淮南地区沿岸居民饲养的家鸭中可检出东方次睾吸虫成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根据国家肝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要求,对辖区内餐馆的淡水鱼品进行卫生监测,了解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为国家制定餐馆经营淡水鱼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大、中、小餐馆随机各抽取3~6间,采用压片法和全消化法检测淡水鱼品中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检查炊具(刀、砧板)华支睾吸虫囊蚴污染情况.结果 2008-2009年共检查餐馆24间,7种淡水鱼共411条,发现有5种淡水鱼共61条有华支睾吸虫囊蚴,其中专供食鱼生的鲩鱼90条中有2条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占2.22%,未发现炊具污染.结论 鲩鱼中的华支睾吸虫囊蚴是主要的感染来源,其感染状况可作为制定餐馆经营淡水鱼品卫生标准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应用IEF技术对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的可溶性蛋白进行分析 ,并同丰宫并殖吸虫成虫、小睾并殖吸虫成虫电泳结果进行比较 .IEF结果显示 :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显带 11条 ,主带 6条 ( 3~ 4 ,6,8~ 10 ) ;成虫显带 17条 ,主带 7条 ( 4~ 7,12~ 14) ;小睾并殖吸虫成虫显带 13条 ,主带 5条 ( 6~ 7,10~ 12 ) .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和成虫、小睾并殖吸虫成虫的电泳图谱及主带分布既有显著差别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不同宿主华支睾吸虫的同工酶研究,了解其在不同宿主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浓度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板状电泳(CG-PAGE)对50 d虫体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进行电泳观察,通过凝胶成像软件对酶(蛋白)带的迁移率、相对浓度分布、光密度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来自不同宿主(大鼠、犬、豚鼠、兔、猫)的虫体主要酶带特征基本相同,但次要酶带存在一定差异.结论:不同宿主的华支睾吸虫同工酶存在着一定的变化,实验结果为华支睾吸虫在不同宿主中的发育、生理、生化提供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聚丙烯酰胺盘状电泳对格氏血厉螨、鼠颚毛厉螨和溜下盾螨的酯酶、乳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格氏血厉螨、鼠颚毛厉螨和溜下盾螨的酯酶同工酶分别显带6、7、6条;乳酸脱氢酶同工酶为4、2、4条;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为6、3、6。所有的检测指标除出现的带数有差别外,其主带、迁移率及光密度扫描结果也各异,反映出三个种属间的差异。证明同工酶的检测对革螨虫种的鉴定、亲缘关系的探讨以及遗传变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报告猪蛔虫与人蛔虫体壁蛋白组分,可溶性抗原及乳酸脱氢酶和脂酶同功酶的电泳分析结果。猪蛔虫体壁有3条(PAGE)、18条(SDS-PAGE)和10条(IEF)考马斯亮蓝染色带;人蛔虫体壁相应有11、15、8条染色带,两者的等电点范围为pH3.5~6.4。猪蛔虫体壁至少含9种抗原;人蛔虫体壁至少含7种相关抗原,两种蛔虫体壁脂酶电泳结果表明在酶带的数目及相对迁移率方面均有差异,而两种蛔虫乳酸脱氢酶的电泳结果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薄层水平等电聚焦电泳(IEF)对猪囊尾蚴囊液、头节囊壁和全囊的可溶性蛋白质进行了分析比较。PAGE结果表明,囊液和头节囊壁各分离出15条蛋白带,全囊分离出16条蛋白带。在激光光密度扫描中分别可见4个主峰。IEF结果表明,囊液分离出28条蛋白带,头节囊壁和全囊分离出34条蛋白带。在激光光密度扫描中分别可见9,11、11个主峰。  相似文献   

14.
作者应用SDS--GCGE技术对国内六种常见的蜚蠊作了蛋白质测定,发现其蛋白质带纹数目分别为B.g29条、P.j31条、P.au31条、P.f37条、P.b34条和P.am34条,并初步检测了各条蛋白带纹的分子量。通过比较发现P.j的主要蛋白带的位置与其它四种大蠊相差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湖北和四川两省5种拟钉螺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进行比较研究,并以湖北钉螺作对照,5种拟钉螺酯酶同工酶共分离出8条酶带,酶谱可分成3区,即EST-1、EST-2、EST-3,其基本特征与钉螺显著不同,很容易通过酶谱将拟钉螺与钉螺区分开,同时,5种拟钉螺的酯酶同工酶酶谱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拟钉螺种间酯酶同工酶存在多态,而种间差异程度似与地域隔离的远近有关。结果提示拟钉螺酯酶同工酶的酶谱特征既有助于拟钉螺属的鉴定,又有助于拟钉螺近缘种的区分,从而对拟钉螺的分类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可溶性抗原及其组分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雄虫、雌虫、虫卵的可溶性抗原雄虫(AWA-m、雌虫AWA-f、虫卵SEA)及其组分抗原的特性.方法:用DE22纤维素层析柱对日本血吸虫AWA-m,AWA-f,SEA抗原进行纯化,得到相应组分抗原.分别以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组分抗原进行全面分析,并与相应未经纯化的可溶性抗原作比较.结果:经DE22纤维素层析处理的AWA-m,AWA-f,SEA,均能获得含多种蛋白的组分抗原.SDS-PAGE结果表明,AWA-m见10条主带和9条次带,其中Mr 37 000,28 000,25 000为特异性条带,出现8条免疫反应阳性带;而AWA-m组分抗原为9条蛋白带和6条免疫反应阳性带.AWA-f见15条蛋白带,其中Mr 26 500为特异性条带,组分抗原为8条蛋白带.AWA-f粗抗原及其组分抗原均见9条反应带.SEA见8条主带和10条次带,13条为免疫反应阳性条带;SEA组分抗原见11条带,其中9条为免疫反应阳性带.结论:AWA-m,AWA-f,SEA经DE22纤维素层析纯化获得组分抗原,方法简单、可靠.该组分抗原含有粗抗原的主要免疫反应成分,去除了多种与日本血吸虫病免疫反应无关的蛋白.  相似文献   

17.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4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及β-内酰胺酶.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E test)测定亚胺培南等12种抗菌药物对4株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等电点聚焦电泳(IEF)、三维试验、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克隆测序等方法分析β-内酰胺酶.结果4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来自同一克隆株,耐药谱基本一致,仅1株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中度敏感,对其余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三维试验显示4株细菌存在能水解亚胺培南的酶.3株细菌有pI 5.4、5.8、6.6、7.2条带,另1株少pI 5.8条带,pI 5.4、5.8条带均能被克拉维酸抑制.PCR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证实同时存在OXA-23、PER-1基因.结论存在同时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和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