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省发病率较高,且绝大多数为稻田型流行。由于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是一种多宿主性病原微生物,查明农田生境宿主动物种类及主要动物传染源,对预防本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对我省各县、市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于后。材料和方法一、选点:已知疫区以出现病例为依据,未知疫区以人群血清学调查资料、追溯访问既往可疑病例及地理景观特点等为线索,在每个县、市、特区各选择2~3个调查点。  相似文献   

2.
在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挖掘鼠巢捕捉黑线姬鼠,用从鼠肺EHF 抗原阳性鼠巢采集的格氏血厉螨和厩真厉螨,经饥饿后叮刺捕自非疫区的黑线姬鼠。结果证明30只、10只甚至1只该两种螨叮刺实验鼠后,可从鼠肺检出EHF 抗原,血清检出EHF 抗体,并分离到EHF 病毒(EHFV),进一步表明该两种螨可通过叮刺在黑线姬鼠间传播EHFV,为EHF 传播媒介之一,在鼠间传播EHF 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昭孝 《贵州医药》1989,13(3):179-180
应用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和动物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疫区分布、流行强度和疫区类型调查;依据地理境观,主要宿主动物和病原类型不同,划分疫源地类型的研究称为地理流行病学。贵州省流行性出血热(EHF)地理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主要于1982~1988年间完成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这一结果在EHF的防制和深入研究中开始发挥作用。调查结果 1982~1988年间,在全省范围内的调查结果表明: 一、贵州省1962~1988年,在50县(市)有EHF病例发生和流行;51县(市)人群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间接荧光抗体法,对赣榆、武进县两个EHF疫区的野鼠进行了鼠肺带毒检查。黑线姬鼠的阳性率分别为4.41%(6/136)和8.0%(2/25),进一步证明是我省主要的传染源;赣榆县黑线仓鼠的阳性率为2.7%(2/74)。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传播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及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1992年对江苏东海县100例EHF 病人进行病例对照调查,应用配对分析、分层分析与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野鼠型EHF 疫区鼠人间传播因素中,以皮肤破损,直接接触鼠类,疫区野外劳动史,往宅鼠患、养猫和养狗为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自1962年在贵州省遵义县南白镇发现本病以来,近年已发展成国内EHF高发病省之一.我们应用描述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动物流行病学及病毒学等研究方法,主要在1981-1988年间,对贵州省EHF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作者采用地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将山西省划分为3个EHF流行区,2个非流行区,并作了区划说明、对全省以县(市)为单位的43个疫区进行了分析,按流行程度划分成3类7级,同时讨论了EHF流行病学特点,疫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部分人群进行了EHF的血清学检查,发现:①家鼠型EHF的隐性感染率,因人群的不同差异很大(3.7~50.42%)。老疫区高于新疫区;与病人及带毒褐家鼠污染物接触机会多的人高于一般人群;也可能受到检查季节的影响。有明显的家族和小区域内的聚集现象。②以柴禾为生活能源的农村,其家鼠型EHF的感染途径,有经破伤体表的血行感染,也难以排除经口的食入感染,但是最主要的途径可能是吸入EHF病毒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9.
<正> 自1981年我国首次证实,流行性出血热(EHF)可由褐家鼠传染以来,我们在不同疫区,就鼠类携带本病相关抗原及其血清流行病学问随,做了连续三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本类型疫区,主要取决于褐家鼠带毒变化,鼠密度只间接反映和发病有关,今报告于下。方法鼠密度调查按规范要求,每次布夹400以上,室内用夹次法,野外用夹线法。家野鼠肺EHF相关抗原,由中国预防医学中心病毒学研究所、山西省卫生防疫站以间接免疫荧光  相似文献   

10.
<正> 山西是典型的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为了解全省病例的一般情况,从研究群体现象出发,我们对1981年3月出现的首例病人开始到1986年12月的全部病例的流行病学概貎和临床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资料调查及统计标准一、EHF病例卡片:由省卫生防疫站统一印制,内容主要包括流行病学情况、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血清学诊断三个方面。资料由回顾性调查及查阅病人住院病历获得,全部工作由地区县防疫站专业人员完成。  相似文献   

11.
南京某大学于1989年1月20日至2月19日先后在校动物房和生理教研室发现3例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EHF)患者。为弄清其传染源及感染场所,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是一起由大白鼠所致的EHF 实验室感染。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般情况该校动物房在1988年6月从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引进大白鼠种鼠200只,分笼饲养在动物房内进行繁殖(种鼠在引进时未作EHF 病毒抗原、抗体检测)。到调查时,动物房尚存大白鼠600余只。在这之前,已有多批经繁殖后的成年大白鼠供本校9个教研室使用,其中以生理教研室为主。  相似文献   

12.
我省为国内流行性出血热(EHF)重发病区之一,在省内实验室条件下自行分离 EHF病毒,是深入调查研究该病在我省的流行规律,进而拟订有效预防措施所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参考外地资料,应用 Vero E6细胞从出血热患者急性期血液和鼠肺分离EHF 病毒,于1985年获得成功。现报告于后。材料和方法一.标本来源:采自绥阳等四县,其中患者早期血液4份,鼠肺标本9份。二.分离方法:参考文献。三.病毒鉴定方法:参考文献。四.试验用 EHF 病毒 A_(16)株(分自黑线姬鼠)细胞抗原片及免疫血清、A_9株单克隆抗体25—1荧光血清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  相似文献   

13.
胡国治  郭全宝 《天津医药》1989,17(10):612-614
我市流行性出血热(EHF)首发于1970年,从1980年以来疫区逐年扩大,病例日益增多。截止1988年底全市已有16个区、县有病例报告,9年间共发生48例,死亡13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068/10万,病死率为27.1%。还对健康人群抗体水平进行了测定,阳性率仅为0.097%,证明本市人群抗体水平很低,存在着流行的可能,应引起高度重视。对宿主动物调查结果表明,褐家鼠是主要鼠种,占总捕获数的的40.12%,且带病毒率最高为3.56%,可以认为该鼠是我市 EHF 的主要传染源。作者建议在全市应加强灭鼠防病工作的宣传,防止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1984年应用间接萤光抗体技术(IFAT),证实我省某些县及我市某地的鼠类中,有带毒者,同时亦证实在这类地区,确有EHF患者,为进一步摸清我市某地EHF的流行情况,1985年在有关单位的协助下,我们对发病点的鼠类和人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
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病人血清进行特异性抗体测定,早期IgM 抗体检出率为95%,IgG 抗体为45%,病程在15天以上IgG 抗体检出率达95%。对已痊愈的105例EHF 患者作血清抗体调查,其中一例于病后18年仍保持一定的抗体水平。在EHF 高发区正常人群隐性感染率为2.89~3.4%,非疫区正常人群及其它疾病289份血清抗体检查全部阴性。  相似文献   

16.
黑线姬鼠是野鼠型流行性血热(EHF)的主要传染源。该鼠自然感染EHF 病毒后,其病毒可泛嗜多个脏器,并从尿,粪和唾液中检测到EHF 病毒,但其排出规律尚不清楚。本研究用20只非疫区黑线姬鼠,以150ID_(50)/ml 的Hantaan 病毒,每只鼠腹腔接种1.0ml。接种后每5~7天从口腔、尿道、鼠尾和肛门分别取唾液、尿、血和粪,用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EHF抗原及血液EHF 抗体。实验鼠唾液、尿、血和粪中EHF 抗原消失后三周处死,剖取心、肺、肝、脾、胃、肾、肾上腺和脑组织,每份标本一式二份分别观察EHF 病毒的感染情况和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7.
王昭孝  付德庆 《贵州医药》1991,15(4):193-196
贵州省共86县(市、区),有80县(市、区)的10种小兽携带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56县(市、区)有临床病例报告,形成以遵义和石阡为代表的野鼠型和家鼠型两片疫区。全省山峦起伏,地形复杂,南部19°等温线附近又是黑线姬鼠从北向南分布的一条终止线。纵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流行性出血热首次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借助于啮齿类动物传播给人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不同地理景观的疫源地,其主要贮存宿主也不同。不同的贮存宿主所带病毒的抗原含量或抗原体结构型可能不一致,因而导致人群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我省以往曾有过EHF疫情报告,但均未证实。近年来,由于间接萤  相似文献   

19.
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在我省分布广、数量多,为住宅区的优势种类;是鼠疫、恙虫病及钩端螺旋体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重要宿主之一,对农业及经济上危害较大,是灭鼠工作主要的对象。为丰富我省灭鼠药物品种,寻求更理想的杀灭黄胸鼠的肠道灭鼠药,于1979年8—10月用新抗凝血杀鼠剂一鼠得克 (Difenacoum)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现报告,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EHF)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北方地区多发于冬、春两季.由于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所以早期诊断对于临床治疗至关重要.以往都采用以季节、临床特性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应用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对EHF进行诊断尚未见报道.我们对EHF各期(发热期、少尿期及恢复期)进行了包括:血浆的高切、低切、粘度比和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血流变学检测.根据我们测试结果表明,在EHF早期血流变学的高切、低切、粘度比和红细胞压积就有明显的变化,因此血流变学的检测,有助于EHF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