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考察金钱草不同提取物对雷公藤主要毒性肝损伤的减毒作用,优选提取溶剂。方法 将90只雄性SPF级昆明种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9组,即正常组、金钱草水提物组、金钱草30%乙醇提取物组、雷公藤组、雷公藤配伍金钱草水提取物组、雷公藤配伍金钱草30%乙醇提取物组、雷公藤配伍金钱草60%乙醇提取物组、雷公藤配伍金钱草95%乙醇提取物组、雷公藤配伍金钱草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其中雷公藤与金钱草的剂量均按生药计分别为2,1 g·kg-1,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的溶媒,各组均采用灌胃给予,连续14 d,末次给药24 h取血和肝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脂质过氧化/抗氧化指标,同时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整体评价金钱草提取物对雷公藤肝损伤的减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雷公藤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肝丙二醛(MDA)水平,以及由以上4个指标降维产生的肝损伤综合得分(Z值)均显著升高(P<0.01),肝抗氧化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雷公藤组比较,分别给予金钱草2种溶剂(水,30%乙醇)提取物干预后,血清ALT,AST,ALP及肝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肝T-SOD,GPX,GST水平显著升高(P<0.01),给予金钱草2种溶剂(60%乙醇,95%乙醇)提取物干预后,血清ALT,AST,AL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肝GPX水平显著升高(P<0.01),给予金钱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干预后,仅能明显降低血清AST水平(P<0.05),显著升高肝GPX水平(P<0.05);而给予金钱草不同溶剂(水,30%乙醇,60%乙醇,95%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干预后均能显著降低肝损伤综合得分(P<0.01)。结论 金钱草不同溶剂(水,30%乙醇,60%乙醇,95%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均可不同程度逆转雷公藤引起的肝损伤,其中以水和30%乙醇作为溶剂时的减毒作用为优,尤以水作为提取溶剂为更佳,且随着提取溶剂乙醇含量的升高或脂溶性的增强,肝损伤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补骨脂酚在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ICR)小鼠和昆明(KM)小鼠不同种属之间的肝毒性应答差异。方法 通过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动物实验证实补骨脂酚致小鼠肝毒性的客观表现,运用转录组学比较正常ICR小鼠和KM小鼠2种不同种属小鼠间的差异基因富集通路,在此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验证相关通路上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证实补骨脂酚致肝损伤的种属差异。结果 补骨脂酚亚急性毒性实验,与正常组比较,ICR小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酶(5′-NT)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M小鼠无明显变化;病理结果显示ICR小鼠以肝细胞肥大为主要病理特征,KM小鼠主要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补骨脂酚急性毒性实验,给药3 d,KM小鼠出现竖毛,精神萎靡,濒死,ICR小鼠无明显毒性表现。与正常组比较,KM小鼠(400 mg·kg-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显著升高(P<0.01),肝脏总活性氧(SOD)酶活力显著降低(P<0.01);ICR小鼠(400 mg·kg-1)血清5′-NT,胆碱酯酶(CHE)含量显著升高(P<0.01)。ICR小鼠肝脑比增加20.34%,KM小鼠增加29.14%(P<0.01)。ICR小鼠肝脏病理主要表现为肝细胞肥大,KM小鼠以局灶性炎症为主,伴肝细胞肥大、肝细胞脂肪变性。转录组学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和Reactome通路富集分析,发现ICR小鼠和KM小鼠不同种属间差异基因表达主要涉及氧化磷酸化、胆汁分泌、胆汁酸及胆汁酸盐合成和代谢通路。与正常组比较,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7A1(CYP7A1)在各给药组均显著上调(P<0.01),多耐药相关蛋白(MRP2)在KM小鼠各给药组均显著降低(P<0.01),在ICR小鼠各给药组显著升高(P<0.01);胆汁酸盐输出泵(BSEP)在ICR小鼠急性肝损伤(400 mg·kg-1)组明显降低(P<0.05);SHP1在KM小鼠急性肝损伤(400 mg·kg-1)组高表达,法尼醇X受体(FXR)在ICR小鼠亚急性肝损伤(200 mg·kg-1)组显著降低(P<0.01);SOD1,过氧化氢酶(CAT),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FR2)在KM小鼠急性肝损伤(400 mg·kg-1)组显著降低(P<0.01),CAT在KM小鼠亚急性肝损伤(200 mg·kg-1)组显著降低(P<0.01);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1(GSTA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在KM小鼠急性肝损伤(400 mg·kg-1)组显著增强(P<0.01),SOD1,CAT,NRF2,GSTA1在ICR小鼠亚急性肝损伤(200 mg·kg-1)组显著升高(P<0.01),CAT,NRF2在ICR小鼠急性肝损伤(400 mg·kg-1)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随着补骨脂酚给药剂量增加,KM小鼠氧化应激所致肝损伤逐渐加重;ICR小鼠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能力。通过比较2种小鼠对补骨脂酚的毒性应答反应,关于研究补骨脂酚所致小鼠肝脏肝毒性机制,ICR小鼠更适合研究胆汁分泌及胆汁酸代谢相关的机制,KM小鼠更易受氧化应激的影响而发生肝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角度评价甲状腺片混悬液联合10%四氯化碳(CCl4)建立小鼠肝阴虚模型的情况,为中医证候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 将24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组连续14 d灌胃甲状腺片混悬液(0.003 2 g·kg-1)且每周1次腹腔注射10% CCl4(5 mL·kg-1)建立肝阴虚模型,空白组仅腹腔注射等量橄榄油并灌胃等量蒸馏水,实验期间喂食正常饲料,造模完成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小鼠生化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脏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蛋白(TP)、羟脯氨酸(HYP)等指标的水平。取肝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并观察病理变化。每组剩余6只小鼠采用UPLC-Q-TOF-MS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肝阴虚小鼠模型的差异代谢物,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分析差异代谢物的相应代谢通路。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体质量减轻,疲倦易困,毛发杂乱无光泽,尿液增多,易怒等肝阴虚表现;生化指标ALT、cAMP/cGMP、IL-6、AST、MDA、cAMP、TNF-α明显升高(P<0.05,P<0.01),SOD、IL-10、cGMP明显降低(P<0.05,P<0.01),HYP、T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切片图可见肝脏脂肪变性,肝板细胞的放射状排列出现扭曲;内源性物质分离明显,血清样品中鉴别出252个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嘌呤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嘧啶代谢等代谢途径;肝脏样品中鉴别出229个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核苷酸代谢、嘌呤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嘧啶代谢、抗叶酸耐药、胰岛素抵抗、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前列腺癌症、硫中继系统、花生四烯酸代谢等代谢途径。结论 通过血清、肝脏代谢组学分析,结合生化指标检测,成功建立并评价了CCl4联合甲状腺激素的小鼠肝阴虚模型,为中医阴虚证候模型提供生物学依据及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唐浪  宋添力  吴广阳  王一民  石廷玉  刘绪  黄胜 《中草药》2023,54(15):4866-4873
目的 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信号通路研究竹节参多糖(Panax japonicus polysaccharide)保护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CCl4间隔诱导法建立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给予水提醇沉法制备的竹节参多糖治疗7 d后取材,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大鼠血清中肝功能相关指标;ELISA法检测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肝组织Nrf2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大鼠肝组织Nrf2-ARE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竹节参多糖组大鼠血清中肝功能相关指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0.01),肝组织中Nrf2-ARE信号通路明显激活(P<0.01),肝脏中脂类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降低(P<0.01),抗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0.01),细胞质中氧化应激效应物Nrf2阳性的细胞数有所减少(P<0.01),大鼠肝脏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竹节参多糖可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增强机体的抗氧化酶系表达,减轻CCl4引起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比较吴茱萸生品及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品在毒性剂量对小鼠肝脏氧化应激和自噬的影响,探讨甘草炮制吴茱萸的原理及科学内涵。方法 7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吴茱萸生品组、无甘草炮制品组及甘草炮制品组(吴茱萸与甘草质量比分别为100∶3、100∶6、100∶12、100∶24),依次按30 g·kg-1灌胃给予纯净水、吴茱萸生品及相应炮制品水煎液。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评价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荧光法检测肝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1(GSTA1),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和p62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核糖体p70 S6蛋白激酶(p-p70S6K)、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Ⅰ和LC3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吴茱萸生品组给药7 d后小鼠体质量的增加开始减缓,差异逐渐增大,肝体指数显著升高(P<0.01);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肝小叶结构紊乱,局部肝窦狭窄或消失,存在炎性细胞浸润,局部出血等现象,血清中ALT、AST及肝组织中RO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Keap1、HO-1、NQO1、GSTA1、p62 mRNA及p-mTOR、p-p70S6K、p6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LC3Ⅱ/LC3Ⅰ显著上升(P<0.01)。与生品组比较,所有炮制品组小鼠体质量升高,肝体指数、血清中ALT和AST、肝组织中ROS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仅甘草炮制品组(100∶6)的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窦大小趋近于空白组;各炮制品组肝组织中Keap1、HO-1、NQO1、GSTA1和p62 mRNA的表达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仅甘草炮制品组(100∶6)各指标均有明显上升(P<0.05,P<0.01);各炮制品组p-mTOR、p-p70S6K、p62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均有所回调,其中甘草炮制品组(100∶6)p-mTOR、p-p70S6K的蛋白表达和LC3Ⅱ/LC3Ⅰ,以及甘草炮制品组(100∶24)p62蛋白表达回调幅度最大,除p-mTOR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吴茱萸造成肝损伤与其能够诱发氧化应激,进而产生病理性自噬,造成肝细胞损伤密切相关,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后可相应减弱该作用,尤以100∶6比例甘草炮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赵谭军  付可沁  施树成  卜兰兰 《中草药》2024,55(11):3716-3725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实验验证探讨雷公藤红素调控肠上皮细胞胆固醇代谢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网络药理学筛选雷公藤红素调控肠上皮细胞胆固醇代谢的关键靶点和通路。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构建体外肠上皮细胞高胆固醇模型,考察雷公藤红素对肠上皮细胞胆固醇代谢及其关键通路和靶点表达的影响。结果 共获得94个雷公藤红素靶点、15 415个肠道靶点、14 177个胆固醇代谢靶点。取交集得75个共有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得到1个关键子网络。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网络中的靶点与多种生物功能相关。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雷公藤红素调控肠道胆固醇代谢涉及多条途径,其中肠道脂质代谢的关键通路(fat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与PPI网络中的关键子网络之一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与关键网络中的核心蛋白肝X受体α(liver X receptor α,LXRα)具有良好的结合亲和力。体外实验表明,雷公藤红素显著降低高胆固醇环境下肠上皮细胞脂质堆积(P<0.05、0.01、0.001),显著上调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5和G8(adenosine triphosphate-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 G5 and G8,ABCG5/8)蛋白表达(P<0.05、0.01),并下调NPC1样细胞内胆固醇转运蛋白1(NPC1 like intracellular cholesterol transporter 1,NPC1L1)表达(P<0.05)。结论 雷公藤红素调控肠上皮细胞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LXRα促进胆固醇流出、抑制胆固醇摄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其肝毒性的作用,动物实验评价炮制前后雷公藤对肝脏的毒性,观察空白组、雷公藤组、甘草炮制雷公藤组肝组织病理切片、血清生化指标及细胞炎症因子的差异。大鼠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雷公藤组肝组织损伤明显,炮制后肝组织未见明显损伤;雷公藤组与空白组比较AST,ALT,CRE升高(P0.01),UREA升高(P0.05),ALB降低(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组与雷公藤组比较AST,ALT,CRE,UREA降低(P0.01),ALB升高(P0.01)。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显示雷公藤组与空白组比较IL-1β,IL-6,TNF-α显著升高(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组与雷公藤组比较IL-1β,IL-6,TNF-α显著降低(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可有效降低雷公藤肝毒性,减轻雷公藤导致的肝损伤。该实验可为雷公藤合理制用提供参考,同时为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其肝毒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清肝活血方(QGHXR)通过调控半胱天冬酶(Caspase)-4/Caspase-3/GSDME 细胞焦亡通路防治酒精性肝病(AL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QGHXR组复制ALD小鼠模型。检测血清肝功能、血脂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及肝脏脂质沉积状况;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aspase-4/Caspase-3/GSDME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升高(P<0.05),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升高(P<0.05);肝脏组织出现病理改变及脂质沉积现象;肝组织IL-1B、IL-6、TNF-α、NLRP3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QGHXR组小鼠肝组织TG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ALT、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水平降低(P<0.05),血清TG、IL-6、TNF-α 水平降低(P<0.05)以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升高(P<0.01);血清中血脂、肝脏病理改变及脂质沉积现象缓解;GsdmeN、Caspase-4、Caspase-3和C-Caspase-3基因及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 QGHXR可通过调节Caspase-4/ Caspase-3/GSDME介导的细胞焦亡通路改善ALD小鼠肝损伤和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甘草炮制前后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低下模型,给予生甘草、清炒甘草、蜜炙甘草的提取液,检测免疫功能学评价指标,包括免疫器官指数、半数溶血值、溶血空斑数、脾淋巴细胞增值率、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率、耳肿胀度、碳廓清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各检测指标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小鼠比较,各给药组(生甘草组、清炒甘草组、蜜炙甘草组)小鼠各检测指标均能增强。其中,仅蜜炙甘草组能明显增强各检测指标(P<0.05,P<0.01);与生甘草组小鼠相比,清炒甘草组能明显增强血清溶血素和抗体生成细胞、脾淋巴细胞增殖率和NK细胞活性(P<0.05,P<0.01),但对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DTH、碳廓清功能无明显影响,蜜炙甘草组能明显增强除胸腺指数的各项评价指标(P<0.05,P<0.01),但对胸腺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甘草蜜炙前后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促进作用,且蜜炙后作用更强,为蜜炙甘草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乐  汪喻巧  朱芸芸  徐文丽  杜鸿志  刘大会 《中草药》2024,55(10):3331-3344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蕲艾Artemisia argyi的安全性与毒理学机制。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tandem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技术分析蕲艾挥发油组分(essential oil from A. argyi,AAEO)、石油醚组分、醋酸乙酯组分、正丁醇组分和水组分的化学组成;利用KM小鼠连续7 d给药评价AAEO和4个非挥发性组分的安全性;代谢组学技术检测AAEO干预前后肝脏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网络药理学分析AAEO肝毒性的潜在成分和作用靶点;整合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并构建“代谢物-反应-酶-基因”相互作用网络揭示AAEO肝毒性的毒理学机制。结果 共鉴定出AAEO中39个成分,占挥发油含量的89.30%;从4个非挥发性组分中共鉴定出34个成分。与对照组比较,AAEO显著增加小鼠肝脏指数(P<0.05、0.01),上调肝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活性(P<0.01),并损伤肝脏组织病理结构呈现出明显肝毒性。代谢组学结果显示给予AAEO后肝脏的17个代谢物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包含9种氨基酸,主要涉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途径;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樟脑、侧柏酮、石竹素、(−)-宁酮等10个成分是AAEO中潜在的肝毒性物质;整合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为AAEO肝毒性的关键靶点,且PAH mRNA和蛋白表达在AAEO高、低剂量组均显著降低(P<0.05、0.01),揭示AAEO通过下调PAH表达抑制酪氨酸生物合成产生肝毒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0个潜在毒性物质与PAH结合能均小于−20.00 kJ/mol。结论 结合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阐明了蕲艾的毒性组分、可能的毒性物质及毒理学机制,为蕲艾产业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熊印华  刘晓杰  王新堂  杨莉  王峥涛 《中草药》2017,48(15):3104-3109
目的从脂肪酸代谢轮廓的角度评价川楝子(TF)水提醇沉物和川楝子+延胡索(TF+CR)水提醇沉物的小鼠肝毒性。方法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对照组、TF组和TF+CR组小鼠血清中15种游离脂肪酸和酯化脂肪酸,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小鼠给药后脂肪酸代谢轮廓的变化和生物标识物。结果血清脂肪酸定量测定结果经主成分分析表明TF给药后小鼠的血清脂肪酸代谢轮廓明显偏离正常水平,而具有保肝作用的CR可逆转这种偏离;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表明棕榈油酸、十八碳烯酸和花生四烯酸对表征TF小鼠肝毒性具有重要贡献,可作为评价TF肝毒性的生物标识物。结论 TF肝毒性与脂肪酸的代谢轮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周国梁  宿树兰  华永庆  余黎  朱悦  段金廒 《中草药》2023,54(24):8263-8272
综合分析国内外雷公藤研究相关文献,对雷公藤临床不良反应及肝毒性表现进行表述和总结,分析肝毒性产生的机制。通过雷公藤配伍单味中药、有效化学成分及中药复方及炮制加工降低肝毒性进行归纳,并分析其降低毒性机制,从而明确雷公藤肝毒性研究现状及不足,并进一步对雷公藤药材及成分降低毒性提高疗效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雷公藤药材研究发展及临床安全有效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药毒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雷公藤导致肝毒性的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中药配伍作为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在减毒方面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基于肝毒性,笔者对现阶段雷公藤毒性物质基础及机制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对配伍中药(制剂)以减轻雷公藤毒性的作用进行归纳,以期为雷公藤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提供参考,从而减轻肝脏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川黄连不同炮制品(味连、酒味连、姜味连、萸味连、雅连、酒雅连、姜雅连、萸雅连)对四氧嘧啶小鼠糖、脂代谢的药效差异。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小鼠糖尿病模型,测定小鼠的血糖指标和脂代谢相关指标。结果 在降糖方面,川黄连不同炮制品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空腹血清胰岛素(Ins)、降低空腹血糖(FBG)的作用,尤以萸雅连的疗效最佳;较之模型组,味连组、雅连组、姜味连组、萸雅连组糖化血清蛋白(GSP)降低显著,表明对小鼠糖代谢调节效果较好。在降脂方面,川黄连不同炮制品均可降低糖尿病小鼠血清中血清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就总体趋势而言,雅连及其炮制品降脂作用优于味连及其炮制品。结论 在降血糖方面,不同品种黄连、不同炮制品效果差异不大,以萸雅连降糖效果最为明显,在调节糖脂代谢紊乱和抗氧化方面,则雅连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马茜茜  王春茜  杨秀娟  吴茵  王朋倩  张淼  霍海如  隋峰 《中草药》2020,51(24):6269-6277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技术观察附子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对小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寻找其相关生物标志物和可能表征附子临床治疗作用的代谢途径及相关靶点,探讨其发挥疗效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2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ig附子水煎液和蒸馏水,小鼠给药量为15 mL/(kg·d),连续ig 4 d;采集各组血样,利用UPLC-MS/MS技术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模式识别,并根据变异权重系数(VIP)大于1和手动积分计算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利用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分析;运用Cytoscape和MetScape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网络模块化分析并筛选靶标。结果 通过数据模式识别,附子组与对照组均能完全分离;共筛选出18个差异代谢物,其含量都呈上调趋势;通过通路分析,得出5条相关通路,分别为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和磷酸肌醇代谢通路;网络模块化分析共得到14个模块,其中最大的2个模块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和亚油酸代谢通路;在整个网络中,花生四烯酸(59)、亚油酸(55)、烟酰胺(26)和棕榈酸(11)节点度值大于均值(8.010),涉及的通路分别为花生四烯酸代谢、亚油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和饱和脂肪酸β-氧化通路;共筛选出26个相关基因,同属于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系。结论 附子可能通过作用于CYP450,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途径,进而调节机体能量代谢,从而发挥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异类相制”理论探讨雷公藤肝毒性配伍减毒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江莹  王芳  张贺  孟楣 《中草药》2014,45(18):2711-2715
雷公藤作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首选药,其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及抗生育等作用,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天然药物之一。但在使用中雷公藤所引起的肝损伤报道频繁发生,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依据"异类相制"的中药配伍理论,对雷公藤肝毒性减毒方面的有关文献进行归类分析,提出雷公藤肝毒性配伍减毒的组方原则,以期为提高雷公藤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丹丹  黄玉荣  范佳琪  孔祥鹏 《中草药》2024,55(10):3404-3419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与实验相结合,筛选抗湿疹中药并评价其活性。方法 收集具有抗湿疹活性的中药方剂,筛选后录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其高频药物、复方配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挖掘核心药物及其组合,并对核心药物组合及单味药的抑菌作用进行测定。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基质组、阳性药组及核心药物组合凝胶组,并采用2,4-二硝基氯苯建立小鼠湿疹模型,验证核心药物组合的抗湿疹药效。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代谢组学技术检测核心药物组合治疗湿疹小鼠前后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结合人类代谢数据库(HMDB)等数据库和相关文献指认、鉴定差异代谢物,通过MetaboAnalyst平台富集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筛选得到255首符合标准的抗湿疹中药方剂,包含中药347味,使用频次由高到低分别是黄柏、苦参、蛇床子、白鲜皮、枯矾等清热解毒、清热燥湿中药。通过用药模式分析,并结合《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得到“苦参-蛇床子”核心药物组合。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苦参抑菌活性优于蛇床子,而二者组合物的抗菌活性有所提高。皮肤形态学观察显示,苦参-蛇床子凝胶组能明显减轻皮损的严重程度,减少皮肤组织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从血清中筛选出与核心药物组合治疗湿疹相关的12种内源性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甘油酯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从抗湿疹中医方剂中筛选得到14味核心药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确定的苦参-蛇床子组合物呈现较好的抗菌和抗湿疹活性,其抗湿疹药效与调节甘油磷脂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甘油酯代谢等有关,这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洪丽  王哲  汤小涵  袁海龙 《中草药》2021,52(22):6983-6989
目的 基于雷公法结合盐炙法对补骨脂进行炮制减毒并评价补骨脂炮制前后的肝毒性变化。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和补骨脂酚6个指标成分的含量;选取醇浓度、醇浸时间和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指标成分含量下降率的综合加权评分为指标,正交试验优化炮制工艺,并通过小鼠肝毒性实验评价补骨脂炮制前后的肝毒性。结果 补骨脂最佳炮制工艺,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盐炙法制备盐补骨脂,取盐补骨脂适量,加入5倍量80%乙醇浸泡24 h,倒出乙醇并用蒸馏水洗净,加入5倍量蒸馏水,浸泡12 h,倒出蒸馏水并洗净,置蒸锅内隔水蒸4 h,取出晾干;由该法炮制所得的补骨脂炮制品中毒性成分含量明显下降,小鼠肝毒性显著降低。结论 该炮制方法可明显降低补骨脂的肝毒性,为临床合理炮制补骨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析当归(Angelica sinensis,AS)不同炮制品挥发油对正常大鼠尿液代谢产物的影响,揭示其影响大鼠体内可能的代谢途径。该实验将5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和当归炭挥发油(volatile oils from charred AS,C-ASVO)、酒当归挥发油(volatile oils from parched AS with alcohol,J-ASVO)、土当归挥发油(volatile oils from parched AS with soil,T-ASVO)、油当归挥发油(volatile oils from parched AS with oil,Y-ASVO)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0.5%的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各当归炮制品挥发油组每次灌胃挥发油剂量为0.176 m L·kg-1,连续给药3 d,利用大鼠代谢笼收集各组大鼠48 h的尿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大鼠尿液代谢物进行检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方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和t检验来选择差异代谢物。利用metabolic pathway analysis(Met PA)数据库构建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当归不同炮制品挥发油给药组大鼠尿液中31种代谢物有显著变化(P0.05),并且当归不同炮制品挥发油对正常大鼠尿液代谢产物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以J-ASVO的影响程度略强于C-ASVO,T-ASVO和Y-ASVO。它们对体内代谢的影响可能主要集中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以及糖代谢。该研究补充了当归不同炮制品挥发油药物代谢和作用机制,为其中药药理作用深层次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覃一枫  魏崴  杭晓敏  唐于平  康安  蒋建勤 《中草药》2018,49(24):5836-5842
目的评价甘草总黄酮对伊立替康致肠炎小鼠的药效学影响,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伊立替康致肠炎模型小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观察甘草总黄酮对差异性代谢物的调节作用,对甘草总黄酮减轻伊立替康胃肠道毒性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环丙沙星)组和甘草总黄酮组,ip伊立替康制备肠炎模型,通过体质量、结肠长度、病理观察评价甘草总黄酮减轻伊立替康胃肠道毒性的作用,同时采用GC-MS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寻找伊立替康致肠炎小鼠血浆内变化的相关差异性代谢物,并使用MetaboAnalyst软件构建代谢通路,从代谢组学的角度评价甘草总黄酮对伊立替康的减毒效应。结果甘草总黄酮可显著改善伊立替康给药后导致的小鼠体质量减轻、结肠变短及肠道损伤等现象,且有效地逆转了伊立替康导致的小鼠血浆代谢紊乱,主要包括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及糖类代谢,显著回调了月桂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单甘油酯和油酸单甘油酯等7种中长链脂肪酸。结论甘草总黄酮主要通过调节亚油酸及α-亚麻酸代谢起到减轻伊立替康胃肠道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