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经体外扩增培养后移植入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选择10只为正常对照组,成功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3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干细胞移植组。MSCs经体外培养、鉴定、Brd U标记后,将UC-MSCs细胞总数量2×106个通过尾静脉移植入干细胞移植组大鼠体内,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大鼠注射等量无血清的L-DMEM培养基。7 d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注射第2次。于末次注射后7、14、21 d测定大鼠血糖、体质量、24 h尿蛋白、肌酐清除率、肾脏肥大指数,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和标记干细胞存活情况。结果在各观察时点,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干细胞移植组和糖尿病肾病组血糖、尿蛋白、肌酐清除率、肾脏肥大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体质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干细胞移植后7 d,与糖尿病肾病组相比,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血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24 h尿蛋白、肌酐清除率、肾脏肥大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细胞移植后14、21 d,与糖尿病肾病组相比,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血糖、24 h尿蛋白、肌酐清除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稍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肥大指数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细胞移植后21 d,在肾脏组织中可见少量Brd U标记的阳性细胞,糖尿病肾病组肾小球肥大、基底膜增厚,干细胞移植组较糖尿病肾病组有所改善。结论 UC-MSCs经体外培养标记后移植入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能趋化到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且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继发感染是非外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DF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能有效促进新血管生成,促进创面愈合,是治疗糖尿病足的新方法。本文对MSCs治疗DF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皮肤易受内源性及外源性的损伤,且损伤后伤口不易愈合,病变进一步发展可致残、致死,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预后疗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是在新生儿脐带组织中发现的多功能干细胞,具有通过胚芽分化为几种类型的组织细胞的潜力,在临床中可应用诱导试剂将其定向分化为某一特定细胞来治疗疾病。近年来,UCMSCs治疗糖尿病皮肤损伤是一项新兴且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技术。本文主要对UCMSCs在糖尿病皮肤损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间充质干细胞(MSCs)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无限"增殖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其在组织损伤的修复、血液系统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等多方面广泛应用,且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就MSCs治疗糖尿病足相关机制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移植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因子变化,探讨其疗效和机制.方法(1)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观察12例LN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2组病人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病人在基础治疗上增加hUC-MSC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6月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2)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6月血清中肾损伤标记物(抗C1Q、骨桥蛋白(OPN)),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IL-4、IL-6、IL-10、IL-18、INF- γ、TGF-β1)的变化;T细胞亚群 (CD3/CD4/CD8)的变化.结果(1)2组患者症状和体征治疗后2月、6个月均有改善,治疗组缓解例数大于对照组,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LIDAI评分:2组间分数治疗6个月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机制:治疗前、治疗后2月、6月2组INF-γ、IL-4、IL-10、IL-6,IL-18,抗C1q、OPN均有变化,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P>0.05).T细胞亚群: CD4+T、CD8+T细胞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2月、6月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狼疮性肾炎2组病人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均有改善,但目前暂无明显差异;(2)2组间炎症因子及肾损伤因子治疗前后比较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Huc-MSC治疗LN的机制需更多的临床数据探索;(3)Huc-MSC是否能够重建T细胞亚群平衡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7.
王艳  张晋林  黄晓兵  张潇潇 《重庆医学》2013,42(18):2161-2163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起源于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可以从骨髓、脂肪、胎盘、脐带血以及脐带中分离出来,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1991年McElreavey首次从人脐带华尔通胶(Wharton′sjelly,WJ)分离培养出一种具有多项分化潜能的成纤维样细  相似文献   

8.
通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护理让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更好的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以增强疗效,延缓病程。通过静脉或肝动脉输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使病人白蛋白上升,总胆红素下降,凝血酶原时间下降,临床症状好转。我科3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硬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60只SD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0 mg.kg-1)建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胰腺被膜下移植组、肾被膜下移植组及肝实质内移植组,每组14只;另取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各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胰腺被膜下、左肾被膜下、肝实质内注射0.5 mL hUCMSCs悬液(1×106个);糖尿病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于胰腺被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5 mL。移植后动态观察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体质量变化,6周后处死大鼠,取相关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及胰岛素、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型盒基因(PDX-1)、巢蛋白mRNA表达测定。结果移植前各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干细胞移植组及糖尿病模型组大鼠FBG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FINS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干细胞移植组及糖尿病模型组大鼠FBG和FINS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5周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干细胞移植组及糖尿病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及FINS降低,FBG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各干细胞移植组大鼠体质量及FINS升高,FBG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胰腺被膜下移植组比较,肾被膜下及肝实质内移植组大鼠体质量降低,FBG升高,FINS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大鼠平均阳性染色面积均降低(P<0.05);胰腺被膜下移植组阳性染色面积大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所有组织切片均未检测到人胰岛素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胰腺被膜下移植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胰岛素mRNA表达量均降低(P<0.05),大鼠PDX-1及巢蛋白mRNA表达量均增高(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胰腺被膜下移植组大鼠胰岛素、PDX-1及巢蛋白mRNA表达量均增高(P<0.05)。各实验组均未检测到人胰岛素、PDX-1及巢蛋白mRNA表达。结论不同移植途径对hUCM-SCs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有影响,胰腺被膜下移植效果优于其他途径。hUCMSCs并未分化为β细胞,但其能够促进内源性胰腺干细胞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足溃疡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用高脂饲料喂养的成年SD大鼠4周并给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首次注射25 mg/kg,1周后再次注射40 mg/kg)制作糖尿病模型,然后挤压坐骨神经,并在足部制作切口涂抹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大鼠糖尿病神经性足溃疡形成;随后将培养鉴定的HUMSC涂于溃疡表面,治疗10 d。测量溃疡体积,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溃疡组织VEGF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免疫组化确定VEGF细胞定位及血管密度变化。结果 HUMSC移植促进足溃疡体积明显缩小(P<0.05),VEGF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上调(P<0.05);VEGF主要定位于血管;溃疡周组织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 HUMSC移植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有效表达促进糖尿病神经性足溃疡修复。  相似文献   

11.
干细胞有利于修复病变或受损的器官和组织,其已用于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精神分裂症(SCZ)治疗面临的困境是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难以缓解,利用干细胞改善上述症状的治疗策略是全新的思路。该文就SCZ治疗的现状、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干细胞治疗SCZ的可能机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建立从脐带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性状。方法脐带经酶消化后于DMEMLG/F12培养基中培养,倒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免疫表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其体外诱导成脂肪和成骨分化的能力,RTPCR检测其细胞因子的分泌,与脐血来源CD34+细胞共同培养检测其支持造血的能力。结果经酶消化后,每cm脐带可得到中位数为1.01×106的有核细胞,CFUF产率为1/1609有核细胞,经贴壁传代可分离出成纤维样细胞,细胞倍增时间为(28.02±10.53)h。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显示,>80%的细胞处于G0/G1期,S+G2+M期的细胞仅占(13.04±4.31)%。免疫表型分析显示,CD13、CD29、CD44、CD105(SH2)、CD73(SH3)、CD166和MHCI阳性,CD45、CD34、CD38、CD31和MHCⅡ阴性。体外诱导实验证实,该细胞具有成脂肪和成骨分化的能力。RTPCR显示,该细胞表达干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酪氨酸激酶受体配基、白细胞介素6、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不表达白细胞介素3。与脐血来源CD34+细胞共同培养2周可见鹅卵石形成区,共培养8周证实其支持长期造血能力。结论建立从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脐带是间充质干细胞的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移植对小鼠慢性输卵管炎的治疗作用,为慢性输卵管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 从脐带中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免疫表型,并诱导成脂、成骨分化验证其多向分化潜能。通过阴道内接种沙眼衣原体建立小鼠输卵管炎模型,感染后4周随机分成hUC-MSC移植组及对照组。hUC-MSC移植组小鼠阴道内接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小鼠阴道内注射等体积PBS。感染后8周,观察小鼠输卵管有无阻塞、积水等慢性输卵管炎表现,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分离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感染后8周,对照组小鼠均出现输卵管阻塞、积水等慢性输卵管炎表现,而hUC-MSC移植组仅2例出现输卵管阻塞及积水,对照组小鼠慢性输卵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UC-MSC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hUC-MSC移植组输卵管病理切片显示,输卵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较少。【结论】 hUC-MSC移植可明显减少小鼠慢性输卵管炎的发生和减轻其炎症程度,有可能为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皮肤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皮肤溃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2型糖尿病皮肤溃疡患者行常规换药,观察组患者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后,比较二组患者愈合时间及愈合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显效时间和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较单用及常规治疗方法更好地改善2型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的愈合,避免患者组织感染,提高压疮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及冻存、复苏的方法。方法收集健康足月新生儿脐带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将细胞冻存3个月后复苏,鉴定复苏后细胞的特性。结果组织块贴壁法获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功率高;细胞表面高表达CD29、CD44、CD90和CD105,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型CD34、CD45等;冻存后再复苏细胞活性高达80%~90%。结论组织块贴壁法可以从人脐带华通胶中较好的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为干细胞移植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从脐带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脐带经剪碎置于?MEM培养基中培养至细胞爬出,细胞生长达80%培养皿底后传代,整个过程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生长曲线,用免疫荧光方法测定细胞免疫表型并研究其冻存及复苏.结果 脐带组织经直接贴壁培养法可培养出成纤维样细胞,免疫表型分析CD44和CD20阳性,冻存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在90%以上,增殖能力强,和未冻存过的传代细胞具有同样的生长特性.结论 脐带组织培养可获得大量间充质干细胞,为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豚鼠的过敏性反应,为临床使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培养扩增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成细胞生理盐水混悬液。将30只豚鼠分成3组,分别是模型1组、模型2组和对照组。2个模型组隔日肌注细胞生理盐水混悬液3次,实验1组于首次注射后第14天,实验2组于首次注射后第21天分别静脉注射混悬液进行攻击。观察动物有无过敏反应症状。结果:动物无明显过敏反应症状,反应级数为0级。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低,不易导致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染色体核型制备方法,评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安全性。方法对培养至第2、5、8、10、11代的共15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染色体制备,检查其有无异常。结果成功制备染色体标本,成功率为100%,正常核型率为100%。结论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染色体制备方法实验结果稳定、成功率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至11代时未见异常染色体核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体外培养的方法,探讨该方法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及分化潜能。方法用新取的脐带制成细胞悬液,放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混合培养基培养,动态观察原代培养细胞的生长过程。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三代细胞(P3),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31、CD45、CD34,鉴定hUC-MSCs;诱导hUC-MSCs分化成为脂肪细胞,鉴定所分离的hUC-MSCs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结果来源于人脐带培养的MSCs呈现梭形生长,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示CD29(98.3%)、CD44(99.2%)阳性,CD34(0.3%)、CD31(0.8%)、CD45(0.4%)阴性,经过诱导分化,证实hUC-MSCs有成脂分化潜能。结论采自脐带标本分离培养可获得稳定、均质性良好的hMSCs,并具有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