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测评某医学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2009—2011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的贫困生进行心理测评。结果该校贫困生中有心理疾病者占4.6%,有心理疾病倾向者占34.4%;男、女贫困生及不同年级贫困生心理状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贫困生年级越高,心理状况越好;不同专业贫困生心理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校贫困生心理状况总体水平较差,需要学校、社会及家庭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2.
高等师范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向战 《新乡医学院学报》2005,22(3):221-222,225
目的了解高等师范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问卷(UPI)量表对3所师范院校的部分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心理障碍学生为13.9%,应引起关注的学生为23.0%,心理正常学生为63.1%;性别、学科和生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小(P>0.05);学习成绩、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业余爱好、人际关系和经济生活条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大(P<0.05)。结论师范院校应在学习上、兴趣爱好、人际关系和经济生活等方面增加对新生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四川省5所高校大学生共7 423名,于2020年2月15-28日使用自编一般信息问卷与心理状态自评量表对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年级、专业、个人恋爱状况、居住地的疫情程度及家人是否在疫情一线工作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明显优于女生,文史类和艺体类学生优于理工类学生,非医学和非心理专业学生优于医学和心理专业学生,单身学生优于恋爱和失恋学生,疫情严重地区(确诊人数≥10 000人)或有家人在疫情一线工作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其他地区(P<0.05).结论 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针对不同大学生群体应采取不同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护理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我院护理本科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制定学生教育管理政策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2004级236名护理本科生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进行测试。结果: 护理本科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本科生UPI得分,第1类(具有明显心理问题)和第2类(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63.56%,而且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程度中间状态者居多。从选择频率最高的10题可看出,52.97%~70.76%的护理专业学生在认知方面存在过于敏感、缺乏自信的神经症状态;半数以上的护理专业学生具有神经衰弱的倾向或情绪消沉、不稳定的心理状况。性别及文理科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无影响。结论: 护理专业学习功课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以及家庭因素等是造成护理本科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原因,学校可通过新生入学心理普查,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和积极拓展以第二课堂为特征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宁夏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宁夏地区高等学校抽取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及民办院校各一所,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新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971名新生中,Ⅰ类学生占27.4%,Ⅱ类28.0%。不同学历、男生和女生、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不同院校新生心理问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校在关键项目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校在附加项目1、附加项目2、附加项目4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满意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宁夏高校不同学历、院校、不同专业满意度的新生UPI测查具有不同的特点,学校心理咨询机构要发挥好心理健康档案的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医学专科院校女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学专科院校在校大学女生心理状况,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心理健康问卷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对医学专科院校随机选择200名女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及个案访谈。结果医学专科学校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心理应激、适应性障碍等问题。结论医学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专业能力、创造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康奈尔健康问卷(CMI)调查了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新建专业(包括汉语言、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等三个专业)180名大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1)心理健康总体情况良好。(2)文理部大四学生中,男生比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要更好一些。(3)市场营销专业与汉语言专业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但均好于应用心理学专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分析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690名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药学专业大学生心理障碍检出率为23.6%,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和某全国性综合大学,其中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女生,大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大一和大三年级(P<0.05),外地学生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因子分高于本地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需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民办学院新生的心理状况,以指导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南通大学民办学院2007级新生进行测试,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结果:民办学院新生与普通本科新生比较,在自卑、依赖方面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社交退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办学院新生中,理工专业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上显著差于文史专业学生(P<0.01),体育艺术专业与文史专业学生躯体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新生自卑、社交退缩、性心理上显著差于大城市新生(P<0.05~0.01),焦虑、自卑、社交退缩、性心理因子显著差于中小城市学生(P<0.05~0.01)。结论:民办学院新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其自身的心理社会环境有关,应帮助他们完善自身的人格,提高对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0.
警察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测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警察职业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及今后招生筛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EPQ)问卷,对甘肃省警察职业学院3个年级5个专业的980名学生进行测查.获得有效资料947份。与国内常模比较,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文化程度)之间进行比较。结果警察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卫生问题较明显.人格特征显示P维度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N维度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高年级较低年级心理问题明显.公安专业(中专)较其他专业(大专)心理问题明显。结论警察职业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值得重视,人格的培养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其心理健康,有必要用心理测验工具作为新生入学筛查条件。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有关研究表明犤1犦,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患心理障碍的人数约有15%~30%。天津中医学院心理健康教学研究课题组对2003级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测评,旨在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决策和进一步探索学生心理障碍的早期预防、干预的新方法提供依据。1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天津中医学院2003级学生,共发放问卷105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969份,有效率92.3%,其中男生326人,女生643人;医科学生(医疗、针灸、中药、护理专业)695人,非医科学生(汉语言、市场营销、应用心理学专业)274人;本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疆某高等医学院校不同专业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新疆某高等医学院校在校329名少数民族医学生,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测评,比较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结果少数民族男、女生躯体化、强迫、恐怖、抑郁、焦虑和其他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专业少数民族医学生 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1),维吾尔医学专业学生 SCL-90各因子得分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结论高等医学院校应根据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心理疾患,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医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专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性别心理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大同医专846名学生进行心理状况测试。结果:(1)医专生各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及敌对因子≥3分者为5%以上。(2)女生组的人际关系、抑郁、恐怖因子分高子男生组,而男生组的敌对因子分高于女生组(P<0.01或P<0.05)。结论:应加强对医专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且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女生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本科生心理健康水平,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487名昆明医学院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低于全国常模;男生女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为接近;不同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由高到低排列分别是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体质健康测试优秀与良好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及格的学生.结论 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生的进行心理卫生指导,也要充分发挥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黄陵县高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在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01例高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39.9%的高三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高三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均分和总分明显高于常模,有显著性差异;女生除抑郁因子均分高于男生(P<0.01)外,余无差异。结论:黄陵县高三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1655名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某医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阳性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医学院2001~2005级学生1655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被测试的1655名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心理间题阳性检出率为25.32%,症状出现最多的为强迫症状,最少的为躯体症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有8个主要因素:学生的业余时间与他人相处情况;对专业认知情况中的喜欢所学专业情况;学生的家庭经济及人文环境中的家庭情况,家庭居住地的级别,生活费主要来源;及学生自身的某些特性和生活习惯中的喝酒情况,网瘾程度,勤工俭学存在情况。结论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不同程度的存在多种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有关教育者应高度重视,应有层次、有区别的进行新型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使他们能应对各种心理应激源。  相似文献   

17.
牡丹江医学院2001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卫生状况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自1999年,我院开始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并建立了心理档案。同时我们又结合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的抽样调查,试图经过几年的积累,全面掌握我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因此,我们于2003年11月对我院2001级的临床、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18.
城乡初中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城乡初中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城乡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TH)对城乡初一新生共239名进行调查。结果: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有86人,占36.59%,其中焦虑、过敏倾向、躯体症状、恐怖倾向等较为突出;心理健康状况在城乡和性别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学时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不同的环境和教育管理方式以及地方文化的差异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学校、社会和家长要联合起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心身健康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赵燕莉  李震 《卫生职业教育》2008,21(21):109-110
目的 了解民族地区中专学校不同民族、性别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及12项心理健康量表对344名民族地区中专医学生进行测定,将结果 与国内常模(青年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民族地区中专医学生SCL-90量表9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藏族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押都、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略高于汉族学生,而汉族学生焦虑、恐怖因子得分略高于藏族学生;男生抑郁、焦虑、恐怖3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结论 民族地区中专学校应针对不同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加强文化及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实施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0.
汪爱勤  王安辉  刘媛 《医学争鸣》2003,24(17):1621-1622
目的:评价参加军事医学综合演练期间学生的焦虑、抑郁及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某年参演的174名医疗专业本科生(A组:119名男生,B组:55名女生)和81名护理专业中专生(C组,均为女性)进行现况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问卷,由学生自行填写独立完成.结果:11.8%-29.6%的参演学员有突出的心理症状,15.1%-34.6%的参演学员存在抑郁症状.C组参演学员的心理阳性症状、焦虑、抑郁评分较其他两组都高.结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等症状是影响不同层次参演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心理阳性症状.本科生中女性参演学员不及男性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好.参演女性学员中医疗本科生较护理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