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实习护士的安全医疗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我国法律的健全与完善,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医疗纠纷日趋增多,而学校教育中没有关于医学法律这一课。因此,在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渗透法律知识教育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护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安全第一”的意识,为今后的安全行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6.
护士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护士工作倦怠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从3所省市级医院随机抽取495名各科临床护士。采用MBI-GS、EPQ-RSC和OSI-R 3个量表对护士工作倦怠、人格特征、职业紧张和应对资源进行测量。结果外科和内科护士的工作倦怠高于其他科室护士(P〈0.05);低年龄护士的工作倦怠感较强(P〈0.05);学历越低的护士其专业低效能感越强(P〈0.05);不同人格特征护士的工作倦怠感不同(P〈0.05);职业紧张和应对资源的性质不同对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也不同。任务过重、责任感、任务不适和自我保健等是导致衰竭的主要预测变量(P〈0.05)。任务不适、任务冲突、责任感和自我保健是导致消极怠慢的主要预测变量(P〈0.05)。专业低效能感的主要预测变量为任务不适、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P〈0.05)。结论降低或保持适度职业任务量、职业责任感,明确工作要求和工作角色与职责,丰富业余生活、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与理性处事能力是预防护士工作倦怠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精神科医师的工作倦怠状况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从不同的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及设立精神专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抽取137名精神专科执业医师和92名非精神科执业医师,使用工作倦怠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自尊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精神科医师的工作倦怠水平显著高于非精神科医师。②精神科医生的自尊与工作倦怠的两个维度(人格解体、成就感低落)显著相关。③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与精神科医师工作倦怠的一个或多个维度显著负相关,其中,客观支持与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职业的性质决定了精神科医师是工作倦怠的高发群体,作为其工作的直接对象,患者首当其冲地成了医生工作倦怠的受害者。精神科医师的生活、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需要干预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患者在医院医疗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凡是由于医疗系统的低能状态或医疗管理等原因,而给患者造成过失等原因,而给患者造成允许范围以外的生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均属医疗不安全。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随着医改的推进,医疗市场的竞争,人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也在增强,从而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必须重视医疗纠纷的防范工作,只有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才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所在。1医疗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1.1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与患者和家属交流、沟通欠缺治病救人是医生职责所在,但是有些医务人员没有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工作责任心和“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服务的意识不强,工作疏忽大意,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欠缺,以致发生医疗纠纷。1.2有章不循,纪律松弛医院工作制…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调查精神科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状况,并探讨不同专科医师工作压力与功能性躯体不适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 MBI-GS)、患者健康问卷(PHQ-15),对112名精神科医师(专科组)和121名非精神科医师(非专科组)进行抽样测试研究。结果专科组倦怠率为89.3%,非专科组倦怠率为99.2%;非专科组MBI-GS总分及情感衰竭、成就感低落维度分显著高于专科组( P<0.001);专科组体育锻炼参与度显著优于非专科组,吸烟行为少于非专科组,饮食规律优于非专科组( P<0.05,P<0.001);非专科组PHQ-15总分及胃痛、四肢或关节痛、胸痛、心悸、气促、性生活异常、大便异常、消化系不适、疲劳感和睡眠困难症状分均高于专科组( P<0.05,P<0.001);体育锻炼与MBI总分及情感衰竭维度呈负相关,PHQ总分与情感衰竭维度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BI总分(β=0.375,95%CI:2.85~3.09)、情感衰竭(β=0.273,95%CI:3.11~3.47)和性别(β=0.218,95% CI:1.38~1.51)进入回归模型,为功能性躯体不适的预测因素(R2=0.102)。结论综合医院医师较精神科专科医院医师有更高程度的工作倦怠及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情感衰竭维度是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的预测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对减轻倦怠程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了解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抽取的河南省3个国有企业的所有员工的工作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并运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分析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性特征的企业员工的工作倦怠状况存在差别(P<0.05或0.01).职业紧张和应对资源各维度大部分与工作倦怠的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P<0.05或0.01).衰竭的预测变量有N量表得分、任务过重、职业环境、任务不适、责任感、理性处事、自我保健;消极怠慢的预测变量有任务不适、P量表得分、任务冲突、任务过重、职业环境、自我保健和文化程度;专业低效能感的预测变量有任务模糊、P量表得分、任务冲突、任务过重、任务不适、理性处事、社会支持、娱乐休闲、婚姻状况、文化程度(P<0.05或0.01).结论:人格特征、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个体特征是工作倦怠的重要影响变量.减少职业紧张、增加应对资源、同时注意保持适量的工作要求数量和适度的责任感可以减轻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8.
介绍工作倦怠的基本概念,以及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的现状,简要分析倦怠的原因和倦怠对医疗服务的不良影响,最后提出几点干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工作倦怠,以提高医务人员的个人健康和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医疗安全中的护理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了影响医疗安全的5个主要因素;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重点归纳和总结了护理工作中影响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企业员工产生工作倦怠产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我区6个国有企业的554名员工,通过工作倦怠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工作倦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的企业员工的工作倦怠状况和对工作的满意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分析企业员工产生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对提高工作绩效、减轻工作倦怠、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