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阿仑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A)假手术对照组;(B)去势对照组;(C)去势阿仑膦酸钠组;(D)去势辛伐他汀组;(E)去势联合用药组。B、C、D、E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A组仅切除部分脂肪组织。8周后每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确认骨质疏松造模成功后,各组均行左侧股骨中段骨折,并使用克氏针髓内固定。骨折内固定术后予以下药物干预:A、B两组:生理盐水5mL/(kg·d)灌胃8周;C组:阿仑膦酸钠0.5mg/(kg·d)灌胃8周;D组:辛伐他汀20mg/(kg·d)灌胃8周;E组阿仑膦酸钠0.5mg/(kg·d)+辛伐他汀20mg/(kg·d)灌胃8周。所有大鼠处死后收集血样和左侧股骨,进行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含量、股骨X线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强度检测。结果卵巢去势组对比假手术对照组骨密度有明显减少,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血钙、磷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使用阿仑膦酸钠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血钙、磷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碱性磷酸酶降低,股骨骨密度、生物力学功能获得改善,其中联合用药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仑膦酸钠有助于骨质疏松骨折愈合后生物力学功能的恢复,其中辛伐他汀可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6例,所有患者在半年内予口服阿仑膦酸钠连续治疗,测定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骨密度、血钙、血磷和疼痛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值明显升高,疼痛平均积分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钙和血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仑膦酸钠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可增加患者骨密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林  傅忠国  易斌 《中国药房》2000,11(1):33-34
目的: 评价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32 名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口服阿仑膦酸钠10m g/ 天, 为期半年。结果: 治疗前后各年龄组骨密度(BMD) 明显上升, 与年龄呈正相关; 椎体压缩性骨折楔形指数平均增加8-8 % ,且该药物副作用轻微,治疗前后骨生化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血常规、尿常规均无变化,均不需终止治疗。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有效增加骨密度,缓解骨痛,降低骨折发生率,药物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阿仑膦酸钠对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60例,给予第一组阿仑膦酸钠5mg/d,给予第二组剂量则为10mg/d,第三组口服剂量为15mg/d.对三组治疗前后L2~L4腰椎、股骨颈处、股骨粗隆处的骨密度以及骨吸收和骨生成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各组骨密度、骨吸收(s-CTX)和骨生成(s-BSAP)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第二组和第三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第一组(P<0.05),二、三两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阿仑膦酸钠对老年骨质疏松治疗均有显著效果,但综合多方面因素可以选择10mg/d/次为最优剂量,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大鼠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36只6月龄的SD雌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SHAM)仅手术,不切除卵巢;去卵巢+生理盐水(OVX+NS)组和OVX+阿仑膦酸钠(ALEN)组切除双侧卵巢,其中OVX+ALEN组给予阿仑膦酸钠液(3mg/ml)每周36mg/kg剂量灌胃,SHAM组和OVX+NS组给予同等剂量0.9%生理盐水灌胃,于灌胃后4、8、12周时取大鼠近端胫骨常规脱钙,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切片测量软骨厚度,甲苯胺蓝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平均灰度值。结果4周时各组的软骨厚度相近;8、12周时OVX+NS组与OVX+ALEN组及SHAM组相比软骨厚度变薄(P<0.05);12周时OVX+NS组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灰度值低于OVX+ALEN组和SHAM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情况下关节软骨的结构、代谢会发生改变,服用阿仑膦酸钠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阿仑膦酸钠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及骨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ALN)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防治效果,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用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3个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组后去卵巢后造成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钙剂组(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片组(治疗组),分别灌胃给药90d。取右股骨测其骨密度(BMD),取左股骨观察其骨张力的。结果 ALN和钙剂治疗均可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改善股骨的骨张力。ALN较钙剂更能明显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和增强其骨张力。结论 ALN有明确的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阿仑膦酸钠治疗的有效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32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照奇偶次序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结合骨折类型给予骨折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获取两组骨折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即刻的血清碱性磷酸酶、1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骨钙素、尿脱氧吡啶酚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月的血清碱性磷酸酶、1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骨钙素、尿脱氧吡啶酚水平优于两组术后即刻,观察组术后3月的血清碱性磷酸酶、1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骨钙素、尿脱氧吡啶酚优于对照组术后3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的骨折疼痛评分、骨密度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4天的骨折疼痛评分、骨密度值优于两组术后即刻,观察组术后3月的骨折疼痛评分、骨密度值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0例随访期间(6个月)的再次骨折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采用对症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治疗期间,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可改善机体骨代谢水平,可改善患者的骨密度与骨折疼痛程度,可降低患者的再发骨折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绝经后女性及老年人中经常出现。阿仑膦酸钠作为第二代二磷酸盐药物,在临床上经常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本次调查在本院内随机抽取600名患者进行调查,以骨密度以及骨质疏松所致骨折愈合天数为鉴定标准,调查阿仑膦酸钠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是否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钠与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对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分别采用唑来膦酸钠与阿仑膦酸钠治疗,对比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研究组(...  相似文献   

10.
张琼  原涛  陈英 《海峡药学》2013,25(3):159-160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112例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片1次1片,1日1次,观察组额外给予阿仑膦酸钠70mg,1周1次。连续治疗6个月,检测骨密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4.9%和40.0%,总有效率分别为96.5%和7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1~4、股骨颈、大转子和全髋部的骨密度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增加的更明显,两组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明显提高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配合钙尔奇D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双盲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饮食、运动等指导和300~600 mg·d~(-1)钙尔奇D口服治疗,每天1次,持续6个月,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70 mg阿仑膦酸钠口服治疗,每周1次,持续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尿脱氧吡啶酚(DPD),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生活质量,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BGP、ALP、DPD水平、骨密度(腰椎L1~4、大粗隆)、疼痛和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VAS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前者治疗后腰椎L1~4、大粗隆骨密度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GP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前者治疗后血清ALP、DPD水平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ODI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常规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疗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仑磷酸钠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POP患者14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7例.A组给予阿仑磷酸钠治疗,B组给予骨化三醇治疗,C组给予阿仑磷酸钠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效果、骨密度、血磷血钙浓度、骨代谢水平〔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仑磷酸钠与降钙素联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4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3例。对照组采用降钙索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阿仑膦酸钠与降钙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骨密度(BMD)变化、疼痛改善程度,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8个月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bBMD值均有所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BMD值增加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磷酸钠联合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增加骨密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注射用骨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钙尔奇D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骨肽、阿仑膦酸钠及钙尔奇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前臂骨密度、骨矿含量的改变。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4%和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前臂近端骨密度(PBD)、近端骨矿含量(PBMC)、远端骨密度(DBD)和远端骨矿含量(DB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骨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可显著增加骨密度,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激素替代疗法(HRT)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69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联合组)、雌激素替代治疗组(雌激素组)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组(阿仑膦酸钠组),每组23例。联合组每2周服尼尔雌醇片1mg,每3个月末10d加服安宫黄体酮6mg/d,同时给予阿仑膦酸钠70mg,每周1次口服。雌激素组为安慰剂+尼尔雌醇片和安宫黄体酮,阿仑膦酸钠组为安慰剂+阿仑膦酸钠。所有受试者均加服钙尔奇D600mg/d(每片含元素钙600mg和VitD125IU)。观察各组治疗后患者腰椎骨密度、血钙、血磷等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及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通过1年治疗,3组患者的L1~4骨密度均有显著上升,其中联合组骨密度的上升更为明显(P<0.01),骨痛症状明显缓解,总有效率为100%,联合组的显效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HRT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较单独用药更能有效地改善骨痛,提高骨密度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合并O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仑膦酸钠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股骨颈、股骨粗隆及前臂、腰椎正位骨密度(BMD)、腰背疼痛评分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腰背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阿仑膦酸钠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T2DM合并OP患者可以明显减轻腰背疼痛症状,改善骨密度,促进新骨形成.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及相关依赖性,安全性高,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9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仑膦酸钠片,1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仙灵骨葆胶囊,2粒/次,3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骨代谢、骨转换指标及腰椎L2-4和股骨颈骨密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显著升高,24 h尿钙(U-C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骨代谢各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及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水平均显著降低,骨保护素(OPG)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骨转换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L2-4和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腰椎L2-4和股骨颈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骨代谢、骨转换指标及骨密度水平,疗效确切,在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仑膦酸钠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特立帕肽注射液,20μ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时腰椎骨密度相对于治疗前有明显上升,全髋与股骨颈骨密度则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腰椎、全髋、股骨颈骨密度均明显上升,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各部位骨密度均未出现明显上升,治疗6个月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腰椎、全髋、股骨颈骨密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6个月血清骨钙素(OC)水平逐渐上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逐渐下降,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3、6个月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TX)水平逐渐下降,对照组也逐渐下降,对照组下降幅度则明显大于治疗组(P0.05)。结论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可有效改善骨代谢,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及其对骨转换、骨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濮阳市中原油田濮东医院进行诊治的95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阿法骨化醇治疗,0.5 μg/次,1次/d。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L唑来膦酸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以恒定的速度进行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检测两组骨转换指标、骨代谢指标,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2%(P<0.05)。两组治疗后的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均显著降低(P<0.05),骨钙素(OC)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以及骨特异碱性磷酸酶等骨代谢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地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与对照组的4.17%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阿法骨化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骨转换和骨代谢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Alendronate derivatives were evaluated as potential prodrugs for the osteoporosis drug alendronate sodium in an attempt to enhance the systemic exposure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hemical behavior of alendronate derivatives led to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synthetic strategies and prediction of each structural class's prodrug potential.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f N-myristoylalendronic acid revealed that 25% have been converted in vivo after i.v. administration in rat, providing an important proof-of-concept for this strate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