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Rockall、Blatchford和AIMS65评分系统在不同原因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住院的135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出血病因将患者分为消化性溃疡组和非消化性溃疡组,并采用Rockall、Blatchford和A...  相似文献   

2.
孙娟 《淮海医药》2013,(6):486-487
目的 评价ROCKALL评分在判断上消化道出血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1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获取Rockall评分,评价Rockall危险性评分在判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价值和意义.结果 低危组无死亡;中危组有1例死亡;高危组有8例死亡.高危组的病死率为47.05%,与低危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85,P<0.01).高度危险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中度危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33,P<0.01).结论 临床Rockall积分系统能够较好的对患者预后进行分级,并能很好地筛选出高危险度患者.Rockall危险性积分的高低可作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评估指标,对急性上消化出血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示及筛选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亚岭  殷景远  吴茜 《安徽医药》2024,28(6):1170-1173
目的探讨结肠癌病人血清 S100钙结合蛋白 A12(S100A12)、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sRAGE)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调及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 2020年 12月至 2021年 12月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 116例中、晚期结肠癌病人作为结肠癌组,另选取在该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 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检测血清S100A12、sRAGE水平,检测病人肠道菌群,并对病人化疗后进行随访, Pearson法分析结肠癌病人血清 S100A12、sRAGE水平与菌群失调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分析化疗前血清 S100A12、sRAGE水平对结肠癌化疗效果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肠癌组病人化疗前血清 S100A12、sRAGE水平显著升高( P<0.05)。与化疗前菌群正常组[( 265.34±45果.78)μg/L、(381.54±36.75)ng/L]比较,菌群失调 Ⅰ度组[( 301.52±56.95)μg/L、(440.63±48.71)ng/L]、菌群失调 Ⅱ度组[( 339.29±52.35)μg/L、(432.75±49.20)ng/L]病人血清 S100A12、sRAGE水平显著升高( P<0.05);与菌群失调 Ⅰ度组比较,菌群失调 Ⅱ度组病人血清 S100A12、sRAGE水平显著升高(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结肠癌病人血清 S100A12、sRAGE水平与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数量呈正相关( P<0.05)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负相关( P<0.05)。与化疗前比较,结肠癌病人化疗后血清 S100A12、sRAGE水平显著降低( P<05);与化疗缓解组[( 272.33±55.36)μg/L、(403.24±40.54)ng/L]比较,化疗无效组[( 330.09±42.64)μg/L、(482.85±43.61)ng/L]病人化疗前血清 S100A12、sRAGE水平显著较高( P<0.05)。血清 S100A12、sRAGE.0,联合诊断结肠癌化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91[95%CI:(0.84,0.96),P<0.001],灵敏度为 86.05%,特异度为 80.82%。结论结肠癌病人血清 S100A12、sRAGE升高,与肠道菌群失调及化疗效果有关,对化疗疗效评估与预后评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Rockall危险性积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毅  陆志平  曹剑凡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598-1599
目的:探讨Rockall危险性积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方法:262例按Rockall危险性积分进行评分,并分为低危组(0~3)、中危组(4~7)、高危组(≥8)。结果:高危组与中危组相比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与中危组相比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Rockall危险性积分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聂琳  章礼久 《安徽医药》2018,39(3):312-315
目的 比较AIMS65与Blatchford评分系统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临床干预(输血、内镜或手术止血)和死亡的预测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NV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患者的AIMS65评分和Blatchford评分。根据AIMS65评分系统分为高危组(≥ 2分)和低危组(<2分),根据Blatchford评分系统分为中高危组(≥ 6分)和低危组(<6分)。分别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输血、内镜或手术止血及死亡情况。以临床干预和死亡为终点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2种评分系统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2种评分系统的临床干预和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高危组与低危组、中高危组与低危组患者输血、内镜或手术止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MS65与Blatchford评分系统在输血方面的比较,AUC分别为0.696、0.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评分系统在内镜或手术止血方面的比较,AUC分别为0.641、0.7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评分系统在死亡方面的比较,AUC分别为0.946、0.9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MS65和Blatchford评分系统在评价NVUGIB患者临床干预、死亡方面均具有良好价值,Blatchford评分系统在预测是否输血方面优于AMIS65评分系统。AMIS65评分系统因指标组成较少、数据获得更简便,对于内镜或手术止血及死亡方面的预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出血量分为轻度出血组(出血量≤15 mL,n=65)、中度出血组(16 mL≤出血量≤30 mL,n=53)和重度出血组(出血量>30 mL,n=30)三个亚组。另纳入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四组研究对象进行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水平检测,观察各组间S100A12水平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三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分析S100A12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重度出血组患者S100A12水平和NIHSS评分均高于中度出血组,中度出血组高于轻度出血组,轻度出血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S100A12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出血患者S100A12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即S100A12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病人应用舍曲林治疗对情绪、血清 S100B蛋白(神经组织蛋白质 S100)与心肌营养素 1(CT?1)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015年 12月至 2017年 6月收治的 10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退出 6例,将剩余 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病人均应用替米沙坦口服,观察组加用舍曲林口服,对照组加用相同剂型的安慰剂口服,持续治疗 1月。于治疗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病人焦虑及抑郁症状进行评分,用动态血压仪测定两组病人治疗前后 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 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及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 S100B、CT?1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SAS、SDS评分分别为(39.7±6.7)分、(38.4± 5.3)分,对照,组分别为(64.7±5.8)分、(58.1±4.9)分,观察组治疗后 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19.965,19.369,均 P<0.001);观察组治疗后 24 h SBP、24hDBP、dSBP、nSBP、dDBP、nDBP分别为(118.2±6.7)、(78.3±6.6)、(124.1±7.3)、(112.3±6.1)、(82.5± 6.8)、(74.1±6.4)mmHg,对照组分别为(121.7±7.1)、(82.3±7.2)、(127.2±8.1)、(116.2±5.7)、(85.2±6.6)、(79.4±7.8)mmHg,观察组治疗后 24 h SBP、24 h DBP、dSBP、nSBP、dDBP、nDBP水平低于对照组(t=2.535,P<0.05;t=2.896,P<0.05;t=2.010,P< 0.05;t=3.303,P<0.01;t=2.012,P<0.05;t=3.714,P<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 S100B、CT?1分别为(60.6±13.4)pg/mL、(47.8±12.5)ng/L,对照组分别为(88.4±15.7)pg/mL、(56.7±11.2)ng/L,观察组治疗后血清 S100B、CT?1水平低于对照组(t=7.468,3.751,均 P<0.001)。结论舍曲林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并辅助降低血压,从而血清 S100B、CT?1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Oakland评分系统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8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进行Oakland评分和Rockall评分,评价两个评分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1个月内再出血、死亡、输血、再入院、再次内镜或放射治疗患者的Oakland评分和Rockall评分均高于未出现症状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akland评分、Rockall评分的低危及非低危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kland评分系统预测再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2[95%CI=(0.66,0.75),P<0.05],预测死亡的AUC为0.741[95%CI=(0.69,0.81),P<0.05]。Rockall评分系统预测再出血的AUC为0.701[95%CI=(0.67,0.78),P<0.05],预测死亡的AUC为0.752[95%CI=(0.68,0.79),P<0.05]。结论Oakland评分系统与Rockall评分系统的临床指导价值一致,可用于临床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指导及预后评估,提升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吡格列酮的抗炎机制,观察其对炎症组织细胞中免疫及炎性调节因子S100A8和S100A9的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痛风防治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单侧踝关节腔一次性注射尿酸钠(MSU)晶体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腹腔一次性注射MSU诱导急性腹膜炎模型。MSU注射诱发模型前3d,大鼠灌胃口服吡格列酮(20mg.kg-1.d-1),连续给药5d;模型诱发当天,在吡格列酮给药后2h注射MSU。以RT-PCR检测关节炎诱发后48h滑膜组织中和腹膜炎诱发后4,8,24,48及72h腹腔巨噬细胞S100A8和S100A9的mRNA的表达以及吡格列酮给药的影响。结果S100A8和S100A9的mRNA在正常大鼠滑膜中仅有微量表达(0.01±0.01,0.20±0.07),但在诱发关节炎后48h,滑膜组织中呈现高表达(1.21±0.20,1.44±0.20),吡格列酮则显著抑制其高表达(0.26±0.14,0.25±0.16)。S100A8和S100A9的mRNA在正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未见表达,但在诱发腹膜炎后4,8,24,48和72h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均有较高表达。吡格列酮仅在48和72h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S100A8mRNA:1.17±0.38vs0.03±0.02和0.70±0.20vs0.02±0.01;S100A9mRNA:0.90±0.31vs0.10±0.01和0.77±0.10vs0.02±0.01)。结论吡格列酮具有抑制S100A8和S100A9的mRNA表达的作用,很可能与其对痛风炎症的防治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泮托拉唑联合巴曲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行泮托拉唑联合巴曲酶治疗,治疗72h后,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将治疗有效患者纳入有效组,治疗无效患者纳入无效组.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泮托拉唑联合巴曲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8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泮托拉唑联合巴曲酶治疗后,治疗有效72例,占85.71%,无效12例,占12.29%;有效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率38.89%低于无效组83.33%,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12 (S100A12)水平(15.45±3.26) ng/mL低于无效组(26.54±5.62)ng/mL,血清前列腺素E2(PGE2)水平(306.42±64.15) pg/mL高于无效组(212.48 ±44.16) pg/mL,血清胃泌素(GAS)水平(90.12±14.25) ng/L低于无效组(122.64±25.72) ng/L,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38.25±6.84) ng/L低于无效组(56.62±8.1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01,t=9.702、4.872、6.412、8.381,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血清S100A12、GAS、IL-6水平高、PGE2水平低是导致泮托拉唑联合巴曲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无效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Hp感染、血清S100A12、GAS、IL-6水平高、PGE2水平低是导致泮托拉唑联合巴曲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无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吴春艳  刘媛 《贵州医药》2024,(1):124-125
目的 探讨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流程中运用Rockall评分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收治时间的先后顺序,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接受Rockall评分系统护理流程的48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血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基于Rockall评分系统的护理流程可以有效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再出血风险,保障患者的止血效果,临床护理干预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2.
韩荣福  邱承高 《安徽医药》2022,26(12):2512-2516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GAL)、胎球蛋白 A(Fetuin A)、白细胞介素 -6(IL-6)与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程度的关联性及对预后影响。方法选取社旗县妇幼保健院 2016年 8月至 2019年 4月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病人 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30 d预后情况分预后良好组( 43例)、预后不良组( 31例)。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 7d后血清 NGAL、Fe. tuin A、IL-6水平、感染可能性( IPS)评分,动态观察上述血清指标与 IPS评分相关性, logistic回归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感染预后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血清 NGAL、Fetuin A、IL-6对预后不良预测价值,并以 Kaplan-Meier曲线分析生存情况。结果治疗 7d后,预后良好组血清 NGAL(542.06±95.34)μg/L、IL-6水平( 13.06±3.80)ng/L、IPS评分( 10.14±1.03)分低于预后不良组( 640.78±104.90)μg/L、(17.18±4.73)ng/L、(13.65±1.18)分, Fetuin A水平( 0.68±0.28)g/L高于预后不良组( 0.48±0.16)g/ L(P<0.05); IPS评分与血清 NGAL、IL-6呈正相关,与血清 Fetuin A呈负相关( P<0.05);透析龄、 NGAL、IL-6、IPS评分是腹膜透析相关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Fetuin A是腹膜透析相关感染预后的保护因素( P<0.05); NGAL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 0.809,大于 IL-6、Fetuin A;Kaplan-Meier曲线显示,血清 NGAL、IL-6、Fetuin A高危组、低危组生存曲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膜透析病人血清 NGAL、IL-6水平变化与腹膜透析相关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Fetuin A与感染程度呈负相关,动态监测 NGAL、Fetuin A、IL-6水平变化有助于预后评估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应用生长抑素(善得定)治疗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治疗组,以同期应用综合治疗的9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和止血时间等效果差异。结果治疗组使用善得定有效114例,总有效率95%,显效55例,显效率45.8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长抑素类似物药物善得定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可以做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出血止血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后血清S100蛋白(S100)水平变化对患者生存出院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5例经CPR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收入ICU的患者,将CPR成功后生存患者分为生存组12例,院内病死患者为死亡组13例。所有患者均在ROSC后2、12、24、48h分别采取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S100;同时收集入ICU后24h内临床资料,计算各时间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Ⅲ评分(APACHEⅡ、Ⅲ)及存活概率(PS)。结果①死亡组APACHEⅡ、Ⅲ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PS、GCS评分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开始通气时间、ROSC时间比生存组明显长(P<0.05);②生存组在2、12、48hS100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③S100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P=0.001),以S100水平0.165μg/L作为诊断界点(cutoff值),ROSC后2hS100对CPR后生存出院的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73%(P=0.002),12h分别为100%和76.47%(P=0.001);预测院内死亡ROSC后2h灵敏度93.3%、特异度61.5%(P=0.001);12h分别为93.3%和58.3%(P=0.001)。结论心肺复苏后早期血清S100水平对评估患者生存出院的预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4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保守药物联合内镜止血治疗。比较两组出血持续时间、肠鸣恢复音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疗效、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持续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21±1.24)h、(16.78±1.84)h、(4.11±1.21)d,均短于对照组的(9.25±2.94)h、(26.12±1.81)h、(6.78±1.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血氧饱和度、PaO2、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血红蛋白(114.51±13.21)g/L、血氧饱和度(96.56±2.01)%、PaO2(84.64±7.52)mm Hg(1 mm Hg=0.133 k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2.12±5.21)g/L、(95.56±2.21)%、(76.64±6.78)mm Hg,APACHEⅡ评分(8.56±1.0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56±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药物联合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加速止血,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加速患者病情的恢复,缩短住院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60例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随机选取同期60例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未发生再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病因及入院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血红蛋白(81.5±6.8)g/L及血小板计数(110.5±12.5)×10^9/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3.1±9.4)g/L、(164.7±11.9)×10^9/L,凝血酶原时间(18.3±3.9)s及血尿素氮(17.5±2.5)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2±2.1)s、(8.9±1.9)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入院休克率为5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入院时出血时间为(4.12±0.22)h,显著长于对照组的(2.12±0.24)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患者入院时休克、入院时出血时间均为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患者入院时休克、入院时出血时间是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对再出血现象进行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17.
内镜下金属夹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金属止血夹在小儿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急性大出血中的应用技术及疗效。方法应用Olympus HX-5LR-1型内镜金属夹持放推送器及MD-850型金属夹治疗28例小儿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急性出血患者。结果28例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立即止血率为100%,1例发生再出血,共放置金属夹43枚,平均1.6枚,全组末见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内镜止血夹对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及预防再出血均有良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简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志君  吉洁  呼铁民  王维兴  张继伟  田甜 《安徽医药》2022,26(10):2021-2025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病人血清 8-羟基脱氧鸟苷( 8OHdG)、星形胶质源性蛋白 B(S100B)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术后血管痉挛( CV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病人 1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 CVS评定方法将病人分为无 CVS组、轻度 CVS组、中度 CVS组、重度 CVS组。收集比较病人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测定并比较受试者血清 8OHdG、S100B水平,采用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病人夹闭术后 CVS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评价血清 8OHdG、S100B水平对颅内动脉瘤病人夹闭术后 CVS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不同程度 CVS计 147例。 CVS组病人血清 8OHdG、S100B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 P<0.05)无 CVS组、轻度 CVS组、中度 CVS组、重度 CVS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术后血清 8OHdG、S100B水平均依次升高[(223.78±33.6,6)ng/ L比( 328.37±67.75)ng/L比( 436.53±119.21)ng/L比( 499.39±152.67)ng/L、(0.76±0.21)μg/L比( 1.01±0.39)μg/L比( 1.30±0.45)μg/ L比( 1.55±0.52)μg/L,P<0.05]。不同程度 CVS组病人 Hunt-Hess分级 Ⅲ~Ⅳ级病人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元 lo. 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Hunt-Hess分级 Ⅲ~Ⅳ级、血清 8OHdG、S100B水平高表达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病人发生 CVS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 8OHdG、S100B水平诊断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病人发生 CVS的 ROC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 0.87、0.86,二者联合检测诊断 AUC为 0.95。结论血清 8OHdG、S100B水平异常高表达可能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 CVS发生发展有关,且二者联合检测对是否发生 CVS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寻求可靠生物学指标早期诊断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病人是否发生 CVS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胥宾芬 《江西医药》2011,46(7):642-643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内镜下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9月-2010年8月106例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内镜下表现,并与106例非老年组进行对比。结果老年组上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不典型,大多数以呕血或者黑便为临床表现,出血量以轻中度为主;老年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的出血病因主要是胃癌,其次是消化性溃疡;出血病变部位主要在胃底体,其次在胃角胃窦。结论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与病变位置及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20.
张士巧  王岚  乔云栓  崔卫东  乔翠 《安徽医药》2019,23(11):2199-2202
目的探讨钙结合蛋白( S100?β)、血清催乳素( PRL)两种血清蛋白因子昼夜变化在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分别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月衡水市精神病医院 45例以阳性症状为主和 45例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以及 45名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吸附技术( ELISA)分别测定三组在两个时间段( 12:00和 0:00)S100?β、PRL的浓度,通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量表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症状进行定量评估。结果在两个时间段( 12:00和 0:00)三组血清 S100?β浓度健康对照组低于阳性组和阴性组( P<0.05)并且在午夜时间段( 0:00)阳性组 S100?β浓度( 132.46±40.19)ng/L高于阴性组( 123.36±43.37)ng/L(P<0.05);阳性组在午夜段( 0:00)的 S100?β浓度高于中午时间段( 12:00)(123.98±43.14)ng/L(P<0.05)。在两个时间段( 12:00和 0:00)三组血清 PRL浓度健康对照组低于阳性组和阴性组( P<0.05)。阳性组病人的 S100?β水平与 PANSS阳性症状评分存在显著相关( r=0.56,P=0.009)。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 S100?β、PRL血清蛋白因子分泌异常,且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病人更明显。此外,两种血清蛋白昼夜的动态变化阐释了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临床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