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及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患者中.骨水泥成形术组46例,降钙素组22例.记录对比VAS及SF-12评分,骨水泥成形术组椎体高度化和Cobb角改善情况,降钙素组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VAS评分SF-12健康调查评分:降钙素组有波动,总体评分差于骨水泥成形术组.骨密度变化:降钙素组骨密度治疗后有提高.结论:骨水泥成形术治疗OVCFS能够迅速缓解疼痛,但降钙素止疼效果较骨水泥成形术滞后4周,长期应用止痛作用相对减弱,且其增加骨密度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PVP)中不同骨水泥注入量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103例胸腰段单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随机分为两组.椎体体积计量组53例,根据影像学检查模拟计算病锥骨折前体积,手术注入椎体体积的13%骨水泥;对照组50例,术者根据临床经验注入骨水泥,尽可能避免渗漏,增加骨水泥注入量.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骨水泥注入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103例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并追踪随访12 m.术中两组间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 d和12 m 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两组间VAS评分、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VAS评分、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计量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测量组小于对照组.结论 根据影像学检查测量值计算病锥骨折前体积,决定手术注入骨水泥剂量,可以明显提高长期临床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病人32例,41个椎体,其中男11例,女28例,年龄57~78岁,胸椎18个,腰椎22个,在透视监控下,经皮穿刺经椎弓根入路,向椎体内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结果 32例病人疼痛完全缓解11例,明显缓解18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1例,随访2~1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及有效缓解疼痛和稳定椎体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骨水泥的分布形态对病人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就诊的109例OVCF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椎体内骨水泥是否发生偏侧分为中位组68例,偏侧组41例.对比两组术前的临床资料;统计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对比两...  相似文献   

6.
杜闫圻  毕郑刚 《安徽医药》2022,26(8):1490-1495
绝大多数椎体压缩性骨折源自骨质疏松症,有骨折部位的疼痛和椎体高度丢失。椎体成形术(PVP)以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近些年被广泛用于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缓解病人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脊柱畸形。但关于PVP及PKP应用指征及入路选择等很多问题依旧值得讨论。经过对大量文献总结分析,现从PVP及PKP的发展、两种手术的相关技术现状、骨水泥的现状和两种技术的临床应用结果及争议、当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两种骨水泥注入器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住院并行PVP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168例患者.按照PVP中骨水泥注入器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观察组采用侧孔骨水泥注入...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选择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物。方法:抽取实验组家兔骨髓2mL分离出间质细胞,在特殊培养液中进行体外诱导.增殖成成骨细胞种植于同种异体骨表面进行培养4周后,将细胞和同种异体骨复合移植物植入实验兔节段性尺骨缺损中。另取12只家兔单纯植入同种异体骨作为对照组,观察16周。结果:经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Chfα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Von Kossa染色显示骨小结,表明骨髓间质细胞在体外成功诱导成成骨细胞。动物实验表明植入体周同无炎性细胞浸润.伤口Ⅰ期愈合,术后7周开始出现骨痂,11周出现桥梁骨痂,术后16周达到骨性愈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此复合移植物生物相容性好,有较强的骨诱导作用,是比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10.
大段同种异体骨在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段的异体骨移植在骨缺损重建中的效果。方法:1996年2月—2001年9月应用大段异体骨治疗四肢骨缺损病例37例,其中外伤后大段骨缺损5例,肿瘤性骨缺损32例。节段性骨缺损14例,骨关节缺损23例。采用钢板内固定11例,股骨顺行带锁髓内针7例,股骨逆行带锁髓内针1例,胫骨顺行带锁髓内针10例,肱骨带锁髓内针固定6例,张力带固定1例,膝关节融合术1例。结果:本组随访6~81个月,平均31个月。因肿瘤复发行肿瘤再切除术1例,1例患者因异体骨移植后感染行截肢术。X线片显示1~3个月开始出现骨痂生长。平均愈合时间:骨干为18个月,干骺端为7个月。本组中3例4处截骨界面未愈合,5例发生感染,3例患者合并异体骨骨折。结论:髓内固定、足量的抗生素及避免过早负重是保证大段异体骨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青娥丸对实验性骨质疏松代谢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青娥丸对骨质疏松症 (OP)动物模型的骨代谢调节作用与作用机制。方法 :8只大鼠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 ;2 4只大鼠行去势法制作OP动物模型后分为OP组、雌二醇组和青娥丸组。检测血钙 (Ca)、血磷 (P)、血雌激素 (E)、碱性磷酸酶(ALP)、耐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 (TRAP)和骨密度 (BMD)等指标。结果 :上述各项指标 ,青娥丸组与OP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0 0 1)。结论 :青娥丸治疗OP模型动物的骨质疏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外源性骨生长因子(骨肽片)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行性途径和方法。方法选择2003-02~2005-05求治的50例骨质疏松性患者,口服骨肽片0.3g,3次/d,连续服用1年,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跟骨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自身对照。结果经随访,50例患者中,临床症状缓解显效32例,占64.0%;有效18例,占36%。总有效率100%。超声骨密度三项指标宽波段超声衰减(BUA)、声速(SOS)以及由两者演算而来的硬度指数(Stiffness)水平显著提高(P<0.01)。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骨钙素(BGP)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0.01)。结论补充外源性骨生长因子可促进成骨代谢、改善骨结构、提高骨密度,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密盖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4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11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进行分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钙尔奇-D治疗,对照组(n=155)增加密盖息治疗,观察组(n=156)给予密盖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通过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对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均增加,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发现治疗后两组的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较治疗前均增加,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比较两组的用药安全性,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上,采用密盖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的方案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骨密度和骨代谢,且安全性高,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赵玲  申勇  张迪  崔青  张建华 《河北医药》2014,(20):3054-3058
目的通过建立一种带有典型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特征的动物实验模型,进而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变化及CT,MRI等影像学改变。方法选用25只新西兰家兔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5),术前均先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及运动功能评分。实验组于颈前路c3椎体前方,置入一颗骨水泥压迫钉。术后连续6个月定期观察神经功能变化,并行体感诱发电位(SEP)、CT成像以及MRI成像检查。结果实验组神经症状最初出现在术后3个月内,术后6个月时运动功能差异较大。实验组体感诱发电位在波幅与潜伏期上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T矢状位及轴位像均可明显观察到骨水泥压迫钉的位置,平均椎管占用率为40.2%。实验组MRI轴位像观察到脊髓压迫的存在,平均脊髓受压率为43.9%,在T2加权像矢状位可观察到受压区域出现脊髓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未受压区域。病理学检查发现,实验组脊髓灰质前角被压扁,脊髓前角细胞消失或坏死,脊髓白质成空泡样变,轴索变性,轻度脱髓鞘样改变。另外,可以看到脊髓灰质轻度神经胶质增生。结论本实验应用骨水泥压迫钉建立的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具有典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征。这种模型可同时用于病理学检查、SEP、CT及MRI等检查,且模型制作简单,可重复性强,是结合临床,综合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相关数据的可靠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I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支架注入骨质疏松大鼠股骨转子间,探讨其对骨缺损后骨质量的局部改善情况.方法 通过切除30只SD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并用电钻在股骨转子间人为制作骨缺损;实验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给药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药组大鼠骨缺损部位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I型胶原修饰的PLGA微球,模型组大鼠骨缺损部位注入PBS缓冲液,假手术组大鼠行假手术.分别考察术后1、3个月骨缺损部位的骨矿含量、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及分离度.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I型胶原修饰的PLGA微球支架体外培养7 d,发现细胞在支架表面黏附、生长良好.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动物术后1个月的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均显著增大,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减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矿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给药组动物术后3个月的骨矿含量、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均显著大于模型组,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小于模型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I型胶原修饰的PLGA微球可修复大鼠骨质疏松部位骨缺损,改建骨小梁结构,提高骨质量.  相似文献   

16.
赵强  段涤云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0):2115-2118
目的探讨骨松康合剂联合地诺单抗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在陕西省中医医院治疗的8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腹部皮下注射地舒单抗注射液,120 mg/次,1次/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骨松康合剂,30 mL/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DL、Lysholm、VAS评分及骨代谢和骨密度指标。结果经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40%、97.67%(P0.05)。经治疗,两组ADL评分和Lysholm评分明显升高,而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项目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组织蛋白酶K(Cathe K)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骨松康合剂联合地诺单抗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有效改善患者骨痛,改善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徐枫 《现代临床医学》2018,44(6):415-416
研究中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将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康复医学科、中医科治疗的62例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门诊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另加用中药汤剂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骨痛VAS评分、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83-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9%(P<0.05)。中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疗效显著,尤其在缓解症状、减轻骨痛方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骨水泥椎体成形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治疗方案分为A、B两组各38例,A组采用AF系统固定治疗,B组采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方案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前两组脊柱畸形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显示B组的脊柱畸形角度为(6.7±1.2)°、明显小于A组的(9.6±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值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两组的Frankel分值均明显改善,分别为(3.8±1.3)、(3.1±1.5)分,以B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满意,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是临床首选的手术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9.
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外渗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外渗原因及防范方法.方法 经皮椎体成形术37例,57个椎体.椎体肿瘤15例,其中转移性肿瘤13例,椎体血管瘤2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15例;创伤性压缩性骨折7例.结果 22个椎体出现骨水泥外渗,其中渗入椎管内1例,椎间隙3例,椎体侧方1例,穿刺部位软组织3例,椎旁静脉14例.2例出现下肢神经症状,术后短期内恢复.随访1~6个月,患者对治疗结果均满意.结论 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某些椎体病损的有效方法.避免骨水泥渗漏的措施包括术前确认椎体后缘是否完整,注意穿刺技术、操作程序、注入骨水泥的量和粘稠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激素替代疗法(HRT)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69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联合组)、雌激素替代治疗组(雌激素组)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组(阿仑膦酸钠组),每组23例。联合组每2周服尼尔雌醇片1mg,每3个月末10d加服安宫黄体酮6mg/d,同时给予阿仑膦酸钠70mg,每周1次口服。雌激素组为安慰剂+尼尔雌醇片和安宫黄体酮,阿仑膦酸钠组为安慰剂+阿仑膦酸钠。所有受试者均加服钙尔奇D600mg/d(每片含元素钙600mg和VitD125IU)。观察各组治疗后患者腰椎骨密度、血钙、血磷等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及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通过1年治疗,3组患者的L1~4骨密度均有显著上升,其中联合组骨密度的上升更为明显(P<0.01),骨痛症状明显缓解,总有效率为100%,联合组的显效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HRT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较单独用药更能有效地改善骨痛,提高骨密度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