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文献统计分析,总结中医药治疗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中药使用规律以及中医药干预的治疗结局。方法检索199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涉及结直肠癌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文献,对纳入文献中的中医证型、中药使用、治疗结局(包括卡氏评分、中位生存期、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共纳入文献58篇,患者4291例,其中有中医治疗者2438例,有中医证型者1586例。最常见的5个中医证型为脾肾阳虚(33.5%)、气血亏虚(17.4%)、瘀毒内阻(17.3%)、脾虚湿盛(16.0%)、湿热内蕴(13.8%)。58篇文献共出现中药138味,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白术(50)、茯苓(46)、黄芪(38)、党参(35)、薏苡仁(32)。28篇文献报告了治疗结局的卡氏评分,25篇(89.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9篇文献报告了中位生存期,5篇(55.6%)结果有统计学意义;22篇文献报告了客观缓解率,9篇(40.9%)结果有统计学意义;15篇文献报告了疾病控制率,8篇(53.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Ⅳ期结直肠癌中医证型具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易出现多脏亏虚的证候特点,扶正祛邪中药治疗在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研究系统探求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和年龄、性别的相关性,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Wang Fang)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7月1日,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系统评价文献的基本信息、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和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①初检文献5 135篇,最终纳入文献517篇;②文献共涉及高血压病中医证型87种,共29 697病例数,其中常见中医证型为:阴虚阳亢证、肝阳上亢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③男性患高血压病人数34 824人(55.41%)多于女性;④高血压病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且趋于年轻化。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繁杂,通过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高血压病证型分布规律,为临床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索分析文献,探讨膏方治疗小儿哮喘的辨证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中2000年~2020年所收录的膏方治疗小儿哮喘的全部文献并筛选,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对中医证型、证候要素、方剂、药物名称及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出膏方治疗小儿哮喘的文献424篇,实际共纳入文献45篇,共计成方51个.证型共1...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总结出多发性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通过从中医辨证和基本方治疗多发性硬化两方面对1990年以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收录的有关多发性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多发性硬化及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②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有明确辨证分型的文献21篇,共报道病例851例,总结得肾虚兼痰瘀阻络型患者共455例,占总病例数的53.5%(455/851);单纯肾虚型共197例,占总病例数的23.1%(197/851);单纯痰瘀阻络型共93例,占总病例数的10.9%(93/851)。结论:文献分析所总结出的多发性硬化常见证型及各证型构成比,为进一步确定该病的临床辨证分型标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方法,探讨抑郁症在中医治疗中的证型分布情况及用药规律。方法:采用“主题”为检索项,“抑郁症”“证型”“证素”“中药”“中医”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个中文数据库中检索2011年6月30日―2022年6月30日的与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相关的文献。借助WPS软件建立中医治疗抑郁症整体证型及临床用药数据库,运用Excel进行频数分析,运用SPSS 2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27篇;涉及证型67种;涉及的病位要素7个,病性要素14个;涉及的方剂共215方,药物类别17种,使用的药物共计160味,出现频次共计2 619次。(1)涉及的证型67种,其中常见的证型为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共占41.05%。(2)在涉及的病位要素方面以肝为主,其次为脾、心;在病性要素方面以气滞为主,其次为气虚、阳虚。(3)涉及的药物共计160味,按功效分为17类,补虚药占28.75%,安神药占11.76%,理气药占11.53%。(4)中医治疗抑郁症所用的中药药性主要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上以脾经为主。结论: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复杂,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归纳结直肠癌术后中医证型分布和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自1996—2016年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文献,采用改良Jadad评分量表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评价,对所选文献中的中医证型分布、中药使用频次等进行统计归类。结果在检索出的1 746篇文献筛选出16篇文献,其中12篇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文献共涉及1 509例患者,其中966例患者接受中医治疗。12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Jadad评分均低于3分,为低质量临床试验。文献中证型分布频率依次是:脾肾阳虚(23.6%)、气血亏虚(23.2%)、脾虚湿盛(19.5%)、脾气亏虚(16.5%)、气滞血瘀(11.2%)、肝肾阴虚(6.0%)。方剂中涉及64味中药,其中以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党参为代表的健脾益气类中药比例较多。5篇文献(31.3%)报告了卡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的中医证型以"脾虚"为主要表现,兼有肾虚、痰湿、气滞、血瘀等,中医治法以健脾益气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总结中医临床研究的主要病证。方法:从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VIP)数据库检索2007年1月-2013年6月发表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文献中研究的中医和西医病名、证型、证素规范化整理后,进行频数统计。结果:共纳入2 771篇文献。主要中医疾病依次为胸痹、眩晕、胃脘痛等;主要西医疾病依次为冠心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高血压等;主要中医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血瘀、肝肾阴虚等;主要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脾、肝等;主要病性证素依次为气虚、血瘀、热等。结论:当前中医临床研究以西医辨病结合中医辨证最为普及;中医辨证参考标准不一是最大的难题;而证素辨证执简驭繁,能有效避开标准证型问题,将为中医临床诊疗与科研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腺样体肥大证候及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三大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查阅2008年至2017年中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腺样体肥大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结果:纳入文献共36篇,其中涉及辨证分型的文献共16篇。36篇文献总计用药98味,按功效分为16类,清热、解表、化痰止咳平喘、补虚、活血化瘀药物使用频次共占78.57%。16篇文献共出现证型13个,其中肺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肺热血瘀证、气血瘀阻证共占68.00%。结论:腺样体肥大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分析可为目前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有关于失眠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丰富,阅读文献发现目前关于中医治疗失眠的系统评价主要是从某个方剂或中成药、从不同证型、从中医外治法共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评价,暂无从中医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进行系统评价的文献报道,文章对中医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进行荟萃分析,探索中医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中医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11篇,共涉及患者820例。对数据分别采用临床总体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中医证候评分量表进行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9篇文献在中医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总体有效率方面[RR=1.16,95%CI(1.08,1.24),P <0.000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篇文献在中医证候评分方面[MD=-4.91,95%CI(-6.62,-3.56),P <0.00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篇文献在降低匹兹堡睡眠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2004—2014年间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疗效。方法:搜索2004—2014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及临床研究类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通过疗效指标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及研究类文献150篇,符合纳入标准者62篇,其中临床对照观察类文献39篇,占62%,临床对照研究类文献23篇,占38%。有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积分对比者12篇,占19%;对照文献说明组间基线均衡者42篇,占68%;无一篇文献行样本含量的估算。以WHO标准判定标准的有29篇,占47%,有效率占38%;49篇评价化疗不良反应,占79%;14篇分析中医症候,占23%;49篇以生活质量为评价标准,占79%。结论: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在改善症状,减毒增效方面具有一定疗效,并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但由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因此,中医药联合化疗在治疗中晚期大肠癌方面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论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文献探析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证型分布及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3年至2018年1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3个中文数据库中相关中医治疗PCOS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中医治疗PCOS的整体证型及临床用药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52篇,方剂284首;②涉及证型共37种,其中常见证型为肾虚血瘀证、痰湿证、肾虚痰瘀证,共占43.31%;③涉及病位要素以肾为主,其次为肝、脾;涉及病性要素以血瘀、痰、湿为主;④涉及药物193味,按功效共分为16类,补虚药占41.44%,活血化瘀药占16.20%,化痰祛湿药占14.90%;⑤中医治疗PCOS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为主,辛、苦次之。结论:PCOS病因病机复杂,以肾虚为本,血瘀、痰湿为标,治疗以补肾活血、化湿祛痰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 Med中近10年相关文献,检索词分别为"中医药、胃溃疡、临床"和"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astric ulcer,clinical",检索式分别为"并"和"and"。结果: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100篇,英文文献25篇,根据文献筛选标准剔除重复及不规范的文献,共纳入20篇文献。结论: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以辨证分型、专方加减、中西医结合、中医其他方法治疗的内容为多,这为广大中、西医工作者们提供了一定的临床研究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证型特征分布规律。方法:在清华同方及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0年以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文献。通过对现代期刊中不同辨证方法下的证型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探索总结基本证型特征,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大量而且集中的文献资源和理论数据。结果:(1)在符合纳入条件的91篇文献中,整合归纳,拟合为30类中医证型。主要证型为脾肾亏虚(报道文献58篇,占15.68%),风热型(报道文献53篇,占14.32%),血热血瘀型(报道文献40篇,占10.81%);(2)在报道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辨证分型及研究病例数的18篇文献中,主要证型为血热血瘀型(文献报道176例,占16.39%),风热型(文献报道168例,占15.64%),阴虚热瘀型(文献报道115例,占10.71%)。结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以实证及虚证为主,主要证型为风热型、血热血瘀型和脾肾亏虚型。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2033-2036
目的:总结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 Med中近10年相关文献,检索词分别为"中医药、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和"Traditional Chinese Medine,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linic",检索式分别为"并"和"and"。结果:共检索到中文文献643篇,英文文献12篇,根据文献筛选标准剔除重复及不规范的文献,共纳入28篇文献。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以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专方加减、中医其他方法治疗的内容为多,这为广大中医药学者及工作者们提供了一定的临床研究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了解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领域的临床研究证据分布,总结疗效,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引。方法 借助涵盖消化领域多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药循证文献大数据平台,检索其收录的2000—2020年发表的中医药防治CAG的临床研究、系统评价/Meta分析、指南与专家共识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文献的发表时间、研究类型,临床研究样本量及干预疗程,中医证候及体质相关观察性研究内容及分布,中医防治方案类别及作用(预防、治疗、康复/二级预防、不确定),临床评价指标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以图文结合形式呈现该领域证据分布。结果 共纳入文献796篇,包括775篇临床研究,19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年度文献发表量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2015年及2019年文献发表量最高,均为51篇。临床研究类型以干预性研究为主,共714篇,包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518篇、非随机对照试验196篇;观察性研究61篇。有46.50%(332/714)的干预性研究的样本量为60~100例,47.48%(339/714)的干预性研究疗程为3~6个月,干预措施以中药治疗为主,结局指标多关注总有效率、内镜下表现、病理组织学、中医证候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复杂网络分析自2001年以来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中医证型及方药特点,总结当下中医主流辨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1年1月1日以后,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公开发表的单纯运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文献,并对其进行下载、整理,转化为可分析的数据,运用复杂网络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常见证型及方药使用特点。结果:共纳入文献501篇,筛选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处方1 042个,得出最常见的中医证型6个,中药279味,对应证型的核心处方6个。结论:研究结果反映了高血压近年来的发病证型趋势,总结了现代中医医家的临证思辨特点和对高血压的主流辨证,概括了现代中医临证的有效处方和中药使用规律,为中医药的现代发展和阶段总结提供思路,为一线中医人提供一定的思辨和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收集1994年1月至2015年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发表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冒)后咳嗽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并对其处方名、处方来源、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辨证证型、治法治则、中药等各方面内容录入汇总并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献393篇,从统计的结果来看,致病因素以风邪为主导,治法以疏风宣肺最为常见,方剂选择多为自拟方,药物选择则以化痰止咳药为主。最后提出提高中医药治疗感染(冒)后咳嗽效果的临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方式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检索2010年1月-2020年4月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贵州省数字图书馆中有关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文献.结果:共纳入37篇临床研究文献,总病例数为6506例.按证型出现...  相似文献   

19.
[主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资料来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选择文献量及依据]以"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胸痹"、"心痛"、"胸痹心痛"一次检索;以"证"、"辨证"、"证候"、"证型"、"临床研究"二次检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公开发表相关文献。初检992篇中文文献,阅读文献题名摘要及全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排除843篇,确定纳入149篇,各证型有具体病例数据文献50篇,共记录病例11542例。[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制定"冠心病心绞痛文献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文献编号、题目、作者、作者单位、出版时间、期刊来源、诊断标准、样本量、中医辨证分型等字段,采用双录入方法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Excel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证型例数频率。[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各证型发病率由高到低前六位分别为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心气亏虚证、心阳亏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证型发病与地域差异有关。[未来展望]未来有必要以中医辨证理论为指导,运用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开展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规范化及其流行病学的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白塞病中医证型和处方用药,探讨白塞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3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中的证型、用药进行整理,总结各证型、药物的类别及其出现频次、频率。结果共纳入58篇文献,涉及证型20个,其中常见证型为湿热蕴毒、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湿热壅盛,占总频次的55.4%。证候要素中湿热占总频次的41.3%,阴虚占18.1%,阳虚占12.9%;病位主要在肝、脾、肾,占总频次的94.4%。共计用药197味,可合并为19大类,其中清热药、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占50.6%。方剂共计66首,其中成方31首,自拟方35首,使用较多的成方是龙胆泻肝汤、甘草泻心汤。结论白塞病中医证型分布和用药特点存在一定的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