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内蕴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幽门螺杆菌感染(Hp)患者的Hp根除率及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CAG伴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化浊解毒方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先予标准四联杀菌疗法服用2周,继予安慰剂口服,每日1剂。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黏膜征象积分、病理学组织改变积分、胃泌素-17(G-17)、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PGR)、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细胞毒素(VacA)及尿素酶B(UreB)水平变化;治疗前、治疗6周、治疗3个月记录Hp根除率,并随访6个月,观察Hp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0.01),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的胃镜黏膜征象积分、病理学组织改变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0.01),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PGⅠ、PGR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GⅡ、G-17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0.01),优于对照组(P<0.05~0.01)。2组CagA、VacA及UreB的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Hp根除率优于对照组(P<0.05~0.01)。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内蕴证CAG伴Hp感染,抑杀Hp效果好,复发率低,且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病理组织学病变、促进黏膜修复,其治疗CAG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CagA、VacA、UreB、PGⅠ、PGⅡ、PGR及G-17的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唐江山主任抗萎平异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阴性的CAG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以胃复春治疗,观察组以抗萎平异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共治疗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及胃泌素-17指标,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胃镜、病理疗效及综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GⅠ、PGⅡ、胃泌素-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萎平异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临床应用价值高,但对胃蛋白酶及胃泌素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智能染色内镜(i-Scan)、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于我院经胃镜加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的162例胃黏膜病变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组(CSG组)53例、胃溃疡组(GU组)4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CAG组)28例、早期胃癌组(EGC组)16例、进展期胃癌组(AGC组)24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病例组及5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PGⅠ水平、PGⅡ水平、计算PGR(PGⅠ/PGⅡ)值,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病例组及对照组血清G-17水平。将病例组1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白光胃镜检查组(白光组)54例、i-Scan胃镜检查组(i-Scan组)54例、白光胃镜+靛胭脂染色组(靛胭脂组)54例,所有患者再次进行胃镜检查,其中白光组按肉眼判断常规活检,靛胭脂组在白光胃镜下对可疑病灶行靛胭脂染色并活检,i-Scan组操作过程中开启i-Scan模式并根据电子染色对可疑病灶行活检。比较病例组及对照组各组间PG、PGR及G-17数值之间的差异;比较病例组PG、PGR及G-17异常检出例数。并比较病例组病理结果中胃癌及癌前病变(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结果:CAG组、EGC组、AGC组患者的血清PGⅠ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CSG组、EGC组、AGC组、GU组患者的血清PGⅡ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CAG、EGC组、AGC组患者的血清PGR值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CAG组患者的血清G-17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EGC组、AGC组患者的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CSG组比较,EGC组、AGC组PGⅠ<60g/L、PGR值≤6及G-17>7患者出现概率增高(P<0.05)。i-Scan组中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88.9%,靛胭脂组检出率为75.9%,白光组检出率为53.7%,三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can内镜联合血清PG、G17检测有助于提高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补气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补气化瘀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补气化瘀组患者给予补气化瘀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叶酸片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病理改变评分及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及PGⅠ/PGⅡ(PGR)变化情况。结果 补气化瘀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0% vs. 70%,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胃黏膜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补气化瘀组患者的肠上皮化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GⅠ、PGR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G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补气化瘀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气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确切,不仅可改善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病变,还可提高患者的血清PGⅠ水平及PGR值、降低PGⅡ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紧扣“脾虚-血瘀-毒垢”(简称“虚-瘀-毒”)病机,运用具有补脾活血、解毒除垢作用的白莲治萎方(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芪、郁金、丹参等中药组成)治疗脾胃虚弱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脾胃虚弱证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白莲治萎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胃复春片治疗,疗程为2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其比值(PGⅠ/PGⅡ)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36/38),对照组为71.05%(27/38),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其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胃胀、胃痛、纳呆、便溏、嗳气、反酸评分及其总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改善倦怠乏力、食后脘闷评分方面则与对照组相近(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胃黏膜炎症...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31-134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水平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中的表达及患者血清PGⅠ、G-17水平和PGⅠ/PGⅡ值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活检确诊的非萎缩性胃炎患者34例和CAG患者86例分别作为非萎缩组和观察组,并从同期健康体检者中招募43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受试者血清PGⅠ、PGⅡ和G-17水平,计算PGⅠ/PGⅡ值;同时测定观察组患者Hp感染情况。分析三组受试者血清PGⅠ和G-17水平及PGⅠ/PGⅡ值,胃窦、胃体、全胃不同胃黏膜萎缩病变程度与各指标相关性,各血清指标与HP感染相关性。结果:三组受试者血清PGⅠ、G-17水平及PGⅠ/PGⅡ值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与对照组比,非萎缩组及观察组患者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均明显下降,而G-17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非萎缩组比,观察组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亦明显下降,G-17水平明显升高(P<0.05)。随萎缩病变严重程度加重,胃窦、胃体及全胃胃黏膜发生萎缩的CAG患者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胃窦病变患者G-17水平随病情加重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而胃体及全胃病变患者G-17水平则随病情加重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与HP(-)比,HP(+)者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均明显降低,G17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PG及G-17水平均可用于CAG筛查及患者胃黏膜萎缩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尤其是HP+病例,PG及G-17优先检测对CAG早期筛查及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胃疾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和二者比值(PGR)以及胃泌素-17(G-17)水平,探讨PG、G-17作为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筛查指标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行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278例,根据胃镜及病理结果分为4组,包括非萎缩性胃炎组105例,萎缩性胃炎组42例,胃癌组64例和胃溃疡组67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每例血清PGⅠ、PGⅡ和G-17水平,并计算PGR值.结果: 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PGⅠ水平和PGR均较非萎缩性胃炎组明显降低(P< 0.01),G-17水平明显升高(P< 0.01);胃癌组PGⅠ水平和PGR均较萎缩性胃炎组明显降低(P< 0.01),G-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胃癌组中,进展期胃癌血清PGⅠ水平、PGR明显低于早期胃癌(P< 0.01),G-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清PGⅠ、PGR降低及G-17升高提示了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高危风险,联合检测血清PG和G-17可以作为胃萎缩及胃癌的筛查手段,为是否需行进一步胃镜检查提供积极参考.  相似文献   

8.
易文全  郝卫刚  刘睿  肖岚月  王磊 《西部医学》2022,34(7):1021-1025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Ⅱ(PG-Ⅱ)和胃泌素17(G-17)检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检查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期检查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中PG-Ⅰ、PG-Ⅱ、PG-Ⅰ/PG-Ⅱ(PGR)及G-17水平进行荧光免疫法检测,上述指标单用与联合应用对CAG的诊断效能及诊断CAG的特异性和灵敏性ROC曲线进行分析。同时对两组幽门螺杆菌(Hp)检测,比较观察组Hp阴性与阳性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G-17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PG-Ⅰ、PGR及G-17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在PG-Ⅱ水平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胃体萎缩与全胃多灶萎缩、胃窦萎缩相比,PG-Ⅰ、PG-Ⅱ及PGR水平均显著降低,G-17水平显著提高(均P<0.05);采用ROC曲线对PG-Ⅰ、PG-Ⅱ、G-17及联合指标绘制CAG曲线下面积,依次分别为0.895、0.873、0.881、0.90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Hp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经对观察组患者分析,其Hp阳性患者与Hp阴性患者PG-Ⅰ、PG-Ⅱ、PGR、G-1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G-Ⅰ、PGR及G-17水平与CAG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临床对血清、PGR及G-17水平进行联合检测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有助于疾病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养阴活胃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胃复春组,养阴活胃合剂高、中、低剂量组。采用综合法(氨水+脱氧胆酸钠+不同浓度乙醇+饥饱失常法)复制CAG模型,连续12周。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 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 Ⅱ,PGⅡ)水平及胃蛋白酶原比值(pepsinogen ratio,PGR)。采用RT-qPCR法检测胃组织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1、AQP3和AQP4 mRNA表达水平。〖JP〗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养阴活胃合剂高、中、低剂量及胃复春可以提高大鼠胃液总酸度,改善胃液pH值(P<0.05);各给药组大鼠血清PGⅠ水平和PGR升高,PGⅡ水平降低;各给药组大鼠AQP1 mRNA表达水平降低,养阴活胃合剂中、低剂量组与胃复春组大鼠AQ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养阴活胃合剂高、中剂量组和胃复春组AQP4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养阴活胃合剂通过升高血清PGⅠ水平和PGR,上调AQP3、AQP4 mRNA表达水平,降低PGⅡ水平和下调AQP1 mRNA表达水平改善CAG大鼠的胃酸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藿朴夏苓汤辅助PPI四联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16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片、胶体果胶铋剂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藿朴夏苓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率、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和Ⅱ(PGⅠ&P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率、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G-17、PGⅠ、PGⅡ等水平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TNF-α、IL-6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低(P<0.05)。结论藿朴夏苓汤辅助PPI四联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提高Hp根除率,促进胃黏膜修复,降低炎症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复康加味方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虚气滞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和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其比值(PGR)的影响。【方法】将6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虚气滞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标准抗Hp四联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动力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胃复康加味方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p阳性率和病理组织改善情况以及血清PGⅠ、PGⅡ、PGR、G-17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29/32),对照组为73.33%(22/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H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Hp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对照组均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以及胃蛋白酶原Ⅰ和Ⅱ比值(PGR)的变化在临床病理研究中的意义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250例作为研究组,1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血清中PGⅠ、PGⅡ、PGR的水平,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血清中幽门螺旋杆菌(Hp)抗体IgG的水平并判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态,比较2组间的差异;并用ROC曲线评价PGⅠ、PGⅡ以及PGR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同时分析胃癌组、健康对照组组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PGⅠ、PGⅡ和PGR水平的差异以及胃癌组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下PGⅠ、PGⅡ以及PGR水平的差异。 结果 胃癌组血清PGⅡ水平和Hp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PGR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GR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3;在健康对照组中,男性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60岁以上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60岁以下者(P<0.05);在胃癌TNM分期中Ⅲ、Ⅳ期患者的PGⅠ水平显著低于Ⅰ、Ⅱ期(P<0.05);同时PGR水平与Hp感染与否有相关性。 结论 检测患者血清的PGⅠ、PGⅡ、PGR水平有助于胃癌的诊断,而PGⅠ的水平有助于胃癌的TNM分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血浆胃泌素17( G-17)﹑胃蛋白酶原Ⅰ( 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H.pylori IgG (Hp)抗体来探讨其在胃部疾病中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在南平市第一医院216例住院患者,根据胃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胃癌组(7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2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70例)﹑正常对照组(50例)。每一例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定量测定空腹血浆PGⅠ﹑PGⅡ和G17水平,定性测定H.pylori IgG抗体。结果①PGⅠ﹑PGⅡ和G-17水平在慢性浅表性胃炎[(176.50±128.55)μg/L﹑17.77±15.75)μg/L﹑(12.54±16.39)pmol/L]明显高于正常组[(107.78±25.48)μg/L﹑(8.13±2.79)μg/L﹑(4.34±3.33)pmol/L]和胃癌组[(79.59±83.37)μg/L﹑(9.42±10.83)μg/L﹑(5.20±9.91)pmol/L],组间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GR (PGⅠ/PGⅡ比值)水平在慢性浅表性胃炎(12.90±6.50)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9.29±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GⅠ水平在胃癌(79.59±83.37)μg/L明显低于正常组(107.78±25.48)μg/L,组间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GⅠ和PGⅡ水平在胃癌[(79.59±83.37)μg/L﹑(9.42±10.83)μg/L]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165.40±144.77)μg/L﹑(23.40±28.8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PGⅠ﹑PGⅡ与胃黏膜炎性病变密切相关,可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初步筛查和动态疗效评价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PGR可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筛查;PGⅠ水平显著低下可做胃镜进行胃癌筛查,有助于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陈娴  罗红波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2):1610-1612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对老年慢性胃炎的筛查意义。方法:选择经胃镜和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98例,其中老年组(≥70岁)52例,中青年组(20~60岁)46例,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血清PGⅠ、PGⅡ检测,计算PGR(PGⅠ/PGⅡ)值。结果:2组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PGⅠ水平和PGR均明显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P<0.01);老年组患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PGⅠ水平和PGR均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慢性萎缩性患者的ROC曲线图中,PGⅠ的临界值为98.06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2和0.858;PGR的临界值为6.6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8和0.810。结论:检测血清PGⅠ、Ⅱ对于筛查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进一步确定其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水平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30例SD大鼠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慢性胃炎动物模型复制,对照组正常进食进饮;造模结束后,以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清PG I、PGⅡ及PGI/PGⅡ比值(PGR)和G-17水平.结果:慢性胃炎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PG I水平和P...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祛瘀消积颗粒治疗中医辨证属胃络瘀阻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胃镜下中医微观辨证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经临床及胃镜检查诊断为CAG,并中医辨证属胃络瘀阻证患者121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治疗前后胃镜下改变与中医微观辨证进行分组分析。结果:121例患者中,中医微观辨证为气滞血瘀及气虚血瘀患者胃镜下评定治疗有效率较高,阴虚血瘀及湿热瘀结患者则效果欠佳。结论:针对临床应用祛瘀消积颗粒治疗中医辨证属胃络瘀阻证CAG,应选择胃镜下中医微观辨证为气滞血瘀及气虚血瘀的患者,以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黄汤对胃癌术后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胃肠激素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手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同时给予中药参黄汤治疗。比较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胃肠激素指标水平变化;统计治疗过程中2组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持续时间及进食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7 d 2组血清生长抑素(SS)升高,对照组胃动素(MOT)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MOT无显著变化,2组间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呈逐渐降低趋势,治疗后2~4 d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1%(P0.05)。治疗后7 d 2组SF-36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胃癌术后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加用参黄汤能够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明显改善腹胀、腹痛、纳差等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王宝珍 《当代医学》2021,27(11):79-81
目的研究疏肝散结汤对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5例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抓阄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米非司酮,并给予疏肝散结汤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孕酮(P)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散结汤对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P水平具有积极影响作用,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P水平,提升血红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