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19,COVID-19)疫情发展迅速,早期诊断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2020年3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最新版本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新版诊疗方案在原有的核酸检测确诊标准上新增了血清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作为病原学诊断标准之一。然而,SARS-CoV-2血清抗体检测可受其他亚型的冠状病毒影响,从而造成检测结果的假阳性。该文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抗体的产生及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为COVID-19的辅助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020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州)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病例特征及流行趋势,旨在为遏制本地疫情扩散及外地疫情输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二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呼吸道样本采集,通过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其呼吸道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特征、疫情趋势及聚集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54例COVID-19病例的682名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发现确诊病例3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 截至2020年2月28日,甘孜州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96例,其中确诊病例78例,无症状感染者18例。 5例有湖北省武汉市旅居史的输入性确诊病例构成本次疫情流行曲线的早期波峰,本地73例确诊病例及18例无症状感染者通过共同聚集性活动使COVID-19疫情进一步扩散。结论甘孜州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96例,家庭及宗教(寺庙法会及丧葬礼念经)聚集性活动为本次疫情发生的高危传播因素,无症状感染者以中青年人居多,早期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严格隔离医学观察、对无症状感染者进行及时检测、对高龄确诊病例进行及时救治,可有效降低传染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成为人类疾病史上的第六次大流行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在原有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需要核酸检测或测序基础上增加了血清学检测作为依据,即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阳性,或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也可确诊,并一直沿用。血清学检测由于检测条件容易实现、速度快、可以大量检测、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与核酸检测联合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的一种重要方法,多篇文献也肯定了血清学抗体检测在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方面的价值[1-2],但临床应用中血清学抗体检测假阳性造成对诊断干扰的案例鲜有报道。本例患者入院时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不能及时检测情况下先行血清抗体检测,可以及时获知病毒感染情况,以免造成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江苏省扬州市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核酸检测结果。方法对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随访,连续6周采集咽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暴露后第2、3、4周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COVID-19确诊病例阳性率为100. 00%、61. 54%、8. 33%,平均核酸检测阳性时间为(24. 08±1. 17) d,无症状感染者阳性率依次为100. 00%、66. 67%、20. 00%,平均核酸检测阳性时间为(25. 21±1. 28)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42)。确诊病例暴露后第2、3周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ORF1ab基因平均循环阈值(Ct值)为(31. 56±4. 98)、(34. 26±3. 16),N基因平均Ct值为(30. 88±4. 82)、(34. 40±2. 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25、0. 15)。从第4周开始,因咽拭子的核酸检测阳性例数较少(n≤1),未参与统计。无症状感染者暴露后第2、3、4周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ORF1ab基因平均Ct值为(31. 01±3. 68)、(32. 64±3. 74)、(29. 05±2. 96),N基因平均Ct值为(31. 37±3. 62)、(32. 9±3. 51)、(28. 40±4. 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23、0. 12)。从第5周开始,因咽拭子的核酸检测阳性例数较少(n≤1),不参与统计。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中均有1例病例咽拭子核酸检测复检阳性。结论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暴露后,第2周内呼吸道标本阳性检出率高,2组核酸检测阳性时间无显著差异,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咽拭子标本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存在复检阳性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扬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扬州市2020年1月21日—2月29日发现的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暴露情况等资料。结果扬州市14例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平均年龄为38. 7岁,末次暴露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平均时间为13. 8 d,92. 9%为COVID-19确诊病例的暴露后感染,85. 7%为COVID-19确诊病例的家庭成员、亲戚等密切接触者。结论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主要来源于COVID-19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排查和聚集性疫情调查。及时开展密切接触者的排查和采样,规范密切接触者的管理,能减少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可能造成的疫情扩散,减少重症、危重症病例。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后,需开展2~4周的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6.
李胜  石锦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2):1819-18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反应差、呼吸急促[1].与成年感染者相比,儿童病情大多数较轻,恢复更快,排毒时间短,预后好[2].实验室检测在 COVID-19 诊治全过程具有重要价值,核酸检测是COVID-19 儿童临床诊断依据之一,到目前为止,COVID-19 儿童临床特征报道案例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 1 例无症状感染 COVID-19儿童临床特征,并且对其多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血液、体液等样本核酸检测均呈阳性,以期为该病的预防和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流行,引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2019-nCoV)基因组不断变异,影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为确诊的首要标准[1]。各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核酸检测的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第二版)》要求[2],实验室应开展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因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以肺部炎性病变为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目前确诊COVID-19的金标准是核酸检测阳性,而部分患者核酸检测结果呈假阴性,且需排查患者数量较大。对于无症状患者及大量待筛查者,影像学检查尤为重要。本文围绕CT及超声检查辅助诊断COVID-19的要点及其优势和防护规范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5例境外输入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胸部CT检查结果、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特异性IgM和IgG抗体、血常规、炎症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5例无症状感染者从入院至出院胸部CT均未见肺部有磨玻璃影等病毒感染表现。10例无症状感染者仅在第1次SARS-CoV-2核酸检测时呈阳性,2~3 d后迅速转阴;6例无症状感染者SARS-CoV-2核酸持续阳性时间超过8 d;其余9例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在7 d内转阴。在监测的15 d内,8例(32%)无症状感染者IgG抗体阳性,13例(52%)无症状感染者IgM抗体阳性。首次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后7 d内与>7 d时无症状感染者的IgM与IgG抗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无症状感染者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3.5×109/L的有2例,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1×109/L的有3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淀粉样蛋白A、血清铁蛋白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境外输入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胸部CT常无病毒性肺炎表现,炎症指标及血常规多在正常范围内;抗体检测在无症状感染者的筛查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仍十分严峻,及时、早期地识别COVID-19患者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步骤。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作为诊断COVID-19的金标准,不但对检测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不同病程患者如何选择标本类型也是一个挑战。本文报道2例COVID-19确诊病例的诊疗经过,并分析采用不同类型标本检测SARS-CoV-2核酸的检出情况,为临床诊断COVID-19时如何选择标本类型和如何提高核酸检出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总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性能。方法选取COVID-19患者89例,非COVID-19患者88例,检测所有COVID-19患者总抗体和病毒核酸。根据COVID-19患者的临床分型、发病时间分组,统计各组总抗体阳性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9例COVID-19患者中,77例总抗体检测结果阳性,12例总抗体检测结果阴性。总抗体检测的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100.0%。不同临床分型的患者总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病时间的患者总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酸检测持续阴性组总抗体阳性率与其他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VID-19患者总抗体进行检测不仅方便快捷,且有助于疑似人群中感染者的快速定位,有利于疫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2月,一种可引起人呼吸道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开始在我国武汉地区感染流行,并在短时间内蔓延至全国及世界其他国家。面对新发传染病,及早发现已感染病毒的携带者或患者对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至关重要。因此,我国迅速推出了基于实时RT-PCR技术的新型冠状病毒RNA检测技术,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成为现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疗方案对疑似病例确诊的主要依据。但由于SARS-CoV-2的感染特性,核酸检测的阳性率不足50%。在感染性疾病中,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是判断感染发生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基于免疫学检验技术的抗-SARS-CoV-2特异性抗体检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被纳入了最新版诊疗方案中。现回顾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诊断标准的变迁,并在对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确诊和患者治愈出院相关标准的制定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需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才能确诊,本文报道了1例有影像学典型表现和明确流行病学史,但5次鼻咽拭子、1次肛门和粪便拭子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第2次粪便拭子核酸检测为阳性,最终确诊的病例,以期为临床诊断COVID-19提供参考依据。1临床资料1.1入院情况男,68岁,因“咳嗽伴发热4 d,加重伴气喘1 d”入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转阴后复阳的发生率及可能因素。方法:多次采集2020年2月2日至2020年3月1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40例确诊的普通型COVID-19患者咽拭子,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在首次RT-PCR检测结果呈阴性后,第2次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12例(30%),连续2次RT-PCR检测为阴性第3次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为13例(32.5%),连续3次RT-PCR检测阴性第4次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为3例(7.5%),连续4次RT-PCR检测为阴性第5次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为0例。结论:作为COVID-19患者确诊及出院的重要指标,咽拭子核酸检测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暴发和流行给临床检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检验科承担了疑似和确诊患者标本的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检测,而患者的标本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核酸检测为诊断COVID-19的主要方法,但假阴性率较高。因此,在COVID-19疫情下临床检验需要在做好防护的同时提高COVID-19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于2020年2月11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为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19)。自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核酸检测作为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控中起到关键作用。但因部分病例确诊前多次核酸检测均呈阴性,核酸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受到临床广泛质疑。这种“假阴性”结果除与检测方法的检出能力有关外,还与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以及疾病的进程和病毒特点密切相关。该文结合本实验室在核酸检测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对影响核酸检测的分析前、中、后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提高核酸检测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于2019年12月底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现[1]。目前全国已确诊77658例,其中不乏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根据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2],COVID-19合并STEMI、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多表现为重症COVID-19。近期国外一项研究对41例COVID-19进行分析,约12%的COVID-19患者存在心肌损伤[3]。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护理管理》2020,(3):327-327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后,应当立即进行单人间隔离治疗,院内专家会诊或主诊医师会诊,仍考虑疑似病例,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并采集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在确保转运安全前提下立即将疑似病例转运至定点医院。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患者,即便常见呼吸道病原检测阳性,也建议及时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疑似病例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且发病7天后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 M和Ig G仍为阴性可排除疑似病例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特殊病例的临床症状、核酸检测及胸部CT表现。方法本研究从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1日—2月12日确诊的17例COVID-19患者中抽取4例核酸检测与CT征象、临床症状不一致的患者,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表现。结果 4例患者中,1例治疗后核酸转阴,但CT表现及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减轻与加重; 1例核酸检测及临床症状明显滞后于CT表现; 2例发热且核酸检测阳性,但多次CT检查均呈阴性。结论 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核酸检测和CT结果存在时间和表现上的差异,结合流行学病史、临床症状、核酸检测及CT表现的综合判断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持续暴发流行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挑战。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是确诊COVID-19和防控疫情的主要方法。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假阴性结果会影响临床诊疗,造成疫情扩散;而假阳性结果会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文章围绕SARS-CoV-2核酸检测的影响因素,探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期为实验室规范和精准地开展SARS-CoV-2核酸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