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书伟  郑广顺  栾晓祖 《重庆医学》2012,41(14):1417-1418,1458
目的评估功能区胶质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的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08年5月该院收治经影像学诊断确诊的胶质瘤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A组手术在没有IONM的条件下进行;B组患者术中联合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直接皮层单极电刺激定位中央区,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生存时间、术前和术后的Karnofsky评分及运动功能。结果 A组肿瘤全切19例(79.2%)、次全切5例(20.8%),B组肿瘤全切18例(75.0%)、次全切6例(25.0)。结论功能区的胶质瘤手术时行IONM能够增加手术安全性。IONM对生存时间和切除程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蒋佩龙  庆晓东  贡志刚  雒仁玺  林松  兰青 《浙江医学》2016,38(15):1269-1272,131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联合神经导航技术在大脑中央区病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大脑中央区病变患者,在手术中选择性应用神经导航和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头皮体感诱发电位、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头皮运动诱发电位、头皮直接皮质电刺激)定位功能区,显微操作下切除病灶。结果术中行神经导航8例(其中4例行基于锥体束成像的功能神经导航);行头皮体感诱发电位监测7例,1例波幅下降,调整操作后恢复;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8例,5例能记录到位相倒置波形或主波渐变波形;行头皮运动诱发电位监测2例,直接皮层刺激共4例,1例能引发肢体运动和(或)肌电反应。病变全部切除8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有8例患者症状改善,3例症状无恶化,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在大脑中央区病变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联合神经导航技术可精确定位病灶和重要感觉运动功能区,能有效提高手术效果,保障手术安全,减少术后神经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脑功能区病变手术中联合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和B超的价值。方法对22例大脑功能区及其附近的皮质下占位病变,采用术中实时超声定位病变的解剖边界,在全凭静脉麻醉下结合体感诱发电位波形翻转(SEP-PR)、直接皮层电刺激(DCES)确定功能区边界,根据病变与功能区的关系切除病变。结果 22例病变均成功实施了术中超声定位和神经电生理监测,全组脑功能区皮层结构得到保护,10例因超声的实时监测而避免或减少了病变的残留。术后Karnofsky生活状态量表(KPS)评分较术前提高。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和实时B超是脑功能区病变手术中安全、方便、实用的辅助技术,全凭静脉麻醉下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大脑功能区病变的切除率和减少术后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术前神经导航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干预脑干肿瘤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1年3月我科收治的68例脑干肿瘤患者,采用随机双色球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研究组给予术前神经导航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比较术后患者肿瘤切除程度、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模式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脊髓内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采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的脊髓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中均采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2周和1年的McCormick分级。通过复查MRI了解肿瘤切除程度和复发情况。结果 11例患者行肿瘤全切除术7例、次全切除术3例、部分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术中均出现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和/或运动诱发电位报警,其中7例经反复生理盐水冲洗后恢复,4例未能恢复,给予充分止血后终止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室管膜瘤6例、星型细胞瘤3例、网织状血管母细胞瘤1例、脂肪瘤1例。术后1年,10例患者的症状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患者病情加重,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在随访期间复查脊髓MRI均未见复发。结论 在颈髓内肿瘤显微镜下切除术中采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有效避免或减轻脊髓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2015年30例单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与26例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随访并观察术后肢体感觉运动功能。结果:术前监测组与未监测组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监测组与未监测组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椎管内肿瘤术中使用电生理监测方法,可减少术中脊髓传导功能的损伤,有利于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神经导航技术在中央区胶质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MRI诊断为中央区胶质瘤的20例患者行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对肿瘤的切除程度、患者术后的功能状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3例,大部切除2例,未出现手术死亡,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手术切除中央区胶质瘤时定位精确,能有效的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术后功能障碍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颈椎病患者行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 EP)监测,比较术前、术后SEP的变化与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关系,并以术前、术后JOA评分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术中SEP波幅上升40例,无明显变化16例。术中监测到M EP波形45例,未监测到M EP波形11例,但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有1例术中SEP、M EP均正常,但术后出现一过性的四肢活动障碍,立即再次行SEP、M EP检查仍提示正常,术后四肢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了解术中脊髓的功能状态,联合应用SEP和M EP可以有效预防和尽早检测出颈椎手术中可能存在的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术中实时超声在视觉功能区附近病变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在37例视觉功能区附近病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于术前进行导航序列影像采集,借助神经导航系统工作站,重建病灶与视辐射的三维图像位置,以此制定出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联合实时超声避开视觉功能区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30例,7例大部分切除,34例术后视力视野与术前无明显变化,3例出现一过性加重,给予积极治疗后视力恢复术前水平。术后2周行KPS评分,100分36例,90分1例。结论对于视觉功能区病变神经导航可在术前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结合术中实时超声扫描获得的实时信息引导颅内手术进程,提高了视觉功能区病变外科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现最大程度保护脑功能的同时最大范围切除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徽切除听神经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保留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未行术中电生理监测者32例为对照组;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行术中电生理监测者25例为监测组。对比2组肿瘤全切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结果:监测组的肿瘤切除率、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切除听神经瘤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有效地保护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中央区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效果.方法 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于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中央区窦旁脑膜瘤患者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26~70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在磁共振检查基础上建立三维可视化影像模型,均在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后2...  相似文献   

12.
唐仕军  叶楠  杨林 《四川医学》2012,33(3):539-541
目的探讨实时术中超声显像对脑胶质瘤术中定位、实时监测及引导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T或MRI疑为脑胶质瘤且均被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22例患者,在术中用超声对肿瘤进行定位,了解病灶的大小、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引导手术路径,监测病灶切除范围和程度。结果实时术中超声对脑胶质瘤定位准确率达100%,超声图像显示病灶为不同于正常脑组织的异常回声区,形态多不规则,无明确包膜;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对22例脑胶质瘤患者中行全切除14例(64%),次全切除8例(36%),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8例(82%),无明显变化4例(18%)。结论实时术中超声对脑胶质瘤定位准确、可靠,有助于指导临床对肿瘤病灶尽可能全地切除,并保护神经功能,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颅脑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9例经CT、MRI诊断为颅内占位的患者,使用术中弹性成像专用探头确定病灶位置后,启动实时弹性成像功能,观察不同占位性病变的弹性成像特点,所有病例均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49例病灶术中均能准确定位,肿瘤的病理性质不同,其弹性图像表现各有差异,其中低级别星形细胞胶质瘤19例,瘤体内部颜色多为均匀绿色信号;高级别星形细胞胶质瘤13例,超声弹性图像以蓝色为主;海绵状血管瘤10例,超声弹性图像为网格样蓝绿信号;脑膜瘤3例,超声弹性图像以蓝、绿信号交错显示为主;垂体瘤2例,超声弹性图像以绿色弹性信号为主;颅内寄生虫1例,超声弹性图像为均匀蓝色弹性信号;黑色素瘤各1例,超声弹性图像为五色相间彩色信号。结论术中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的位置、大小与性质,有助于术者准确定位,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4.
苏杰  严畅  陈伟强  杨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6):587-588,591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中的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46例听神经瘤患者分别行单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22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过程中应用术中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进行监测(监测组,24例),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随访所有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 术后3个月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对病例面瘫情况进行评价,监测组Ⅰ级21例,Ⅱ级2例,Ⅲ级1例;非监测组Ⅰ级13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Ⅴ级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听神经瘤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保护面神经。  相似文献   

15.
官彬  廖先国  鹏程  唐勇 《重庆医学》2015,(22):3072-3075
目的:探讨不同栓塞方法对肾癌外科根治性切除术前经动脉插管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43例,分为 A 组(同时成功栓塞患侧肾动脉及肾包膜动脉、肾上腺动脉)、B 组(仅栓塞患侧肾动脉)、C 组(直接行外科根治性切除)。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难易程度、术中出血量、病灶切除成功率、术后生存率。结果A、B 组与 C 组比较其手术时间、手术难易程度、术中出血量度、病灶切除成功率及术后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A、B 两组间比较除病灶切除成功率外其余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肾癌外科根治性切除术前辅助性动脉栓塞治疗效果好,尤其以彻底栓塞病变侧肾动脉、包膜动脉等血供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中实时超声检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69例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超声检测影像资料,与术前CT、MRI所见结合,观察正常脑组织、脑室和中线结构等的超声图像;记录颅内病变的大小、形态、深度和内部回声;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利用多普勒技术探测病变周围大血管分布情况.并将术后CT或MRI所见与术中超声图像对比,了解病变切除程度.结果 术中69例病变均在超声图像上清晰显示,其中36例位于脑内深部的病灶准确定位,33例脑内肿瘤边界较清晰,6例发现病灶残留而得以进一步切除,8例结合彩色多普勒技术探测病灶与周围脑血管的毗邻关系及局部血流速度,区分动、静脉.结论 术中实时超声检测可清晰显示颅脑正常结构和颅内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可对深部小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实时指导手术入路和手术进展,判断病变有无残留;能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手术,并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可以评价病变周围大血管的分布状况,避免损伤.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联合B超监测下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贞霞  江莉 《医学综述》2011,17(18):2864-2866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监测下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哈密市中心医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嵌顿IUD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单用B超监测下取出嵌顿IUD(A组)20例,单用宫腔镜监测下取出嵌顿IUD(B组)20例,宫腔镜联合B超监测下取出嵌顿IUD(C组)20例。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比较种不同方法取出IUD的时间和一次性成功取出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A组一次性成功取出率为80%(16/20),B组成功取出率为70%(15/20),C组成功取出率为100%(20/20),三组一次性成功取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7.0±2.5)min(、5.0±2.0)min和(3.5±1.0)min。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取出IUD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B超监视下宫腔镜取环可提高各种嵌顿IUD的一次性成功取出率,提高手术的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幕上占位病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病例资料,在神经导航的辅助下切除病灶,术中进行皮层脑电监测,确定致痫灶的位置及范围,非功能区的予以切除,功能区的行皮层热灼。结果病灶完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4例;12例行致痫灶切除,15例行皮层热灼;术后病检:胶质瘤14例,脑膜瘤8例,蛛网膜囊肿3例,肺癌脑转移2例;随访1~2年,大部分患者的癫痫症状消失,少数仍有癫痫发作,但发作频率、发作形式较术前明显改善,Engel分级:Ⅰ级23例(85.2%),Ⅱ级4例(14.8%)。结论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幕上占位病变,借助神经导航切除病灶,运用皮层脑电定位致痫灶,非功能区的予以切除,功能区的行皮层热灼,能很好地治疗癫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在切除椎旁肿瘤中的应用、疗效及优点。 方法:以手术治疗的9例胸腰椎椎旁肿瘤病人(男性6例,女性3例)为研究对象。9例术前均完善MR/CT检查,术中C臂机定位,采用Wiltse入路行肿瘤切除。并于术后第三日,术后三个月及九个月复查MR。平均住院时间5天,所有患者随访4 -1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 结果:9例术后病理均为神经鞘瘤。症状均有明显改善。9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术后复查MR肿瘤切除满意。随访患者无肿瘤复发,神经功能活动未受影响。 结论:Wiltse入路充分利用肌肉间自然间隙,能更好的保护椎旁组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值得在神经外科椎旁肿瘤等手术中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