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对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以及盆底肌力、肌纤维肌电压和肌纤维疲劳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盆底I类、II类肌纤维的肌电压、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盆底I类、II类肌纤维的疲劳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可降低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提升盆底肌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4):828-830
目的:探讨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妇科治疗的100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均用多功能盆底生物反馈仪进行盆底肌力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尿垫试验阳性率及排尿评分、盆底肌电位均值及盆底肌疲劳度值、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垫试验阳性率及排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Ⅱ级肌力、Ⅲ级肌力、Ⅳ级肌力的肌电位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Ⅱ级肌力、Ⅲ级肌力、Ⅳ级肌力的肌疲劳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CI-Q-SF评分及SF-36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显著,有助于快速改善尿失禁症状,提高盆底肌力,降低肌疲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接收的220例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比其产后1个月和产后10个月的POP分度情况,产后1、4个月以及10个月的压力性尿失禁情况。结果产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POP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0个月,两组患者的POP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在产后1个月为12.7%、产后4个月为2.7%、产后10个月为4.5%,对照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在产后1个月为15.5%、产后4个月为12.7%、产后10个月为15.5%,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功能采用盆底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提高产妇盆底肌功能,减少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促进产后产妇身体的恢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刺疗法。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后尿垫实验阳性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排尿评分、尿失禁问卷调查表(ICI-Q-SF)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的7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尿垫实验阳性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尿垫实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排尿评分及盆底肌肉肌电位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观察组排尿评分及盆底肌肉肌电位值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ICI-Q-SF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效果显著,能减少尿失禁发生次数,增强盆底肌肉力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盆底肌训练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后尿垫试验阳性率、尿垫试验评分、盆底肌肌力值、盆底肌肌疲劳度值、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垫试验阳性率及评分、盆底肌肌力值和肌疲劳度值各项指标、ICI-Q-SF评分及SF-36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盆底肌训练是一种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能改善盆底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治疗的10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凯格尔运动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凯格尔运动,1个疗程后观察盆底肌力及国际尿失禁问卷咨询简表(ICIQ-SF)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改善盆底肌力方面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0%、5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效果更好;两者的ICIQ-SF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显著,且安全、无创伤、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募俞配穴思路的电子隔药灸联合腹针揿针法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选取眉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12月—2019年2月收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采取盆底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电子隔药灸联合腹针揿针法治疗,灸法采用自制的产后1号药饼对肾俞、脾俞、膀胱俞进行电子隔药灸,刺法采用腹针理念指导揿针埋针于中脘、下脘、中极、气海、关元穴位进行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1 h尿垫试验结果、ICIQ-SF量表评分、盆底肌肌力改善情况,评估2组临床疗效以及电话随访产后3个月和6个月的尿失禁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ICIQ-SF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盆底肌肌力评分均明显增高(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和ICIQ-SF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盆底肌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37/41),对照组为68.3%(28/4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电话随访产后3个月和6个月的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以生物反馈疗法为基础,采取募俞配穴思路的电子隔药灸联合腹针揿针法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确切,方便高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与常规电针疗法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一组、试验二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盆底肌训练,试验一组给予盆底肌训练联合常规电针疗法,试验二组给予盆底肌训练联合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各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3组患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1 h尿垫试验漏尿量、盆底肌力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4周、治疗8周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ICI-Q-SF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治疗8周,试验一组、试验二组与对照组比较,ICI-Q-SF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试验二组与试验一组比较,ICI-Q-SF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治疗8周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试验一组、试验二组与对照组比较,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试验二组与试验一组比较,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4周、治疗8周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试验一组、试验二组与对照组比较,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治疗8周,试验二组与试验一组比较,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试验一组、试验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0.0%、72.0%、88.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试验一组、试验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二组优于试验一组(P0.05)。结论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结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电针疗法结合盆底肌训练以及单纯盆底肌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练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1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行盆底肌锻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灸以及康复理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盆底肌肌力值、肌疲劳度值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78.1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盆底肌Ⅱ级肌力、Ⅲ级肌力、Ⅳ级肌力的肌电位均值以及疲劳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针灸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练治疗,能够改善盆底肌肌力,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八珍汤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气血亏虚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八珍汤加减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尿失禁程度评分、尿垫试验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盆底肌肉肌电值、肛提肌裂孔情况、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比较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尿失禁程度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裂孔左右径、裂孔前后径、裂孔周低于治疗前,尿垫试验评分、盆底肌肉肌电值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尿失禁程度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裂孔左右径、裂孔前后径、裂孔周低于对照组,尿垫试验评分、盆底肌肉肌电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CI-Q-SF评分中生活质量、漏尿量、漏尿频率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八珍汤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盆底肌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电针配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78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电针结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实验组)39例,服用维生素(安慰剂)配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对照组)39例,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有效率84.6%,对照组有效率5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配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效率明显优于安慰剂配合盆底肌锻炼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海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盆底肌肉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电针,30 min/次,5次/周,以20次为1个疗程,2组均接受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疗程之间间隔2 d,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生命质量评分(PFIQ-7)、尿失禁症状评分(ICIQSF)、盆底肌力评估以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PFIQ-7及ICIQ-SF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盆底最大收缩力与收缩持续时间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电针联合盆底肌肉训练更可明显上调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机体TGF-β1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可有效提高盆底肌力,减少尿失禁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上调TGF-β1水平。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探讨盆底肌肉训练与电刺激联合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效果。 方法:选择郑 州惠济区人民医院 2016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收治的单胎、足月产妇 1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 80 例。对照组用盆底肌肉训练治疗,观察组则联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效果,治疗前后盆底肌力,产后压力性尿 失禁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 阴道收缩压与静息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盆底肌肉训练与电刺激联合治疗,可更好地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力,而且 可以更好地避免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相比单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骶四针疗法与补脾固活汤联合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03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51例予以骶四针疗法,研究组52例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脾固活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尿失禁量,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功能指标(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阴道静息压(VRP)、阴道收缩压(VSP))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统计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尿失禁量少于对照组,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VRP、VS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四针疗法与补脾固活汤联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盆底肌功能及尿失禁症状,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年11月—2021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2组均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连续治疗12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以及72 h尿垫的用量,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ICI-Q-SF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72 h尿垫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总有效率、愈显率分别为80.0%(24/30)和20.0%(6/30),观察组总有效率、愈显率分别为96.7%(29/30)和50.0%(15/30),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电针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方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垫使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加速患者尿控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94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两组患者均实施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5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针灸连续治疗10d。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粪失禁、尿频、尿急等症状的有无及其演变情况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的有效率(95.75%)显著高于对照组(7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的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其预后,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温针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114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康复训练,包括Kegel训练法和Bobath球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情况、尿失禁程度、漏尿量及尿动力学指标;同时比较两组盆底脏器脱垂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尿失禁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漏尿量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尿道最大闭合压力(maximum urethral closure pressure, MUCP)、应力性漏尿点压力(stres leak point pressure, SLPP)及膀胱顺应性(bladder comlpinance, B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盆底脏器脱垂率为1.8%(1/57),低于对照组的14.0%(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3,P=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热敏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1 h尿垫试验、ICIQ-SF及I-QOL量表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有效率为65.22%,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CIQ-SF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I-QOL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确切,能显著减少尿失禁患者漏尿次数及漏尿量,并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接受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5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1例于产后6周来院复查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尿失禁阳性率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盆底康复训练6周后,其尿失禁阳性率下降为了6.90%,与训练前32.7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02,P0.05);且同时也低于对照组产后6个月的2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盆底肌力对比方面,观察组产后6个月的Ⅰ类肌纤维肌力明显提高,与该组训练前及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20,P0.05;t=36.336,P0.05);在Ⅱ类肌纤维肌力方面,两组产后6个月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2,P0.05;t=18.470,P0.05;t=18.774,P0.05)。结论在产后依据产妇的具体状况来采取适当的康复训练措施,对于预防产后尿失禁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表格法将产后复诊产妇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灸治疗,每日1次。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随访1年。比较2组治疗前及产后3、6、12个月的排尿评分、盆底肌收缩力评分、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及尿失禁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产后3、6、12个月排尿评分、ICI-Q-SF评分下降,盆底肌收缩力评分上升(P0.05);治疗不同时点比较,观察组产后3、6、12个月的排尿评分、ICI-Q-SF评分、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盆底肌收缩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可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改善排尿状况,降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