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群体感应系统通过感知细菌密度来调节与其生长、代谢等行为相关基因的表达,操控整个细菌群体统一行动,来保证细菌代谢产物的正常分泌和生物膜微环境的稳定,为生物膜形成和细菌的正常生长繁殖提供保障。中药具有群体感应抑制作用,可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降低细菌耐药性,与抗生素联用能增强抗生素的抗感染能力。近年来,中西药联用治疗耐药细菌感染已成研究热点,该文从群体感应、生物膜与耐药细菌的关联入手,并对将中药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与抗生素协同抑制耐药细菌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归纳,旨在为临床新治疗方式和新型抗感染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细菌耐药特点,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统计我院接诊细菌感染病例,分析其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并指导其合理用药。结果:统计资料显示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多种常见细菌对一种或几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细菌感染难度。结论:正确选药、合理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抑制常见致病茵耐药性,减少病菌感染,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对耐药菌下呼吸道感染中医证候及中医药治疗耐药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提示中医药在治疗耐药菌下呼吸道感染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对耐药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的出现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不合理使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细菌耐药性问题已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 细菌耐药性现状 自从青霉素应用于临床后的2—3年内,75%的金葡球菌即对其产生了耐药性。目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常见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准确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血培养不重复标本2 680例,对细菌和真菌使用API系统进行鉴定,细菌使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真菌使用MIC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 680份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332株,阳性率为11.25%。其中革兰阳性细菌218株,占65.7%;革兰阴性细菌78株,占23.5%;真菌36株,占10.8%。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到了100%,而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表现出高度耐药性,没有发现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结论: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较广,耐药问题严重并且广谱耐药,对病原菌及耐药趋势变化及时进行监测来指导临床用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40株细菌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致病菌的耐药性及变异菌株逐年增加.许多常见的致病菌已被耐药菌株和条件致病菌所取代,致使这些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降低.造成治疗疾病的困难,使临床用药难以理想化。对此医院通常采用药物敏感试验做为临床用药的参考依据。本文对1998年3月至7月本院住院及门诊1-70岁52例患者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以便了解细菌的耐药性.为临束用药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上合理利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到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5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采用常规细菌培养法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除万古霉素外的所有检测抗生素均出现一定的耐药性;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萨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情况相似,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耐药,对庆大霉素、万古霉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表现耐药性。结论:细菌的耐药性研究对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植物类中药抗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的出现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不合理使用,使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耐药菌的不断增加和扩散,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细菌耐药性问题已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常用抗生素对病原菌作用不断减弱,甚至出现了"超级细菌";开发新的有抗菌活性的化学合成药物难度大、周期长。中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具有资源丰富、不良反应低、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故从中药中开发新的抗菌和抗细菌耐药性药物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作者就近年来植物中药抗细菌耐药性的研究做一综述,包括了植物中药抗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性研究报道、植物中药抗细菌耐药性的作用机制、影响植物中药抗细菌耐药性的因素和该领域的展望,为从传统植物中药中筛选和开发抗菌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现今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和预防某些传染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对某些疾病的治疗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则会使细菌耐药性增强,在医院的环境内引起交叉感染,甚至发生耐药菌的暴发流行,并向全社会传播,给广大患者及家庭、医院及至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及后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临床上不合理地使用种类繁多的抗生素,细菌的耐药性在国内外越来越普遍,特别是非发酵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率和耐药性越来越高,并且有的细菌呈多重性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合理的选用抗生素尤为重要。我们对3年来各种标本中的非发酵菌对氟哌酸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均来自1994年9月~1997年9月住院病人及门诊病人的疾液、脓液、分泌物、血液、尿液、脑脊液等标本,按要求留取送检。1.2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常规方法进行分离与鉴定。…  相似文献   

11.
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使得细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间苯三酚类成分广泛分布于陆地植物及海洋生物中,该类成分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其中不乏抗菌活性显著的新颖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具有抗菌活性的天然间苯三酚类成分主要分布在桃金娘科及藤黄科植物中,该类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枯草芽孢杆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对近30年来报道的230个间苯三酚类成分的抗菌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成分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植物精油缓解抗生素耐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伟  徐希强  汪新娌  赵国巍  梁新丽  杨明 《中草药》2020,51(15):4032-4041
抗生素耐药性(AMR)问题已成为当代医学一个日益严重的现象和挑战,植物精油具有广谱的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对多种细菌、真菌,甚至病毒和寄生虫具有抑制作用。精油可以通过改变细菌外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菌外排泵、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抗细菌群体感应作用以及抑制细菌细胞分裂等方式缓解或应对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精油的抗菌研究正在蓬勃发展,并成为未来潜在的研究领域。但植物精油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耐药的问题。因此精油的抗生素治疗或替代应基于不同精油或精油与其他抗生素的组合和轮换,以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综述植物精油对抗生素耐药病原微生物作用的相关研究,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药配合抗生素治疗中老年下呼吸道耐药细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抗生素对中老年下呼吸道耐药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647例患者按自然队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经痰培养加药敏培养,观察组(284例)出现54例耐药细菌者,对照组(363例)出现72例耐药细菌者。两组均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并根据药敏结果进行调整,观察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均为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 d。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痰细菌清除率。结果:共出现耐药126例患者,占19.47%(126/647),耐药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治疗后4,14 d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疾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细菌学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下呼吸道耐药细菌有抑制或治疗作用,与抗生素配合使用能减轻临床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脓毒症给医疗卫生行业和国家经济带来极大负担,且抗感染治疗所使用的抗生素也会造成耐药菌的产生、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了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随着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改变耐药菌或泛耐药菌的耐药性、预防多重感染的发生、应对炎症反应和免疫损害、治疗胃肠功能障碍和凝血功能紊乱等问题上,中医药的思路方法逐渐发挥其优势。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开展,关于中医药方法治疗脓毒症,尤其是血必净注射液的疗效得到广泛认可。除此之外,关于中成药、汤剂、针灸、穴位贴敷等方法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对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降低炎性指标、凝血指标起到重要作用。但因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的不明确、病情进展迅速、耐药菌耐药的问题,我们的任务仍然艰巨。期待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产生,也期待更加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方案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抗生素的抑菌抗炎效果作用明显,但其毒性作用、所引起的二次感染及细菌的耐药性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中草药一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及民族特色的瑰宝,在抑制细菌生长、杀灭病原菌的作用上也有显著功效。针对此类天然药物的抑菌活性实验已逐步成为研究热点,但天然药物自身特殊性会因方法选择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不同的天然药物抑菌实验方法也应与不同类别的药物相匹配。该文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归纳了当下常用的天然药物体外、体内和体内外联合抑菌活性实验方法,分析了各个抑菌方法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劣势,发现不同类别天然药物的适用方法各异,并对各实验方法操作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天然药物抑菌敏感性研究方法的选择提供思路,并为解决抗生素滥用问题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阳新县人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送检的3961份痰标本中检出1394株病原菌(35.2%),其中革兰阴性菌966株(69.3%),主要包括鲍氏不动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134株(9.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94株(21.1%),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茵。药物敏感试验显示,除真菌耐药率较低外,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呋辛和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100.0%。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主要的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显著,应对该病原菌分布的一系列变化及耐药性给予高度重视,以及时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和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phenylpropanoids and flavonoids are common plant natural products, these major classes of biologically active secondary metabolites are largely absent from bacteria. The ubiquitous plant enzymes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 and chalcone synthase (CHS) are key biosynthetic catalysts in phenylpropanoid and flavonoid assembly, respectively. Until recently, few bacterial counterparts were known, thus reflecting the dearth of these plant natural products in bacteria. This review highlights our progress on the biochemical and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recently identified streptomycete biosynthetic pathways to benzoic acid and type III polyketide synthase (PKS)-derived products. The sediment-derived bacterium "Streptomyces maritimus" produces benzoyl-CoA in a plant-like manner from phenylalanine involving a PAL-mediated reaction through cinnamic acid during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polyketide antibiotic enterocin. All but one of the genes encoding benzoyl-CoA biosynthesis in "S. maritimus" have been cloned, sequenced, and inactivated, providing a model for benzoate biosynthesis not only in this bacterium, but in plants where benzoic acid i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many products. The recent discovery that bacteria harbor homodimeric PKSs belonging to the plant CHS superfamily of condensing enzymes has further linked the biosynthetic capabilities of plants and bacteria. A bioinformatics approach led to the prediction that the model actinomycete Streptomyces coelicolor A3(2) contains up to three type III PKSs. Biochemical analysis of one of the recombinant type III PKSs from S. coelicolor demonstrated activity as a 1,3,6,8-tetrahydroxynaphthalene synthase (THNS). A homology model of THNS based upon the known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CHS was constructed to explore the structural and mechanistic details of this new subclass of bacterial PKSs.  相似文献   

18.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近年来微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细菌之间的群体感应是指细菌菌群通过感应环境中特定信号分子的浓度而调节群体密度的一种相互作用机制。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通过影响细菌生长、增殖、生物膜形成、毒力功能、抗生素合成等生物学功能,最终实现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目前,在中药中发现越来越多调节群体感应的活性物质,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可通过调节细菌群体感应系统,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致病菌的增殖,最终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体现了中药药效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该文首先介绍了细菌之间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种类及调节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人体健康相关的细菌群体感应进行了总结,进而综述了中药对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调节作用,最后指出中药通过细菌群体感应系统改善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未来的研究热点将集中在中药群体感应活性物质,群体感应关键节点及相关靶点等方面,以期为有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