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2.
3.
目的 调查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星在线调查平台发放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结果 调查对象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及大三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下需要关注女生及大三年级医学生,针对存在...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以及采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静脉采血的1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理问卷调查,并对其心理反应进行分析.然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采血前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晕针(血)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进行静脉采血时的心理反应类型可以分为潜在紧张型、焦虑型、高度紧张型、恐惧型;经过相应的心理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反应均得到明显改善,晕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血的配合程度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患者静脉采血时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心理反应类型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显著增加配合程度,对提高静脉采血的成功率、达到理想的采血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在读大学生心理特征及差异,为学校管理者及心理学家对大学生相关心理预警及干预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医学生心理及相关行为的影响,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学生为实验组;鲁东大学学生为对照组,使用GAD-7评分表及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焦虑学生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中重度异常学生占焦虑学生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是否自己会得新冠肺炎,会不会更积极投入...  相似文献   

9.
2020年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儿童属于疫情的易感人群,不少疑似和已确诊新冠肺炎的儿童都被采取了严格的隔离管控措施。疫情期间的隔离经历很容易引发儿童的负面情绪体验,而这种负性情绪积累会进一步造成儿童的心理创伤。基于以往有关住院隔离儿童情绪体验的研究,总结出新冠肺炎疫情隔离期间儿童可能出现的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将严重威胁儿童的身心健康。儿科病房需要对隔离儿童的医疗环境进行个性化调整,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日常行为表现,评估儿童的心理状态,提供共性化的心理护理服务以及个性化的危机干预措施,从而帮助儿童正确应对疫情隔离经历,舒缓负性情绪,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暴发给社会公众带来负面情绪,围孕期女性则受到日常应激事件和疫情应激事件的双重影响。通过对90项症状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伯恩斯抑郁症清单(BDC)、GAD-7焦虑症筛查量表5个标准化问卷的项目抽取,编制疫情期间围孕期女性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对549名处于围孕期的女性进行网络数据调查,以期了解围孕期女性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围孕期女性在量表总分上出现49.9%的阳性筛查率,自评状况弱于家人;围孕期女性在居住地、身体状况、经济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作为因变量,三个因素加上自评状况进入逐步回归模型;三成以上围孕期女性需要得到医疗、经济、心理援助。研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围孕期女性的敌对情绪和抑郁情绪明显;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改善围孕期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疫情期间,围孕期女性需要自我觉察和加强心理免疫。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一线救护人员和广大群众产生恐慌、焦虑情绪等应激反应,疫情下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我们采用“前线+后方、线上+线下、一线心理筛查访谈+后方团队干预疏导、心理咨询+精神科用药、心理咨询师+网络工程师”的新型综合军人心理应激救援保障模式,对军队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和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新型综合军人心理应激救援保障模式发挥了较高的效能,降低了救援保障投入,减少了心理救援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值得在应激救援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于2019年12月下旬被首次报道,随后在中国暴发流行。该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大众和医务人员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国内外学者已针对COVID-19患者心理健康展开研究,本文从心理卫生政策、心理干预措施、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3个方面对COVID-19相关心理健康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我国多省市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物理居家隔离成为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的方法。病毒的蔓延影响了医疗机构正常诊疗业务的开展,给部分口腔疾病患者就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加重了口腔疾病患者的心理和精神负担,尤其是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儿童,以及对相关知识了解不足的家长。本文综合分析了疫情期间口腔科患病儿童与家长的心理变化,旨在为此类人群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提升配合度和诊疗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对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在此期间军人的心理健康对于维护军队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既往研究分别对现阶段部队一线官兵、隔离官兵和营区驻守官兵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阐述,并从问题解决和情绪调节等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初期广大官兵的恐慌情绪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COVID-19疫情初期整群随机抽取驻冀某部官兵431名,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焦虑自评量表、COVID-19了解程度量表、心理恐慌源量表、疫情发布信息评估量表和风险认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411份,回收有效率为95.36%。调查发现5.84%(24/411)的官兵处于心理应激状态,4.14%(17/411)处于心理恐慌状态,处于心理应激状态的官兵心理恐慌得分为(47.76±6.51)分,显著高于非心理应激状态的官兵[(32.95±10.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01,P<0.01);官兵对不同维度的COVID-19知识了解程度不同(χ2=91.53,P<0.01),欠缺了解比例较高的是COVID-19的相关科研进展(22.87%,94/411)和症状(20.92%,86/411);心理恐慌源主要是COVID-19传染性强、人人戴口罩和护目镜及来自互联网的信息等;在疫情发布信息中,累计发病人数、新增发病人数和累计疑似病例数是官兵较为关注的疫情信息;年龄、风险认知中的忧虑程度、本人感染的可能性、心理应激水平及COVID-19的了解程度对官兵心理恐慌有预测作用(P<0.05或P<0.01);风险认知特征各维度中COVID-19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COVID-19造成影响的事件特性对官兵的忧虑程度有预测作用(P<0.05或P<0.01);在缓解心理恐慌措施方面,官兵更需要相关医学知识的普及。结论 在COVID-19疫情初期,包括风险认知特征和心理恐慌源等在内的因素会影响官兵的心理恐慌情绪,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官兵心理恐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的模式及其作用。方法 自2020年1月31日(春节假期结束后)开始,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采取独立单元运行模式。分别选择2020年1月13日至23日(春节假期前10个工作日)及2020年1月31日至2月12日(春节假期后10个工作日)于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患者5 377例和702例,同时选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均工作在该门诊的医护人员10名。比较门诊独立单位运行前和运行后的就诊人数、接诊具有COVID-19流行病学史的患者人数等医疗指标,患者空间密度和医护人员防护情况等感染控制指标,以及医护人员的焦虑倾向等心理状态指标。结果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前即春节假期前10 d门诊量为5 377例,同比增长15.31%(2019年同时期为4 663例);春节假期后10 d的门诊量为702例,较春节假期前10 d减少86.94%,同比下降83.43%(2019年同时期为4 236例)。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分别接诊具有COVID-19流行病学史的患者25例和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P>0.05)。门诊患者候诊时间由独立单元运行前的(178.33±36.24)min缩短至运行后的(8.50±3.5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8,P<0.01)。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的总比例分别为46.61%(2 506/5 377)和34.90%(245/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P<0.01);独立单元运行后咳嗽原因待查患者比例[2.42%(17/702)]较运行前[5.41%(291/5 377)]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1);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独立单元运行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配药、支气管哮喘配药总比例为29.34%(206/702),较运行前[15.23%(819/5 377)]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3,P<0.01)。诊疗区患者人数密度由独立单元运行前的(1.85±0.35)/m2下降至运行后的(0.31±0.08)/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P<0.01)。独立单元运行前、运行后医护人员手部卫生规范、戴口罩规范、戴工作帽者分别为7、7、5人和10、10、10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医护人员焦虑评分由独立单元运行前的(38.33±2.79)分下降为运行后的(33.61±2.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P<0.01)。独立单元运行后医护人员对防护措施的满意度较运行前提高(9人vs 4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P=0.03)。结论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模式是COVID-19疫情暴发期间门诊工作的一种可行的优化模式,具有满足门诊患者需求、缩短就诊流程、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优势,有助于降低交叉感染、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皖西南地区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于2020年2月1日至5日对皖西南地区766名农村居民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信息的居民之间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放在线问卷887份,回收有效问卷766份,有效率为86.4%.COVID-19疫情期间皖西南地区农村居民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3.2%(178/766),主要表现为强迫(15.1%,116/766)、人际关系敏感(9.0%,69/766)和睡眠与饮食问题(8.5%,65/766).COVID-19疫情期间,农村居民的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常模,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分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77,95%CI 0.965~0.989)、受教育程度(OR=0.693,95%CI 0.497~0.966)、家庭结构完整与否(OR=1.934,95%CI 1.223~3.059)、对疫情知识的了解程度(OR=0.948,95%CI 0.914~0.983)是COVID-19疫情期间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皖西南地区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应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关注,进一步普及疫情相关知识,维护疫情时期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孙丽媛  梁小荣  高家康 《广东医学》2020,41(20):2053-2058
目的 了解在当前疫情下居民的心理卫生需求现状与相关影响因素,为后续心理干预需关注的内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疫情早期,采用网络的方法对社区居民进行快速问卷调查。结果问卷填写有效应答率为92.9%(1 930/2 078)。分别有34.8%和43.2%的研究对象认为这次事件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有中度及以上影响。居民希望使用互联网的途径(56.9%)来获取心理卫生服务;希望由专业人员来提供心理卫生服务(65.4%)。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在事件中的角色对身体和心理反应有影响。文化程度、在事件中的角色、对心理服务的认可度也影响心理卫生服务的需求及参与愿望。结论性别、文化程度、在事件中的角色等因素对心理健康和需求都具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医院发热门诊各项措施调整后的诊疗数据,为非疫区COVID-19的防控工作积累经验。方法 收集整理非COVID-19疫区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发热门诊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2月22日和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5日相关诊疗数据,并将其分为4组:A组(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为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22日,B组(2020年COVID-19疫情前)为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1月21日,C组(2019年与A组同期)为2019年2月2日至2019年3月5日,D组(2019年与B组同期)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对收集的2020年及2019年发热门诊数据进行同比和环比分析。结果 2020年春节前后发热门诊诊疗总体情况与2019年同期相当。同比结果显示,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每日就诊患者减少[(114.3±62.9)例vs(171.7±37.0)例],每位医师单次接诊时间延长[(11.7±1.8)min vs(6.5±1.3)min],但患者平均候诊时间减少[(7.5±0.6)min vs(22.8±1.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环比结果显示,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每日就诊患者减少[(114.3±62.9)例vs(216.3±41.8)例],每位医师单次接诊时间延长[(11.7±1.8)min vs(5.6±0.8)min],患者平均候诊时间减少[(7.5±0.6)min vs(23.3±3.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发热门诊CT检查比例明显多于2019年同期[7.9%(292/3 658)vs 3.7%(206/5 493)],虽因加强防护措施延长了检查时间[(12.5±3.8)min vs(10.0±3.2)min],但患者获取CT检查报告时间明显减少[(10.6±2.5)min vs(58.4±9.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非疫区发热门诊调整相关的流程和配置、配备专门CT机等举措可减少每位医务工作者每日接诊时间,提高诊疗效率,减少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成人唇腭裂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探索适合于成人唇腭裂患者的心理干预方案。方法对34例住院成人唇腭裂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在住院期间仅进行手术治疗,干预组在手术治疗的同时接受心理治疗。入院后对2组患者施行前测、出院前对2组患者进行后测以评价心理干预对成人唇腭裂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测量工具为交往焦虑量表、自尊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结果研究前后的社会支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社会支持的变化大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自尊与交往焦虑的统计结果分析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成人唇腭裂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但应进一步完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