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了解该社区人群危险因素分布构成情况,研究该社区居民中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不同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以减少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形成.方法 2012年在在天水地区某社区40岁以上的343名从事较大压力工作的人群,进行了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筛查,并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基线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脑卒中1例,占0.29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例,占3.21%,高危人群121例,占35.28%,中危人群41例,占11.95%,低危人群168例,占48.98%.结论 通过对人群的高危筛查,早期识别脑卒中高危人群,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指导与干预,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控制危险因素,并对不同人群给予长期的社区干预,达到降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也为降低我社区居民脑卒中的发生寻找循证依据,以促进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对改善居民脑卒中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斜土街道随机抽取120名≥20岁的常住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基线调查,了解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脑卒中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等。为期3个月的综合干预完成后,通过终期调查,了解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对干预效果做出评价。[结果]干预前后,研究对象脑卒中防治知识、态度的回答正确率均有提高,参与各类脑卒中预防知识宣传活动和主动去医院做脑卒中早期筛查的人数增加。[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能改善居民的脑卒中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开展脑卒中的社区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筛查的意义及规范化管理后的效果。方法对1091例社区居民,通过填写调查问卷,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的方法进行筛查,对筛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440例居民规范化管理1年后,按照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社区脑卒中筛查发现,1091例参与者中,876例(80.29%)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可变的危险因素排前三位的是超重或肥胖(61.96%)、高血压(45.73%)和血脂异常(28.69%);颈动脉彩超检查大部分颈动脉异常;对高危人群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后,60.44%的居民危险因素控制优良。结论社区脑卒中筛查是早期发现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有效方法,对高危人群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的发生,在脑卒中防控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与总结上海市某农村社区脑卒中一级预防方案实施情况,评价其预防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奉贤区某镇约5万名社区自然人群中的本地户籍常驻居民,分别于2008—2010年和2012—2015年对全人群进行脑卒中健康教育,并在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筛查脑卒中高危个体(2轮筛查对象无重复),进行治疗性干预与管理。每2个月随访干预措施实施情况。2008—2015年,动态监测首发脑卒中病例,每年对首发脑卒中病例进行1次审核,并进行脑卒中的分型诊断。通过发病率的动态变化,评价社区脑卒中一级预防方案实施的效果。结果2008—2015年,累计监测总人数42.26万人,男性为20.50万人,女性为21.76万人。第1轮筛查7828人,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个体2129人,高危率为27.2%;第2轮筛查2877人,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个体725人,高危率为25.2%。2008—2015年本社区的标准化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158.1/10万、105.4/10万、86.6/10万、77.6/10万、89.3/10万、77.4/10万、50.7/10万、42.3/10万,除2012年外,整体呈下降趋势(趋势检验P<0.01),各年度男女脑卒中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显著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1),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构成在不同性别间存在一定差异,70岁以下各年龄组男性脑卒中患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患者,而70岁以上各年龄组女性脑卒中患者的构成比则明显高于男性(P<0.001)。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别占20.76%,75.14%和4.10%。结论实施在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治疗与控制的基础上,筛查脑卒中高危个体进行治疗性干预的社区脑卒中一级预防方案,能够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社区干预对高血压和脑卒中预防效果评价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社区干预对中年和老年人群高血压和脑卒中的预防效果。方法:对“中国七城市脑卒中干预试验研究”的资料做进一步分析和评估。在北京等六城市城区选择2个不相邻、框架人口约为1万的自然人群,分别作为干预和对照社区,从两社区35岁以上人群中分别选取2700名既往无脑卒中病史的居民作为队列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基线调查)和体格检查,筛查高危对象。3年后对参加过基线调查者随访。在干预队列,对基线调查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干预,重点是高血压预防与控制,同时对社区居民进行大众健康教育。对照社区则顺其原有医疗条件,不予干预。结果:3年后,无论是干预队列还是对照队列,高血压患病率均有所增加,但以对照队列中年人增加最突出。无论是中年人还是老年人,干预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年中干预队列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减少了29%(HR=0.71,95%CI:0.58~0.87),死亡减少了40%(HR=0.60,95%CI:0.42~0.86)。干预可以减少各类型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在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组最为显著,其次是复合高血压。与此同时,干预队列全死因死亡率与对照队列相比降低了11%(HR=0.89,95%CI:0.78~0.99)。结论:社区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提高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减少各类型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明显减少人群全死因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社区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社区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是减少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方法,目前,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所采取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笔者就国内外不同社区人群脑卒中干预措施、经验以及干预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文章回顾性分析在社区治疗的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恢复过程中的价值。结果显示,必要时予以正确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熟人社会理论”的社区脑卒中一级预防模式构建,并分析初步成效。方法 选取本辖区内10家村庄里接受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年龄≥40岁的常住居民作为主要筛查对象,基于熟人社会理论,引入“村志愿者”构建新型的社区脑卒中一级预防模式为其提供筛查和干预服务, 计算该模式下筛查工作的成效。结果 (1)由公卫医师、护士、全科医生和村志愿者4种角色组成的全新工作团队, 在响应人数及之后的各个指标上均有同比提升(增长率6.85%~18.03%);(2)对89人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0%;调查对象整体对当前脑卒中筛查工作模式的满意评分为(4.02±0.72)分,当前的脑卒中筛查工作模式较公卫团队主导/全科团队主导的工作模式优越在于人员分工更加明确、服务流程更加清晰、 提高各方资源利用率和与村民沟通交流更加顺畅; 村民的整体满意程度得分为(3.96±0.66)分。结论 基于“熟人社会理论”的社区脑卒中一级预防模式有助于提升村民应答率和社区服务利用率,从而提升各级各类慢性病防控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9.
胡敏芳  王英  陈凌 《现代保健》2011,(2):166-168
目的探索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展社区子宫颈癌早发现模式。方法(1)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8年6月1日起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展社区宫颈癌筛查工作,对发现的宫颈癌易患人群进行健康干预与管理。(2)观察2008年和2009年在社区参加宫颈细胞学筛查人数,宫颈癌易患人群健康管理人数,社区早发现子宫颈癌患者数的变化。(3)社区宫颈癌筛查知-信-行调查:社区早发现管理工作前后随机抽取300人做基线调查与评估调查。结果参加社区宫颈细胞学筛查人数,宫颈癌易患人群健康管理人数,社区早发现宫颈癌患者人数逐年增加。社区妇女在接受宫颈癌社区早发现模式的健康管理后,宫颈癌知识知晓率提高,态度转变率与行为改变率的提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科医师在社区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展子宫颁癌早发现工作,规范了社区肿瘤干预流程,提高了妇女的防癌意识,增加了社区宫颈癌筛查的人数,提高了宫颈癌早期病例发现比例,减少了相关医疗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城区居民脑卒中社区干预效果的横断面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天津市城区三个脑卒中干预社区与三个非干预社区共319237人群1995年脑卒中发病与死亡等状况及453名存活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了横断面评价。干预社区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及病死率分别为214.52/10万、46.95/10万、21.88%,比非干预社区分别低26.45%、49.90%、31.65%。干预社区平均发病年龄、平均死亡年龄分别为68.4岁和72.2岁,较非干预社区分别推迟了6.0岁和7.6岁。干预社区脑卒中发作尚存病人生活质量状况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某社区老年体检居民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情况,了解该社区老年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分布情况,为脑卒中综合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方法通过对参加上海市某社区2019年老年体检的9 140名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筛查问卷7 351份,分析该地区老年人群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及高危因素分布情况。结果 (1)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为26.6%。其中男性为31.0%,女性为22.5%,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卒中高危人群在不同年龄,不同婚姻状况及不同文化程度间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海市某社区老年体检人群脑卒中高危检出率较高,且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未婚、离异、丧偶及文化程度低者脑卒中高危检出率更高,需要引起重视。同时加大筛查力度及加强综合管理措施,使脑卒中综合防控工作得到有力落实。  相似文献   

12.
不同危险因素人群的社区脑卒中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社区脑卒中干预在不同危险因素人群中的效果。方法1987年在北京和长沙两城市各选择2个不相邻、框架人口约为1万的自然人群,分别作为干预和对照社区,从2个社区35岁以上人群中分别选取2700名既往无脑卒中病史的居民作为队列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基线调查,两城市共入选干预队列5319人,对照队列5506人。在干预队列,对筛查出的高危对象进行社区干预,对照队列的人群则顺其原有医疗不予干预。干预时间为12年。结果干预队列脑卒中发病的危险比对照队列低22%(HR=0.78,95%CI:0.66~0.92)。无论居民是否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干预队列脑卒中发病率都低于对照队列,无论教育水平如何、是否肥胖或超重,脑卒中发病率均有明显降低,但是在男性、吸烟和饮酒者中脑卒中发病率在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队列脑卒中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队列(HR=0.27,95%CI:0.17~0.42)。脑卒中死亡率在不同危险因素水平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经过长期的社区干预,不仅可以降低高危人群脑卒中的发病和死亡危险,无危险因素的社区居民也受益。但是男性、吸烟和饮酒者的干预还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全科团队医护人员关于脑卒中筛查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自制脑卒中规范化筛查知信行问卷对492名社区全科团队医护人员统一发放回收。结果百分制标化知信行得分中位数分别为37.04、76.67和66.00,接受过针对性脑卒中专题培训对全科团队人员脑卒中规范化筛查的知信行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影响(OR=2.05,OR=1.55,OR=1.76,P0.05)。结论全科团队医护人员关于脑卒中规范化筛查的知信行水平不理想,这与《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标准》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应尽快建立相应的组织及激励机制,积极组织开展和参与脑卒中筛查知识、信念和技能的专题学习实践活动,尽快提高脑卒中筛查能力。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松岗街道居民脑卒中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圳市松岗街道在不同干预方式时的脑卒中发病情况,为制定脑卒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1999年在政府主导下对松岗街道35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筛查,2003—2004年对高危人群进行日常干预,2005年按政府要求进行管理、监测、宣传教育,比较各年脑卒中发病人数。结果被动干预与主动干预脑卒中发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99.96,P<0.01),政府积极主导下的主动干预与按项目手册日常干预后脑卒中发病率差别有统学意义(χ2=6.00,P<0.01)。结论建立在政府积极指导下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长期有效的管理、监测、宣传教育等,是减少脑卒中发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中开展0~6月龄婴幼儿视力筛查工作,早期发现视力异常的患儿,给予早期干预。通过早期干预提高社区儿童整体健康水平。方法建立筛查标准,优化干预方案,对上海市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9月1日—2015年8月31日出生的0~6月龄752名社区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工作,筛查分析视力异常情况,对视力异常者进行干预。结果截止2016年6月30日,视力筛查4月龄入组儿童704人,6月龄682人。异常转诊33人,确认异常32人。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0~6月龄婴幼儿的视力筛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视力异常检出率提高,社区干预能力提高,减少了儿童低视力现象,提高了社区婴幼儿视力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脑卒中早期康复社区干预模式。[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2名脑卒中患者,由社区康复医师和康复督导员上门对患者进行康复干预,采用Bart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进行早期康复社区干预效果评估。[结果]随着干预的进行,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呈逐渐上升趋势,并且不同时间之间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社区干预研究建立了患者从三级医疗机构到社区管理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恢复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社区综合干预的有效性,以期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将出院到社区的120名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由社区家庭康复团队,按"家庭氧疗、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6个月时选用卒中影响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从生理功能、移动能力、ADL等8个维度比较,干预组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提高(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生理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恢复,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查本社区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为社区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0岁以上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病灶位置、斑块类型及血流状况),然后将调查数据进行网上录入分析。结果共调查12436人,筛查出高危1985人,占1.05%,脑卒中125人,占1.05%,TIA32人,中危1566人,低危8728人。结论在社区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建立干预体系,对预防和控制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2012年4月我院被授予国家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基地医院以来,医院领导十分重视该项工作,多次与市、区、社区等部门相互沟通,召开相关工作联谊会议,探讨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的具体事宜,为项目开展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努力使该项工作做的规范,符合国家项目要求.  相似文献   

20.
郭苑青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7):112-112,114
目的通过2010~2011年社区肿瘤调查,分析我社区在肿瘤筛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本社区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水平,促进居民身体健康。方法按政府的肿瘤防治工作要求,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开展肿瘤早发现筛查工作,对本辖区户籍居民进行问卷筛查评估。结果完成肿瘤筛查问卷3105人次,将问卷内容录入肿瘤筛查信息系统后按评估标准进行自动分析,发现高危人群451人次、复查408人次、癌症确诊4例、其中2例为肿瘤早期。结论以健康教育先导,开展肿瘤筛查工作,能有效从人群中筛选出无症状的肿瘤高危人群和肿瘤病人,以便及时对患者进行社区干预和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