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老鸦瓣芽茎组织培养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老鸦瓣芽茎愈伤组织诱导及丛生芽增殖体系。方法 以老鸦瓣冷藏芯芽产生的芽茎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考察不同质量浓度6-BA、NAA对愈伤诱导、分化及丛生芽增殖的影响。结果 芽茎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2.0 mg/L,愈伤诱导率78.54%,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在原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增殖后即可进行芽分化;愈伤分化不定芽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芽诱导率为66.21%;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2 mg/L,增殖系数2.48。结论 筛选出芽茎诱导愈伤、分化不定芽及丛生芽增殖的培养基,初步建立了老鸦瓣芽茎组织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紫背金盘愈伤组织诱导与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衡宇  王美蓉 《中草药》2014,45(9):1313-1318
目的 建立紫背金盘Ajugae nipponensis愈伤组织诱导体系,筛选出具较高再生率的植株发生途径,旨在构建高效、稳定的再生体系。方法 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茎尖、带芽茎段和花序为外植体进行实验。结果 花序是较适宜诱导愈伤组织的外植体,在MS+6-BA 0.1 mg/L+2,4-D 1.5 mg/L中可在1周内诱导出愈伤组织,2周后即分化出绿色小芽丛;丛生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5 mg/L,愈伤组织芽丛再生率高达100%,再生系数为4.10,4周后增殖倍数5.0以上;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NAA 1.0 mg/L,3周后即可获得再生植株,生根率100%;生根苗移栽至排水良好的沙土中,成活率100%。结论 紫背金盘不同外植体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花序愈伤发生率最好,是最适宜的外植体;为保护紫背金盘野生资源和发展人工栽培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遗传转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明军  刘杰  周娜  张晓丽  孙琳静  涂荣涛 《中草药》2008,39(7):1078-1080
目的 建立裕丹参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及植株再生体系.方法 比较不同的外植体基本培养基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裕丹参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 MS 6-BA 2 mg/L NAA 0.2~2 mg/L有利于叶柄和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其出愈率均为100%,但叶柄出愈量更大;MS 6-BA 2 mg/L有利于叶片芽的分化,其分化率达55.6%,并有直接成芽现象;B5 6-BA 1 mg/L 2,4-D 1 mg/L是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结论 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为叶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2 mg/L NAA 0.2~2 mg/L;诱导芽分化的最佳外植体为叶片,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2 mg/L;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B5 6-BA 1 mg/L 2,4-D 1 mg/L.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优化大花红景天再生体系并建立抗性筛选最佳条件,为建立大花红景天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方法 以大花红景天叶片为外植体,观察再生过程各阶段在不同配比的6-BA、NAA、IBA诱导下的诱导率及生长状况,并利用梯度筛选出外植体对卡那霉素(Kan)和抗潮霉素(Hyg)的抗性。结果 MS+3.0 mg/L 6-BA+1.0 mg/L NAA+700 mg/L L-Pro为叶片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分化率达到92%;MS+700 mg/L L-Pro为根培养基;200 mg/L Kan、10 mg/L Hyg为大花红景天遗传转化的最佳筛选压;培养过程中添加10 mg/L Vc能有效抑制酚类物质的外泌。结论 优化了大花红景天植株再生体系,筛选出适宜于大花红景天遗传转化体系的Kan和Hyg筛选压。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5,(3)
目的:建立应用于无花丹参快速繁殖的组织培养体系。方法:以茎尖为材料,优化其脱毒培养和植株再生的激素浓度组合,筛选出最佳组合。结果:在添加适宜浓度6-BA(1.5 mg/L)和NAA(0.1 mg/L)的MS培养基上能有效诱导茎尖的芽发生,诱导率可达90.8%。丹参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与继代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2.0 mg/L 6-BA+1.0 mg/L NAA;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芽发生率达到90%;1/2MS+0.5mg/L IBA适宜于试管苗生根。结论:所建立的无花丹参植株再生体系可为解决丹参栽培中的资源和质量问题以及在分子水平进行品种改良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乌头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田迎秋  刘帆  黄玉碧  田孟良 《中草药》2007,38(8):1243-1246
目的建立乌头的快繁体系。方法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设置18种、9种和12种不同激素处理组合的培养基分别诱导乌头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丛生芽的分化、诱导再生苗的生根。结果适合乌头茎尖和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 NAA0.2mg/L 6-BA2.0mg/L PVP(或AC)3.0g/L;适合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 NAA0.2mg/L 6-BA4.0mg/L PVP(或AC)3.0g/L;适合愈伤组织增殖与丛生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 NAA0.2mg/L 6-BA2.5mg/L LH200mg/L PVP3.0g/L和MS NAA0.1mg/L 6-BA2.0mg/L LH200mg/L PVP3.0g/L。适合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为:MS IBA1mg/L AC3.0g/L。结论以乌头茎尖、叶片、茎段及带或不带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可以实现乌头种苗的工厂化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7.
汪洋  韩婷  朱昱  吴锦忠  郭蕾  李琳  秦路平 《中草药》2009,40(5):807-809
目的 为番红花的快速繁殖提供依据.方法 添加不同种类及不同浓度的激素,对番红花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诱导及球茎培养.结果 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2.0 mg/L NAA+0.5 mg/L 6-BA;丛生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0.5 mg/L NAA+2.0 mg/L 6-BA;在光照条件下,丛生芽可分化出小球茎.结论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能够实现番红花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8.
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丹参愈伤组织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丹参的茎、叶为外值体,利用正交试验筛选丹参愈伤组织培养的培养基最佳成分及生长条件.结果表明丹参茎段接种于MS 2,4-D 5.0 ml/L NAA 0.2 mg/L 6-BA 1.0 mg/L易形成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快,并在温度25℃、pH5.8条件下,最适宜试管苗增殖.  相似文献   

9.
云南珍稀民族药黑蒴茎芽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黑蒴茎芽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生根组织培养快繁体系。方法以黑蒴带节嫩茎芽为外植体,以MS(1/2MS)为基本培养基,考察不同质量浓度6-BA、NAA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茎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芽茎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1.0 mg/L+Bn80g/L+Pt50g/L+25g/L蔗糖+6g/L琼脂,愈伤诱导率71.2%;愈伤分化不定芽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NAA 0.3 mg/L+Bn80g/L+Pt50g/L+25g/L蔗糖+6g/L琼脂,芽诱导率为84.2%;茎芽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0.3 mg/L+Bn80g/L+Pt50g/L+25g/L蔗糖+6g/L琼脂,生根率超过87.2%。结论筛选出茎芽诱导愈伤、分化不定芽、生根的培养基,建立了黑蒴嫩茎芽组织培养快繁体系。  相似文献   

10.
知母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洪森荣  尹明华 《中草药》2010,41(11):1886-1889
目的以知母种子为试验材料,对知母的组织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建立知母的再生体系。方法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和单因子试验的方法对知母无菌体系的建立、分蘖芽的增殖、分蘖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以及再生苗的移栽进行研究。结果 知母种子最佳的消毒方式是75%酒精处理30 s后用0.1%HgCl2处理15 min;知母分蘖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是MS+KT 1 mg/L+NAA 0.5 mg/L;知母分蘖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KT 2 mg/L+NAA 0.5 mg/L;知母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是MS+KT 2 mg/L+NAA 0.1 mg/L;知母愈伤组织再生芽最佳的生根培养基是1/2MS+NAA 0.5 mg/L;知母试管苗最佳的移栽基质是腐殖土。结论本实验建立了知母的再生体系,为知母试管苗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生长素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及施加方式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根系形态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 IAA设置0、5、10、20、30mg/L5个质量浓度,分别采用叶面喷施和根部浇灌的方法处理丹参植株,测定各处理组中丹参根系形态学指标及酚酸类成分和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 IAA处理总体上促进了丹参侧根的发育和丹参酮类成分的积累。2种施加方式相比,叶面喷施更有利于酚酸类成分含量的提高。结论外源施加IAA对丹参根系发育和有效成分的合成积累均具有调控作用,进一步深入探究IAA对3个生理过程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温高压下丹酚酸B,紫草酸水溶液 化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考察中药丹参中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B,紫草酸在高温高压处理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探索其变化机理.方法:采用高温高压(120℃,0.2 MPa)条件对丹参提取物、丹酚酸B及紫草酸进行处理,研究成分的变化情况及稳定性.结果:丹酚酸B与紫草酸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的主要产物为丹酚酸A;紫草酸是丹酚酸B反应的中间产物,在相同条件下比丹酚酸B更容易转化为丹酚酸A;丹酚酸A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稳定,能够继续分解为其他小分子化合物.结论:该实验为丹酚酸A的获取提供了新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3.
林梦雅  张玉萍  李雅  姜民  庄朋伟  张艳军  宋丽丽 《中草药》2017,48(16):3447-3452
目的研究丹参不同提取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图谱与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为明确丹参抗炎作用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法对丹参不同提取部位(S1~S9)进行分析,以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模型考察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其谱效关系。结果丹参醇提物50%乙醇洗脱液(S3)、80%乙醇洗脱液(S4)、滤过沉淀(S5)以及萃取后水层提取物(S9)对于炎症细胞抗炎能力强,其中以丹参醇提物的50%乙醇洗脱液(S3)作用能力最强。丹参发挥抗炎作用的药效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抗炎药效贡献的大小顺序为9号峰1号峰2号峰6号峰15号峰11号峰12号峰7号峰10号峰5号峰14号峰3号峰18号峰4号峰13号峰16号峰8号峰,对抗炎作用药效贡献大的前4个峰分别为9、1、2、6号峰,经过与对照品比对及质谱分析鉴定出4个峰对应的成分分别为丹参酮IIA、丹参素、丹酚酸B和3′-甲基丹酚酸B。结论丹参抗炎作用的药效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明确了丹参中丹参酮IIA、丹参素、丹酚酸B和3′-甲基丹酚酸B这4个成分对其抗炎作用的药效贡献最大,为今后探索丹参药材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徐玉玲  白婷钰  付春梅  谭悦棋  郑燕  刘涛 《中草药》2016,47(24):4357-4363
目的研究三七与丹参配伍对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隐丹参酮、丹参酮IIA、迷迭香酸、丹酚酸B、固含物为考察指标,优选丹参醇提及水提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将三七与丹参配伍,采用HPLC法检测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丹参醇提最佳工艺为浸泡0 h、10倍量75%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丹参水提最佳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 h。三七对丹参中主要成分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的提取溶出无显著性影响,且三七对丹参中其他醇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提取溶出也无显著性影响。结论三七对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复方丹酚滴丸中不同质量浓度冰片配伍丹酚酸后对丹酚酸B,紫草酸,迷迭香酸3个成分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注试验考察吸收过程,以HPLC测定丹酚酸B,紫草酸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流动相1%冰乙酸水溶液(A)~(~(-1))%冰乙酸甲醇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10%~20%B;10~40min,20%~47%B;40~50 min,47%~70%B),检测波长286 nm,流速0.8 m L·min~(~(-1))。结果:高、中、低质量浓度冰片配伍丹酚酸后,Ka和Papp大多有所增加,其中以100 mg·L~(~(-1))冰片组的促吸收效果最优,该组丹酚酸B,紫草酸,迷迭香酸的全肠段Ka分别为不加冰片的2.31,2.33,3.38倍。结论:不同浓度冰片配伍丹酚酸后,对丹酚酸B,紫草酸和迷迭香酸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浓度对促吸收效果有一定影响;增加冰片的浓度,促吸收作用有所提高,但当冰片到一定浓度后,促吸收作用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7月份和12月份采收丹参茎叶的水提物和醇提物为研究对象,评价丹参茎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效应,并探讨丹参茎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技术(UPLC-TQ/MS)对各提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明确丹参茎叶提取物中主要丹酚酸类化合物(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基于1,1-二苯基-2-三硝基苦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法对丹参茎叶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同时以市售丹参(根及根茎)样品作对照。结果 7月份采收丹参茎叶水提物(SY-7)抗氧化活性最强,且总酚酸的量最高(75.663 mg/g),其次为7月份采收丹参茎叶醇提物(CY-7),市售丹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总酚酸的量均低于7月份采收丹参茎叶提取物。丹酚酸单体化合物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均具有明显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且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丹参茎叶水提物和醇提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含有丰富的丹酚酸类化合物,其中含有的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具有明显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沙秀秀  宿树兰  沈飞  江曙  严辉  郭盛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2015,46(22):3414-3419
目的对丹参地上茎叶、花序中7种丹酚酸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探讨其在丹参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动态积累规律,以期挖掘丹参地上部分的资源化利用价值与产业化开发前景。方法采用UPLC-TQ/MS联用技术,以Acquity UPLC BEH C18为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4 m L/min,柱温35℃,质谱采用正、负离子模式电离,多反应检测(MRM)方式,对7种丹参酚酸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检测。结果丹参茎叶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性丹酚酸类化学成分,但未检测到脂溶性的丹参酮类成分;不同生长期丹参茎叶中酚酸类化学成分的量差异较大,除丹酚酸A外,各酚酸类成分量均在7~8月积累量达到最高值,以后逐渐降低。丹参花序中的丹参酚酸类成分总量在花盛期达到峰值,其在达到花盛期前动态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当花冠进入凋萎期时,丹酚酸类成分量急剧下降。结论丹参非传统药用部位茎叶及花序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性丹酚酸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尤其是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量较高,生长茂盛期其酚酸类成分的总量明显高于丹参根及根茎中的量。因此,丹参茎叶、花序可作为获取丹酚酸类化学物质的重要原料资源。  相似文献   

18.
刘洪亮  吕靖  赵志敏  沈丽  刘成海 《中草药》2016,47(6):938-943
目的探讨丹参水溶性成分对肝窦内皮细胞功能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肝窦状内皮细胞HHSEC细胞株,与不同浓度丹参水溶性成分丹酚酸A、丹酚酸C、丹参素钠、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共孵育24 h,CCK-8法评估各成分细胞毒性。采用内皮细胞生长补充因子(ECGS)诱导HHSEC细胞增殖,以索拉非尼为阳性对照,Ed U法检测细胞增殖;荧光探针法检测胞内NO水平和NOS活力;免疫荧光法检测CD31表达;转基因斑马鱼实验观察斑马鱼荧光血管数量;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检测血管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CGS能够诱导HHSEC细胞增殖,NO水平和NOS活性升高,CD31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索拉非尼及丹酚酸C、丹酚酸B、丹酚酸A能显著抑制ECGS诱导的HHSEC细胞增殖,降低细胞NO量和NOS活性,CD31表达明显降低。丹酚酸B、丹酚酸A、咖啡酸能够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丹酚酸C对转基因斑马鱼功能血管数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丹参水溶性成分丹酚酸A、B、C能够抑制肝窦内皮细胞功能,且具有抑制血管新生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丹参总酚酸在大鼠血浆中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丹参总酚酸中主要成分紫草酸、丹酚酸B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采用血药浓度法,HPLC法测定大鼠ig(1.0 g·kg-1)丹参总酚酸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DAS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紫草酸在1.0~2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2=0.993 1);回收率在97.15% ~ 100.21%,日内、日间RSD< 10.23%;丹酚酸B在2.0~ 20.0mg·L-1线性关系良好(R2 =0.992 5);回收率在94.80% ~ 99.96%,日内、日间RSD< 10.06%.紫草酸的t1/2为19.4 min,Cmax为14.9 mg·L-1,AUC为418.0.μg·L-1·min-1.丹酚酸B的t1/2为27.2 min,Cmax为17.1 mg· L-1,AUC为831.3 μg·L-1·min-1.结论:HPLC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血浆样品成分含量的测定,为进一步的复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雪  焦连庆  于敏  尹春梅 《中草药》2015,46(7):998-1001
目的通过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优选五味子与丹参混合醇提工艺,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通过DAD检测器优选最佳测定波长。方法单独和混合提取采用90%、70%、50%乙醇回流提取。优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溶剂倍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的量为考察指标,采用HPLC法,DAD检测器进行检测,综合加权评分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混合提取五味子和丹参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比单独提取更高;最佳工艺参数为90%乙醇回流提取3次,溶剂倍数为8倍量,每次1.5 h。结论五味子与丹参混合提取工艺简单、可行,有效成分提取率更高。不同物质同时测定时采用不同波长可有效消除干扰,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