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应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CAS及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全文阅读所纳入文献,提取原始数据并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选择相对危险度(RR值)及双侧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统计量。结果共纳入20篇研究9 189例患者,其中CAS组4 968例,CEA组4 221例。CAS组术后30 d发生脑卒中、死亡与脑卒中、非致残性脑卒中及术后1年发生重度再狭窄与完全闭塞事件的风险均高于CEA组,其RR值分别为1.60(95%CI 1.30~1.96),P<0.000 01;1.58(95%CI 1.31~1.91),P<0.000 01;1.89(95%CI 1.43~2.48),P<0.000 01;2.17(95%CI 1.44~3.28),P=0.000 2。CAS组术后30 d发生心肌梗死及中枢神经损伤事件的风险均低于CEA组,其RR值分别为0.46(95%CI 0.29~0.72),P=0.000 7;0.06(95%CI 0.03~0.13),P<0.000 01。两组术后30 d发生死亡及致残性脑卒中事件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RR值分别为1.29(95%CI 0.80~2.07),P=0.29;1.28(95%CI 0.91~1.80),P=0.16。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劣,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应该充分探讨并了解每例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价值观和期望,医师的临床经验,科学的医学证据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品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的颈动脉窦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行CAS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品组各30例,阿托品组常规预扩前静脉注射阿托品1 mg,对照组预扩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2组病例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过程与术后的颈动脉窦反应情况。结果:阿托品组颈动脉窦反应3例(10.0%),对照组颈动脉窦反应11例(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3,P=0.015)。结论:在CAS中预防性应用阿托品可减少颈动脉窦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76例,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结果分为CAS组322例和非CAS组154例。CAS组根据CAS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CAS 161例、中度CAS 114例和重度CAS 47例;根据超声检查分为:硬斑块127例、软斑块65例和混合斑块130例。分析组间血清瘦素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结果 CAS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C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瘦素水平升高是CAS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度和重度CA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轻度CAS患者(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CAS严重程度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正相关(r=0.366,P<0.01)。结论血清瘦素水平的升高能预测CAS的发生,并能评估CAS的严重程度,但尚不能作为评估CAS斑块稳定性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其中,近1个月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组)40例,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组)40例,以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测定2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同时检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等。比较2组患者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MT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A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个数均明显高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MT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能有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狭窄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病变的危险因素、狭窄程度、斑块特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CV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将1 603例首诊为可疑脑缺血患者,分为非狭窄组(A组1326例:CAS<50%)和狭窄组(B组277例:CAS≥50%或闭塞).对患者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结果及年龄、性别、动脉硬化危险因素、脑缺血发病与CAS程度进行分析.结果CAS≥50%者占17.3%(277/1603).高龄、男性、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与CAS的形成显著相关(r=0.024、0.777、0.827、0.762、0.750).B组患者CVD发生率为37.2%(103/277),明显高于A组21.6%(287/1326)(P<0.001).B组中随CAS程度增加,脑卒中发病率明显升高,CAS 50%~69%患者发病率为30.4%(38/125),CAS≥70%或闭塞者为42.8%(65/152例),斑块检出率为64.4%(1032/1603),脑卒中与TIA患者不规则、不均质回声斑块的检出率高于非卒中患者(P<0.001).结论CAS与高龄、男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呈显著相关,随狭窄程度增加卒中的危险性升高,且超声显示不均质性回声的动脉硬化性斑块的形成与卒中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相关性。方法选择358例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体检中心查体的中老年人群,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根据测量结果分CAS斑块组(n=106)和无斑块组(n=252);按血尿酸水平的三分位数以及性别分为 A 组(男:血尿酸<302μmol/L 女:<268μmol/L)、B 组(男:血尿酸302~354μmol/L,女:268~312μmol/L)、C组(男:血尿酸>354μmol/L,女:>312μmol/L)。结果CAS斑块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CAS斑块的发生率及IMT亦相应增加(P<0.05),其中C组CAS斑块的发生率是正常尿酸者的4倍。而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当校正了其它危险因素后尿酸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程度明显减弱(P>0.05)。结论血尿酸浓度升高虽可增加CAS的发病风险,但高尿酸血症并不是CAS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对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例患者均在术前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行颈动脉及其颅内段血管造影,手术采用自膨式支架植入方法,术后神经专科及颈动脉超声随访。结果:4例均为60岁以上曾患有脑卒中或反复一过性脑缺血的男性病人,其中3例合并严重冠心病,共成功植入支架4个,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未发现神经系统发作事件,颈动脉超声检查示靶心血管开通无明显狭窄,结论:经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斑块定量参数在评估颈动脉斑块患者脑卒中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34例存在颈动脉斑块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超声检查,并获取斑块定量参数;根据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将63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归为脑卒中组,将仅存在颈动脉斑块而未发生脑卒中的71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三维超声斑块定量参数,分析颈动脉斑块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三维超声斑块定量参数评估脑卒中风险的价值。结果 脑卒中组患者斑块体积、斑块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3.02、2.83,P均<0.05),脑卒中组患者灰阶中位数(GS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23,P<0.05)。年龄、吸烟史、斑块性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斑块体积、斑块厚度、GSM值是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OR分别=1.08、1.05、1.21、1.26、2.92、1.27、0.98,P均<0.05);斑块体积、斑块厚度、GSM预测颈动脉斑块脑卒中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67、0.80,GSM值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三维超声斑块定量参数GSM值与颈动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CAS治疗,评价手术效果及其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置入支架23枚,术后造影证实狭窄程度≤10%,术中出现5例颈动脉窦综合征,2例血管痉挛,1例轻度栓塞,经治疗均恢复良好。随访2~4个月,均未出现与手术血管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CAS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手段,是预防脑梗死的有效措施,而提高操作者本身技巧、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护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随机对照分析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分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同期行双侧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选择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46例,随机(采用掷硬币法)分为分期组22例及同期组24例。分期组双侧分期(间隔1~3个月)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同期组同期行双侧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7 d内持续低血压的颈动脉窦反应、无症状性微血栓及症状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血肌酐水平,术后7~30 d内新发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介入治疗费用。结果:同期组围手术期颈动脉窦反应的发生率、症状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血肌酐水平、术后7~30 d内新发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分期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增加(均P〉0.05),而无症状性微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分期组(χ^2=4.125,P=0.042),介入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分期组(t=8.373,P=0.001)。结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酌情同期行双侧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安全可行的,并且较分期手术更具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自1953年DeBakey完成第1例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以来,CEA逐渐成为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欧美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证实CEA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均有显著效果。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主要有补片式CEA及外翻式CEA两种术式,且经研究证明两者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均优于传统CEA。本文就颈动脉狭窄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拟诊冠心病患者89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所有病例根据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CAD)组52例与对照(CON)组37例,其中冠心病组根据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进一步分为非心肌梗死(non-MI)组及曾有心肌梗死病史(MI)组。超声检查时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并对发现的粥样硬化斑块根据其超声特征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斑块。对各组病例的斑块发生率及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AD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CON组(P〈0.05),MI组的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non-MI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的存在与心肌梗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4岁.主因"长期言语不利、头晕,加重伴肢体活动障碍3天"就诊.超声检查采用Acuson Sequoia 512超声仪,15L8W宽频线阵探头(频率为8.0 MHz),CV Artery条件,检查时使探查条件、频率、取样框及取样容积的倾斜方向、角度的校正为44°,翻转等条件始终保持不变,采集双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 ECA),发现:①左侧CCA、ICA血流频谱异常(提示左侧CCA起始段、ICA远端狭窄或闭塞的可能);②左侧ECA血流反向(ECA窃血表现);③右侧CCA、ICA流速较左侧增高(以ICA为著),左侧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流速较右侧高(考虑代偿性表现);④双侧VA血流频谱示左侧VA峰值流速较右侧增高,双上肢动脉频谱未见异常.本院MRI示左侧CCA起始段血管管腔较细、ICA颅内段血管较右侧细.外院DSA示左侧CCA起始段管腔变细并闭塞,ICA颅内段管腔较对侧变细.手术证实为左侧CCA起始段先天性发育不良致闭塞.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支架术患者血清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进一步探讨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机制。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根据是否有手术指征分为颈动脉支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在入组前及术后1 h、1个月、6个月抽血采用ELISA测定血清eNOS,并测定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组内不同时间点血清eNos、IMT、血管舒张反应(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156,13.009,11.785,P>0.05);颈动脉支架组在支架置入后血清eNOS表达水平明显下降,FMD下降、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521,176.501,167.116,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eNOS表达水平上调,FMD上升、颈动脉内膜厚度下降并与剂量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328,207.442,206.721,P<0.05);颈动脉支架组与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812,P<0.05)。结论 eNOS可以抑制颈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内膜的增生,减少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蹼(CW)的结构特征。 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经超声检查并经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CW患者共66例。根据超声对狭窄程度的判定,将患者分为颈动脉<50%狭窄组54例,≥50%狭窄组12例。应用超声测量CW的长度、厚度、与管壁间锐性夹角,记录CW上端的血流方向特征(顺向或逆向血流)、CW与管壁间血栓形成情况,比较2组间CW结构特征的差异,并分析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影响。 结果首次诊断为CW的患者为42例(42/66,63.6%),余24例患者首次检查分别诊断为溃疡斑块21例(21/66,31.8%)和夹层3例(3/66,4.5%)。<50%狭窄组与≥50%狭窄组CW的长度、厚度、方向、周边血栓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0%狭窄组CW与管壁间夹角显著小于≥50%狭窄组(中位数:39o vs 73o,P=0.002),而<50%狭窄组中夹角≤60o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50%狭窄组(74.1% vs 41.7%,P=0.042)。<50%狭窄组CW处的颈动脉残余内径明显大于≥50%狭窄组,而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低于≥50%狭窄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非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 结论超声通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模式可评估CW的结构特征,CW与管壁间夹角较大时更易导致局部血管狭窄≥50%,但血管狭窄并非导致CW患者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人症状性和无症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用B超显像法观察 34例症状性脑梗死和 35例无症状性脑梗死病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 症状性脑梗死病人在颈动脉粥样硬块检出例数、斑块数目、厚度、长度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两组间在颈动脉中层 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对有脑梗死高危因素的老年人进行颈动脉B超检查具有预后价值 ,有利于指导及时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12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出院指导及随访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采用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自制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功能、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F-36评分及FACESⅡ-CV评分、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升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家庭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16例为介入性支架置入及手术内膜环切治疗的颈内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对其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评定治疗效果,并追踪观察有无继发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单一激光焊接大鼠颈动脉的可行性.方法选用Wistar大鼠80只,分为激光焊接组和缝合组.于术后采取吻合口在内的血管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激光焊接血管最大抗拉强度28d前低于缝合血管组.激光焊接血管最大破裂压14d前低于缝合血管组.大鼠术后吻合口无破裂并且能够长期存活,说明激光焊接血管能够满足大鼠生理需要.结论单一激光焊接大鼠颈动脉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样硬化的关系从而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同一患行颈动脉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并将阳性组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通过超声测定和因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并计算斑块积分,对各组IMT及斑块积分进行统计等处理。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有预测价值。阳性组的IMT及斑块积分均大于阴性组。右侧颈动脉组的预测性较左侧略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