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 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预测肝细胞肝癌微血管浸润的价值.方法 搜集46例肝癌患者的DWI资料,测量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微血管浸润阳性组和微血管浸润阴性组肝癌的ADC值,并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评价微血管浸润检测的诊断性能.结果 46例肝癌患者中24例微血管浸润阳性,22例微血管浸润阴性.微血管浸润阳性组的肝癌的ADC值低于微血管浸润阴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1.22 ×10-3mm2/s,1.54×1O-3mm2/s,P=0.0004).应用ADC判断微血管浸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以≤1.33×10-3mm2/s为界值判断肝癌存在微血管浸润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68.2%,阳性预测值为72.0%,阴性预测值为71.4%.结论 ADC值对于预测肝癌存在微血管浸润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肿瘤微血管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HCC)肿瘤微血管形态特征。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前做过血管造影且未做栓塞治疗的HCC标本32例 ,男性 2 6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8~ 76岁 (5 0 5 6± 10 5 2岁 ) ,肿瘤直径为 2~ 2 3cm(8 0 5± 6 17cm)。对不同大小和不同分化程度的HCC肿瘤微血管进行分型 ,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 ,测量肿瘤微血管直径、梁索直径和病灶大小 ,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癌大小与肿瘤微血管分型、直径和肿瘤梁索直径呈正相关 ,与MVD呈负相关 ,与肿瘤微血管梁索直径比不相关。结论 肝癌肿瘤MVD、形态及分布不均匀 ;肝癌在生长的不同阶段 ,其肿瘤微血管特征是不同的 ,并有一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4.
5.
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提高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针对病因进行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影响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本文对造成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肝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早中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主要根治手段,而术后复发率高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然而,目前尚无普遍接受的可降低HCC术后较高复发率的辅助治疗方式。精准放疗技术的应用,使肿瘤局部可准确地获得更高的放疗剂量,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HCC的治疗。鉴于精准放疗在中晚期肝癌的治疗地位越来越明确,而是否能作为HCC的辅助治疗尚有争议,本文将综述放疗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在HCC的研究进展,以期为HCC的临床辅助治疗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模态肝脏影像组学分析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探讨此模型术前预测HCC微血管浸润(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9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HCC的130例患者的术前肝脏MRI及临床资料。基于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MVI阳性组及MVI阴性组。记录患者的各项术前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2WI、DWI和ADC以及Gd-EOB-DTPA对比增强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和肝胆期T1WI共7个序列。由放射科医师评估肿瘤的常规影像特征。自7个序列的图像上分别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降维,然后采用线性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构建预测MVI的预测模型。再将所有序列图像提取的特征整合,经降维分析后最终筛选出6个最佳组学特征并采用线性SVM方法构建多序列联合组学模型,然后基于此多序列联合组学模型计算每例患者的放射组学评分(Radscore)作为后续建模特征。最后共采用了5种机器学习算法对上述三类资料(即临床资料、常规影像特征、组学特征)中筛选出的特征进行综合模型的构建,包括...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肝癌TACE术并发肝脓肿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3年5月—2008年3月1 156例肝癌患者行TACE术3 378次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发病率、临床特点、治疗转归等,分析TACE术后发生肝脓肿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1例患者TACE术后发生肝脓肿,肝脓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62%(3 378次操作)。肝脓肿的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肝大、发热、白细胞增多等,发病时间为术后7~20 d,平均(12±6)d.肝癌TACE术后并发肝脓肿患者在性别比例,胆道损伤,胆道阻塞,营养状况差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肝癌TACE术后肝脓肿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女性患者、胆道损伤、胆道梗阻、营养状况差等是TACE术后发生肝脓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肝切除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20世纪80至90年代,器官/腔隙感染曾被认为是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和死亡的致命原因~([1-2])。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围术期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进步,大的肝脏中心肝切除术后,在院的死亡率已降至1%以下~([3])。尽管如此,术后SSI仍时有发生,器官/腔隙感染率约为10%~([4-7])。这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术后生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痛风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风的危险因素。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1996年1月~2000年1月专科门诊132名新患者,资料处理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原发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职业、外向性格、饮酒、高嘌呤膳食、高血压及家族史、冠心病及家族史、目前收缩压和舒张压、体质指数(BMI)、尿酸清除分数、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部位的外伤史、痛风家族史、甘油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的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HDL2C)的降低。结论 国人对于原发痛风的危险因素应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组学联合传统影像学征象的综合模型预测肺腺癌微血管浸润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微血管浸润状态明确的肺腺癌患者65例(微血管浸润阳性30例、阴性35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32例,年龄34~83(60.7±10.3)岁。以患者HRCT检查时间为编号,通过系统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按约3∶1等距抽样分为2组:训练组46例,验证组19例。训练组用于模型的建立,验证组用于模型的效能评价。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筛选训练组中微血管浸润阳性与阴性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传统影像学征象。勾画2组患者的肿瘤三维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训练组中有鉴别价值的最优影像组学特征,计算影像组学得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联合影像组学得分和传统影像学征象预测肺腺癌微血管浸润的综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进行效能评价。 结果 共提取影像组学特征1308个,最终得到6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传统影像学征象中仅肿瘤最大径在微血管浸润阳性与阴性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10±11.39)mm对(22.32±6.26) mm;t=5.580,P=0.035],其在训练组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48(95%CI:0.493~0.783)、灵敏度为38.1%、特异度为88.0%;在验证组中的AUC为0.783(95%CI:0.538~0.936)、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70.0%。预测肺腺癌微血管浸润的综合模型在训练组中的AUC为0.880(95%CI:0.750~0.957),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72.0%;在验证组中的AUC为0.811(95%CI:0.568~0.951),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0.0%。 结论 基于HRCT影像组学联合传统影像学征象的综合模型对肺腺癌微血管浸润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助于肺腺癌患者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青海省人民医院住院诊治的1186例肝癌病例,了解2002年_2011年青海地区肝癌的发病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为肝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186例肝癌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省肝癌分布男女比例为3.82:1。病例主要集中在(45~60)岁。职业主要分布依次为工人、农民、牧民、干部、其他。性别、饮酒史、肝硬化史、家族肝癌史、大三阳、小三阳、丙肝均为原发性肝癌有意义的危险因素。结论:我省肝癌发病男性多见,多中年发病,有职业倾向性,性别、饮酒史、肝硬化史、家族肝癌史、大三阳、小三阳、丙肝均为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微血管侵犯(MVI)指在显微镜下于内皮细胞衬覆的脉管腔内见到癌细胞巢团,且没有肉眼可发现的肿瘤血管侵犯,是导致HCC术后复发、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MVI的术前诊断对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但术前准确诊断仍存在较大的挑战。主要从临床、分子生物学、影像表现等方面对MVI术前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6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首次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化验检查结果 及病理切片Gleason评分,分析各临床因素与骨转移发生的关系,明确骨转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585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发生骨转移228例,无骨转移357例.在骨转移患者中,骨盆转移发生率最高,占81.58%,其次是脊柱转移(63.16%)和肋骨转移(58.33%),锁骨转移最少(14.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1.5岁、碱性磷酸酶(ALP)>85.5U/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79.88μg/L和Gleason评分>7.5分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各因素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56.1%、66.7%、68.4%、56.1%,特异度分别为56.6%、81.8%、70.0%、65.3%.结论 前列腺癌骨转移以骨盆转移最为多见,年龄、ALP、PSA及Gleason评分是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研究、医学统计学和生物标志物检测等方面,介绍乳癌危险预测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乳腺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乳腺癌的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以人群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2006年11月-2007年4月按照地区代表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东城区(城区)、海淀区(近郊区)、通州区(远郊区)的住院乳腺癌术后随访患者共858例作为乳腺癌组,门诊健康体检者781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为35~60岁女性,北京市户口,且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对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经济及人口学特征,生理、生育情况,遗传、生物学情况,心理精神状况,日常生活与工作情况等.结果 绝经年龄超过55岁、负性情绪、不良生活事件、亲属有乳腺癌家族史、体重指数(BMI)≥25、受教育程度低、性格内向、5年内每天静坐时间超过3h等都是北京地区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而母乳喂养、妊娠次数>3次则能降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结论 北京地区女性发生乳腺癌不但与生理、遗传因素有关,而且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加强预防乳腺癌的健康教育,提高妇女知识水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肝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的定量检测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癌的浸润和转移是影响肝癌预后的主要原因。预测转移的发生是一个临床尚待解决的问题。为发现临床有明显意义的预测肝癌转移的指标 ,本研究采用反转录竞争PCR方法 ,定量检测了肝癌及癌旁组织甲胎蛋白 (AFP)mRNA的含量 ,探讨其与肝癌特性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 30例 ,于术中或在B超引导下取肝癌及癌旁组织各 1块 ,作为检测标本 ,同时对血清AFP进行测定。1 .2 实验方法 总RNA提取、反转录cDNA均参照文献〔1〕。参考Oligo引物设计软件及文献〔2〕设计引物…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评估术前磁共振检查中使用两种非高斯弥散模型衍生的定量参数以及常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预测肝细胞癌(HCC)肿瘤包绕型血管 (VETC)及微血管侵犯(MVI)联合表型方面的潜力。方法:前瞻性搜集105例HCC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两周内进行常规序列及多个b值(0~3000s/mm2)的DWI检查。通过弥散后处理技术获得体素内非相干运动(IVIM)模型、弥散峰度成像(DKI)模型的衍生定量参数及常规的ADC值,分别由2位放射科医生测量整个病灶的所有弥散参数的平均值。由2位病理科医师联合VETC和MVI结果对HCC组织的微血管模式进行分类,将其分为3个不同的VETC/MVI(VM)组。比较不同VM分组间各个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组AUC值的差异。结果:IVIM-Dstar值、DKI-K值在不同VM分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VM-组的IVIM-Dstar值、DKI-K值低于VM±和V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不同VM分组间的DKI-K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VIM-Dstar及DKI-K值鉴别不同VM分组的AUC值分别为0.756、0.863、0.630及0.653、0.802、0.673;IVIM-Dstar值及DKI-K值组成的联合模型鉴别不同VM分组的AUC值分别为0.769、0.896和0.702(P<0.05)。Delong检验结果表明,IVIM-Dstar、DKI-K以及两者组成的联合模型在鉴别不同VM分组的效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非高斯弥散模型定量参数在术前预测HCC的VETC及MVI联合表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