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及其拆方(方剂要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模型“肝-肠轴”肝、肠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组、大柴胡汤组、疏肝利胆组、健脾化痰组、通腑泄浊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6周建立NAFLD模型,并于第13~16周分别给予大柴胡汤及拆方。造模结束后,取小肠组织,电镜观察细胞间紧密连接情况,采用HE染色、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结果:模型组肠细胞间隙明显增大,紧密连接程度降低,各给药组细胞间隙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小,以全方组最为显著;正常组大鼠肝细胞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部分肝细胞呈气球样变性,见不同程度脂滴形成,各给药组较模型组脂滴情况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大柴胡汤及其拆方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NAFLD模型大鼠肝细胞脂肪变及肠细胞紧密连接情况,并以全方共用效果尤著,疏肝利胆、健脾化痰、通腑泄浊等治法联合运用对改善NAFLD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大柴胡汤及其"方剂要素"对NAFLD模型大鼠"肠-肝轴"作用机制进行相关分析,揭示大柴胡汤的配伍规律。方法:105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组、疏肝利胆组、健脾化痰组、通腑泄浊组、大柴胡汤组,按照方法造模及给药,检测"肝轴"及"肠轴"相关指标,采用Critic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轴"以及"肠轴"各个指标权重之和Z_(总1)、Z_(总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吡格列酮组、疏肝利胆组、通腑泄浊组以及大柴胡汤组"肝轴"各个指标权重之和Z_(总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吡格列酮组、健脾化痰组、通腑泄浊组以及大柴胡汤组"肠轴"各个指标权重之和Z_(总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分析显示,通腑泄浊方剂要素对改善NAFLD模型大鼠肠道菌群优势显著,能提高NAFLD大鼠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萨特氏菌属、假丁酸弧菌属细菌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结论:大柴胡汤中疏肝利胆方剂要素主要通过疏利肝胆作用显著调节肝脏脂质代谢以及肝脏免疫功能,即调节"肝轴";大柴胡汤中健脾化痰方剂要素主要通过健运脾胃、化痰作用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即调节"肠轴";大柴胡汤中通腑泄浊方剂要素主要调节肠道菌群;大柴胡汤全方则可同时作用于"肝轴"和"肠轴",对NAFLD模型大鼠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方药对LXRα/FAS信号通路介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细胞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75只,共分5组,每组15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组,健脾组及合方组;除正常组,其余均各组采用高脂饮食复制NAFLD大鼠模型,给药各组分别给予疏肝方(柴胡疏肝散)、健脾方(参苓白术散)、合方(柴胡疏肝散和参苓白术散合方)进行干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肝脂改变,分离出肝细胞,Typan blue染色和流式细胞术(FCM)对肝细胞的活性及纯度进行鉴定。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肝细胞LXRαmRNA、FAS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XRα、FAS蛋白在肝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1)油红O染色后模型组的NAFLD大鼠病理结构显示肝细胞肿胀,细胞核位于细胞边缘,细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小空泡,部分肝细胞小空泡融合成大泡等特征性改变,提示成功建立高脂饮食诱导NAFLD大鼠实验动物模型。各组中药对NAFLD病理结构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作用,尤以疏肝组明显。(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细胞LXRα、FAS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方和疏肝方组的表达水平下调明显(P<0.01,P<0.05)。结论 LXRα/FAS通路是介导NAFLD脂质平衡代谢紊乱重要的信号通路,疏肝健脾方药能够调控肝细胞LXRα/FAS通路使NAFLD大鼠肝细胞脂肪沉积趋于恢复,这可能是疏肝健脾方药抗实验性大鼠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SH)大鼠肝组织TLR4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疏肝健脾方药抗大鼠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疏肝高剂量组(9.6 g/kg柴胡疏肝散)、疏肝低剂量组(3.2 g/kg柴胡疏肝散)、健脾高剂量组(30 g/kg参苓白术散)、健脾低剂量组(10 g/kg参苓白术散)、合方高剂量组(39.6 g/kg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合方低剂量组(13.2 g/kg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每组9只。采用高脂饲料(10 mL/kg)喂养建立NASH大鼠模型,16 w后各组大鼠以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腹主动脉采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肝脂和肝功能;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Real time Q-PCR检测肝组织TLR4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TL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肝细胞肿大,小叶内、汇管区炎细胞浸润,血清TC、LDL-C,肝组织TC、TG、肝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血脂、肝脂、肝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以高剂量作用最为显著。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可能是通过下调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发挥抗NASH的作用,TLR4可能是疏肝健脾方药抗NASH的有效靶点之一。疏肝健脾方药防治NASH可能存在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消瘀化痰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复制NAFLD模型,实验分组为模型组、消瘀化痰方高剂量组、消瘀化痰饮低剂量组、东宝肝泰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以高、低剂量消瘀化痰方和东宝肝泰进行干预,然后观察其对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并运用流式细胞仪(FCM)观察各组大鼠肝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HE染色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肝脏中度以上脂肪变性,并有少量的肝细胞坏死;流式细胞术分析可见模型组大鼠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肝脂变程度显著改善,肝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高、低剂量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消瘀化痰方可抑制NAFLD大鼠的肝细胞凋亡,此可作为其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治法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内脂素(Visfatin)的影响,探讨不同治法方药防治NASH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组、化痰组、活血组和补肾组6组,每组10只。正常组予标准饲料喂养,其他各组每天予高脂饲料喂养;同时疏肝组、化痰组、活血组、补肾组分别以柴胡疏肝散、二陈汤合四苓散、膈下逐瘀汤以及金匮肾气丸干预,均连续12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Real time-PCR法检测肝组织Visfatin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肝组织的Visfatin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脏组织出现重度脂肪变、肝细胞气球样变、混合性炎细胞浸润等NASH表现;模型组大鼠肝组织NAS积分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血清Visfatin水平、肝组织Visfatin 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应用柴胡疏肝散、二陈汤合四苓散、膈下逐瘀汤、金匮肾气丸干预后,肝组织NAS积分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肝组织Visfatin mRNA表达较模型组不同程度减少(P0.01,P0.05);化痰组、活血组和补肾组的血清及肝组织Visfatin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P0.05),但疏肝组则与模型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Visfatin可能参与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SH的发生发展,健脾化痰、温补脾肾、活血化瘀等不同中医治法方药能通过降低机体Visfatin的分泌来调节NASH大鼠的脂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肪变和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组织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疏肝健脾方药抗大鼠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组、疏肝组、综合组。使用高脂肪乳剂灌胃造模,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8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转氨酶、血脂和肝脂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FA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血清AST、TC、TG含量和肝组织TC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P<0.01),健脾组和疏肝组肝组织TG含量显著下降(P<0.05);光镜观察各药物均能改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以疏肝组更为显著;各用药组FAS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的表达均有下降(P<0.05),其中疏肝组表达的水平最低。结论:疏肝健脾方药能显著改善NAFLD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减轻肝损伤,具有良好的抗NAFLD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FAS 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药消瘀化痰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细胞凋亡和肝组织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FLD的部分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复制NAFLD模型,以东宝肝泰为对照药,运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大鼠肝细胞凋亡及肝组织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肝脏中度以上脂肪变性,并有少量的肝细胞坏死;流式细胞术分析可见其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caspase 3蛋白表达FI值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肝脂变程度显著改善,肝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caspase 3蛋白表达FI值降低(P<0.01).结论 消瘀化痰方通过抑制caspase 3蛋白的表达,抑制肝细胞的凋亡,以达到抗脂肪肝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2周建立NAFLD模型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疏肝组、健脾组、综合组、三七脂肝丸组和自然恢复组。除模型组继续高脂饮食外,其余各组均以基础饲料喂养,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ig,其他各组给予相应蒸馏水ig。治疗8周后,腹主动脉采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肝功能及肝脂;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各组及自然恢复组肝脏脂变程度明显减轻;血脂、肝脂、肝功能指数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P<0.05),以疏肝组、健脾组、综合组上调尤为明显(P<0.01);TNF-α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1),而以疏肝组、健脾组趋势最为显著。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PPARαmRNA和下调TNF-α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腑化痰法中药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应激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脑出血模型组、通腑化痰组及葡醛内酯组。采用大脑注射胶原酶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在造模后各时相点对各组大鼠肝功能水平检测,对肝组织HE染色结果进行观测,同时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细胞凋亡指数。结果通腑化痰组较脑出血模型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GOT)水平显著降低(P 0.05或P 0.01)。通腑化痰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检测显示病变明显减轻,肝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炎性细胞浸润现象较少。脑出血模型组各时相点均可见较多凋亡细胞,48 h可见凋亡细胞达高峰,经通腑化痰法干预后,各时相点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肝细胞凋亡数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大鼠应激性肝损害,引起大鼠肝功能损伤、肝细胞凋亡数及肝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变,经过中药通腑化痰法干预后,对大鼠肝细胞凋亡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并有效改善肝组织病理学结构及肝功能水平,为临床防治急性脑出血应激性肝损害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健脾化浊饮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大鼠肠肝轴体系的影响,初步探讨健脾化浊饮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8只健康SD大鼠作为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及生理盐水灌胃;将35只造模成功MAFL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健脾化浊饮低剂量组8只、健脾化浊饮中剂量组9只、健脾化浊饮高剂量组10只,均予以高脂饲料喂养,同时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健脾化浊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含生药10,15,20 g/kg的健脾化浊饮。灌胃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空腹血糖(FPG)、脂多糖(LPS)、D-乳酸(D-Lac)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与油红O染色检测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回肠组织HE染色和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免疫组化检测肠黏膜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TLR4、NF-κB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大鼠粪便中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相对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FPG、LPS、D-Lac水平及肝组织中TLR4、NF-κB蛋白表达量和粪便中大肠杆菌相对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肠组织中Occludin蛋白阳性染色颗粒明显减少,粪便中乳酸杆菌相对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健脾化浊饮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FPG、LPS、D-Lac水平及肝组织中TLR4、NF-κB蛋白表达量和粪便中大肠杆菌相对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肠组织中Occludin蛋白阳性染色颗粒明显增多,粪便中乳酸杆菌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健脾化浊饮对MAFLD大鼠肠肝轴体系具有调节作用,肠道细菌可能是其关键调节因子,其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修复肠黏膜屏障,降低肠黏膜通透性,进而抑制LPS/TLR4/NF-κB信号通路,阻断肠肝损伤的恶性循环,从而达到治疗M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药大柴胡汤和大黄附子汤加减(大黄、炒白芍、柴胡、炒枳实、法半夏、玄胡等)治疗胆绞痛206例,总有效率96.6%。提示本方具有疏肝利胆,通腑泄浊,解痉镇痛之功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蛋白1(SIRT1)/p5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9.6 g·kg-1),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模型组和柴胡疏肝散组给予高脂饲料,柴胡疏肝散组同时给予柴胡疏肝散浸膏剂灌胃。16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和肝组织TC、TG含量;取肝组织行HE和油红O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SIRT1、p53、乙酰化p53(Ac-p5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肝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脂质沉积明显减轻,血清LDL-C和肝组织TC、TG显著降低(P0.05,P0.01),肝组织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而Ac-p53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能够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肝组织脂质沉积,调控肝组织SIRT1/p5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消瘀化痰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复制NAFLD模型,以东宝甘泰作为阳性对照药,运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大鼠肝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光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肝脏中度以上脂肪变性,并有少量的肝细胞坏死;流式细胞术分析可见其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Bcl-2蛋白表达FI值降低(P<0.01),Bax蛋白表达FI值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肝脂变程度显著改善,肝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Bcl-2蛋白表达FI值增高(P<0.01),Bax基因表达FI值降低(P<0.05或P<0.01)。结论消瘀化痰饮能使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下降,抑制细胞凋亡趋势,起到抗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闻莉  叶勇  刘松林  梅国强 《中医杂志》2008,49(3):261-263
目的通过拆方研究方法,观察化痰活血方中化痰药和活血药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影响,以明确化痰活血方中不同组分的调脂机理。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全方组、化痰药组、活血药组等5组,采用高脂饲料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连续灌胃给药30天后,应用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肝PPARα 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PPARα mRNA表达明显低于空白组,全方组和化痰药组大鼠肝PPARα mRNA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而活血组大鼠肝PPARα mRNA水平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痰药是化痰活血方中提高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肝PPARα mRNA水平的主要组分,方中活血药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方与调肝化浊解毒方对NASH大鼠模型的药效学作用.方法:以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SH模型,并于造模同时进行药物干预;实验第8周末进行血清ALT、AST、TG、HDL-C、LDL-C及肝组织SOD、MDA、GSH-PX的测定,同时观察肝脏病理切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健脾疏肝方及调肝化浊解毒方均能够明显降低血清ALT、AST(P<0.01);健脾疏肝方能显著降低血清TG水平(P<0.05);调肝化浊解毒方能明显改善血清HDL-C、LDL-C含量(P<0.05);此外,健脾疏肝方与调肝化浊解毒方均能显著降低肝组织MDA水平(P<0.01),而健脾疏肝方能同时升高肝组织GSH-PX水平(P<0.01).病理切片示:与模型组相比,健脾疏肝方与调肝化浊解毒方组肝小叶内空泡变性、脂肪样变均减少,炎细胞浸润得到改善,但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健脾疏肝方与调肝化浊解毒方均能明显降低NASH大鼠肝酶、调节脂代谢、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虽然在指标干预上略有侧重,但又有交叉,均在防治NASH的发生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与炎症相关的巨噬细胞分化角度探讨健脾化痰汤防治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健脾化痰组和易善复组4组,以高脂饲料联合脂肪乳灌胃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观察健脾化痰汤对血清C-反应蛋白、肝组织巨噬细胞(Kuppfer细胞)分化相关的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健脾化痰组的肝脏指数、血清ALT、AST、C反应蛋白含量较模型组均有下降;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健脾化痰组血清TG含量降低、HDL/TC提高;健脾化痰组大鼠肝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的诱导因子(IL-4)及M2型巨噬细胞分泌因子(IL-10)的mRNA表达增高。结论:健脾化痰汤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脂肪肝、血脂增高及机体炎症状态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巨噬细胞M2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韩莉  杨钦河  张玉佩 《中成药》2014,(5):885-892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Kupffer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复制大鼠NAFLD模型,各药物干预组灌饲相应的疏肝健脾方药,8周后检测血液常规生化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采用离体循环灌注Ⅳ型胶原酶法提取肝脏Kupffer细胞,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Kupffer细胞SREBP-1c、硬脂酰辅酶A去饱合酶-1(SCD-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蓄积;血脂及Kupffer细胞SREBP-1c、SCD-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1);各药物干预组Kupffer细胞SREBP-1c、SCD-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同时血脂及病理学改变也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疏肝组作用最为显著(P0.01)。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可能是通过抑制Kupffer细胞SREBP-1c/SCD-1信号通路激活,下调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合成,减少肝脏脂质沉积,发挥抗NAFLD作用。可推测SREBP-1c、SCD-1 mRNA及蛋白可能是疏肝健脾方药抗NAFLD的有效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泄浊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实验分为脂肪肝模型组,泄浊化瘀方高、中、低剂量组,凯西莱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共6组.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MDA含量,SOD活性,GSH含量,脂质代谢以及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细胞色素P450ⅡE1的表达.结果:泄浊化瘀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SOD活性、MDA含量、GSH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各用药组大鼠脂质代谢水平与模型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表明,高、中剂量泄浊化瘀方能明显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各组肝细胞P450ⅡE1的表达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相一致.结论:泄浊化瘀方的保肝降脂作用与其抑制脂肪肝P450ⅡE1的表达,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复肝抗纤方在肝纤维化治疗中不同药物的配伍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并以复肝抗纤方全方及拆方干预,与复方鳖甲软肝片对照,测定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并通过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用苏木素一伊红(HE)和VG染色,判定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并记分。结果:活血利水组、化痰散结组分别对ALT、AST有明显降低作用,全方组及活血化瘀组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都有明显降低作用,全方组及各拆方组对肝细胞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复肝抗纤方有较好的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中活血利水组长于降低ALT,而化痰散结组长于降低AST,全方组则有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