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因早发型子痫前期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终止妊娠,再次妊娠后在本院定期产检并终止妊娠的患者共99例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57例,B组:未应用低分子肝素42例,两组均为单胎妊娠,比较两组再次妊娠结局。结果:A组延长妊娠时间、新生儿存活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多于B组,A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生长受限、早发型子痫前期、子痫前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本次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存活率均大于前次妊娠,严重并发症、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小于前次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本次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大于前次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两次妊娠严重并发症、新生儿存活、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再次妊娠时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可降低子痫前期的复发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围生儿结局,不增加出血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有子痫前期(PE)高危因素的孕妇,探讨孕20周后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LDA)对预防PE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前瞻性临床分析法,根据患者的自愿原则,选择孕周超过20周且有PE高危因素的孕妇,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研究组(20例)口服LDA 75 mg/d直至分娩;对照组(33例)不服用LDA,观察两组PE发生率及母儿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PE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69.7%),研究组早产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60.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娩孕周有延长趋势,平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E发生孕周、剖宫产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20周后应用LDA可有效预防高危孕妇发生PE,且可降低早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高危孕妇子痫前期及妊娠诱发的高血压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42例存在子痫前期高危因素暴露的孕13~16周的妇女随机分成阿司匹林处理组(n=120,睡前口服75mg阿司匹林至分娩)和对照组(n=122,安慰剂替代阿司匹林),随访至妊娠结束后2周,记录子痫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本研究中共失访5例,其中阿司匹林组2例,对照组3例.子痫前期的发生率,阿司匹林组低于对照组(18.6%vs52.9%),其中轻度子痫前期、早发子痫前期、严重子痫前期的发生率阿司匹林组(11.0%、3.4%、4.2%)均低于对照组(26.9%、12.6%、13.4%).妊娠诱发高血压的发生率(4.2%vs16.0%)、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13.6%vs30.3%)、出生孕周<34周的孕妇比例(4.2%vs13.4%)、37周前分娩的孕妇比例(18.6%vs40.3%)、流产比例(2.5%vs10.1%),阿司匹林组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出生体质量(2890±340gvs2611±479g)、平均出生孕周(36.8±2.0vs35.0±3.1),阿司匹林组大于对照组(P<0.05).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在新生儿围产期内死亡率(0.8%vs1.7%)、胎盘早剥率(6.8%vs5.0%)、阴道分娩率(43.2%vs40.3%)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睡前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能使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受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征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89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其中早发型组101例,晚发型组188例,围生儿301例)的母婴结局.结果:①早发型组的发病时平均血压、发病孕周、分娩孕周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与晚发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发型组胎儿脐血流比值(S/D)、胎儿生长受限(FGR)、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按发病孕周分为A组(<28周)、B组(28 ~31+6周)、C组(32 ~ 33+6周),3组围生儿结局比较,A组病例中胎儿脐动脉S/D≥3、FGR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及C组(P<0.05);而A组及B组围生儿死亡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中脐动脉S/D≥3的病例,FGR、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S/D <3的病例(P<0.05);两者间早产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发病孕周越早,FGR、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及围生儿死亡发生率越高,围生儿结局不佳.基层医院应加强孕期保健,定期行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   

5.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及母婴结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与母婴结局.方法:对127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孕周不同分为3组,即A组(孕周<28周)、B组(28周≤孕周<32周)、C组(32周≤孕周<34周),比较3组间孕产妇终止妊娠和保守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围生儿存活情况、母亲死亡情况以及分娩方式.结果:3组间终止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保守治疗时间与A、C两组比较,A组并发症发生率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围生儿死亡率(胎死宫内及新生儿死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胎儿生长受限和胎儿窘迫发生率与C组比较,B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常伴有高并发症率和高围生儿死亡率,且孕周越小发生率越高,在保证孕妇安全下可采取保守治疗适当延长胎龄,以期达到胎儿成熟,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高危孕妇子痫前期及妊娠诱发的高血压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42例存在子痫前期高危因素暴露的孕13~16周的妇女随机分成阿司匹林处理组(n=120,睡前口服75 mg阿司匹林至分娩)和对照组(n=122,安慰剂替代阿司匹林),随访至妊娠结束后2周,记录子痫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本研究中共失访5例,其中阿司匹林组2例,对照组3例。子痫前期的发生率,阿司匹林组低于对照组(18.6%vs 52.9%),其中轻度子痫前期、早发子痫前期、严重子痫前期的发生率阿司匹林组(11.0%、3.4%、4.2%)均低于对照组(26.9%、12.6%、13.4%)。妊娠诱发高血压的发生率(4.2%vs 16.0%)、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13.6%vs 30.3%)、出生孕周<34周的孕妇比例(4.2%vs 13.4%)、37周前分娩的孕妇比例(18.6%vs 40.3%)、流产比例(2.5%vs 10.1%),阿司匹林组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出生体质量(2 890±340 g vs 2 611±479 g)、平均出生孕周(36.8±2.0 vs 35.0±3.1),阿司匹林组大于对照组(P<0.05)。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在新生儿围产期内死亡率(0.8%vs 1.7%)、胎盘早剥率(6.8%vs 5.0%)、阴道分娩率(43.2%vs 40.3%)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睡前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能使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受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母儿结局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20年5月间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52例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本院建档的单胎妊娠2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研究组按照诊断时间分为孕前诊断组和孕期诊断组。结果 52例患者共56次妊娠,无孕产妇死亡,共获得活产新生儿55例(98.2%),胎死宫内1例次(1.8%)。分娩孕周(38.15±1.90),阴道分娩例27例(48.2%),剖宫产29例(51.8%)。研究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31.89±3.55)vs(30.81±3.73)]岁,P=0.035;平均分娩孕周[(38.15±1.90) vs (39.36±1.23)]周,P 0.001;新生儿平均体重[(2 985.27±515.90)vs(3 372.54±431.87)]g,P 0.001;早产(16.1%vs 3.8%,P=0.002);子痫前期(5.4%vs 0.8%,P=0.041)、剖宫产率(51.8%vs 22.7%,P 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孕期诊断组较孕前诊断组分娩孕周低[(36.26±2.76)vs (38.34±1.73)]周,P=0.018),子痫前期的发生率高(33.3%vs 2%,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妊娠合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妊娠并发症高,早产、子痫前期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到我院诊治的不同孕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患者,根据不同孕周分为3组,孕周<28周为A组,28≤孕周〈32周为B组,32周≤孕周〈34周为C组,比较3组患者终止妊娠时间、保守治疗时间、分娩方式、母婴死亡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围生儿存活情况等。结果:3组患者终止妊娠时间、保守治疗时间、围生儿存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孕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围生儿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并且发生率孕周小的高于孕周多的。孕妇安全的情况下,可以保守治疗延长胎龄,促进胎儿成熟,使新生儿存活率升高,围生儿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处理与母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处理及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终止孕周分为3组,A组:28周-31+6周16例,B组:32周~33+6周24例,C组:≥34周24例.结果:A、B、C3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A组最低,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平均期待时间以C组最长,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新生儿死亡率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死亡率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前期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需密切监测母胎病情变化,掌握终止妊娠时机极为重要,适当的期待治疗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93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孕妇从妊娠12+1~16周起,每4周1次的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ng width,PDW)、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PCT)进行对比分析,并与作为对照组的200例正常孕妇相比较。结果①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PLT自孕24+1~28周起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晚发型组患者,晚发型组患者自孕28+1~32周起PLT低于正常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在PLT发生变化前4周即出现MVP及PDW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晚发型组患者,晚发型组患者自孕24+1~28周起MPV、PDW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自孕28+1~32周起PCT低于正常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组患者PCT与对照组孕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较晚发型患者血小板减少更为严重,连续监测血小板参数对于子痫前期的预测、治疗、病情的监测,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Lu LM  He YD  Chen Q  Song L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11):829-832
目的 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孕周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探讨终止妊娠的适宜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1999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的10年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并分娩的、终止妊娠孕周>28周的单胎妊娠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孕周<34周)患者221例的临床资料,按终止妊娠孕周分为3组,Ⅰ组为孕28~31周+6分娩,81例,Ⅱ组为孕32~33周+6分娩,78例,Ⅲ组为孕≥34周分娩,62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母儿结局.结果 (1)围产儿结局:221例围产儿中共有13例失访,Ⅰ组9例,Ⅱ组3例,Ⅲ组1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Ⅰ组为26%(19/72),Ⅱ组为7%(5/75),Ⅲ组为10%(6/61),Ⅰ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死亡率Ⅰ组为43%(31/72),Ⅱ组为28%(21/75),Ⅲ组为3%(2/61),Ⅰ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围产儿死亡原因:因社会因素(家属放弃治疗)导致的围产儿死亡,Ⅰ组为26%(8/31),Ⅱ组为67%(14/21),Ⅲ组为1/2,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孕32周后分娩,早产儿RDS发病率明显下降,孕34周后分娩,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尽量减少社会因素的影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中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etal fibronectin,FFN)及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定量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试验依据。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市人民医院利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HDCP组38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1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1例)及正常妊娠组(45例)孕16~20周、24~28周、32~36周时FFN及血β-HCG定量。对照组(健康未孕的育龄期女性50例)于常规检查时抽血检测以上两值。结果对照组FFN均值为(225±76)mg/L;正常妊娠组在孕20周前与对照组比较FF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4周后比较FF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随孕周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HD-CP组与对照组及同孕周正常妊娠组比较FF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病情进展程度及孕周增加情况呈一致性。对照组血β-HCG均为0;HDCP组中血β-HCG定量与同孕周正常妊娠组比较,孕16~20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4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病情进展程度及孕周增加情况呈一致性。结论孕早期孕妇联合检测FFN及血β-HCG定量对HDCP特别是重度子痫前期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并可减少子痫前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产前风险评估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子痫前期风险评估方法评分,将患者分为A组(评分≤6分)71例、B组(6分<评分<10分)39例和C组(评分≥10分)42例,比较3组间孕妇的住院情况、并发症发生及围生儿结局等方面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分娩前血压、入院孕周、分娩孕周和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胎儿生长受限(FGR)、围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两比较,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分别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有并发症的孕妇其新生儿窒息率、FGR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均高于无并发症的孕妇(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的风险评分越高、病情越重,但其病情呈一定的发展过程,仅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才影响母婴预后。重视对患者病情的整体风险评估对临床治疗及选择合适分娩时机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盆底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行IVF-ET助孕后妊娠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治疗获临床妊娠的盆底型EMs 96个周期(A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者107个周期(B组),并选择同期180个周期输卵管因素行IVF-ET助孕获临床妊娠者为对照组(C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行IVF-ET助孕的妊娠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结果:A组早产率显著低于B组(9.38%vs 21.50%,P0.05);流产率(25.00%vs 12.78%)及单胎流产率(35.00%vs 17.31%)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发生率略高于B组(2.08%vs 1.87%),低于C组(6.67%),但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72)。A组和B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30.21%vs 31.78%vs 16.11%,P0.05),但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和B组子痫前期(8.33%vs 9.35%)、前置胎盘(9.38%vs 10.28%)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2.78%;3.33%);A组先兆流产率高于B组和C组(18.75%vs 14.02%vs 8.33%),且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型EMs患者行IVF-ET助孕其自然流产率显著高于输卵管不孕患者,早产率较卵巢型EMs降低;妊娠期并发症较输卵管不孕患者明显增多,主要表现在子痫前期、前置胎盘及先兆流产3个方面,而与卵巢型EMs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期待治疗中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的母儿结局,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4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FGR 48例(合并FGR组),未合并FGR 95例(未合并FGR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孕产妇并发症、分娩情况和新生儿情况及143例患者不同分娩孕周(孕30周、孕30~31+6周、≥孕32周)围生儿结局。结果:1两组一般情况、期待治疗平均延长孕周和孕产妇并发症(HELLP综合征、子痫、胎盘早剥、心衰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合并FGR组分娩孕周晚于未合并FGR组(P0.05),但其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未合并FGR组(P0.05)。合并FGR组围生儿死亡率高于未合并FGR组(P0.05)。3新生儿并发症中,合并FGR组心脏发育不全的发生率高于未合并FGR组(P0.05)。4随着分娩孕周增加,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围生儿死亡率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FGR围生儿死亡率和总体心脏发育不全的发生率在分娩孕周≥32周后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FGR的患者,期待治疗并不增加孕产妇并发症。合并FGR的患儿心脏发育不全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增加,但期待治疗后通过延长孕周可改善其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不同终止妊娠时机、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5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根据终止妊娠时间分为A组(16例,终止妊娠时间<32周)、B组(17例,终止妊娠时间32~34周)及C组(17例,终止妊娠时间>34周)。然后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18例)与剖宫产组(32例)。比较各组母婴结局。结果 B组保守治疗时间(14.04±3.29)d长于A组(6.93±2.30)d以及C组(6.72±3.05)d(P<0.05);三组入院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高于B组、C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均低于B组、C组(P<0.05);三组死胎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率、胎儿窘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组围生儿死亡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高于剖宫产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低于剖宫产组(P<0.05)。两组死胎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FC)及PT-der法,测定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及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03例(研究组)和正常妊娠晚期孕妇30例(对照组)的产前、产后静脉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将研究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将各组产前、产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GMP-140浓度子痫前期重度组与轻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妊娠期高血压组及正常晚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痫前期轻度组与正常晚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重度组Fg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晚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痫前期重度组血浆GMP?140及Fg含量产后比产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加重血浆GMP-140水平及Fg含量逐渐增高,产后24小时内仍是血栓病的高发时期。  相似文献   

18.
正常妊娠与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常规参数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正常妊娠与重度子痈前期孕妇血常规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参数的孕期变化并分析其产科临床意义.方法:将正常妊娠孕妇50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孕妇从妊娠12~15周起每4周1次的血常规检查中的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淋巴细胞比例(L)、R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细胞比容(HC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进行对比分析,并与作为对照组的200例非孕妇女的上述参数比较.结果:①正常妊娠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在不同孕周WBC、N较非孕对照组升高,L较非孕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每组内各孕周之间WBC、N、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妊娠组不同孕周RBC、Hb、HCT与非孕对照组比较均降低(P<0.01).RBC、Hb、HCT在孕20~27周降低达孕期最低谷.重度子痫前期组与非孕对照组比较,RBC、Hb在孕20~39周降低(P<0.01),HCT在孕16~39周(除外孕28~31周的HCT)降低(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RBC、Hb在孕16~35周升高(P<0.01),HCT在孕16~31周升高(P<0.01).③正常妊娠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均随孕周增加PLT逐渐下降,MPV逐渐上升;正常妊娠组MPV在孕36~41周与孕36周前各组比较上升明显(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MPV在孕28~39周与孕28周前各组比较上升明显(P<0.05).结论:正常妊娠与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孕期WBC参数变化无明显差异.正常妊娠RBC参数在孕中期下降最低,重度子痫前期孕妇RBC参数在孕中期下降不明显.正常妊娠血小板活化从孕36~39周开始发生,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小板活化提前于孕28~31周发生.  相似文献   

19.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围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413例,以发病孕周34周为界限,分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56例(早发型组)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257例(晚发型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等指标。结果:早发型组患者在终止妊娠孕周、延长孕周时间、住院时间、入院时血压、24小时尿蛋白、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结局等方面与晚发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病情严重,围生儿预后不佳,应根据母胎情况,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妊娠发生子痫前期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IVF-ET术后单胎妊娠子痫前期35例(IVF-ET组)和单胎自然妊娠子痫前期126例(自然妊娠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妊娠结局。结果 IVF-ET组子痫前期的发生率为13.13%(211/1607),与自然妊娠组(4.83%,844/17 4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子痫前期的平均发病时间为妊娠(31.67±6.63)周,自然妊娠组为(33.76±4.46)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分娩孕周为(34.79±5.19)d,自然妊娠组为(34.27±4.30)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前置胎盘发生率为14.29%(5/35),与自然妊娠组(3.97%,5/1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平均住院时间[(20.68±14.61)d]与自然妊娠组[(11.96±7.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妊娠史中,IVF-ET组异位妊娠和自然流产发生率分别为8.57%(3/35)和20.00%(7/35),自然妊娠组分别为0(0/126)和6.35%(8/1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ET术后妊娠子痫前期的发病率高于自然妊娠,发病时间早,前置胎盘发生率增高。在既往史中,IVF-ET组自然流产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较高。IVF-ET术后子痫前期患者经过适当的临床干预及期待治疗,有可能延缓子痫前期的进展,延长孕周,降低孕妇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