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运用肌骨超声技术探索针刺足阳明胃经部分腧穴得气过程中的解剖特征及得气感评价,研究针刺得气的机理及规律,为经络与腧穴实质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客观指标。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7例,针刺穴位依次为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右)、上巨虚(右)、条口(右)、丰隆(右)、下巨虚(右)、梁丘(右),共6个腧穴,在健康志愿者得气过程中记录得气感量化评价表,并通过肌骨超声技术动态观察针尖所到的解剖结构,比较足阳明胃经不同腧穴在得气过程中的解剖特征及得气感评价的区别和相关性。结果:肌骨超声图像显示,当针尖刺入小腿骨间膜层时,得气人数较多,得气感评分值最高,得气感最好,此时针尖距皮肤的距离为(2.82±0.50) cm,针尖距胫骨距离为(0.69±0.45) cm;当针尖刺入股骨前结缔组织层时,得气人数较多,得气感评分值最高,得气感最好,此时针尖距皮肤距离为(2.68±0.99) cm,针尖距股骨距离为(0.63±0.32) cm。结论:经络与腧穴存在一定的未知通路,较为可能是结缔组织相关解剖结构,而针刺治病的机理可能是由于某种特殊“能量流”通过经络通道进行传导,使针刺者产生相应得气感,从而起到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相似文献
3.
得气与针刺疗效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得气与针刺疗效关系的临床观察邢文堂(山西省大同医专附属医院针灸科,037008)主题词得气影响和决定针灸作用的因素涉及到许多方面。诸如穴位特性、针法灸法、个体差异、针灸时间等因素。其中影响针灸疗效的另一重要因素即是针刺的得气状况,针刺得气与临床疗效密...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电针内关穴治疗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后心脏功能发生的变化。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治疗组(10只),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建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治疗组予电针内关穴治疗,8周后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变。结果电针内关穴8周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的左房前后径(LA),左室前后径(LV),室间隔(IVS)及左室后壁厚度(PVPW)明显减小(P<0.01);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PS)明显升高(P<0.01);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F段斜率(MEF)、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PVE)及PVE/PVA明显升高(P<0.01),舒张晚期充盈峰值流速PVA明显降低(P<0.01)。 Tei指数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治疗糖尿病心肌病可明显改善大鼠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得气、得气的应用与操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得气是针刺疗法取效的关键。本文就得气的意义及如何辨气、如何得气做了初步探讨。得气是术者与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对针刺的具体感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辨气要分辨正气(谷气)、邪气,辨虚实、寒热。操作手法是以杨继洲的十四法为纲,简要述之,如循法之催气、按法之行气、盘法之和气。同时对迎随补泻亦做了阐释,从进针之法、行针之法、出针之法,都对如何“得气”做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6.
《针刺研究》2017,(5)
目的:采用高频肌骨超声技术实时动态观察针刺人体足三里穴"得气"的过程,对针刺"得气"时针体所触及的经穴局部组织结构特征及周围组织进行相关性研究,为临床和教学提供针刺"得气"现象的客观证据。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60名(男、女各30名),针刺双侧足三里穴至"得气"状态,在肌骨超声技术实时、动态观察下,记录最强"得气"感时针尖与皮肤表面、胫骨的距离,在各解剖层次位置分布特点以及受性别、左右侧的影响。结果:针刺60名受试者双侧足三里穴共120个穴位点,肌骨超声图像显示"得气"最强时针尖与皮肤表面的垂直距离为(25.32±5.82)mm,与胫骨的距离为(5.45±0.55)mm;针尖所处局部组织结构层次主要分布为:胫骨前肌肌层靠近深筋膜处46个,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相交处筋膜上62个,共108个穴点(108/120,90%);针尖位于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相交处筋膜上或胫骨前肌肌层靠近筋膜处获得最强"得气"感,其中52个为男性,56个为女性,53个属左侧经穴,55个属右侧经穴。结论:当针尖位于肌筋膜旁及筋膜集中处"得气"感最强,提示针刺足三里穴"得气"的主要组织结构是肌筋膜,这种相关性与性别、部位(左右侧)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得气”现象与针效关系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分别以胃电变化和心功能变化作为针效指标,观察不同得气状态对针效的影响,并对不同得气状态的针效做了比较。结果发现针刺得气后针效好于无得气,针刺后得气是取得良好针效的重要条件,不同的得气状态针效有别。并分析讨论了得气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针灸得气是针灸取得疗效的关键,而得气的感觉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靠作者细心体会,慢慢在临床中领会,从大量临床中,自己总结理解古人前面的几句话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9.
历代医家对针刺得气十分重视,认为得气是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在针灸过程中有非常重要意义.但近来也有部分医者认为针刺不得气也能获效.笔者结合古今针灸文献论述和自己临床学习心得体会,就针刺得气与疗效的关系试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针灸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在于针灸具有“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的作用,而达到阴平阳秘之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治神是手段,得气是关键,调阴阳是目的。针灸取效之关键在于得气,“气至而有效”,“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如何得气“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余业医数栽,深感其中确有深意,现略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12.
电针足三里得气与否对肌肉收缩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得气在电针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以相同电针参数刺激73例健康人足三里穴的得气点和2个非得气点,用生理仪测定和记录电针得气点和非得气点时小腿肌肉收缩力,并进行比较。结果得气点平均肌缩力为6.29N(牛顿)非得气点分别为3.76N和3.71N(P〈0.01);男组得气点肌缩力为8.01N,女组为4.61N(P〈0.01),得气点平均深度为2.73cm。结论得气与否影响电针肌缩反应强度;足三里得气点位于皮下2.73cm处,范围小于1cm;男性电针收缩力强于女性;电针肌缩反应可作为判断得气程度的参考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针刺"得气"分类与捕获的研究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针刺"得气"的现象,结合临床实践认为,以往将"针感"等同于"得气"是习惯上的认识误区,二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同时对临床"得气"现象以深、浅层次进行分类,并基于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以脑功能研究的技术手段"捕获"特异性脑活动以揭示"得气"本质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5.
16.
在墨行医偶得--关于针刺的深浅与得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墨西哥从事针灸治疗已八年,其间偶有心得,现略述如下。记得刚来墨时,曾去其他华人针灸诊所参观,最大的印象就是针剌的深度比国内来得浅。当时不以为然,认为针剌浅则得气感必弱,疗效就会不如人意,但随着实践就慢慢改变了看法。我发现即使浅刺,病人没有或只有微弱得气感,也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得气感对外国人来讲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甚至认为是种痛感,所以如能既避免痛楚又取得疗效,又何必强求患者的得气感呢。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疾病如瘫痪,麻木,肌肉萎缩,急性疼痛,还是要针刺深,得气感强,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疗效。但总的来说,针刺要比国内的浅,一般以针入肌肉表层为度,有时甚至只入皮部。所以我现在多用1寸的毫针。 相似文献
17.
赵云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38-140
目的 研究针刺对象认知水平与得气的关系,为推进针灸教学和针灸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9级、2020级4个专业420名志愿者并给予针刺,发放、回收针刺感应问卷并进行分析。结果 从未学习过针灸的学生和学习或了解针灸的学生对得气的反应存在明显区别,提示在针刺教学或者在针灸临床中,操作前应该告知患者针刺的反应。结论 针刺对象认知水平与得气关系密切,得气的影响因素应考虑针刺对象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得气”的自主神经效应。方法:以84例健康青年女性为试验对象,将其随机分配至得气组、不得气组和空白组。得气组针刺右侧足三里,深度2.5 cm左右,提插得气,行针5 min后出针;不得气组针刺足三里,深度0.4 cm,不提插,不得气。两组于针刺前、针刺后即刻、30 min与60 min行心率变异检测。空白组不做任何干预,也在相应时段行心率变异(HRV)检测。指标包括:总功率对数(ln TP)、极低频对数(ln VLF)、低频对数(ln LF)、高频对数(ln HF)和低/高频比值对数(ln LF/HF)。针感强度采用麻省总医院针感量表(MASS)评估。结果:干预后即刻与干预前差值,得气组与不得气组、空白组比较,ln TP、ln VLF和ln LF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空白组比较,ln HF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不得气组比较,ln 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时段,各组间HRV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得气组干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客观评价针刺得气与不同机体状态下受试者风池穴压痛阈值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和住院纳入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入受试者60例,其中健康者30例,颈痛患者30例。根据受试者的入组的先后顺序由同一名针灸医师进行一次针灸治疗,并进行针刺得气感的评价。运用SLY-HFM手持式测痛仪在受试者接受针刺治疗前对受试者的颈部风池穴的压痛阈值进行测量。结果:颈痛患者的风池穴压痛阈值比健康受试者风池穴压痛阈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受试者风池穴压痛阈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压痛阈值更低(P0.05)。患者得气感痛感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更容易出现痛感(P0.05)。结论:机体不同状态疾病特异性腧穴压痛阈值不同,以患者压痛阈值更低;患者得气感痛感及压痛阈值存在性别差异,两者之间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针刺内关穴试验对冠心病与心脏神经官能症ST-T改变的观察山东省蒙阴县中医医院(山东276200)胡乃坷,董福君自1987~1992年,我们应用针刺内关穴对冠心病与心脏神经官能症所致心电图ST-T改变进行鉴别研究,并以口眼心得安进行自身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