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翀  许建明 《安徽医学》2011,(10):1670-1673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77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别根据随访3个月、6个月的存活情况分组,对死亡组与存活组中血清总胆固醇值、MELD评分及CTP分值进行比较;应用ROC曲线评价血清总胆固醇浓度、MELD评分及CTP评...  相似文献   

2.
毕春山  展玉涛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6):1444-1445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1例,分别计算MELD评分,记录住院期间TC水平,根据住院期间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62例)和病死组(19例)。分析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病死组与生存组患者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18分与<18分、TC<3 mmol/L与≥3 mmol/L的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联合血清TC水平预测住院患者病死率的敏感性为84.21%,特异性为96.77%,高于单独使用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预测结果。MELD评分与TC血清水平呈负相关(r=-0.56,P<0.01)。结论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是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两个重要指标,二者联合在预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短期病死率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与血清钠比值(MESO)、综合终末期肝 病模型评分(iMELD)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分别计算112 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的MELD、MESO、iMELD 分值,运用ROC 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 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 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112 例患者随访3 和6 个月的死亡组与生存组的MELD、MESO、iMELD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 和6 个月患者的ROC 曲线AUC 比较,iMELD 评分>MESO 评分 >MELD 评分(P <0.05)。结论 MELD、MESO、iMELD 评分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 后,iMELD 评分优于MESO 评分,MESO 评分优于MELD 评分,经改良后的MELD 能够提高临床预测能力, 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熊 《吉林医学》2011,32(23):4840-484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7例肝硬化患者(代偿期30例,失代偿期37例)的血清TBA,AST和ALT的活性。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TBA测定采用酶比色法,AST和ALT测定采用速率法。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TBA,AST和ALT分别为(109.8±80.6)μmol/L,(215.5±106.9)U/L,(196.8±103.7)U/L。肝硬化代偿病期人血清TBA,AST和ALT分别为(37.6±23.9)μmol/L,(43.7±23.9)U/L,(50.9±26.6)U/L,正常对照组TBA,AST和ALT分别为(11.9±7.3)μmol/L,(19.3±10.9)U/L,(23.3±11.6)U/L。肝硬化失代偿期组TBA,AST和ALT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肝硬化代偿期组T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中,TBA灵敏性高于AST和ALT,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AST高于ALT,可能因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脏损伤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低钠血症、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近期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0-2009年收住我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1例,其中19例死亡病例(死亡组),42例好转出院病例(存活组).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清钠、总胆红素、肌酐水平,凝血酶原时间,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等,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死亡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肌酐水平,凝血酶原时间,MELD评分及Child-Pugh评分较存活组显著增高,而血清钠则较存活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与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7和-0.419,P均<0.01),MELD评分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r=0.754,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低钠血症及MELD评分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危险性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分别为0.000和0.015).结论 低钠血症与MELD评分均是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吴巍  顾掌生  王贤军 《浙江医学》2007,29(9):911-912,918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联合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预测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中期死亡危险的价值。方法入选57例非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分别根据随访6月及12月的存活情况分组,观察死亡者与存活者中血清HDL-C值、MELD评分。结果随访至6月及12月,死亡者血清HDL-C显著低于存活者,MELD评分显著高于存活者,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MELD评分与HDL-C密切相关(r=-0.96,P<0.01)。MELD评分联合血清HDL-C预测6个月死亡敏感性100.0%,特异性92.1%。结论MELD评分系统、血清HDL-C水平是预测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6个月、12个月生存率的独立的较好预后指标。MELD评分联合血清HDL-C水平在预测非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短、中期死亡率方面具有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包含血肌酐值的Child-Pugh(CrCTP)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分别计算1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死亡患者(死亡组)和7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好转患者(对照组)的MELD、Child-Pugh及CrCTP分,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MELD、Child-Pugh及CrCTP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判断患者预后的ROC的AUC比较中,MELD评分(0.849)>CrCTP分级(0.815)>Child-Pugh分级(0.756)(P<0.05)。结论MELD评分在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方面优于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钠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14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评估患者Child-Pugh分级,分析血清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血清钠水平与腹水、低钾血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的关系。结果血清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均呈负相关(r=-0. 446、-0. 631,P <0. 05)。与其他血钠水平相比,重度低钠血症患者中,低钾血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大量腹水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钠水平与患者肝功能差、并发症多发、MELD评分高具有相关性,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方仲年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8):567-567,588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45例死亡和92例好转出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MELD评分,并作比较。结果死亡组患者MELD平均为18.38±7.49,好转出院组患者MELD平均为12.51±6.15,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所有死亡患者中,MELD<10、20 ̄29、≥30患者分别占15.56%、26.67%、11.11%,而在好转出院患者中则分别占39.13%、7.61%、2.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41,95%CI为0.650~0.831。最佳临界值为17,相应的敏感性为62.2%,特异性为82.6%。结论MELD评分较低的患者预后好于MELD评分高者。MELD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潘涛  刘芙成 《四川医学》2008,29(5):569-570
目的 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系统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应用MELD计算公式及CTP分级分剐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惠者死亡29例,好转出院38例进行评分及分级并进行比较.结果 MELD分值:死亡组平均(18.54±5.33),出院组平均(11.22±3.7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TP分值:死亡组平均(11.12±1.77),出院组平均(8.12±2.1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ELD≤9分、20≤MELD≤29分及≥30分亚组,死亡患者和好转出院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 A级及C级死亡患者和好转出院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评分及CTP分级均可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国上市的4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和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对病毒复制、肝功能以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接受及未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5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在随访开始、第1年每3月1次、以后每6月1次,定期监测HBV DNA、肝功能、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等指标和安全性,对比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共11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因各种原因排除59例,最终52例入选,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12例。对照组中HBV DN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nobin,TBIL)、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在随访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组中,HBV DNA、ALT、ALB、CHE、INR、Child-Pugh评分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善(P<0.05),而AST、TBIL、MELD评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可以抑制HBV DNA的复制,改善肝功能,稳定或逆转疾病进展,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不同阶段患者对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观察以上患者应用恩替卡韦的2年抗病毒疗效。方法对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41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15例)和失代偿期(7例)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2年,每3个月检测谷丙转氨酶等生物化学及HBV DNA等病毒学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前基线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恩替卡韦治疗1年和2年ALT的复常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3组相似。每3个月检测的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限(<5×105IU/mL)比例和下降的中位数3组相似,2年时分别为慢性乙型肝炎(81.8%,5.4 lg IU/mL)、乙肝肝硬化代偿期(83.3%,6.0 lg IU/mL)和失代偿期(88.1%,5.8 lg IU/mL)。3组患者的HBVDNA血清浓度在各时间点的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3组患者用恩替卡韦治疗2年,抗病毒疗效和HBV DNA动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邱春华  韩盛玺  张志宏  杨靖逸 《西部医学》2009,21(10):1681-1684
目的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及短期(3个月)预后。方法应用MELD评分、CTP分肝硬化的CT分级分别对8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评分及分级,比较不同MELD评分组、CTP分级组及CT组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及不同评价系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3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随着MELD、△MELD、CTP分级及CT分级的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逐渐升高,死亡组与出院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评果与CT分级结果的比较具有一致性,存在着对应关系。肝硬化CT分级与肝功能CTP分级的严重程度存在着对系,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MELD模型与CTP分级和CT分级均能较好的评价失代偿期肝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及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对39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进行了测定,并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血清NO、MDA水平均显示出失代偿期〉代偿期〉正常对照,血清GSH水平显示出失代偿期〈代偿期〈正常对照。39例患者血清NO与MDA呈明显正相关,肝硬化血清NO和MDA水平增高,GSH水平降低。NO过量生成参与了脂质过氧化肝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测定在晚期肝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住院且入院后查PCT的362例晚期肝病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SBP组(n=178)和非SBP组(n=184)。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PCT水平及SBP组抗感染治疗后血浆PCT的动态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CT诊断SBP的临床参考值及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SBP组腹水培养阳性率为4.6%(4/87)。SBP组和非SBP组治疗前血浆PCT中位值分别为0.73和0.1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9,U=0.000)。SBP组中有13例患者同时血培养阳性,其血浆PCT中位值为1.73 ng/ml,高于SBP组。SBP组抗感染治疗有效的病例中抗感染治疗后3、5、7 d,分别有46、19和25例患者的血浆中位PCT值下降为0.40、0.32和0.33 ng/ml,明显低于其抗感染治疗前的0.86(Z=-5.91,U=0.000)、0.72(Z=-3.10,U=0.002)和0.79 ng/ml(Z=-4.37,U=0.000)。PCT诊断SBP的临床参考值为0.462 ng/ml(AUC=0.95,P=0.00,95% CI=0.928~0.972),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94.9%。结论 SBP患者腹水培养阳性率低,PCT诊断SBP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感染越重,PCT值越高,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SBP抗感染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江阴市人民医院60例慢性乙肝、149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标本,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ER2水平,比较不同组间、不同肝硬化严重程度患者间血清HER2水平,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HER2水平与临床参数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血清HER2浓度在健康对照组、慢性乙肝组、乙肝后肝硬化组分别为9.21±2.59 ng/mL、11.59±4.43 ng/mL和17.60±6.03 ng/m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HER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乙肝肝硬化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Child C级患者血清HER2(16.57±4.67 ng/mL)高于Child A级(12.11±3.65 ng/mL,P=0.000)及B级(14.48±4.53 ng/mL,P=0.02)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HER2水平与BIL、AST、ALT、PT呈正相关(P均<0.05),与Alb水平呈负相关(P<0.05),但与MELD评分无相关性。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HER2水平高表达,且与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HER2可能参与乙肝后肝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舒瑞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Child-Pugh评分、AST、TBil、DBil、ALT、LN、HA、PC-III和IV-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hild-Pugh评分、AST、TBil、DBil、ALT、LN、HA、PC-III和IV-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效果良好,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得到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孔明  徐曼曼  陈煜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2):1455-1459
背景 肝硬化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等终末期肝病患者常存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或吸收异常,但相关检测在临床尚未普及,终末期肝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确切水平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干预缺乏针对性。 目的 检测分析肝硬化、ACLF患者外周血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水平及其与病因(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肝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采用连续定点抽样方法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四科住院的ACLF(含前期)患者共21例为ACLF组。选择同期住院进行择期内镜下治疗或复查的肝硬化患者9例为肝硬化组,患者均为代偿期。选择5例健康对照者为健康对照组。根据病因将ACLF患者和肝硬化患者分为酒精性肝病亚组和非酒精性肝病亚组。应用质谱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维生素B1、维生素B6、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及微量元素血锌、血锰、血硒水平,分析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水平与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 结果 ACLF组TBiL、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MELD评分均高于肝硬化组,ALB低于ACLF组(P<0.05)。ACLF组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血硒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肝硬化组(P<0.05),肝硬化组上述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LF组和肝硬化组血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酒精性肝病亚组和非酒精性肝病亚组维生素B1、维生素B6、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血锰、血锌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病亚组血硒水平低于非酒精性肝病亚组(P<0.05)。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与TBiL、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与MELD评分呈相关,与ALB水平呈正相关(P<0.05)。Child-Pugh C级患者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 结论 肝硬化和ACLF患者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降低,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肝硬化和ACLF患者,尤其是酒精性肝病患者,血硒明显降低,临床治疗中可酌情予以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