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血管手术中采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与含血停搏液的心肌保护效果,为临床合理使用心脏停搏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6年12月100例采用多次灌注含血停搏液的大血管手术患者作为含血停搏液组(BC组),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100例使用单次灌注HTK液的大血管手术患者作为HTK液组(HTK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在上述资料中选择合适病例进行匹配,消除体外循环时间上的差异。共获得BC组43例与HTK组43例配对。结果 BC组平均阻断时间为(102±40)min;HTK组阻断时间为(103±31)min(P=0.87)。主动脉开放后两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没有差别。血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在手术当天显著增高,术后第1 d、2 d逐渐回落,统计显示两组之间没有差异。术后两组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也无差异。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结论 HTK液在大血管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同含血停搏液多次灌注一致。单次灌注HTK液具有简化外科操作的临床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康斯特保护液与其它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作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冷含血停搏液与冷晶体停搏液在成人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60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分别为HTK液组、冷含血停搏液组(BC)、冷晶体停搏液组(CC)。测定围术期血浆cTnI、CKMB水平。术中取心肌组织观察心肌缺血前后超微结构改变。临床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体外循环停止时多巴胺用量、术后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结果三组cTnI、CKMB分别于术后1 d、ICU 1 h达到高峰。主动脉开放后10 m in,HTK液组cTnI低于BC组与CC组(P<0.05);ICU 1 h时点CC组cTnI高于HTK液组(P<0.05)。超微结构观察,CC组心肌损伤程度较HTK液组、BC组重。HTK液组与BC组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CC组(P<0.05)。体外循环停止时多巴胺用量5μg~10μg/(kg.m in)者,HTK液组少于BC组及CC组(P<0.05)。结论HTK液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冷含血停搏液、冷晶体停搏液相比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和4:1含血冷停搏液(St.Thomas液)在全机器人心脏瓣膜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及其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2007年3月至2012年8月使用达芬奇(da Vinci.S)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周围体外循环(PECC)下完成心脏瓣膜直视手术111例,其中二尖瓣成形79例,二尖瓣置换32例。在食道超声(TEE)引导下,经右侧股动脉、股静脉及颈内静脉插管建立PECC。心肌保护分别采用HTK液(n=46)和4∶1含血冷停搏液(n=65)灌注,使用BD14G静脉穿刺针作为停搏液灌注针,经胸壁穿刺进入胸腔后插入升主动脉,TEE评估停搏液灌注针插入的深度、位置及停搏液灌注效果。HTK液经升主动脉一次性灌注1 300~3 000 ml(25~30 ml/kg),灌注时间4~6 min,灌注压力200~250 mm Hg;使用4∶1含血冷停搏液者,首次灌注剂量1 000~1 500 ml(20 ml/kg),灌注压力300~380 mm Hg,灌注流量250~350 ml/min,以后每20~30 min半量复灌。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自动复苏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心肌酶CK、多巴胺用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胸腔引流量等亦无显著差异(P>0.05);HTK液组停搏液用量明显多于含血停搏液组(P<0.01);术中钠离子明显降低(P<0.05);液体总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HTK液和含血冷停搏液在机器人心脏瓣膜手术中均能获得相同的心肌保护效果,HTK液不影响手术进程,较为实用,但易导致血液过度稀释及低钠血症,需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与含血停搏液在心脏瓣膜置换合并Cox迷宫Ⅲ型手术中心肌保护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同期行Cox迷宫Ⅲ型手术治疗的42例患者,按其术中心肌保护时采用不同的灌注液分为两组:4∶1含血心脏停搏液组(n=21)和HTK液组(n=21)。分别收集术前(T1)、开放升主动脉后10 min(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cTnI)浓度,以及围术期心律失常发生率、机械通气、ICU时间、开放升主动脉后、出院前窦性心律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围术期无死亡,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HTK液组比含血停搏液组为(107.7±10.7)min vs(111.7±11.4)min,平均体外转流时间(171.5±16.3)min vs(169.1±15.5)min。HTK液组患者平均灌注量(1 905±255.9)ml,含血停搏液组患者平均灌注(5.09±0.62)次,平均灌注(3 081±369.6)ml。两组患者血液中CK、CKMB、cTnI浓度在升主动脉开放后均显著升高(P0.01),术后24 h仍然处于较高水平(P0.01),术后48 h开始呈下降趋势。HTK液组cTnI浓度在术后24 h时间点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0.01),在费用上明显高于含血停搏液组为(1.45±0.21)万元vs(0.82±0.12)万元(P0.01)。两组术中均无左房出血等并发症,含血停搏液组术后除1例出现缺氧性脑功能障碍,经呼吸机支持治疗1周及高压氧治疗2周后恢复,其余均在术后24 h内拔除气管插管。随访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HTK液与4∶1含血停搏液在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Cox迷宫Ⅲ型手术治疗中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HTK液组围术期心肌酶谱指标cTnI浓度在术后24 h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其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含血停搏液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HTK液及含血心肌保护液对瓣膜置换合并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连续36例瓣膜病合并房颤拟行瓣膜置换(或成形)并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HTK液组采用HTK液作为心肌保护液,单次灌注诱导心脏停搏;含血停搏液组使用1∶4含血心肌保护液,在心肌缺血期间每隔20 min灌注一次.分别在术前(T1)、主动脉开放后2h(T2)、术后24 h(T3)和术后48 h(T4)采集血液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浓度,同时记录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和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转归等数据.结果 HTK液组患者平均灌注量(1 922.2±399.3) ml;含血停搏液组患者平均灌注(3.06±0.72)次,平均灌注量(2 837.3 ±249.6)ml,两组患者心脏均停跳良好.两组患者血液中的cTnT、CK、CKMB和CKMM浓度在主动脉开放后2h时均显著升高,术后24h时仍处于较高水平,术后48 h时呈下降趋势.HTK组血清cTnT、CK、CKMB和CKMM浓度在开放后2h、术后24h、术后48h均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HTK组体外循环费用显著高于含血停搏液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瓣膜置换合并房颤外科治疗术中应用HTK液进行心肌保护,围术期心肌损伤酶学指标较含血停搏液有所改善,对术后恢复作用与含血停搏液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冷晶体停搏液和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应用冷晶体或含血停搏液灌注施行冠状动搭桥术35例。冷晶体组采用间断灌注;含血停搏液组灵活交替采用温血、冷血停搏液,结果含量血停搏液组与冷晶体停搏液组术前心功能及血清CK-MB值、冠状动脉搭桥支数、体外循环时间无差异,但含血停搏液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延长(P<0.01)。术后血清CK-MB值、自动复跳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不逊于冷晶体停搏液,主动脉阻断时间对心肌保护有更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与含血停搏液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行David手术及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中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行该手术的38例患者,按其心肌保护时采用不同的灌注液分为两组:HTK液组(n=19)和4∶1含血心脏停搏液组(n=19)。分别收集术前(T1)、开放升主动脉后10 min(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两组围术期各2例患者出现死亡,其中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死于继发腹主动脉破裂出血。含血停搏液和HTK液两组转机时间、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停搏液用量两组有差异。两组患者血液心肌酶谱浓度在升主动脉开放后及术后24 h均显著升高(P 0.01),术后48 h开始呈下降趋势,CK浓度在T2、T4时间点HTK液组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 0.05),CKMB浓度在T3时间点HTK液组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 0.05),cTnI浓度在T3、T4时间点HTK液组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 0.01,P 0.05),两组患者费用有差异(P 0.01)。结论两种心肌保护液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CK浓度在T2、T4时间点、CKMB浓度在T3时间点、c Tn I浓度在T3、T4时间点HTK液组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 0.05),从心肌酶谱数值上其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含血停搏液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冷含血停搏液(CBC液)在重症心脏瓣膜(SVHD)置换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40例成人SVHD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TK液组(n=20)、CBC停搏液组(n=20)。测定围术期6个时点的血清cTnI、CK-MB水平。比较两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多巴胺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升主动脉阻断后血清中cTnI、CK-MB浓度均明显升高。升主动脉阻断后10 min、升主动脉开放后30 min、术后6 h HTK组cTnI、CKMB明显低于CBC组。HTK组心脏自动复跳率远高于CBC组。术后多巴胺用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ICU停留时间HTK组明显少于CBC组。结论 HTK心脏停搏液对SVHD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4:1CBC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器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时不同心肌灌注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1年8月间采用da Vinci S机器人系统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242例患者,按其心肌保护时采用不同的灌注液分为三组:含血停搏液组(n=150);HTK液组(n=30)和不停跳组(n=62)。分别采集术前患者一般状况、手术方式、术前和术后左室射血分数(EF)、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复苏状况、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术前、手术当日、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等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三组患者一般状况、术前和术后EF值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含血停搏液组和HTK液组的手术方式、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和自动复苏率两组间比较亦无差异(P〉0.05),停搏液用量HTK液组明显多于含血停搏液组(P〈0.01)。含血停搏液组和HTK液组与不停跳组比较手术方式和体外循环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不停跳组手术为房间隔缺损修补或右房黏液瘤摘除。CK和CKMB在术前、手术后当日、术后1日和3日各组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各组手术当日和术后1日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地高于术前,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后3日则已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所有患者均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结论在机器人心脏手术中,采用含血停搏液或HTK液灌注心肌的保护方法均能获得与不停跳心肌保护方法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含血冷停搏液联合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与单用含血冷停搏液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择期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30例,其中应用含血冷停搏液联合HTK液15例(C组),单用含血冷停搏液15例(M组).灌注方法:两组麻醉方法相同,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鼻咽温<32℃时阻断升主动脉,同时行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或经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灌注.C组先用含血高钾冷停搏液灌注至心电图显示无电活动,接着灌注4℃左右的HTK液1 000ml,总灌注时间6~8 min,灌注压低于100 mmHg,如果升主动脉阻断期间出现心肌电活动或者手术需要,再用高钾含血冷停搏液或温血灌注.M组则按20 ml/kg灌注含血高钾冷停搏液,每30 min灌注1次.观察指标:升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体外循环停止时多巴胺应用情况,ICU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自动复跳率尤差别,C组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M组,体外循环停止时多巴胺使用量和在ICU停留时间C组少于M组(P<0.05).结论:康斯特保护液能够强化含血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