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X线摄影影像组学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乳腺肿块136例患者的相关X线摄影及病理资料,采用人工智能Mask R-CNN算法对乳腺肿块的精确分割,应用回归算法建立模型并验证,利用ROC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并使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效能,同时将Shap方法应用于模型的解释。结果筛选后最终纳入乳腺侧斜位(MLO)视角21个特征,头尾位(CC)视角20个特征,两个融合视角38个特征进行建模。三个模型在测试集中对乳腺肿块良恶性判别的AUC值分别为0.842、0.843、0.955。且MLO视角的组学特征建模模型和CC视角的组学特征建模模型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54),两个单视角模型与融合视角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和P=0.0059)。结论基于乳腺X线摄影多视角融合模型对良、恶性肿块的鉴别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PTB)影像表现特征。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PTB 3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结果35例 PTB(36个病灶)中19个良性,8个交界性,9个恶性。X 线表现为卵圆形(16/36)或分叶状肿块(20/36),大部分呈高密度(30/36),边界清晰(28/36),所有病灶均未见钙化、毛刺、皮肤增厚、乳头内陷及腋窝淋巴结肿大。1例 MRI 表现为分叶状肿块,T1 WI 呈等/稍低信号,T2 WI 呈不均匀高信号,DWI 呈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为Ⅱ型。结论PTB 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术前可提示诊断,最终诊断依靠手术病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腺分叶状肿瘤的X线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6例乳腺分叶状肿瘤中,良性11例,交界性3例,恶性2例。乳腺X线表现为肿块10例,其中无钙化肿块9例,肿块伴钙化1例;类圆形3例,分叶状7例;边缘清晰4例,边缘模糊6例。乳腺X线表现为边缘模糊的团块状致密腺体影6例。乳腺X线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62.5%。结论:乳腺分叶状肿瘤在乳腺X线表现上不具特异性,最终仍依靠组织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多模态X线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乳腺BI-RADS 4类肿块型病变良恶性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017年8月至2020年4月,经全屏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和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DBT)检查诊断为BI-RADS 4类乳腺病变并经病理证实的120例女性患者(4A 41例,良性34例、恶...  相似文献   

6.
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简称乳腺X线摄影)是诊断乳腺肿瘤的主要方法[1],而近年来MRI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研究将两项技术单独或联合应用于乳腺肿瘤的诊断,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1月-2011年6月住院的良恶性乳腺肿瘤患者共136例(其中男性1例),年龄19~81岁.根据单独接受乳腺X线摄影和(或)功能MRI,将患者分为钼靶组(n=50)、MRI组(n=46)和联合组(n=40).结果均采用美国放射学会BI- RADS标准评判分级:1级阴性,2级良性,3级良性可能,4级可疑恶性,5级高度提示恶性肿瘤[2].其中4、5级定为阳性诊断,1、2、3级为阴性诊断.所有诊断均经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乳腺X线成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不伴有明显恶性或良性钙化特征的类圆形肿块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类圆形肿块129例患者资料.在良性组、恶性组中分别按照7∶3的比例随机选取训练集与验证集.应用ITK-SNAP软件手动勾画乳腺X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X线钼钯及MR表现。方法搜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分叶状肿瘤病人18例,常规行双乳轴位及内外侧斜位钼靶摄片,4例加做MR平扫加增强扫描。分析其X线及MR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结果 18例病人均行钼靶摄影,4例行MR摄影,表现为肿块16例(其中1例为复发),结构紊乱2例(均为复发)。单发肿块12例,多发4例。18例中良性5例,交界性8例,恶性5例。肿块形态呈分叶状11例、圆形3例,类圆形2例。16例中肿块周围有晕环14例,边缘模糊2例,2例伴腋下淋巴结肿大,1例伴沙砾样钙化。1例MR于T2WI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分隔,增强后其内可见囊变区,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乳腺分叶状肿瘤发病率低,生物学行为复杂,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分析并认识其影像学特征对术前诊断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钼靶X线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乳腺癌的X线征象,分析误诊原因,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病变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搜集以乳腺肿块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300例,从中选出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病例28例,良性病变6例;误诊病例6例。误诊病例中4例病理报告为良性而X线诊断为恶性肿瘤,包括纤维瘤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特发性肉芽肿性炎1例;2例病理报告为乳腺癌而术前误诊为良性病变。分析乳腺癌及误诊病例的X线表现,总结误诊原因。结果:乳腺癌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多位于外上象限,大多数可见肿块影,边界模糊,有沿导管分布的泥沙样、断针样钙化,病侧血管增粗;4例误诊的良性病例因具有部分恶性病变特征而误诊,回顾分析时可见它们与恶性肿瘤的不同之处在于无明显肿块影,钙化点较粗大且分布不规则;2例因肿块边界清晰而误诊为良性病变,回顾分析时见其部分边界不清,且伴病侧血管及Cooper韧带增粗等恶性征象。结论:仔细分析钼靶X线病变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良恶性小肾肿瘤(直径≤4 cm)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为恶性小肾肿瘤患者151例,良性小肾肿瘤患者49例。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将200例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140例及验证集60例,分别于肾皮髓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逐层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进行降维,建立单独期相模型和联合期相模型共7个模型:1)皮髓质期;2)实质期;3)排泄期;4)皮髓质期-实质期;5)皮髓质期-排泄期;6)实质期-排泄期;7)三期联合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间的效能差异。结果 三期联合模型的鉴别效能(训练集AUC为0.931;验证集AUC为0.870)高于两两联合模型和单独期相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髓质期-实质期模型的鉴别效能(训练集AUC为0.913,验证集AUC为0.832)高于皮质期-排泄期模型、实质期-排泄期模型和单独期相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期相模型中...  相似文献   

11.
叶状瘤占乳腺肿瘤的1%,约占乳腺上皮样肿瘤的2~3%。与纤维腺瘤一样,叶状瘤是由上皮成份及结缔组织基质构成的,但叶状瘤具有更完善的基质细胞结构。内眼观察叶状瘤呈内质。分叶、囊状,Mueler J首先于1838年将叶状瘤描述为“叶状囊性内瘤”,并认为该肿瘤为良性。1931年Lee B报道%,局部复发约为20首例转移性叶状瘤,此后相继有转移性叶状瘤的报道。叶状瘤转移的发生率为6%-22%,并常由于不完全性外科手术切除引起,绝大多数复发病灶其组织学上类似于原发肿瘤,但其侵袭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叶状瘤占乳腺肿瘤的1%,约占乳腺上皮样肿瘤的2~3%[1]。与纤维腺瘤一样,叶状瘤是由上皮成份及结缔组织基质构成的,但叶状瘤具有更完善的基质细胞结构。肉眼观察叶状瘤呈肉质。分叶、囊状,MulerJ首先于1838年将叶状瘤描述为“叶状囊性肉瘤”,并认为该肿瘤为良性。1931年L  相似文献   

13.
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及X线钼靶表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和乳腺X线摄影资料.良性1例,恶性1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51岁,病程1周~4年。首发症状为乳腺无痛性包块,3例患者肿块近期迅速长大。结果:所有肿块触诊质地坚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乳腺X线摄影片共显示瘤体6个.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46),均为高密度.无毛刺肿块,分叶形3个、圆形1个、椭圆形2个。肿块直径2.5~7.5cm。4个肿块边缘;青晰、光滑.3个可见薄层透明晕环绕;另2个瘤体边缘部分清楚。肿块内未见钙化,未见异常血管像,邻近结构紊乱及腋下淋巴结增大。结论:分叶状肿瘤在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上与纤维腺瘤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年龄较大的女性、乳腺发现较大肿块且短期内迅速长大应高度怀疑分叶状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X线表现,探讨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术前乳腺X线检查资料。结果26例乳腺叶状肿瘤中,良性21例(80.8%)交界性3例(11.5%)恶性2例(7.7%)。其中18例乳腺叶状肿瘤多位于外上象限,直径1.7~9.3cm,19例肿块表现为圆形、边缘光整,5例表现为分叶状,7例为多发肿块,2例为边缘模糊、有毛刺征,1例发现钙化灶,21例发现"透明晕"。结论妇女乳房内肿块大、分叶状且周边有"透明晕"是乳腺叶状肿瘤较特征的X线征象,近期肿块迅速增大有助于叶状肿瘤的诊断。X线表现与组织学分型有一定关系,边缘模糊,有毛刺提示恶性程度较高。认识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表现和X线特征,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在良恶性乳腺肿瘤中钼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影像组学分析的临床诊断价值与预测模型研究.方法 选取首次确诊为乳腺肿瘤的184例患者,均行钼靶、SPE/CT及DCE-MRI检查,并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92例)和验证组(92例),其中恶性肿瘤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乳腺X线摄影的影像组学在乳腺肿块和钙化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并将结果与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相对比.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PACS系统中2014年5月1日-2020年3月1日诊断性乳腺X线图像,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边界清晰的乳腺肿块性病变患者188例(316幅X线图像)和钙化性病变患者215例(364幅X...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瘤(PT)X线和MRI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P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22例行X线检查,19例行MRI。结果 30例均为单发,表现为乳腺内直径1.5~21 cm(平均6.2 cm)的肿块;22例行乳腺X线检查者,病灶表现为圆形(5例)或分叶状(17例)、密度高于邻近腺体的肿块,边界清楚(16例)或部分不清(6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现钙化及邻近皮肤增厚、乳头回缩、周围乳腺结构扭曲等恶性征象。行MRI的19例患者,病灶表现为圆形(7例)或分叶状(12例),T1WI上呈等信号(8例)或低信号(11例),信号均匀(12例)或不均匀(7例),出现囊变或分隔(5例)、出血(2例);19例肿瘤T2WI上均为高信号,动态增强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呈平台型16例,轻度流出型3例。30例PT病理诊断:Ⅰ级14例,Ⅱ级10例,Ⅲ级6例。结论 P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尤其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其良恶性的判定仍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超声和数字乳腺摄影术(DM)联合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DM及全乳超声检查85例女性患者影像学资料。使用SPSS 19.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85例共检出96个病灶,其中恶性39个,良性57个。乳腺恶性肿块组平均年龄(47.29±10.755)岁,高于良性组的(42.64±8.108)岁(P0.05)。DM的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78.9%,假阳性率为21.1%,假阴性率为23.1%。超声的敏感性为74.4%,特异性75.4%,假阳性率为24.6%,假阴性率为25.6%。DM与超声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4.9%、75.4%、24.6%、5.1%。结论:DM和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均有重要的鉴别价值。两者联合诊断可提高乳腺恶性肿块的检出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影像组学标签在预测乳腺癌HER2表达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苏州市立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X线资料.共入组222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3.70±14.46)岁,其中HER2阳性患者59例,阴性患者163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