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雪梅  穆雪鹍  傅应云  陈子盛 《吉林医学》2012,33(19):4047-4049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疑诊IPA的呼吸科患者,用ELISA方法行BALF和血清GM检测,用统计学方法了解BALF GM检测的诊断效率。结果:共入选82例临床高度怀疑IPA的患者,其中2例确诊IPA,10例临床诊断IPA,7例拟诊IPA,共计19例作为病例组,其余63例非IPA患者作为对照组。当以GM值为0.5作为界值时,BALF GM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2%、82.5%、59.3%和94.5%,而血清GM检测在同样界值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2.6%、90.5%、62.5%和86.4%;以GM值为1.0作为界值时,BALF和血清GM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可达100%,但BALF GM检测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68.4%和91.3%)明显高于血清GM检测(26.3%和81.8%)。结论:BALF GM检测在诊断IPA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汪伟伟  孙岚  俞康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1):117-120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简称GM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并发侵袭性肺曲霉感染(IPA)的诊断价值。方法 5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按回顾性诊断标准分为确诊IPA 8例,可疑IPA 12例,排除IPA 31例。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或其他体液标本的GM含量,结果以GM吸光度值判断,对确诊组中的3例患者在治疗后复查GM。结果确诊IPA组和可疑IPA组的血清GM吸光度值明显高于排除IPA组。将0.7作为阳性界定值时,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分别为87.5%、96.6%、87.5%、96.6%。结论血清GM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感染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对非中性粒细胞减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55例疑似非粒细胞减少IPA并接受血清和BALF GM检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非粒细胞减少IPA标准确诊为IPA者25例,纳入IPA组;排除IPA后30例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支气管镜检查,行血清和BALF GM检测。比较IPA组和对照组血清及BALF GM值,利用ROC曲线分析并比较血清及BALF GM值对非粒细胞减少IPA的诊断价值,并采用一致性检验分析血清及BALF GM值分别诊断非粒细胞减少IPA的价值。结果 IPA组血清GM值及BALF GM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经ROC曲线处理,结果显示血清及BALF GM值对非粒细胞减少IPA均有一定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0.83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及BALF GM值联合诊断非粒细胞减少IPA的灵敏度为84.00%,特异度为83.33%,准确率为83.64%,阳性预测值为80.77%,阴性预测值为86.21%,Kappa值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联合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血清烟曲霉特异性抗体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合并IPA的96例COPD患者,均行m NGS、GM试验和血清烟曲霉特异性抗体检测,根据“金标准”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IPA组(=40)和非IPA组(=56),比较各检测结果,分析血清GM值及烟曲霉Ig G抗体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IPA的诊断价值,分析三者联合诊断IPA与最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m NGS检出阳性44例,其中真阳性36例,阴性52例,其中真阴性48例。IPA组血清GM值及烟曲霉Ig G抗体水平均高于非IPA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GM值、烟曲霉Ig G抗体水平诊断IPA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64、77.32 k AU/L,对应的为0.804、0.807,联合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6.88%、92.19%、93.75%,与最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检验和血清烟曲霉Ig G抗体检测对COPD合并IP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最终诊断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清l,3-β-D-葡聚糖(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CT检查和三者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IP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呼吸科及重症监护室诊治COPD患者9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IPA组(COPD合并IPA)患者49例,单纯COPD组(COPD不合并IPA)患者46例,对患者均行血清G试验、GM试验、胸部CT检查,分析3种方法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3种方法单独检测的敏感度均很低,特异度均较高。三者中两两比较,GM试验的敏感度较好,特异度三者相近(P>0.05);3种方法联合检测,较单独G试验、GM试验及CT检测的敏感度要高(χ~2=23.5、5.4、16.5,P均<0.05),但特异度略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试验、GM试验联合胸部CT检查能提高COPD患者中IPA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利于临床医生早期诊断COPD合并IPA。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GM)质量浓度对侵袭性肺曲霉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EORTC/IFICG)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指南,将我校华西医院295例高危感染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分为IPA确诊组(42例)、临床诊断组(68例)、拟诊组(61例)和排除组(1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检测患者BALF中GM质量浓度(BALF GM试验)、血清中GM的质量浓度(血清GM试验),以临床确诊和临床诊断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IPFI)为金标准(+),以排除为金标准(-),以GM试验中GM值≥拟定的GM阈值为诊断性试验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了解BALF GM检测在不同阈值下对IPFI的诊断效率,以约登指数最大确定本研究BALF GM的最佳诊断点。结果 以BALF GM结果做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32,当BALF GM值为1.5 ng/mL时,以此为最值诊断点,其敏感性为87.5%,特异性96.7%,阳性预测值为87.5%,阴性预测值为96.7%。BALF GM值和血清GM值均为确诊组>临床诊断组>排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M阈值以0.5 ng/mL为临界值,BALF的GM阈值以1.5 ng/mL为临界值,计算阳性率,发现BALF GM在确诊组、临床诊断组的阳性率高于血清组(P<0.05);并且血清GM中存在较高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结论 测定BALF的GM浓度具有快速、准确、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优点,有助于IP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并发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PFI)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存在肺真菌感染的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AECOPD仅存在细菌感染的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及BALF测定G和GM试验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并对BALF测定G、GM试验的诊断价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观察组中,BALF G试验阳性结果22例,GM试验阳性结果18例,血清G试验阳性结果20例,GM试验阳性结果16例,BALF GM联合G试验阳性23例;血清GM联合G试验阳性22例。BALF G试验联合GM试验检测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2.3%、88.5%、93.5%、93.2%、7.7%和11.5%,P < 0.05。   结论   肺泡灌洗液G和GM试验对早期诊断AECOPD患者并发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高,且优于血清G和GM试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分辨CT联合半乳甘露聚糖含量检测(GM试验)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肺曲霉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高度怀疑继发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96例,确诊后分为感染组39例和非感染组57例,采用HRCT扫描肺部,分析CT征象,同时GM试验检测患者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含量,分为阳性病例及阴性病例,统计肺部HRCT和血清GM试验单独和联合应用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HRCT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66.7%、87.7%、78.8%、73.5%;血清GM试验分别是82.1%、91.2%、86.3%、88.1%;HRCT和血清GM试验并联分别是94.5%、82.5%、78.7%、96.0%;HRCT和血清GM试验串联分别是61.5%、94.7%、88.9%、78.3%。结论相对于HRCT和血清GM试验单独使用,HRCT和血清GM试验并联诊断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继发IPA的灵敏性和阴性预测值更高,串联分析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更高,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STOP-Bang问卷在基层医院筛查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作用。方法选取COPD可疑合并OSAHS的患者230例,用STOP-Bang问卷评分,并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患者睡眠。使用Kappa检验评价STOP-Bang问卷评分和PSG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绘制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根据呼吸暂停指数(AHI)结果将230例患者分为OSAHS组171例和非OSAHS组59例。STOP-Bang问卷评分结果与PSG监测结果符合率为82.17%。以STOP-Bang问卷评分≥3分为诊断界值,以AHI≥5次/h、AHI≥15次/h、≥30次/h为金标准,灵敏度分别为89.53%、95.74%、98.02%,特异度分别为46.15%、35.96%、27.9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53%、70.31%和51.5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37%,84.21%和94.74%。当AHI≥5次/h时,AUC为0.881。结论STOP-Bang问卷可用于筛查COPD合并OSAHS患者,该量表评价实施简单,灵敏度较高,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rAg-LFA)检测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8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4家住院患者,经肺组织活检病理确认的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分为肺隐球菌病组72例,非肺隐球菌病组236例。患者均行血清和BALF CrAg-LFA检测及微生物培养。结果肺隐球菌病组中,血清CrAg-LFA阳性54例,阴性18例,培养隐球菌阳性1例,阴性71例;BALF CrAg-LFA阳性67例,阴性5例,涂片或培养隐球菌阳性9例,阴性63例。非肺隐球菌病组中,血清CrAg-LFA弱阳性1例,阴性235例;血清培养97例,无隐球菌生长;BALF CrAg-LFA检测236例,均阴性,培养121例,无隐球菌生长。血清CrAg-LFA检测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99.6%,阳性预测值为98.2%,阴性预测值为92.9%;BALF CrAg-LFA检测的敏感性为93.6%,特异性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97.9%。肺隐球菌病组BALF CrAg-LFA检测的敏感性高于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5,P0.05)。结论 CrAg-LFA检测快速、简单,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BALF比血清有更大的临床意义,BALF CrAg-LFA阳性结果等同于微生物学阳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世界第三大死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但面对这个可防、可治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临床诊疗仍存在诸多如健康教育不足、随访缺失、临床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以上均可能是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致使后期治疗效果欠佳、难度增大,以及社会经济负担增加等。故加快促进临床管理的规范化,提高诊疗精度和效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2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指南,结合我国临床诊疗现状和疾病研究进展,针对COPD稳定期非药物管理策略进行解析,包括肺功能测定和评估、减少危险因素暴露、肺康复、氧疗、无创通气和外科治疗,以期为我国临床医师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优化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至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COPD所至严重呼吸衰竭患者54例(昏迷组27例,非昏迷组27例),观察平均住院日、气管插管率、病死率以及通气前后心率及血气指标变化.未使用呼吸机的常规治疗组26例做为对照.结果:NPPV组住院时间缩短,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病死率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NPPV治疗组无论是昏迷患者还是非昏迷患者通气后心率下降、血气指标改善,与通气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用BiPAP模式行NPPV是治疗COPD所至严重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合并意识障碍的患者也有效,及早应用能迅速缓解病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准确性、治疗规范性对患者的影响,从患者病情进展原因分析中论述慢性支气管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差异及治疗策略,以期促进社区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生活质量的高发病,其在遗传学、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争论。本文对有关COP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患者血甭胆碱脂酶(Ch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色测定法测定36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30例正常人血清ChE活性。结果: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ChE活力明显低于缓解期(P<0.001);亦明显低于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ChE是反映慢性肺心病情及评价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糖尿病时肺功能的变化。方法本研究设单纯COPD组(30例),COPD合并糖尿病组(38例)。将COPD合并糖尿病组患者根据有无微血管病变(眼底和肾脏)及神经系统病变再分为有并发症组(22例)和无并发症组(16例),检测肺活量(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一氧化碳弥散(DLCO)及单位肺泡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等肺功能指标,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别比较单纯COPD组、COPD合并糖尿病有并发症组以及COPD合并糖尿病无并发症组之间各项肺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COPD合并糖尿病有并发症组VC、DLCO及DLCO/VA低于单纯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合并糖尿病有并发症组DLCO及DLCO/VA低于COPD合并糖尿病无并发症组,3组间FEV1,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等微血管病变时,进一步加重了限制性通气障碍。  相似文献   

17.
黄斐斐  陈丽华  张雯  李凡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2):4032-4036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早期开始肺康复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AECOP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抗炎、祛痰、平喘、氧疗等常规治疗,并发放AECOPD肺康复宣传资料。肺康复干预组于入院第1周内开始肺康复,包括健康教育、放松训练、呼吸训练、运动训练、超短波治疗。分别于住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测量肺功能、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改良Borg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 对照组、干预组分别有53、43例患者完成随访。对照组6个月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较住院时下降(P<0.05);干预组6个月后FVC较住院时下降(P<0.05);6个月后FEV1、FEV1%与住院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个月后mMRC分级较住院时恶化(P<0.05);而干预组6个月后mMRC分级与住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干预组CAT评分、改良Borg评分低于对照组,6MWD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AECOPD住院患者中开展早期肺康复干预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活动耐量。  相似文献   

18.
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改良三袖套管吻合法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供、受体。供体术前、受体再灌注2h测血气;受体术前、再灌注后2h分别记录肺动态顺应性、气道阻力和吸气峰压值。再灌注2h后取移植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再灌注2h各项气体交换指标较基础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受体的各项呼吸力学指标呈下降趋势,但较基础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见移植肺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和肺间质内有炎症细胞及红细胞渗出。结论改良三袖套管吻合法简化了手术操作,可用于肺移植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水通道蛋白5(AQP5)及其上游信号通道调节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下游信号通道调节因子黏蛋白5AC(MUC5AC)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气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7.398、36.99、73.98 g·kg-1·g-1)。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采用香烟熏结合脂多糖气管滴入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采用益气化痰中药煎剂治疗COPD大鼠30 d后取材,观察肺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AQP5、TNF-α、MUC5AC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AQP5、TNF-α和MUC5AC的含量。【结果】益气化痰汤各剂量组均可改善COPD大鼠的肺组织病理损害,减弱肺组织MUC5AC、TNF-α表达,增强AQP5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BALF中AQP5浓度显著下降(P0.01),TNF-α和MUC5AC浓度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肺组织BALF中AQP5浓度显著升高(P0.01),TNF-α和MUC5AC浓度显著下降(P0.01)。与低、中剂量组比较,益气化痰汤高剂量组作用显著(P0.01)。【结论】益气化痰方对COPD的疗效可能与水通道转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进展及预后判断中的生物标记作用。方法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SPD浓度的差异,比较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SPD浓度的变化,进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并分析治疗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SPD与SGRQ之间的关系。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SPD浓度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治疗后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SPD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SPD浓度与SGRQ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SPD有望成为一种肺特异性生物标记物在COPD的发展进程、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