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例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行血管造影后行PTA。结果经皮血管成形术后,内瘘血流震颤明显增强,可保证血液透析时血流量达220~260 mL/min,完成有效透析。结论 PTA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孟永前  孙兵 《江苏医药》2020,46(10):992-99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前臂动静脉瘘(AVF)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前臂AVF狭窄患者32例在B超引导下行PTA治疗,评估内瘘狭窄相关指标的变化,计算内瘘通畅率。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AVF狭窄血管内径(D)增大,峰值流速(Vmax)减少,肱动脉血流量及透析充分性均提高(P<0.05);术后即刻、1 d和3 d的AVF狭窄血管D和横断面积(S)均增加(P<0.05),狭窄部位Vmax和肱动脉阻力指数(RI)均降低(P<0.05)。与术后即刻比较,术后1 d和3 d的AVF狭窄血管D和S增加,Vmax和肱动脉RI降低(P<0.05)。32例患者术后3、6个月内瘘通畅率分别为96.88%、87.50%。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6%;1例为渗出,1例为周围肿胀,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良好。结论超声引导下PTA用于前臂AVF狭窄患者治疗能有效、及时修复前臂AVF狭窄,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3.
江德胜  张晓云 《安徽医药》2020,41(4):460-462
目的 比较慢性肾病血透患者上肢内瘘血管CT血管造影(CTA)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评估2种方法对上肢内瘘血管狭窄的判断价值。方法 将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六安世立医院60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且出现内瘘血管功能不全的慢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A成像与DSA造影检查,所获图像分别由CTA、DSA各2位工作年限>5年的影像科医师读片,观察血管狭窄情况,对比CTA与DSA评估结果。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TA成像和DSA造影检查。DSA造影显示245个有评价意义的血管节段中,正常血管124个,轻度狭窄23个,中度狭窄46个,重度狭窄35个,完全闭塞17个。CTA检查有258个良好显示的血管节段,其中正常血管节段131个,发生狭窄的血管节段127个。以DSA结果作为标准,CTA对上肢内瘘血管狭窄分级评估灵敏度为80.99%,特异度为94.35%,准确度为87.76%,CTA与DSA评估一致性Kappa值为0.755。结论 CTA检查对慢性肾病血透患者上肢内瘘血管狭窄评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PTA)治疗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中期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AVF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PTA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血栓切除术.记录两组手术前后临床指标,并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机能不全和闭塞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机能不全和闭塞患者行血管造影。31例血栓形成闭塞者行溶栓治疗,11例血管狭窄者行经皮血管成形术。结果初次造影结果显示,11例单纯性狭窄,31例血栓闭塞。31例通道血栓闭塞溶栓者即时开通率为70.96%(22/31);11例狭窄血管行血管成形术治疗,成功9例,失败2例,成功率81.81%。取栓8例,成功7例,成功率87.75%。结论血管造影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机能不全和闭塞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甘振  陈涛  冯玉明  周良  管敬 《江苏医药》2020,46(2):162-166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失功的价值,分析术后AVG一期通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例AVG失功的临床资料。PTA术中应用高压球囊于血管狭窄处进行扩张,合并血栓病例采用大腔导管抽吸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后造影评价疗效。术后随访1.5~45个月;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原AVG废弃或AVG反复狭窄、血栓形成行手术治疗。结果术中造影证实AVG单一狭窄22例,多处狭窄10例。狭窄长度(38.7±32.2)mm,狭窄程度(72.1±9.6)%,PTA后残留狭窄(23.7±8.9)%。手术临床成功率100%,手术技术成功率71.9%。Kaplan-Meier法示,术后AVG6个月和12个月的一期累积通畅率为59.2%和18.3%,辅助一期累积通畅率为81.3%和49.2%,二期累积通畅率为86.8%和74.0%。Cox比例风险模型示,PTA技术成功及术中无静脉破裂发生是术后一期通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PTA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G失功临床成功率高,安全性好,但术后一期通畅时间有限。PTA技术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18例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均应用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手术情况、术后随访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管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0%。术后所有患者均未见血管出血、破裂及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狭窄处内径(4.37±0.58)mm、透析血流量(251.37±18.29)ml/min大于术前的(2.01±0.56)mm、(182.24±15.19)ml/min,狭窄处峰值流速(210.67±30.45)cm/s慢于术前的(490.50±44.31)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半年内再干预率为5.6%(1/18), 1年内再干预率为22.2%(4/18), 1年通畅率为72.2%(13/18)。结论 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简便易行,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在吞咽困难患者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1年11月至2019年5月因吞咽困难行DSA引导下经皮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患者72例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该法应用的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72例患者均在DSA下成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方法.方法 5例患者中4例经患侧肱动脉穿刺、1例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行前臂动脉DSA检查及动静脉内瘘术狭窄血管内球囊成形术(PTA).结果 5例狭窄程度达到90%~98%,范围4~9cm,血管内球囊成形术后狭窄程度改善到10%以下,技术成功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狭窄血管内球囊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接受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不应用彩超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监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应用彩超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监测,分析两组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静脉通道畅通率、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肾功能改善时间和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总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静脉通道畅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肾功能改善时间和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肾衰竭患者在接受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实施监测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技术应用及临床价值,旨在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患胆道结石、胆囊癌、胆管癌、肝转移癌引起的阻塞性黄疸137例患者在彩超引导下行PTCD,置管147根,合适胆管选择左肝高于右肝。结果1次穿刺成功率98.58%,2次成功率100%。引流管放置时间3~186d,发生并发症6例,占4.4%。结论彩超引导下PTCD是目前最为简便、安全、实用的胆道减压方法。  相似文献   

14.
TCD和MRA检查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可靠性。方法对128例经过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存在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进行TCD和MRA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77.2%,另外有2例遗漏(大脑中动脉),还有3例为假阳性(颈内动脉)。MR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83.5%,没有遗漏,还有12为假阳性(颈内动脉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5例)。结论 TCD和MRA检查作为便捷的颅内动脉狭窄筛查方法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探讨高频彩超在行动静脉内瘘术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2015—2017年179例行动静脉内瘘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术前采用高频彩超评估血管条件,筛选不适合手术血管;术后采用高频彩超监测血管成熟情况及内瘘狭窄、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内径≥1.2 mm,动脉内径≥1.5 mm的血管适合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血流量在500~600 ml/min,既能满足透析要求,又能降低内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12例静脉内径在1.0~1.2 mm,但静脉充盈良好,在握拳加压1 min后内径能达2.0 mm者,手术亦成功,术后内瘘流量达标。1例术后2+个月使用内瘘时无法满足透析要求,改行中心静脉cuff管透析。1例术后2年出现造瘘侧上肢肿胀,检查提示中心静脉狭窄。8例出现内瘘血栓,6例内瘘狭窄。在行动静脉内瘘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高频彩超对于术前血管的评估,术后血管的成熟情况及并发症的监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严艳  黄芝 《中国医药科学》2013,(24):129-130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制定相关的预防对策。方法记录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情况,统计患者开始透析时间,动静脉内瘘开始使用时间和失功时间。结果117例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中,发生内瘘阻塞12例,占10.3%。12例发生内瘘阻塞者中高血压10例、糖尿病肾病7例、红斑狼疮肾炎5例、多囊肾2例;高凝状态所致5例,超滤量过多4例,压迫时间过长2例,内瘘使用过早1例。结论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正确选择血管,进行有效的术后护理,避免过早使用内瘘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内瘘阻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内瘘保护罩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8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在透析治疗期间分别使用改良内瘘保护罩和简易保护罩,比较两组病人6个月透析治疗期间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内瘘渗血、血肿、疼痛、针头滑脱等并发症发生率为0.16%、0.10%、0.06%、0;对照组渗血、血肿、疼痛、针头滑脱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79%、0.35%、2.53%、0.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观察组95%,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内瘘保护罩明显降低内瘘并发症,提高透析效果,增加病人舒适度、提高病人满意度,减轻护士工作压力与风险.  相似文献   

18.
张家庆  刘萍  王业梅 《安徽医药》2017,38(6):720-722
目的 比较支架植入与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手术成功率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收治的40例AVF狭窄或闭塞患者,随机分为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通畅率。结果 支架植入组与球囊扩张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无死亡病例,术后12个月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开放率分别为80.0%和4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植入在手术成功率与12个月内的开放率均较高,且优于球囊扩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改良穿刺法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使用改良穿刺法对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效果。方法 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动脉端离心方向穿刺法,两组患者静脉端均为向心方向穿刺。观察两组内瘘并发症包括动脉瘤、内瘘狭窄、内瘘阻塞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种穿刺方式的透析效率包括尿素氮及肌酐清除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影响透析效率。结论 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能保证透析效率,降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血透)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情绪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内瘘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