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参加社会实践是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必修课。要纳入教学计划;围绕成才这个中心,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增长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了解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复杂性与大学生成才道路、历史责任感的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实证研究,了解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改善医学生职业认同状况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文献资料、访谈,将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分为职业环境、职业价值、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五大维度,编制《医学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汕头大学医学院在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20.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汕头大学医学院医学生整体职业认同水平3分以上的占96%,其中职业价值得分较高,而职业行为、职业环境得分相对较低。自愿选择学医的学生在职业认同各维度上得分较高;学生干部在职业价值、情感、行为方面得分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医学生职业认同感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当前的职业环境干扰着医学生的职业认同,职业行为的选择偏于消极;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职业认同感有所下降;组织能力的锻炼有利于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职业环境、求学兴趣、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是影响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关键因素。政府应加强监管,学校要加强引导,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增强学生从业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梅思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9(1):72-75,封三
目的:探究医学生职业认同与人文关怀能力、生涯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认同量表、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问卷与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江浙地区6所高校的960名大一至大三年级的在校医学类本科生开展研究。结果:医学生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中等偏高,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医学生的职业认同高于无学生干部经历的医学生(P<0.05);未来期望、诚实、克服困难、耐心对职业认同有正向影响;生涯自我效能感在人文关怀能力与职业认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学校、医院、社会应形成合力,注重提升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与生涯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新入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认同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2020年新入学的医学专业研究生职业认同情况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职业认同的得分为(3.75±0.54)。讨论:新入学医学专业研究生职业认同整体水平较高,但职业认知较低。硕士职业认同得分高于博士。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医学生职业认同得分高于未当过学生干部的医学生。选择我院原因为认同学校/医院核心价值观、科室/导师水平的医学生职业认同得分更高。职业认同得分更高的医学生,疫情期间心理状况更加稳定。对策:构建和谐行医环境,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重视医学生德行教育。提升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针对性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5.
《西北医学教育》2015,(3):418-419
阅读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能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为:有助于丰富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有利于拓展思维,提高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益于颐养心灵,促进医学生精神成长,养成崇高职业境界。因此,要培养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优质阅读、自主阅读和开放性阅读。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学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就业市场对医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就业观面临新问题,对医学生进行就业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医学生的就业素质是指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而获得工作的能力,同时,它还包括保持工作和实现晋升的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素质.要了解这些综合素质包括那些,就要了解用人单位是根据哪些相关因素录用他们认可的人才的;随着高校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对决定医学毕业生就业与否的影响因素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尤其是越来越为就业指导工作者所关注.通过对医学生多年的就业指导工作的总结,笔者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职业责任感的认知现状及变化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培养策略.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0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建立并录入Excel2003数据库,使用SPSS17.0进行主成分分析处理.结果 一年级至五年级医学生对职业责任感认知的主成分得分为0.5975、0.6235、0.6433、0.6118、0.6024;在校医学生对职业责任感认知状况的发展存在着反复与曲折;影响医学生职业责任感认知的因素侧重于两个方面.结论 在校医学生对职业责任感的认知发展并不稳定,有反复现象,须正视其发展规律并根据影响因素合理引导与培养.  相似文献   

8.
医学生赴基层医疗机构就业意愿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某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对医学教育、职业规划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认识,探究影响医学生赴基层就业意愿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38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与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医学生择业首选东部发达地区,仅有16.3%的医学生愿意在基层医疗机构就业,但有93.0%的医学生希望有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经历;在校教育满意度、职业晋升空间认知与起点年薪期望值是影响基层就业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 医学生对职业认知不理性;学校应当通过通识教育与职业规划引导医学生面向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与分析学校课程对医学生职业精神形成的影响,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方法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校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对在校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形成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应加强显性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发挥隐性课程细微处的育人优势;要注重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结合,突显各自的优势,共同发挥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与分析H1N1甲流事件与医学生职业心态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H1N1甲流事件对108名医学生职业态度、学习兴趣、就业取向等的影响。结果 H1N1甲流事件对多数医学生的职业态度、学习兴趣、就业取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影响是正面的。结论 H1N1甲流事件对医学生职业心态的主要影响是积极的,促进医学生增强专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心理学量表对某医学院校401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63.34%医学生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51.87%医学生倾听能力在平均水平,20.7%学生需要培养更有效的倾听习惯。(2)EPQ-N维度和E维度、倾听能力、交往开放性是预测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因素。结论:培养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宜从人格层面和沟通技巧方面着手,课程自修与选修相结合,运用网络教学、案例分析、团体训练、专题讲座等形式提升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2.
医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影响着服务病人的质量,文章探讨如何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本研究对416名学生和45名医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可见,职业素养对于医学生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医学生的素养影响着医疗服务的质量,病患的生命。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形式、方法、内容有待改善;要充分结合高职医学生人才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是医学生迈向工作岗位前的必由之路,亦是临床教学的关键。急诊科是培养医学生急救意识和掌握急救技术的主要基地,从1987年以来,为了确保医学生急诊实习质量,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急救能力,我科对医学生进行了全面管理,并针对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了7项要求,深受同学欢迎,获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1.医德要高尚。急诊工作与病人的生死存亡密切相关,医务人员的职业医德水平,直接影响着急救工作的质量。对实习学生进行急救医德、医风教育,培养他们强烈的急救事业心和责任心,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当前医患关系影响下医学生的职业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制问卷,对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一至五年级的10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当前医患关系影响下,医学生职业认知水平普遍不高。其中,男生的就业信心水平明显高于女生(P<0.01);低年级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水平、就业信心水平、职业道德水平、职业信心水平均高于高年级医学生(P<0.01);独生子女医学生的就业信心水平高于非独生医学生(P<0.05);班干部的专业知识水平、沟通能力水平、就业信心水平和职业素质水平均高于非班干部(P<0.05~P<0.01)。结论:当前不良的医患关系已经通过多种途径对医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造成了负面影响,需要通过政府、社会、医院、学校和医学生的共同努力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冠疫情医学生家庭功能与学业成就改善的关系,为推进家校合作、提升医学生学业成就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生发放电子版问卷了解家庭功能及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分析家庭功能对医学生学业成就改善的影响,以及与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相关性。结果:家庭功能、适应性与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期末成绩以及成绩改善情况呈正相关,与疫情前在校学习的期末成绩无相关性;家庭功能及其亲密度、适应性与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及其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疫情期间家庭功能对医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直接及间接的影响,家庭功能发挥得越好,医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越强,学业成就越高。提示医学高校教育者要注重家庭与学校有机结合,协助家庭功能的良好发挥,推动家校合作,以期提高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及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学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前后对实习满意度认知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教学及医院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对临床医学生于不同实习阶段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学制医学生实习前后对实习满意度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实习后满意度均略有下降;八年制较五年制医学生实习满意度总体较高。结论:总体上医学生对临床实习满意度评价中等偏上,但高等医学院校应坚持长学制教育,并尽早规划职业发展,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医学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缄默知识的含义及其对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指出缄默知识是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通过向医学生讲授缄默知识的含义及意义,帮助医学生外显化有关的缄默知识并使其学习和丰富自身的缄默知识,从而促进医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走出医学生职业伦理能力培养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培育医学生职业伦理能力是医学人文发展的需要,剖析当代医学生职业伦理能力欠缺的原因,探究提升医学生职业伦理能力的路径:倡导社会重视医学伦理宣教;加强医学院校系统教育熏陶;强化临床实践中践行;多层面多途径提高医学生职业伦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医院暴力的认知状况及医院暴力事件对医学生的影响.方法:用自制调查表于2013年11月对台州地区151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90.11%的学生知晓医院暴力,不同专业、年级医学生医院暴力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医院暴力事件的获知途径绝大多数来源于网络;81.50%的医学生认为医疗体制不健全是导致医院暴力发生的最主要原因;52.67%的医学生表示医院暴力事件后,自己压力很大,职业选择有动摇.结论:医院暴力事件对医学生专业学习及职业前景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维持医学生坚定的职业信念需要医学教育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医学生职业人格特质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医学生职业人格情况。方法:应用16PF测量工具、自编对医学生职业人格品质的评价问卷等,对我校医学生的职业人格特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生阶段与四年级学生的比较,四年级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和世故性都明显优于新生。结论:几年的学校教育,在医学生职业人格品质的完善方面有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