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明确嘈杂的概念和病位,指出病机为胃失通降和肝胃脾失和。认为临床辨证若为湿热型,治以清降化浊法;肝胃不和型,治以抑木扶土法;胃阴虚型,治以甘凉濡润法;脾胃气虚型,治以益气健脾,和胃降逆法。并提出了预后及防治要点。  相似文献   

2.
浅论嘈杂及其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航 《江苏中医》1994,15(1):34-35
本文明确嘈杂的概念和病位,指出病机为胃失通降和肝胃脾失和。认为临床辨证苦为湿热型,治以清降化浊法;肝胃不和型,治以抑木扶土法;胃阴虚型,治以甘凉濡润法;脾胃气虚型,治以益气健脾,和胃降逆法。并提出了预后及防治要点。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主要与情志失调、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外侵袭等因素相关,诸因素或单独致病,或合而为病,病位在胃,但与肝密切相关,治疗应谨遵叶天士“忌刚用柔”之法则,顺应木性,把握木土乘克关系,从肝论治。肝气郁结者,治以疏肝和胃解郁,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肝胃郁热者,治以清肝泄热和胃,肝热清则胃得和,用左金丸加减;肝胃阴虚者,治以益胃生津、柔肝养阴,药用沙参、石斛、女贞子、麦冬等。胃络瘀阻者,治以活血化瘀,补肝养血,药用当归、白芍、桃仁等。同时,还应重视医学-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应用,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二者相合,常有佳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任达然老中医治疗呃逆的经验,认为该病与气机升降失常、胃气上逆有关,并针对不同病机进行辨治。若因寒呃逆,予以温胃祛寒;胃热致呃,拟以清降之法;阳明腑实所致呃逆,通腑泄热可以奏效;若是肝木犯中,疗以顺气降逆;中风续发呃逆,亟投潜阳镇肝;如胃阴耗损,运用滋养胃阴以治其本。文中并例举验案,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水寒土湿木郁”是黄元御辨治疾病的核心病机,为明确该病机内涵,以《四圣心源》为基础,围绕水、土、木生理病理联系、病症辨治、用药法度等多角度探析该学术思想。生理病理方面,肾水易寒,脾土易湿,肝木易郁,故形成“水寒土湿木郁”病机理论;辨治方面,广泛应用于惊悸、血证、痛证,妇人杂病等诸多疾病辨治;用药方面,黄师药专而精,核心用药用法为甘草、茯苓、干姜除湿培中,附子、干姜暖土温肾,桂枝、芍药、牡丹皮疏木郁,润风燥。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患之一。由于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有感邪后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证候易于转化和兼夹的生理特性,故本病的临床辨治具有一定难度。肝木具有调理气血阴阳、促进生化代谢、协调五脏六腑、调畅全身气机等作用,故曰“木德敷和”。据此理论,并结合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临床特征,小儿支气管哮喘可根据不同分期,从“肝肺同调”论治:诱发期邪气尚浅,治当疏风定木、驱邪解表;发作期邪气入里,治当宣金降木、畅气豁痰;缓解期脏腑空虚,治当和木补虚、祛痰固表。验之临床,获效满意。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宫秀丽  刘文红 《河南中医》2023,(10):1487-1490
“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中土为气机升降枢纽和全身气化基础,中土之气通过气机的升降浮沉带动四象之气的转运,循环往复,贯通全身,形成“一气周流”的循环状态。疾病的形成有3种原因,第一,左路肝木之阳升散太过,或右路阴金潜降不及,发为阳盛之热病,或阴虚之热病;第二,左路之肝木升发不及,或右路肺金潜降太过,发为阴盛则寒病,或阳虚则寒病;第三,中土发病,致使升降枢纽不利,治疗应以“扶阳崇阳、培土利枢、统经四象”为原则。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病机为“脾失健运、肝木郁滞、肺金不利、肾水寒瘀”,用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健运中气,行水化气,逼邪外出。心力衰竭病机为水寒土湿,治当以顾护中气为主,用人参、干姜燥土暖水,甘草、茯苓培土利水。历节病病机为肾水寒不能温肝木,肝生血不足而致血虚,再加外感之邪侵袭,当治以温化寒湿为主,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口疮病机为气机郁滞不通,涩滞于中焦,治当顾护脾胃,宣畅中焦,方用平胃散加生姜、大枣等。健运中土,推动左右旋转,则气能周流,御气祛邪,阴平阳秘。  相似文献   

8.
王泰林"肝气、肝风、肝火"证治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医家王泰林在《西溪书屋夜话录》中提出了“治肝三十法”,分为肝气,肝风,肝火三类证治,肝气即肝气郁滞,王氏按由气至血,由轻至重,由本脏及他脏的线索,提出了治肝,气八法;对肝风,据其虚实及不同证型,提出了治肝风五法,但未能全面概括,而治肝火七法,则针对不同火热症状,采用清,泄,化三法治火,并从整体考虑,利用五行生克关系以治相关脏腑,本文对王氏肝气,肝风,肝火的证治加以分析归纳,并总结其特点和不足,以供临床肝病证治参考。  相似文献   

9.
肝病“实脾”是治疗肝病的一个重要治则,肝病传脾及其未病先防的思想源于《难经》。《难经·七十七难》云“所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当先实其脾气,无令其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其本意为肝病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先调补脾气,使脾气充实,不受邪侵。《金匮要略》又进一步指出“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将肝病“实脾”谓之上工之举,一直为后世医家奉为金科玉律,被广泛用于肝病的治疗中。1肝病实脾的理论基础肝病实脾这一理论是从五行学说推演发展而来的。因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肝木旺盛,则克脾土。…  相似文献   

10.
李金儒  龙丹  朱莹 《天津中医药》2023,40(10):1282-1287
基于《黄帝内经》“木郁达之”理论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治思路,认为本病与肝木疏泄失常导致的脾土运化失职、脏腑功能失调、血湿痰食郁产生有关,形成肝郁脾虚、心肝郁热、少阳火郁、肝肾阴虚、肝郁血瘀、肝郁湿阻、肝郁食积等证候,治当从条达肝木入手,根据病情分别选择培土泄木、清肝养阴、开郁通滞等治法,使肝木得疏,脾运得健,诸郁宣通,气血调和,同时重视患者情志的调摄及自身正气的提高,以达到治养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博生 《河南中医》1996,16(2):29-29
肝咳辨治述略张博生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25001)主题词咳嗽/中医药疗法,咳嗽/中医病机,泻肺/方法,润肺/方法咳病肺主,而五脏皆可致,然临证肝咳尤多见者,盖因肝肺生理密切相关,机理有四。其一,肝升肺降:肝属木,木气以升发调达为顺;肺属金,金气...  相似文献   

12.
杜悦  闫英 《江苏中医药》2022,54(4):15-17
黄褐斑的病机为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导致面部气血不畅,郁结于肌肤。《黄帝内经》提出“木郁达之”,即以条达木性,恢复肝之气血阴阳之法来治疗肝气郁结。从“木郁达之”出发辨治黄褐斑,针对肝气郁结所致黄褐斑之两实两虚证,即肝郁血瘀、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分别治以理气活血、疏肝利胆、疏肝健脾、滋补肝肾,从而“达”其肝郁,方可消斑。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病机为:消渴日久,阴虚燥热,首伤肾阴,肾精不足,脑髓空虚,无以养神;肾阴既亏,肝木失养,灼伤肝阴,虚火内盛,上扰脑府以致神病;肝木独亢,克伐脾土,脾阴不足,运化失司,痰邪上蒙,脑络壅塞;脾不升清,痰湿内盛,上逆犯肺,肺失治节,气阴不调,痰浊内蕴,积久化热,痰热蒙蔽神窍;心为五脏之大主,阴虚及心,心火上炎,清阳独亢,耗伤心神,心神不主脑神,以致健忘、痴呆诸症。其治疗以滋阴为根本,辨析五脏,益脑神、通脑络,结合行气、补血、化瘀、祛湿诸法,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4.
张耀卿温药治肝病经验介绍上海北站医院(200085)张景仙关键词:温药,治肝病治肝之法临床以硫肝理气、养血柔肝、清肝理气、培土抑木、滋水涵木等法为常见,用药以柴胡、郁金、青皮、杞子、女贞子、山栀、板蓝根、茵陈之类为常见。而已故上海名老中医张耀卿在40...  相似文献   

15.
杨波 《辽宁中医杂志》1997,24(8):348-348
浅探张锡纯治肝体木硬杨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长沙410006)近代名医张锡纯,上穷内、难、伤寒之旨,近研西学理论,而其治病用药尤多独到之处,兹就其治肝体木硬作一简要探讨。考《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典籍均无肝体木硬之称,张氏之出此...  相似文献   

16.
镇肝熄风汤临床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肝熄风汤,源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由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杭芍、玄参、天门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组成。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此为治标之主药;龙骨、牡蛎、龟板、芍药以镇肝熄风;赭石以降胃降逆;玄参、天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镇制肝木;生麦芽、茵陈、川楝子调和诸药,顺肝木之性,共奏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笔者以本方治疗中风先兆、中风、眩晕、呃逆等病证,均获满意疗效,现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7.
认为阴虚是多系统萎缩的关键病机,病变脏腑涉及肝、肾、心、脾,久积痰瘀是其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以育阴法为基本治则进行辨证论治,髓海亏虚证,治以补肾益精、养阴封髓,自拟封髓丹加味;阴血不足证,治以养血充脉、滋阴舒筋,自拟养血舒筋汤;心肾阴虚证,治以滋肾潜阳、育阴降火,常用引火汤加减;阴虚风动证,治以敛肝滋肾、滋阴熄风,常用三才封髓丹加减;阴阳俱虚证,治以阴阳双补、化痰逐瘀,常用地黄饮子加减。  相似文献   

18.
“治肺止咳,佐以调肝”为近贤秦伯未先生提出。《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治疗咳嗽不能仅局限于治肺,而忽略了调治其他脏腑。肝木病变累及肺金而致咳嗽者亦不少见。《素问·咳论》也描述了肝咳之症状“肝咳之状,咳而两胁下痛,甚则不可转侧,转侧则两胁下痛”。同时还可伴见急躁易怒,心烦口苦,咽干目眩,心情抑郁,头昏头胀,失眠多梦等。笔者在临证运用“治肺止咳,佐以调肝”之法辨治咳嗽,取得满意疗效。现结合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克强  付江 《国医论坛》1997,12(3):28-30
本文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脾肾虚三型,应用中医药治疗,其中肝胆湿热型治以清热解毒,理气化湿;肝郁虚型治以疏肝健脾,理气活血兼以桦湿解毒;肝脾肾虚型治以实益肝肾,健脾利水,活血软紧。  相似文献   

20.
胃下垂系临床常见顽症之一,属中医胃缓、痞满的范畴。究其因多责之为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治疗的关键在于调节升降,但调节升降之法有所不同。笔者临床常用五法调其升降以治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和肝健脾。调升降此法用于肝木疏泄不及,脾土壅滞,久则脾虚不运,胃体呆滞而下垂的木不疏土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