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持式动态心电记录仪(SnapECG)对于常见不同心律失常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其在临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间经12导联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确诊为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用12导联心电图和SnapECG同时采集患者心电图形,以12导联心电图诊断结果为标准,探讨SnapECG对常见快速和缓慢型心律失常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本研究共采集373例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其中快速型心律失常180例(48.3%),缓慢型心律失常193例(51.7%)。SnapECG对常见快速型心律失常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9%和98.2%,对常见缓慢型心律失常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0%和100.0%。SnapECG对房早、房速、房扑的诊断敏感性欠佳(分别为70%,50%,13%),对其他常见快速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敏感性达83.3%-100.0%;对各类常见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特异性达88.5%-100.0%。结论:SnapECG具有便携、易操作的特点,可实现远程传输,便于进行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及随访。SnapECG对常见不同快速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特异性高,对与P波相关的心律失常的诊断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9-11
目的探讨体表12导联心电图P波离散度(Pd)和P波最大时限(P_(max))对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频发房早、短阵房速患者102例设为房性心律失常组,通过12导联心电图同步检查测定P波离散度(Pd)和P波最大时限(P_(max)),并与健康体检者106名(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房性心律失常组的Pd[(41.5±5.2)ms vs(31.4±5.0)ms]和P_(max)[(111.4±7.2)ms vs(105.2±6.7)ms]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与P_(max)≥100 ms比较,将Pd≥40 ms作为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指标时,其敏感度(85.3%vs 71.6%)、特异度(85.9%vs 57.6%)及诊断符合率(85.6%vs 64.4%)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Pd≥40 ms比较,当采用Pd≥40 ms联合P_(max)≥100 ms作为诊断指标时,其敏感度(91.2%vs 85.3%)明显升高,而特异度(53.8%vs 85.9%)和诊断符合率(72.1%vs 85.6%)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P波离散度对临床预测房性心律失常有重要价值,联合P_(max)检测能提高对房性心律失常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63、TTF-1及CD56联合相关免疫组化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0例已诊断为肺癌的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所选抗体为:P63、CK5/6、CK18、CEA、TTF-1、CD56。结果P63、CK5/6诊断鳞状细胞癌的灵敏度分别为:93.4%(71/76)、87.3%(62/76),特异度分别为:92.3%(96/104)、87.5%(91/104);P63联合CK5/6诊断鳞状细胞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4%(74/76)、84.6%(88/104)。CK18、CEA、TTF-1诊断腺癌方面的灵敏度分别为:98.90%(91/92)、87.0%(80/92),特异度分别为:54.5%(48/88)、85.2%(75/88)、90.0%(79/88);CK18、CEA、TTF-1联合诊断腺癌方面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92/92)和54.5%(48/88),其特异度明显下降。CD56在诊断肺小细胞肺癌方面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12/12)和99.4(167/168)。结论P63、CKs/6、CEA、TTF-1及CD56抗体联合应用对肺癌的诊断及组织学分型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陆延安  孙伟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09-110
目的探讨自然睡眠脑电图(EEG)对发作间期癫痫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2月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的73例发作间期癫痫患者、25例间歇期晕厥患者、19例间歇期偏头痛患者、31例发作间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自然睡眠状态下、常规清醒状态下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EEG检查,比较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自然睡眠EEG诊断发作间期癫痫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3%、100.0%。常规清醒EEG诊断发作间期癫痫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31.5%、100.0%。自然睡眠EEG诊断发作间期癫痫患者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常规清醒EEG(P〈0.05),两种EEG诊断发作间期癫痫患者的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清醒EEG相比,自然睡眠EEG诊断发作间期癫痫的灵敏度较高,有利于降低癫痫患者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诊断学的角度分析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 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41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心电图检查结果 等,ST-T缺血性改变的判断采用国际常规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的诊断标准;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国际Judkins法冠状 动脉造影诊断标准,分析心电图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心电图ST-T缺血改变女性多于男性(P<0.01);不同性 别的冠状动脉造影缺血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ST-T缺血性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3.6%,特异度为 54.4%;诊断男性的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68.0%;诊断女性的灵敏度为85.0%,特异度为28.2%。结论:心电图ST-T 缺血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特异度男性高于女性,灵敏度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与类风湿因子( 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 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RA患者40例,非RA风湿病患者40例,体检健康人(健康对照组)40名,测定其抗CCP抗体水平和RF值,比较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RA组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和RF值均显著高于非RA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 P〈0.01)。抗CCP抗体,RF单独测定时特异度分别为97.50%和83.75%,灵敏度分别为65.0%和67.5%,2者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8.75%和82.50%。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1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长R-R间期是最主要、最常见的表现。缓慢性心律失常: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85例(77.27%)、窦性停搏33例(30.00%)、窦房阻滞15例(13.64%)、房室阻滞17例(15.45%)。快速性心律失常: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27例(24.55%)、阵发性心房颤动26例(23.64%)。A型和C型患者24h总心搏数〈8万、平均心率〈50次/min、最高心率〈90次/min,绝大多数最低心率发生于23:00~5:00,以35~40次/min居多。B型患者因有反复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发生,其24h总心搏数、平均心率、最高心率并不低于一般监测人群。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出现多种心律失常,晕厥与长R-R间期有明确的相关性,动态心电图能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杨汉才 《中外医疗》2014,(26):181-182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基因检测联合TCT检测在宫颈癌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共8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健康受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危型HPV基因检测联合TCT检测对两组受检者进行检查分析,观察期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并与单用TCT检测结果作对比。结果采用高危型HPV基因检测联合TCT检测的灵敏度为97.65%(83/85),特异度为98.75%(79/80),而单独采用TCT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则分别为85.88%(73/85)、87.50%(70/80),可见采用高危型HPV基因检测联合检查的效果更优于单独TCT检测。结论高危型HPV基因检测联合TCT检测应用于宫颈癌前筛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A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及12导联AECG检查,并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以CAG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SCT、12导联AECG及两者联合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MSCT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9%、87.18%、86.95%、90.19%、82.93%;AECG诊断冠心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24%、84.61%、81.52%、87.50%、75.00%;两者联合诊断准确度显著高于MSCT及12导联AECG,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管成像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提高冠心病诊断准确性,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心室流出道(LVOT)及其邻近结构不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As)的心电图(ECG)特征及鉴别流程。方法将272例射频消融成功,经X线或三维标测证实有效靶点在LVOT及其邻近结构的VAs患者纳入本研究,并分为以下6组:(1)左冠窦(LCC)组110例;(2)右冠窦(RCC)组35例;(3)左右冠窦交界处(L-RCC)组16例;(4)左冠窦下(ILCC)组42例;(5)二尖瓣环前壁心内膜(end-MAA)组18例;(6)心大静脉远端移形区(DGCV)组51例。比较LVOT及其邻近结构不同部位VAs的ECG特征,以鉴别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为依据制定诊断流程。结果(1)以假性啄波时间≥54ms作为鉴别DGCV与LCC、RCC、L-RCC、ILCC和end-MAA的指标,其灵敏度86.27%,特异度90.95%,阳性预测值68.75%,阴性预测值96.63%。(2)以Ⅰ导联呈R、Rs或r型作为诊断RCC及L-RCC和心大静脉远端延伸支(EDGCV)的指标,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16%、81.18%、59.47%、97.87%和66.67%、97.62%、85.71%、93.18%;(3)以V1及V4~V6导联均呈单向R波作为诊断ILCC或DGCV2的指标,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81%、97.21%、86.11%、94.05%及84.62%、94.74%、84.62%、94.74%;(4)以V1呈R型、V4~V6呈Rs型作为诊断DGCV1的指标,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97.50%、90.91%、98.90%;(5)以V1呈qrS或QS型作为诊断L-RCC起源的指标,其灵敏度100.00%、特异度96.59%、阳性预测值69.57%、阴性预测值100.00%。结论LVOT及其邻近结构VAs并非罕见,体表12导联ECG对其鉴别有较大的临床价值,认识这些特点,对术前初步判断可能的有效靶点,缩短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河南省胸科医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诊后确诊冠心病且出现异常心率的134例疑似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临床诊断为基准,对比常规心电图检测、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伴有心律失常的患者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与临床诊断结果的统一性,比较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以临床综合诊断为基准,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之间具有高度统一性,而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之间为中度统一性。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室性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三联律、成对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三联律、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诊断符合率均优于常规心电图(P<0.05...  相似文献   

12.
背景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具有一过性和阵发性的特点。患者易在院外发生心律失常,而传统的心电图设备因难以随时佩戴,常导致无法捕捉到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信号。目的探讨院前应用散点图初筛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银川市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1 076例患者,均在有心悸、头晕、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在院外佩戴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设备,采集并实时上传至云端的24 h心电图资料。A组为基层医生依据散点图的诊断,B组和C组为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医生分别依据散点图和散点图结合心电图的诊断。分析三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检出类型、诊断一致性及符合率,并以C组为金标准,分析A组和B组诊断心律失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A组、B组、C组分别检出14种1 301例次、14种1 323例次、15种1 647例次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80.9%、81.2%、87.5%。(2)A组与B组诊断心律失常具有强一致性〔Kappa=0.891,95%CI(0.711,1.071),P=0.617〕,诊断符合率为96.7%;B组与C组诊断心律失常具有强一致性〔Kappa=0.759,95%CI(0.489,1.029),P<0.001〕,诊断符合率为93.6%;A组与C组诊断心律失常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692,95%CI(0.392,0.992),P<0.001〕,诊断符合率为91.7%。(3)A组诊断心律失常的灵敏度为91.5%、特异度为93.3%、阳性预测值为99.0%、阴性预测值为61.2%,B组诊断心律失常的灵敏度为92.8%、特异度为99.3%,阳性预测值为99.9%、阴性预测值为66.3%。结论在院前应用散点图初筛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心律失常,可实现心律失常诊疗关口前移,并以此建立起由社区居民、基层全科医生和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医生共同参与的心律失常防治网。  相似文献   

13.
何山  李利  米弘瑛  杨景晖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2):1442-1445
目的 探讨CD64指数联合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脓毒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09-01至2017-03-01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30例VLBW,检测其CD64指数、ANC,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产生诊断脓毒血症的新变量(ps)和诊断NEC的新变量(pN),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64指数、ANC以及ps、pN对脓毒血症和NEC的诊断价值。结果 患儿CD64指数为(1.57±0.92),ANC为(1.87±0.82)×109/L。CD64指数诊断脓毒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95%CI(0.707,0.968),P<0.001〕,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6.4%,正确率为86.7%,最佳临界值为2.00;ANC诊断脓毒血症的AUC为0.849〔95%CI(0.672,0.953),P<0.001〕,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86.4%,正确率为83.3%,最佳临界值为1.17×109/L;ps诊断脓毒血症的AUC为0.943〔95%CI(0.793,0.995),P<0.001〕,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86.4%,正确率为90.0%,最佳临界值为0.219 7。CD64指数诊断NEC的AUC为0.968〔95%CI(0.830,0.999),P<0.001〕,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80.0%,正确率为83.3%,最佳临界值为2.00;ANC诊断NEC的AUC为0.720〔95%CI(0.527,0.868),P=0.045〕,灵敏度为40.0%,特异度为100.0%,正确率为93.3%,最佳临界值为0.95×109/L;pN诊断NEC的AUC为0.984〔95%CI(0.856,0.999),P<0.001〕,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6.0%,正确率为96.7%,最佳临界值为0.240 1。ANC、pN诊断NEC的特异度均高于CD64指数(P<0.05)。结论 CD64指数联合ANC对脓毒血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可作为诊断脓毒血症的重要指标;CD64指数联合ANC诊断NEC的灵敏度较高,而特异度仅高于CD64指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脯氨酸肽酶(PLD)和腺苷脱氨酶(ADA)的联合检测在鉴别诊断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 方法 测定101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和12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中ADA和PLD的活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价。结果 结核性胸腔积液组胸腔积液ADA和PLD水平均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腔积液ADA和PL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1和0.918。ADA的最优截断点约为40.0 U/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1%和87.3%。PLD的最优截断点约为1100 U/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1%和86.5%。平行诊断试验(ADA∪PLD):灵敏度为99.0%,特异度为75.5%。系列诊断试验(ADA∩PLD):灵敏度为81.2%,特异度为98.3%。结论 通过ROC曲线评价,PLD和ADA联合检测优于两项指标单独检测,可作为鉴别诊断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3种分子遗传技术在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携带者筛查检测中的检测性能。方法:采用微滴数字PCR (droplet digital PCR,dd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与多重竞争性PCR联合毛细管电泳(PCR-base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PCR/CE)技术检测 516 例样本中 SMN 基因拷贝数,并通过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方法作为金标准技术验证结果。结果:ddPCR、HRM和PCR/CE检测SMN1第7号外显子的拷贝数与MLPA分析结果一致,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HRM检测SMN1基因第8号外显子单拷贝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 100.0%和 99.5%,双拷贝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 99.4%和 100.0%,而大于双拷贝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 100.0%和 100.0%。 PCR/CE可以同时检测SMN1和SMN2基因的第7、8号外显子,检测结果与MLPA结果完全一致,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 结论:本研究比较了3种分子遗传技术在SMA携带者筛查检测中的效能,为建立大规模人群的脊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技术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来该院就诊疑似患有甲状腺肿瘤30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所得结果先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确定其对甲状腺肿瘤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再与常规方法(如临床表现和颈部X线检查等)所得结果相比,观察比较不同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灵敏度为96.96%,特异度为95.95%;而临床表现和颈部X线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50.56%、73.62%,特异度分别为37.14%、72.85%。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甲状腺肿瘤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敏感、快速、准确;对甲状腺肿瘤的定位、诊断及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室性心律失常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和实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9例具备2个以上冠心病前置危险因素且行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资料,其中室性心律失常127例,运动平板试验阳性合并室性心律失常7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术者99例.利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分别计算室性心律失常及运动平板试验阳性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患病率.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支架术前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无差别.结果 (1)室性心律失常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65%、44.7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4.33%、46.08%;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分别为比为1.01、0.99;患病率为52.7%.(2)运动平板试验阳性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58%、45.1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11%、60.53%;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36、0.56.(3)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室性心律失常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有限,其诊断价值与所处医院冠心病患病率有关.运动平板试验阳性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价值.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心肌血流再灌注的改善并未显示出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无变化评价血管再通术后缺血区心肌组织是否受益亦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8.
联合检测对重症手足口病实验诊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评价脑脊液检查(cerebrospinal fluid routine,CSF)、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糖(GLU)检查在重症手足口病实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4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已确诊的150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一组为症状较轻的普通患儿组72例,一组为重症患儿组78例,分别对两组患儿的CSF、WBC、hs-CRP及血糖的检查结果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SF、WBC、hs-CRP及血糖单项检查在重症手足口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65.4%、96.2%、92.3%及97.2%、95.8%、62.5%、70.8%,WBC与CSF检查、hs-CRP与CSF检查、血糖与CSF检查2项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100%、97.4%及95.8%、62.5%、70.8%,系列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5%、88.5%、85.9%及100%、97.2%、100%。CSF、WBC、hs-CRP及血糖4项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100%、43.1%, 4项系列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61.5%、100%。经u检验,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各单项检测灵敏度之间、系列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与各单项检测特异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糖联合检测是早期诊断重症手足患者的最佳实验方法,对临床及早诊断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p)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 251名初治原发肺癌患者外周血ProGRP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对检测结果进行临床评价。结果:ProGRPp和NSE诊断SCLC灵敏度分别为86.1%、80.2%,特异度分别为96.6%、84.8%。并且在Ⅰ~Ⅱ、Ⅲ、Ⅳ期肺癌中ProGRPp诊断SCLC的临界值分别为56、72、99 ng/L,灵敏度分别为95.7%、84.6%、85.7%,特异度分别为93.0%、97.1%、98.5%。在Ⅰ~Ⅱ期肺癌患者中联合ProGRPp与CYFRA21-1/ProGRPp、CYFRA21-1/NSE未进一步提高灵敏度、特异度,而在Ⅲ、Ⅳ期,联合CYFRA21-1/NSE诊断SCLC灵敏度分别提高到93.8%、97.0%,在Ⅳ期联合CYFRA21-1/ProGRPp诊断SCLC特异度提高到99.0%。结论:ProGRPp诊断SCLC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建议不同分期采用不同的临界值,另外联合CYFRA21-1/ProGRPp、CYFRA21-1/NSE能进一步增强对肺癌病理类型鉴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与MRI对于胰腺囊性肿瘤(PC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PCN患者的MSCT与MRI直接、间接征象,并选取同期胰腺MSCT与MRI检查结果显示正常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比较MSCT与MRI对PCN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MRI检测PCN直接征象的灵敏度、准确性均高于CT(均P<0.05);MSCT与MRI检测PCN直接征象的特异度均为100.0%。MSCT与MRI检测PCN间接征象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MSCT与MRI诊断PCN的特异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相较于MSCT,MRI对PCN诊断的灵敏度高,但特异度、准确性方面并未表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