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失独(伤残)家庭签约服务供需状况,建立签约服务供需平衡模式。方法 2019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失独(伤残)家庭父母(需方)6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方)家庭医生和家庭医生服务管理者5人,街道失独(伤残)家庭服务机构(第三方)计生干部5人,进行访谈,主要访谈内容:签约服务结构维度(人、财、务)、过程维度(流程、内容、方式)、结果维度(费用控制、健康管理、便捷程度)等内容。结果 需方:需求层次参差不齐,服务体验存在差异;政策了解不深,签约与否无所谓;担心隐私泄露,主动接受服务较难。供方:签约期望高于供给服务能力;因地制宜提供服务较为困难;共有与个性服务不易平衡。第三方:宣传力度不够,且对于供给内容描述过于夸大;签约服务紧密度不够;社会资源支持不足。结论 构建社会多方支持体系,服务方式形式多样;加快医养服务建设步伐,满足不同层次服务需求;条块结合全面持续,予以人性化服务关怀;两个目标服务管理,履行社会职责。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为完善家庭医生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淄博市周村区1 55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38.67%的社区居民患病首诊选择签约家庭医生;家庭收支结余、签约前后医疗服务改善度、签约双方沟通频率对社区居民首诊是否选择签约家庭医生有影响。结论:加强对家庭医生制度的宣传和落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引导社区居民基层首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杭州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认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更好的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市下城区、江干区和拱墅区三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抽样选取6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入户调查50户家庭。调查数据使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运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杭州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知晓率为44.9%,不同年龄、职业类型、文化程度、医保类型、个人健康水平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服务内容最了解的一项是门诊医保起付标准降低300元;了解签约服务政策的途径主要是社区宣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职业类型、是否具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个人健康水平对认知度有影响。居民签约与否对慢病长处方政策的认知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市社区居民,尤其是年轻群体,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认知度有待提高;签约居民的认知度高于未签约居民。建议应提高宣传效果,发挥签约人群的"口碑"带动作用,加大对政策内容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山东省邹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推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家庭医生制度的落实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邹城市的10个村庄或社区中抽取428名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213人(49.8%)表示有意愿签约家庭医生,有215人(50.2%)表示没有意愿签约家庭医生;有210人(49.1%)表示已经签约了家庭医生,有218人(50.9%)表示没有签约家庭医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状况和是否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是邹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推行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应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宣传力度,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各项服务内容,调整和完善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机制,以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推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失独(伤残)家庭签约服务供需状况,建立签约服务供需平衡模式。方法2019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失独(伤残)家庭父母(需方)6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方)家庭医生和家庭医生服务管理者5人,街道失独(伤残)家庭服务机构(第三方)计生干部5人进行访谈,主要访谈内容:签约服务结构维度(人员、财力和服务)、过程维度(流程、内容和方式)、结果维度(费用控制、健康管理和便捷程度)等内容。结果需方:需求层次参差不齐,服务体验存在差异;政策了解不深,签约与否无所谓;担心隐私泄露,主动接受服务较难。供方:签约期望高于供给服务能力;因地制宜提供服务较为困难;共有与个性服务不易平衡。第三方:宣传力度不够,且对于供给内容描述过于夸大;签约服务紧密度不够;社会资源支持不足。结论构建社会多方支持体系,服务方式形式多样;加快医养服务建设步伐,满足不同层次服务需求;条块结合全面持续,予以人性化服务关怀;两个目标服务管理,履行社会职责。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县乡村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医务人员通过组建全科团队开展家庭签约服务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农村地区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实行县乡村一体化的大方县长石镇的乡村医务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了解程度、胜任家庭签约服务的能力评价、组建全科团队开展家庭签约服务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 23名(30.7%)医务人员比较了解并完全能够胜任家庭签约服务;42名(56.0%)医务人员认为必要再提高业务水平来承担家庭签约服务,有35名(46.7%)希望获得进修学习的机会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46名(61.3%)医务人员认为签约居民适合人数在1 000人以内;57名(76.0%)医务人员愿意加入全科团队开展家庭签约服务,影响医务人员愿意加入全科团队开展家庭签约服务的因素主要有医务人员的待遇、医疗技术水平及获得居民的支持和理解,分别占65.3%、34.7%、33.3%;23名(30.7%)乡村医务人员认为开展家庭签约后工作量会增加。结论县乡村一体化下乡村医务人员组建全科团队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意愿高,但存在新进医务人员及村医对签约服务内容了解不全面,待遇、医疗技术水平和居民理解支持是影响组建全科团队开展家庭签约服务的关键。提高待遇、为其提供进修学习机会、加强宣传可提高乡村医务人员组建团队开展签约服务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泰安市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泰安市抽取8537名≥15周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5.08%(7263/8537)的居民对家庭医生表示信任,居住地、自评家庭经济、饮酒情况、常去医疗卫生机构类型、是否知晓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是否赞同全科医生首诊负责制、是否签约是居民信任家庭医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泰安市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有待提高。应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力度,增强医患沟通,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江苏省为例,了解居民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江苏省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家庭健康调查表中的居民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方法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9 450例居民中,17.36%的居民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22.06% 的居民未签约,但知道家庭医生服务,60.58%的居民表示不知道家庭医生服务。logistic结果显示,居民的城乡类型、年龄、收入水平、患慢性病对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有影响(P<0.01);居民的婚姻状态、就业状况、收入水平、到医疗机构最快时间、健康状况评分对是否知道家庭医生服务有影响(P<0.01)。结论 需要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知晓度;聚焦重点人群,制定个性化服务策略;进一步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现况,探索认知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在山东省范围内按照经济水平随机抽取3个样本市作为研究地区,每个市各随机抽取2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5个村,对样本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探索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2979例样本人群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整体知晓率为44.3%,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饮酒状态、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自我医疗及两周患病对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了解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724,95%CI=0.587~0.893,P<0.01)、家庭年收入(Q3:OR=1.342,95%CI=1.064~1.692,P=0.013;Q4:OR=1.435,95%CI=1.127~1.827,P<0.01)、自评健康(不好:OR=0.689,95%CI=0.556~0.853,P<0.01;一般:OR=0.774,95%CI=0.624~0.889,P<0.01)、参加体育活动(OR=1.468,95%CI=1.262~1.707,P<0.01)和自我医疗(OR=1.240,95%CI=1.064~1.443,P<0.01)是农村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山东省农村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性别、家庭年收入、自评健康、参加体育活动和自我医疗是影响农村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的主要因素,应针对政策认知薄弱人群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调查甘肃省重点人群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探讨影响重点人群签约行为的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9-12月,对甘肃省10个县市区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甘肃省重点人群家庭医生服务的知晓率低,签约率存在地区间的差异(χ2=30.78,P<0.01);81.3%的人群签约了基础服务包,17.7%的人群不知道签约的家庭医生是谁,31.0%的人群不了解签约后可享受的优惠措施;重点人群认知家庭医生服务的首选方式是通过就诊时医务人员的介绍(46.8%);签约行为与地区、是否患有慢性病、家庭医生服务知晓情况、服务收费、诊疗水平、交流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效果满意情况有关(P<0.01)。结论 促进重点人群签约工作可通过加大宣传、增加服务内容、提高居民的满意度与获得感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天津市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4—6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签约居民和社区医院就诊的居民患者共200名,进行问卷现场自填,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认知情况和满意度指标。结果不同性别、家庭月收入和文化程度等的签约服务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签约服务满意度为"非常同意"的前3位指标为就医便捷(46.5%)、服务态度良好(43.5%)和排队等候时间短(36.5%)。结论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服务的可及性较好且满意度较高,需要加强培养高水平的家庭医生队伍;进行多样化的宣传可以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知,提升满意度,深化基层社区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某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及意愿情况。[方法]收集当前我国家庭医生服务发展的相关资料;设计问卷调查城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及意愿;运用描述性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城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居民认知调查中有56. 8%的居民没听过、完全不知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44%的居民不清楚所在社区是否做过宣传,有38. 5%的居民通过社区宣传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月收入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之间存在相关(P 0. 05);在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有60. 3%的居民愿意签约家庭医生,39. 1%的居民表示不愿意或中立态度,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月收入及文化程度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之间存在相关(P 0. 05)。[结论]城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度较低,对家庭医生的签约意愿较高,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宣传,维护并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认知及意愿,改善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条件,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钟锦云  何俊华  黄华军 《中国校医》2018,32(11):859-860
目的 研究社区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定本社区300名居民,2017年3月—2018年3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188人愿意签约,占62.67%;112人不愿意签约,占37.33%。愿意签约者与不愿意签约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应加大家庭医生的宣传力度,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增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满意度和认知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泸州市L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家庭医生签约现状及居民签约意愿影响因素开展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建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L区的红星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和差异性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家庭医生签约率较低,仅为34.2%;宣传推广不足,高达50.3%的居民不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意愿较高,69.8%的居民有意愿签约家庭医生;居民对医疗健康服务认识不足。结论:要提升家庭医生签约率及服务水平,关键从供给和需求这两个方面来思考,供给方面加强政策宣传,优化服务供给,确保服务质量;需求方面关注重点人群,致力于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持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5.
广西防城港市卫生健康系统聚焦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狠抓重点工作落实,为建设健康防城港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政策落实,计生家庭健康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健全完善特殊家庭档案系统,健全"双岗"联系人制度,为全市特殊家庭确定一名乡镇(街道)干部和一名村(居)干部作为帮扶"双岗"联系人, 为每户特殊家庭签约一名家庭医生或一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家庭医生签约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6.
<正>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在5月初印发的《关于开展2023年“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活动的通知》中要求,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政策、新措施、新内容,引导更多群众利用签约服务;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现场签约、咨询义诊、健康讲座等现场活动,充分展示家庭医生风采和签约服务内容;家庭医生要主动联系、服务签约居民,引导签约居民利用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增强群众切身感受,形成签约双方共同赴约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情况和机构管理者满意度情况,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对策建议。方法抽取参与江苏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的149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及满意度等。结果 72家(43.3%)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支持,58家(38.9%)机构目前签约服务主要注重保证已签约居民的服务质量和满意度,96家(64.4%)机构印发了相关宣传文件,60家(40.8%)机构未制定任何激励措施;管理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项配套措施总满意度较低;城乡管理者满意度在医保的配套支持(t=-2.72,P=0.01)和上下级医院的信息系统整合(t=-2.45,P=0.02)两个方面有差异。结论加强医保参与,完善配套措施;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坚实家庭医生服务基础;注重考核激励,促进长效运行;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失独(伤残)家庭父母医养需求及影响因素,并基于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来满足其医养需求.方法:应用生活自理量表(ADL)和老年抑郁量表(GDS)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某街道20个居委274名失独(伤残)家庭父母进行医养需求及签约服务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情况、抑郁症状情况等.结果:68.2%...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福建省流动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性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检测调查数据福建省资料,利用Stata 12.0软件统计分析福建省9个市6 020名流动人口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情况。结果福建省6 020名流动人口调查对象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为3.60%,未签约的流动人口占比为85.20%,不清楚签约情况的流动人口比例为11.2%;年龄35岁(P=0.022)的、自评健康良好的(P=0.002)和流动范围是省内跨市(P=0.000)及市内跨县(P=0.000)的流动人口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可能性更大。结论流动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情况不理想,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流动范围、接受健康教育是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的重要制约因素。未来需要加强面向流动人口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工作,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率,改善流动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低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核心,以居民健康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本研究分析广州市海珠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标落实状况,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7-07广州市海珠区2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随机抽查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5名。根据不同的服务包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性指标核查问卷。比较不同签约服务包各规范性指标情况。结果共调查577名签约居民。签订协议规范率为90.3%,录入家庭医生签约系统规范率为99.0%,建立居民电子档案规范率为97.3%,签约服务合格率为73.7%,签约医生知晓率为71.4%。不同签约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性签订协议(χ~2=33.229,P0.001)、签约医生知晓率(χ~2=44.857,P0.001)和签约服务合格率(χ~2=20.62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签约包规范性录入家庭医生签约系统(χ~2=5.384,P=0.371)和建立电子档案规范性(χ~2=9.996,P=0.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性指标有助于考核家庭医生绩效,发现家庭医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一步采取有效策略不断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