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术前分期CT的影像组学标签在预测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附加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均为临床术前评估分期需行常规胸部CT增强扫描的481例肿块型乳腺浸润性癌患者,按照样本量1∶2随机抽样选取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共计150例患者(90例作为训练组,60例作为验证组)。所有患者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获得乳腺癌分子分型。对所有患者基于病灶三维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采用Lasso 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特征降维及筛选,以建立影像组学标签。采用ROC曲线评价影像组学标签对三阴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由5个关键影像组学特征构成的影像组学标签与乳腺癌三阴性分子分型相关(P<0.0001)。建立的影像组学标签对于鉴别三阴性乳腺癌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其在训练组和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6(95% CI:0.743~0.789)和0.758(95% CI:0.718~0.798)。结论:基于术前分期CT建立的影像组学标签有助于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鉴别,这是术前常规胸部增强CT扫描在辅助临床分期之外的附加价值,可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技术在乳腺肿瘤影像中的应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该文对目前常用的传统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两种方法进行介绍, 评述了人工智能在乳腺肿瘤检测、分割和良性与恶性鉴别, 乳腺癌分子亚型研究,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评估,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和预后评估四个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 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影像组学可无创地定量描述肿瘤的异质性,能够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等提供丰富信息。近年影像组学与基因等数据的结合运用进一步促进了乳腺癌精准医疗的发展。就影像组学在乳腺癌诊断、分子分型预测、疗效评估、预后预测及复发风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信号增强幅度定性诊断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可疑残余强化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后的168例患者的168个残余可疑强化灶,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无残余癌组(59例)和残余癌组(109例),再对168个残余可疑强化灶根据分子分型与基线强化形态进...  相似文献   

5.
影像组学通过提取并分析不同成像中肿瘤的灰度直方图特征、形态特征等肉眼无法识别的特征以量化肿瘤异质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评价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尤其在术前无创性评估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方面显示出极大的潜能。就影像组学在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的恶性肿瘤,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病人在临床治疗方案及药物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如果能够通过影像检查对分子分型进行准确预测,则可以在临床早期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准确的预后评估,也可以避免病理检查带来的创伤性。就乳腺癌分子分型与影像学定量参数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摘要】2013年St.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重新定义的乳腺癌分子分型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基底样型/三阴性型及其他特殊类型乳腺癌。随着乳腺癌逐年上升的发病趋势,新辅助化疗(NAC)已成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重要的全身性治疗方法。MRI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临床最常用来评估其治疗疗效的方法。本文就MRI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NAC疗效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专家引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汪登斌教授指出, 近年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顾雅佳教授团队围绕乳腺癌诊治相关的影像研究, 深耕影像组学与深度学习领域。他们聚焦于乳腺影像新技术、新方法及跨尺度融合数据挖掘的研究。作为乳腺多学科团队重要的一分子, 该团队持续进行深度交流, 积极推进多学科医工交叉合作, 在乳腺癌的精准影像诊断上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助力大数据时代下肿瘤影像的精准诊疗, 为进一步推动临床应用转化夯实基础。顾雅佳教授团队围绕三阴性乳腺癌复旦分型, 实现MRI组学的无创分型诊断, 并挖掘模型背后的生物学科解释性;围绕关键基因及分子的可视化, 通过影像组学实现无创预测并关联多组学数据验证, 探索潜在治疗靶点;针对新辅助疗效的精准预测, 创新性融合影像组学和体细胞突变特征, 构建新辅助化疗的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模型, 并探究高频基因突变与耐药事件之间的关联。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医院王培军教授指出, 以影像为主导的跨尺度多组学研究, 以多组学为驱动, 为乳腺肿瘤的演进发展提供影像学依据, 是大数据时代下乳腺肿瘤影像研究的新方向。顾雅佳教授团队探寻影像肿瘤内异质性的潜在治疗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MRI表现与不同分子分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行MRI扫描检查,术后将病理组织送检以确定其分子分型,然后分析各分子分型与MRI表现间关系。结果经分析发现:1)Luminal-A型乳腺癌:于MRI图像上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肿块样病变,其边缘呈毛刺且边界模糊,P0.05;2)Luminal-B型乳腺癌:于MRI图像上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肿块样病变,经增强扫描发现大多不均匀强化且边缘呈毛刺,P0.05;3)三阴性乳腺癌:肿瘤边缘较为光滑且大多表现为环状强化,肿瘤内部呈液化坏死信号,P0.05;4)Her2乳腺癌:表现为形态规则肿块或非肿块样病变,病变范围大且边缘光滑,肿瘤周围强化,P0.05。结论 MRI影像表现与不同分子分型间存在较大联系,MRI影像表现来进一步分析患者分子分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PET/MR作为一种新兴的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 包含多种分子探针以及MR多参数和多序列, 可为乳腺癌的诊疗提供很多信息。该文综述了PET/MR多参数成像在乳腺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现状, 包括其成像方式、早期诊断、分期、治疗反应监测以及预后评估, 并评价其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X线摄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表现,提高X线摄影和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2位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比较其X线摄影和超声的影像特征。结果:超声和X线摄影对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96.34%;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47%、89.0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3.90%,与单纯超声和单纯X线摄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摄影和超声均能较准确检出并诊断乳腺癌,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合成MRI(SyMRI)是一种基于定量数据实现多种对比加权影像重建的新技术,通过一次扫描即可完成T1、T2值及质子密度的定量测量。其可用于乳腺肿瘤的良恶性评估,并进行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子分型,在乳腺癌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就SyMRI技术的原理及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年轻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超声多模态特征。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211例年轻乳腺癌患者,依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分子分型,应用常规超声、三维(ABVS)、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弹性技术,分析总结年轻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超声征象进行比较。结果分析显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间的年龄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37,P=0.263)。年轻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间在肿块与非肿块型间、形状、生长方式、边缘特征、冠状面特点、后方回声、彩色血流、阻力指数及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灶内有无钙化及弹性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子分型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49,P=0.002)。结论不同分子分型的年轻乳腺癌有不同的超声征象,对于区分其分子分型可以提供一定帮助,有助于乳腺癌患者治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X线摄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表现,提高X线摄影和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2位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比较其X线摄影和超声的影像特征.结果:超声和X线摄影对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96.34%;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47%、89.0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3.90%,与单纯超声和单纯X线摄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摄影和超声均能较准确检出并诊断乳腺癌,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影响病人治疗方案选择和临床预后。相较于传统影像特征,动态增强MRI(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直方图可以深入挖掘肿瘤内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的信息,提供更多反映肿瘤异质性的量化指标,从而提供更多有价值、可靠的临床诊疗及决策信息。就DCE-MRI和DWI直方图分析应用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预后因素及新辅助治疗疗效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光声成像结合了传统光学成像和超声成像的优点, 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成像对比度, 可以从宏观、介观、微观3个层面实时采集分子信息并提供高特异性的组织影像。光声成像已成功应用于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研究, 其在乳腺癌的早期筛查、良恶性诊断、不同病理类型及分子亚型鉴别、治疗效果监测和肿瘤边缘评估以指导手术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该文综述了光声成像相对于常规乳腺成像方式在乳腺癌检测中的优势及临床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摘要】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否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有创手段获得肿瘤的病理组织并进行分子检测来确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状况,但由于采样和分析的局限性,检测到的结果可能无法完全反应病灶部位肿瘤内和肿瘤间的异质性。影像组学可从影像图像中高通量地提取并分析大量影像组学特征数据,并将其与肿瘤基因表达相关联,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本文将对影像组学辅助诊断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MRI影像学表现与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并分析187例非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MR图像,分析病灶的强化方式、分布、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腋窝肿大淋巴结及表观扩散系数(ADC)与分子分型的关联。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用方差分析分析不同分子分型ADC值差异;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分子分型非肿块样强化病变强化方式、分布、TIC、腋窝肿大淋巴结组间差异。结果 非肿块样强化病变不同分子分型间强化方式、分布、腋窝肿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C与非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分子分型ADC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94,P=0.597),按α=0.05水准不拒绝H0,尚不能认为各分子分型间ADC值存在不同。结论 非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的MRI征象与分子分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的影像组学方法在预测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浸润性乳腺癌患者217例的标准DBT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luminal型167例,非luminal型50例,按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域(ROI),提取和筛选头尾位(CC位)及内外侧斜位(MLO位)影像组学特征,采用逻辑回归(LR)算法建立CC位、MLO位、CC+MLO位模型。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得到独立预测因子后建立联合临床模型,并绘制诺模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CC位、MLO位图像各筛选出7个关键组学特征,将Ki-67状态和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分型作为临床独立预测因子。CC位、MLO位、CC+MLO位及联合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800、0.789、0.853、0.873和0.753、0.715、0.846、0.865。结论 基于DBT的影像组学可在术前较精确地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建立的诺模图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等额外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波诊断已作为乳腺癌的首选方法。钼靶摄影是乳腺癌的基本筛查手段之一,近红外线扫描是乳腺癌基层普查的一种补充,CT、MRI进一步提高了乳腺癌的诊断率,多种影像检查手段已用于乳腺癌的筛查、诊断及治疗随访,因而综合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是乳腺癌影像诊断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系统分析乳腺癌的常用影像学检查及其特点,为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乳腺癌辅助检查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