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姚涛  倪明珠  余峰  群森  王文静  许璐  汤其强 《安徽医药》2018,39(12):1427-1431
目的 探讨早期与延迟他汀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患者2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他汀治疗组(n=134)与延迟他汀治疗组(n=133)。两组患者分别于发病24 h内和第7天开始接受他汀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价入院时和发病第7天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第90天临床预后;通过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发病24 h内、第7天、第90天的hs-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的变化、急性期神经功能的改善及90天预后良好比例,并分析延迟他汀治疗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 早期他汀治疗组患者第7天hs-CRP水平较发病24 h内下降[(5.02±0.65)mg/L vs(6.45±0.5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他汀治疗组患者90天mRS评分预后良好的比例高于延迟他汀治疗组[48.51%vs 3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stics回归分析显示,第7天hs-CRP水平、延迟治疗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早期他汀治疗可降低AIS患者急性期血清hs-CRP浓度,并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韦伟  轩妍  许文婷  曹祥 《安徽医药》2021,42(1):33-37
目的 探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血清趋化因子5(CCL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诊治的82例HIE患儿作为患病组,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26例)与重度组(25例),另取同期6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CCL5、GM-CSF的表达水平,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评估各组新生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分析血清CCL5、GM-CSF之间及二者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格塞尔发育量表(GDS)评估患儿预后情况,并分析其与CCL5、GM-CSF表达的关系。结果 HIE患儿血清CCL5、GM-CSF的表达水平分别为(83.41±10.95)ng/L、(52.27±11.71)pg/mL,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加重,HIE患儿血清中CCL5表达水平升高,GM-CSF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血清CCL5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r=-0.318,P<0.05),GM-CSF水平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r=0.338,P<0.05),CCL5水平与GM-CSF水平呈负相关(r=-0.359,P<0.05)。对HIE患儿随访1年,CCL5高表达患儿GDS评分低于CCL5低表达患儿, GM-CSF高表达患儿GDS评分高于GM-CSF低表达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CL5在HIE患儿中表达上调,GM-CSF在HIE患儿中表达下调,二者水平与HIE患儿预后有关,可能作为评价HIE患儿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张义堂  王中晓  杨红 《安徽医药》2017,38(7):910-912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儿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比较各组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与APACHE Ⅱ评分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PCT水平患儿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情况。结果 脓毒症不同严重程度各组患儿APACHE Ⅱ评分、血清PCT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与APACHE Ⅱ评分正相关(r=0.685,P<0.05);不同血清PCT水平患儿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0.5 ng/mL、0.5~10 ng/mL、>10 ng/mL患儿28 d病死率分别为8.33%、20.59%、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对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锦芬  李晓忠 《安徽医药》2018,39(2):186-188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C)、纤维蛋白质(Fb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对紫癜性肾炎(HSPN)儿童肾损伤程度的评估效果。方法 以苏州新世纪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6例HSPN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检测血清Cys C、Fbg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同时进行肾脏穿刺活检评估肾脏损害严重程度。分析血清CysC、Fb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肾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 随着肾小球病理分级和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提高,血清CysC、Fb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上升(P<0.05);不同肾小球病理分级和和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患儿血清CysC、Fb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Fb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肾小球病理分级(r=0.569,r=0.633,r=0.685,P<0.05)和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r=0.613,r=0.715,r=0.739,P<0.05)均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血清CysC、Fb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HSPN患儿肾脏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检测方法简单、无创,易于获得,可作为肾脏损伤筛查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程秋华  符国珍 《肿瘤药学》2023,13(5):604-609
目的 探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6(IL-26)表达水平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行肝切除术的120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方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IL-26的表达,根据IL-26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IL-26低表达组(n=62)和IL-26高表达组(n=58)。分析IL-26表达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HCC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HCC患者组织中IL-26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5 cm、微血管侵犯、TNM Ⅲ-Ⅳ期有关(χ2=11.100, P=0.001; χ2=11.257, P=0.001; χ2=6.541, P=0.01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26高表达、AFP>50 μg·L-1、肿瘤直径>5 cm、大血管侵犯、微血管侵犯与HCC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和总体生存时间(OS)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26高表达、肿瘤直径>5 cm、微血管侵犯是HCC患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IL-26高表达、微血管侵犯是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显示,IL-26低表达组患者5年RFS和OS高于IL-26高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2, P=0.001; χ2=8.832, P=0.007)。结论 组织中IL-26高表达的HCC术后患者预后较差,IL-26或许可作为HCC患者一种新的预后指标和抗血管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孙玉  侯娥艳 《中国药事》2020,34(5):608-613
目的: 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16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及T淋巴细胞群检查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6.75%)显著高于对照组(61.45%),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x2=13.841)。治疗前,两组患者IgA、IgM、Ig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92,t=1.332),IgA、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93.047;P<0.001,t=8.037)。治疗前,两组患者CD4+、CD3+、CD4+/CD8+三项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三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15.515;P<0.001,t=7.346;P<0.001,t=5.462)。通过6个月的随访,研究组复发率(50.60%)明显低于对照组(69.88%),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t=6.439)。研究组患者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病程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6.386;P<0.001,t=6.306)。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17例,占20.48%,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24例,占28.91%,两组数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87,P=0.208)。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效果优越,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烧伤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血浆凝溶胶蛋白(GS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3年3月恩施州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118例严重烧伤患者,分为烧伤脓毒血症组(n=51)和烧伤非脓毒血症组(n=67),选取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18)和存活组(n=33)。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T1)、第2天(T2)、第4天(T3)、第7天(T4)和第14天(T5),以及对照组体检当天,利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PCT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中GSN含量,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CT和血浆GSN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1-4时血清PCT水平均高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2-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1-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死亡组患者T1-5时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T1-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血清PCT总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437,P < 0.05),而血浆GSN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0.518,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总体平均值和血浆GSN总体平均值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烧伤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和血浆GSN水平随病情变化而动态改变,PCT总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而血浆GSN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激素治疗对IgA肾病(IgAN)患儿Toll样受体9(TLR-9)表达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治疗的45例确诊IgAN患儿为研究对象,分血尿组、轻度蛋白尿组、中度以上蛋白尿组,血尿组采用对症治疗,轻度蛋白尿组、中度以上蛋白尿组分别在血尿组的基础上予小剂量激素及中等剂量以上激素治疗或冲击治疗,治疗前、治疗后第7、15天常规检测IgAN患儿临床指标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LR-9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前,3组患儿TLR9-mRNA及蛋白表达(0.31±0.07,0.31±0.15;0.55±0.07,0.55±0.11;0.60±0.07,0.60±0.12)较健康儿童(0.10±0.35,0.10±0.35)均处在高表达状态,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7天,中度以上蛋白尿组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天,轻度蛋白尿组血清清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及以上蛋白尿组24 h尿蛋白定量、TLR-9表达量(0.23±0.11,0.23±0.13)较治疗前下降,血清清蛋白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患儿TLR-9表达量与血清清蛋白呈线性负相关(r=-0.824,P<0.05),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线性正相关(r=0.820,P<0.05)。结论 TLR-9在IgAN患儿体内处于高表达状态,激素治疗后与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清蛋白水平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方萍  朱文礼 《安徽医药》2018,39(8):1011-1013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就诊的ADHD患儿124例,根据有无ODD症状,分为单纯ADHD患儿82例,合并ODD的ADHD患儿42例,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合肥某小学同时期11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EMBU)对3组儿童目前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评分,比较3组对象的父亲因子、母亲因子差异。结果 3组儿童父亲因子Ⅱ、Ⅲ、Ⅴ和母亲因子Ⅱ、Ⅲ、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96,11.195,10.467,13.957,7.343,29.081,P均<0.001);单纯ADHD组患儿的父亲因子Ⅱ、Ⅲ、Ⅴ和母亲因子Ⅱ、Ⅲ、Ⅳ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1,4.479,4.406,5.252,3.847,7.292,P均<0.001);合并ADD的ADHD组患儿的父亲因子Ⅱ、Ⅲ和母亲因子Ⅱ、Ⅳ得分高于单纯ADH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1,P=0.028;t=2.553,P=0.012;t=2.921,P=0.004;t=3.737,P<0.001)。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的极端化对ADHD患儿有着重要影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的教养方式是ADHD患儿出现ODD的危险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王芳  韦迎娜  尹涛源 《安徽医药》2020,41(7):755-759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力衰竭(H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AMI患者149例,记录患者入院后相关数据,检测入院时血清sST2、MMP-2、MMP-9水平,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HF分为HF组(54例)和无HF组(95例),出院后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出现恶性HF、心源性死亡等将AMI并发HF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16)和预后良好组(n=38),比较HF组和无HF组以及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血清sST2、MMP-2、MMP-9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ST2、MMP-2、MMP-9对AMI并发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HF组血清sST2、MMP-2、MMP-9水平均高于无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63%(16/54),预后不良组血清sST2、MMP-2、MMP-9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T2、MMP-2、MMP-9预测AMI并发H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8、0.938、0.715。结论 AMI并发HF患者血清sST2、MMP-2、MMP-9明显增高,高水平血清sST2、MMP-2、MMP-9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良,sST2、MMP-2、MMP-9对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茜梅  罗冷  周亚平  汤昱  张可 《安徽医药》2020,41(5):591-593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患儿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7~12月收治的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按照拟定的CNP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患儿的遵医行为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儿围术期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57,P<0.05)。干预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P<0.05)。干预组患儿家长术前、术后24 h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9,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CNP对FOB检查患儿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患儿家长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儿遵医行为,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张德文  张琳  莫宝定 《安徽医药》2016,37(4):410-413
目的 评价血清胱抑素C是否可以预测ICU老年患者的急性肾损伤(AKI)及死亡风险。方法 选取入住ICU时无AKI老年患者(年龄>60岁),68例患者符合条件入选,有13人发展为AKI,入院时有24人血清胱抑素C升高,分别按照有无AKI、血清胱抑素C浓度是否高于正常值分组,对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能预测AKI(1.82±0.58 VS 1.33±0.34,P=0.01),而且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OR=5.05,95% CI:1.14~9.47,P=0.02),而AKI与死亡率无关(P=0.241)。根据ROC曲线,血清胱抑素C与AKI相比较具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area=0.721,P=0.02 VS area=0.455,P=0.64)。结论 高水平的血清胱抑素C能预测ICU老年患者的AKI,并且是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以作为判断AKI及预后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李学勤  付迎新 《安徽医药》2020,41(7):813-815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检测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北京怀柔医院儿科治疗的MPP患儿110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MPP组(59例)及重症MPP组(51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查体的儿童110例为对照组。全部MPP患儿依据治疗1个疗程后的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普通MPP组、重症MPP组以及对照组NLR、PLR水平,同时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NLR和PLR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PLR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MPP患儿预后的价值。结果 3组患儿NLR、P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普通MPP组、重症MPP组NLR和PLR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MPP组NLR、PLR均高于普通MPP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LR、NLR与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27、0.405,P均<0.05)。NLR和PLR联合检测预测MPP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灵敏度为83.9%、特异度为90.5%,均高于NLR、PLR单独检测。结论 NLR和PLR与MPP患儿病情轻重呈正相关,NLR和PLR联合检测对患儿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地西泮对热性惊厥反复发作儿童损伤因子、炎性因子和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儿口服复方地西泮片,40~200 μg/kg,3次/d,共7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左乙拉西坦片,20 mg/kg,2次/d,热退24 h后开始减量,以每2天减半量至第减药期第7天停药。两组患儿出院后,均随访48周,每3个月随访1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脑损伤因子、炎性因子、免疫因子水平,同时观察患儿发热、热性惊厥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核因子κB(NF-κB)和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SE、NF-κB和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1β和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和随访期间,观察组患儿发热、热性惊厥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可减少脑组织损伤,抑制炎性免疫反应,预防热性惊厥反复发作,安全可靠,值得应用于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谷欣荣  张晓中 《安徽医药》2017,38(12):1597-1599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宁强县天津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及同期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本次的研究样本,使用发光免疫法检测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Hcy水平进行检测,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血清Hcy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关系。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与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0.168,P=0.006);心源性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病因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载体动脉栓塞穿支动脉、动脉-动脉栓塞及混合机制的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85,P=0.000)。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齐向明  江肖  汪燕  朱启金  徐兴欣 《安徽医药》2016,37(8):1005-1007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清抗PLA2受体(PLA2R)抗体与尿蛋白谱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行肾脏活检并确诊IMN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尿蛋白谱的差异。结果 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低于阴性组(P<0.05),24 h 尿蛋白定量高于阴性组(P<0.05)。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患者尿蛋白谱中尿白蛋白(A1b)/肌酐、总蛋白/肌酐和转铁蛋白/肌酐值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肌酐、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肌酐、IgG/肌酐、α1微球蛋白(α1-MG)/肌酐、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胱抑素C/肌酐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肌酐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N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尿A1b/肌酐(r=0.43, P=0.001)、尿总蛋白/肌酐(r=0.56,P=0.001)及尿转铁蛋白(TRF)/肌酐(r=0.46, P=0.00)呈正相关。结论 IMN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与阴性的尿蛋白谱存在差异,阳性患者的尿蛋白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17.
陈新民  江晨 《安徽医药》2020,41(2):170-172
目的 探讨年龄呼吸困难指数气流受限程度(ADO)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和远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黄山首康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入住呼吸内科时作为观察起点,以患者死亡或入住呼吸内科后180 d作为观察终点,按患者180 d转归分为死亡组(27例)与存活组(97例)。观察患者180 d转归(存活或死亡)、ADO指数与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存活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0.86±7.87)岁、平均年龄评分为(2.59±0.76)分,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为(45.46±19.14)%,高于死亡组的(31.96±1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评分、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评分和ADO指数分别为(1.17±0.68)分、(1.45±0.83)分和(5.23±1.38)分,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死率与ADO指数呈正相关(rp=0.857,P=0.014)。ADO指数预测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95% CI:0.767~0.926,P<0.001),ADO指数为5.5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565。结论 ADO指数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预测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汪耀  方传勤 《安徽医药》2016,37(10):1232-1235
目的 探究早期血清Tau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患者87例,在发病72 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对血清Tau蛋白进行测定,并在发病3个月时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患者认知功能。根据发病3个月的MMSE评分,并参考Hachinski缺血评分及DSM-IV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卒中后痴呆组和非痴呆组。比较两组的Tau蛋白水平,并将Tau蛋白水平与MMS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个月后卒中后痴呆发生率为26.4%。痴呆组72 h内血清Tau蛋白水平(107.98±14.50)pg/mL,非痴呆组为(75.17±6.26)pg/mL;卒中后痴呆患者血清Tau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卒中后非痴呆组(t=14.752,P<0.05)。偏相关分析,Tau蛋白水平与MMSE呈负相关(r=-0.144,P<0.05)。结论 早期血清Tau蛋白水平或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婴幼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术后镇痛效果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和室缺修补术的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镇痛组(Ⅰ组)和舒芬太尼镇痛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患儿于缝皮前20 min开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h),至手术结束,Ⅱ组患儿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镇痛泵药液配方:Ⅰ组为右美托咪定37.5 μg/kg+舒芬太尼2.5 μg/kg+托烷司琼0.1 mg/kg,Ⅱ组为舒芬太尼2.5 μg/kg+托烷司琼0.1 mg/kg,均加生理盐水至100 mL,泵速2 mL/h。记录术毕(T1)、苏醒(T2)、拔管(T3)、术后第6小时(T5)、术后第24小时(T6)、术后第48小时(T7)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术后4 h (T4)、T5、T6、T7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前(T0)、T5、T6、T7的血清CRP水平;记录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Ⅱ组患儿在T2、T3、T5、T6时点的MAP和HR均高于Ⅰ组(MAP:F组间=10.105,P=0.034;HR:F组间=10.830,P=0.030);Ⅰ组患儿在T4、T5、T6时点FLACC评分低于Ⅱ组(F组间=23.091,P=0.001),Ramsay镇静评分高于Ⅱ组(F组间=21.534,P=0.002);Ⅱ组患儿T6、T7时点血清CRP水平高于I组(F组间=14.981,P=0.018)。与Ⅱ组比较,Ⅰ组患儿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婴幼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术后应激反应减轻。  相似文献   

20.
朱芬芳  庄丽 《肿瘤药学》2022,12(4):521-527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和顺铂方案化疗在铂类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的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4例铂类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和顺铂化疗,观察组给予阿帕替尼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和顺铂化疗。主要研究终点: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总生存期(m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次要研究终点:腹水定量,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实体瘤ORR、DCR分别为50.00%、78.57%,高于对照组的26.19%、57.14%(χ2=5.048, P=0.025; χ2=4.421, P=0.036)。观察组患者腹水总缓解率为71.43%,高于对照组的50.00%(χ2=4.043, P=0.044)。观察组患者血清HE4、CA125和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t=8.136, P=0.019;t =7.351, P=0.024;t =9.311, P=0.014)。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7, P=0.649; χ2=0.762, P=0.383; χ2=0.454, P=0.500)。观察组患者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和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4.141, P=0.042; χ2=6.891, P=0.009; χ2=6.574, P=0.010)。观察组患者mOS为17.5个月, mPFS为15.0个月,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4.2个月和10.1个月(χ2=8.623, P=0.012; χ2=9.758, P=0.009)。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和顺铂方案化疗,在铂类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的疗效肯定,可延长其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