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冬  韦安稳  薛丽丽 《浙江医学》2021,43(8):885-887,893
目的探讨妊娠间隔对母体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指导再生育妇女掌握最佳的妊娠间隔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经产妇49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产妇妊娠间隔的时间,将经产妇分为0~2年组690例、3~4年组1180例、5~6年组1083例、7~8年组742例、9~11年组703例、≥12年组530例。比较不同妊娠间隔组孕妇母体及围生儿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妊娠间隔对母体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不同妊娠间隔组孕妇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胎膜早破、羊水过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妊娠间隔组早产、新生儿轻度窒息、新生儿入住NICU、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与0~2年组比较,9~11年组孕妇子痫前期发生风险增加(OR=3.08,95%CI:1.15~8.29,P<0.05);7~8年组(OR=2.05,95%CI:1.17~3.59)和≥12年组(OR=2.93,95%CI:1.45~5.96)孕妇胎膜早破发生风险增加(均P<0.05)。结论妊娠间隔对母体及围生儿结局有重要影响,为了减少再生育妇女的妊娠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建议选择适宜的妊娠间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胎妊娠孕妇子痫前期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分娩的单胎孕妇14 87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孕妇子痫前期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14 875例单胎孕妇中,年龄28~37岁,平均(32.5±4.1)岁;2 975例(20.0%)孕妇发生子痫前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034,95%CI:1.017~1.052,P <0.001)、孕前BMI越高(OR=1.137,95%CI:1.118~1.155,P <0.001)、孕期增重越高(OR=1.050,95%CI:1.039~1.061,P <0.001)、产次越低(OR=0.585,95%CI:0.493~0.695,P <0.001)、辅助生殖技术受孕(OR=2.169,95%CI:1.790~2.628,P <0.001)、妊娠期糖尿病(OR=1.233,95%CI:1.050~1.426,P=0.010)的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越高(P <0.05)。结论 年龄、孕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妊娠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SLE合并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纳入216例SLE患者的223次妊娠结果,其中妊娠期SLE活动者130次(58.29%),其流产、胎死宫内、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及新生儿NICU转入率高于疾病稳定者(P<0.001)。妊娠期SLE活动为妊娠丢失(OR=12.626,95%CI:2.431~65.581,P=0.003)、新生儿早产(OR=7.467,95%CI:2.819~19.766,P<0.001)和低出生体质量儿(OR=4.359, 95%CI:1.361~13.965,P=0.013)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子痫前期为新生儿早产(OR=3.697,95%CI:1.120~12.200,P=0.032)和低出生体质量儿(OR=16.185,95%CI:1.895~138.232,P=0.011)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除SLE活动外,妊娠丢失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妊娠期新发SLE(OR=4.466,95%CI:1.588~12.554,P=0.005)和产妇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下降(OR=23.158,95%CI:1.952~274.685,P=0.013)。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为妊娠期SLE活动(OR=0.875,95%CI:0.775~0.987,P=0.030)及新生儿早产(OR=0.883,95%CI:0.798~0.977,P=0.016)的保护因素。结论 SLE合并妊娠患者疾病活动度高,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妊娠期新发SLE为疾病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早期识别新发SLE及SLE活动的危险因素并积极治疗,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早产及足月分娩的临床特征差异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早产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区人民医院、南方医院住院并分娩的GDM孕产妇238例,其中发生早产65例(GDM早产组),足月分娩173例(GDM足月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方法 分析GDM孕妇早产危险因素.结果 (1)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既往早产史、IVF-ET、双胎及多胎妊娠、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24h尿蛋白定量、以及子痫前期、胎膜早破、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等妊娠期并发症是GDM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2)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既往早产病史(OR=2.318,95%CI为1.096~12.596,P=0.035)、子痫前期(OR=3.597,95%CI为2.308~19.167,P=0.000)、胎膜早破(OR=2.839,95%CI为1.254~6.692,P=0.000)是GDM孕妇早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DM早产组和GDM足月分娩组在临床特征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上存在一定差异性.既往早产病史、子痫前期、胎膜早破是GDM孕妇早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积极筛查GDM、对GDM孕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糖、尽早发现相关妊娠期并发症是减少GDM早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背景 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可能对仅空腹血糖升高未重视,导致妊娠期血糖管理不佳,而这种情况是否会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有待研究。 目的 探究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G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产前检查的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411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随访至分娩,并根据最终分娩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和无不良妊娠结局组。收集孕妇的临床资料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GDM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结果 411例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GDM孕妇中157例(38.2%)接受妊娠期规范化血糖管理并达标,88例(21.4%)接受妊娠期规范化血糖管理但未控制达标,166例(40.4%)未接受血糖管理;323例(78.6%)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不良妊娠结局组),88例(21.4%)妊娠结局良好(无不良妊娠结局组)。两组孕妇年龄、妊娠前超重肥胖所占比例、妊娠期血糖管理情况、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1 h血糖、OGTT 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5.5%、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时间-血糖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前超重肥胖〔OR=2.89,95%CI(1.45,5.78),P=0.003〕、妊娠期血糖管理〔管理未达标:OR=3.64,95%CI(1.64,8.06),P=0.001;未管理:OR=3.46,95%CI(1.91,6.25),P<0.001〕、HbA1c〔OR=2.38,95%CI(1.06,5.34),P=0.035〕、低蛋白血症〔OR=2.25,95%CI(1.15,4.41),P=0.018〕、时间-血糖曲线的AUC〔OR=1.23,95%CI(1.03,1.47),P=0.024〕是单纯空腹血糖升高GDM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结论 妊娠前超重肥胖、妊娠期血糖管理未达标或未管理、高HbA1c、低蛋白血症、时间-血糖曲线的AUC是单纯空腹血糖升高GDM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指导孕妇妊娠前保持正常体质量、规范化管理血糖等,以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孕前低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19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孕妇,单胎、≥26周、活产,按孕前BMI分为极低体重组(BMI<16.5kg/m2,n=104)、低体重组(BMI为16.5~18.4kg/m2,n=969)、正常组(BMI为18.5~23.9kg/m2,n=5885)、超重组(BMI为24~27.9kg/m2,n=1081)、肥胖组(BMI≥28kg/m2,n=237),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小于孕龄儿、大于孕龄儿定义为不良妊娠结局,分析比较不同孕前体重指数组别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和发生风险。结果低体重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4% vs 3.62%,AOR=0.28,95%CI 0.15~0.52,P<0.01)、妊娠期糖尿病(6.40% vs 8.73%,AOR=0.75,95%CI 0.57~0.99,P<0.05)、大于孕龄儿(2.58% vs 5.68%,AOR=0.45,95%CI 0.30~0.69,P<0.01)的风险均低于正常组,发生小于孕龄儿(7.12% vs 4.45%,AOR=1.55,95%CI 1.17~2.05,P<0.01)的风险高于正常组,发生综合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并不高于正常组(18.78% vs 22.92%,AOR=0.74,95%CI 0.62~0.89,P<0.01)。结论孕前低体重指数不影响综合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背景 妊娠期总增重与分娩孕周紧密相连,选择增重速率作为研究指标,可以减少孕周对研究结果的干扰。目前有关妊娠期增重速率的既定建议存在争议且很少有研究探讨孕中晚期增重速率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母婴结局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对GDM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3—12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住院生产并纳入"杭州市母婴健康队列"(注册号:ChiCTR1900026149)的370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2021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妇女妊娠期体重监测与评价》推荐的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将研究对象分为增重速率过慢组(n=115)、增重速率正常组(n=152)和增重速率过快组(n=103)。分析三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分娩结局。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快是GDM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2.661,95%CI(1.291,9.460)〕、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OR=2.288,95%CI(1.090,4.805)〕、高脂血症〔OR=2.085,95%CI(1.656,6.630)〕及分娩巨大儿〔OR=4.591,95%CI(1.238,17.031)〕的危险因素(P<0.05),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快是分娩早产儿〔OR=0.117,95%CI(0.014,0.959)〕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孕妇妊娠期增重不合理现象普遍,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快增加了GDM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高脂血症及分娩巨大儿的风险,但降低了发生早产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新(IADPSG)、旧(NDDG)诊断标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住院分娩孕妇500例,分为GDM旧标准组(A组)和GDM新标准组(B组),A组为NDDG诊断GDM 133例,B组为IADPSG诊断GDM 367例,观察2组GDM发病率,孕妇妊娠结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子痫前期、剖宫产及产后出血),新生儿结局(早产儿、低体重儿、巨大儿、窒息、低血糖及黄疸).结果:B组GDM发病率、早产、子痫前期发生率较A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其与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早产儿、巨大儿的发病率较A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低体重儿、窒息、低血糖及黄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标准IADPSG提高了GDM的诊断率,更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治疗能否改善结缔组织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重庆医科大学医渡云数据库中(纳入6家医院)近10年(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0日)妊娠合并CTD的病例。最终纳入227例CTD患者,根据这些患者在妊娠前6个月或妊娠期间是否开始HCQ治疗分为2组:HCQ治疗组(108例)和HCQ对照组(119例)。结果:HCQ治疗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5.0%vs.17.6%,P=0.003)、早产(19.3%vs. 25.0%,P=0.303)和低出生体质量儿(20.0%vs. 45.0%,P<0.001)的风险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HCQ是妊娠期高血压(OR=0.31,95%CI=0.10~0.93,P=0.037)、早产(OR=0.28,95%CI=0.10~0.79,P=0.016)和低出生体质量儿(OR=0.31,95%CI=0.13~0.72,P=0.006)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HCQ能有效改善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轻度子痫前期孕妇维生素A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于大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产检并分娩的孕妇797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组597例,正常对照组200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妊娠期维生素A水平,并进一步比较轻度子痫前期组维生素A充足者与不足者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轻度子痫前期组妊娠期维生素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中,维生素A不足组发生妊娠期并发症(包括胎膜早破、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先兆早产、产后出血)和新生儿围生期情况(包括出生低体重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概率均高于维生素A充足组(P?<0.05)。结论 轻度子痫前期孕妇维生素A水平低于正常孕妇,妊娠期维生素A水平是影响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