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归早薹与主要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继振  王鸣 《中药材》1999,22(11):549-552
选取当归Angelica sinensis甘肃主产区主要环境因子和栽培因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讨对当归提前抽薹(早薹)的影响。在定量分析后,作出综合评判。当归早薹率与诸因子之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海拔>年降水量>密度>有机肥>磷>氮。为有效地减轻当归早薹,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伞形科药用植物早期抽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抽薹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伞形科中药材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早期抽薹不仅降低药材产量,对药材质量亦有较大影响。作者通过产地调研和文献查阅,对伞形科药用植物早期抽薹的概念、发生机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等研究进行综述,其发生机制包括:遗传因素,环境生态因子,内源激素,播期、施肥等生产管理措施等,针对以上发生机制,提出防治措施如下:优选种质,适期播种,合理施肥,外源激素处理,遮光、切断芦头、秋季割叶、合理栽培密度等农艺措施均可降低其抽薹率,并展望了早期抽薹问题今后的研究重点,包括制定道地药材栽培技术规范,筛选早期抽薹激素抑制剂,深入研究早期抽薹作用机制,揭示其早期抽薹基因和关键生态因子。研究春化基因、早期抽薹开花的调控基因等,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由于早期抽薹造成的中药材减质、减产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筛选与当归抽薹相关的基因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取抽薹和未抽薹当归植株,剪取倒数第三片功能叶中部小叶片,利用BGISEQ-500测序平台对当归叶片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再通过非冗余蛋白(NR)、核酸序列(NT)、Swiss-Prot、InterPr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真核生物蛋白相邻类的聚簇(KOG)、基因本体(GO)数据库进行功能基因注释。结果 抽薹当归与未抽薹当归共有93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在公共数据库比对得到867个DEGs,其中505个基因有明确功能,这些功能基因中有182个上调基因。在DEGs中筛选与当归抽薹相关的基因。其中调节细胞生长的基因有CDC48CCSLA2CYCA1-1AUG8CER26At1g65390BTAF1;调节开花的基因有TPS1ALA6AP2SOCI;调节叶片光合作用的基因主要有CAB37CAP10A结论 细胞形态建成相关的基因在抽薹当归叶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抽薹和未抽薹当归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丰富了当归基因资源,为进一步开展分子生物学及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当归Angelica sinensis 16个赤霉素(gibberellins,GAs)进行含量测定、GAs代谢酶基因筛选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关键基因克隆及表达验证,以期为调控当归抽薹开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HPLC-MS/MS对不同材料中GAs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基于当归全长转录组筛选直接参与GAs代谢酶基因,利用在线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关键酶基因GA2ox6和GA20ox1表达水平进行q RT-PCR检测。结果 在所测定的16个GAs中,8个GAs含量在早薹植株中高于非早薹植株,13个GAs含量随植株发育时期延长逐渐增加。当归全长转录组中含有9个直接参与GAs代谢的酶基因,可分为6个亚家族,共含有6个保守基序,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GA2ox6和GA20ox1基因克隆片段由于插入序列与全长转录组测序片段存在长度差异。GA2ox6基因在抽薹植株、随种苗春化作用和植株发育时期延长呈现低表达,而在冷冻规避春化作用种苗中呈现高表达,GA20ox1基因则相反;GA2ox6和GA20ox1基因在叶和茎中相对于根均呈现高表达。结论 当归含有9个直接参与GAs代谢的酶基因,各成...  相似文献   

5.
刘天乐  朱田田  张明惠  张菁  徐丽  康舒淇  晋玲 《中草药》2023,54(22):7545-7553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的干燥根,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酚酸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类及苯酞类等活性成分是当归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对当归中部分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解析,并对途径中关键酶基因及转录因子进行克隆与表达分析。当归活性成分合成和积累的调控因素主要包括早期抽薹和生境条件,可以影响合成途径中的基因表达,进而改变活性成分的含量。通过对当归中已被解析的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及这些成分的调控因素进行综述,为当归的品质提升、品种改良和精准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冬季基质育苗抑制当归早期抽薹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温窀内冬季基质育苗对抑制当归早期抽薹的效应.方法 设播期、基质和种子3个因子,正交设计,3次重复.结果 在15个处理中有7个处理抽薹率低于1%,其中最低抽薹率为0.14%;另有7个处理抽薹率1%~5%;另有1个处理抽薹率为19.93%.在总计45个小区中,40%的小区完全未发生早抽薹,另有46.7%的小区抽薹率低于5%.冬季育当归苗8月初茎节开始伸长,比传统苗推迟约70 d;冬季育当归苗9月中旬为抽薹高峰期,比传统苗推迟约100 d.在15个处理的早抽薹植株中,有6个处理100%只抽生花茎不能成花,另有8个处理50%以上不能成花,另1处理38.9%不能成花.抽样测定不能成花当归的醇溶性浸出物的量为45.93%.3个因子均极显著影响当归早薹率,影响作用的主次顺序为播期、种子、基质.结论 冬季基质育苗不仅可明显降低当归早抽薹率,而且可能规避抽薹,大幅度推迟抽薹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当归直播栽培技术。方法:用3种当归种子简单对比。结果:3种种子直播当归苗在露地均能安全越冬返青,并较移栽提早约30 d出苗。成药期不同种子间当归株高、地上部鲜重、根长、根重、根粗、侧根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侧穗、主穗和早薹种子直播当归抽薹率分别为0.37%、0.33%和0.46%,单产分别高于当年岷县当归平均单产7.7%、-0.9%和18.1%。浸出物、挥发油和阿魏酸含量高于药典标准14.5%~25.6%、3~3.5倍、2.4~3.1倍。结论:露地直播当归能安全越冬,抽薹率大幅度降低,产量高于产区平均水平,质量优于药典限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当归提早抽薹的科学问题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归为中医常用中药,人工栽培种植历史悠久,以甘肃岷县产当归品质最优,但在成药期当归提早抽薹严重,是长期未能解决并严重影响当归优质高产的主要障碍。为了科学认识当归成药期提早抽薹问题,本文总结了当归提早抽薹研究进展,并对当归的植物学属性进行比对分析,提出研究解决的主要方向,旨在为今后当归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当归早期抽薹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当归早期抽薹文献的研究思路及方法,为当归早期抽薹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资料。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辅以CiteSpace软件分析,多角度对当归早期抽薹研究进行系统且客观的定量分析。结果:随着当归质量问题研究热度上升,早期抽薹作为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受到重视,但总体上来看实验类文献数量有限,且单因素研究及重复研究较多,早期抽薹机理机制方面研究不多,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结论:早期抽薹严重影响当归的产量和质量,应加强控制当归提早抽薹研究的深度及广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当归直播栽培技术。方法:用3种当归种子简单对比。结果:3种种子直播当归苗在露地均能安全越冬返青,并较移栽提早约30d出苗。成药期不同种子间当归株高、地上部鲜重、根长、根重、根粗、侧根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侧穗、主穗和早薹种子直播当归抽薹率分别为0.37%、0.33%和0.46%,单产分别高于当年岷县当归平均单产7.7%、-0.9%和18.1%。浸出物、挥发油和阿魏酸含量高于药典标准14.5%~25.6%、3~3.5倍、2.4~3.1倍。结论:露地直播当归能安全越冬,抽薹率大幅度降低,产量高于产区平均水平,质量优于药典限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当归Angelica sinensis MADS-box基因家族进行筛选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SOC1-4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验证。方法 基于当归全长转录组筛选MADS-box基因家族,利用在线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q RT-PCR检测SOC1-4基因在不同材料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当归全长转录组中含有29个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可分为10个亚家族,共含有6个保守基序,蛋白质序列长度为49~422 aa,相对分子质量为5 697.56~49 624.90,等电点为5.06~11.00,亚细胞结果显示当归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定位于叶绿体、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二级结构预测及3D建模显示同一亚家族结构相似;SOC1-4基因克隆片段与全长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SOC1-4基因随种苗春化作用和植株发育时期延长呈现高表达,在抽薹植株、茎和叶中高表达,而在冷冻规避春化作用种苗中呈现低表达。结论 当归含有29个MADS-box成员,各成员理化性质和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SOC1-4基因表达水平与当归抽薹开花生理调控一致,为当归MADS-box基因家族调控抽薹开花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雒军  王引权  吴国泰  王艳  王振恒  荔淑楠  彭桐 《中草药》2021,52(21):6663-6668
目的 分析当归Angelica sinensis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等主要有效成分在其根部的积累规律和转化机制。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期当归根部中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和藁本内酯等8种苯酞类挥发油成分的含量,结合体外转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 阿魏酸和阿魏酸松柏酯含量从苗期到根膨大期沿着相同的方向不断增加,而从根膨大期到收获期分别逐渐降低和升高,朝2个相反的方向变化,提示在当归体内可能存在阿魏酸和松柏醇转化为阿魏酸松柏酯的过程。藁本内酯和5种转化产物含量总体随生长期呈现上升趋势,尤其从根膨大期到成药期增长速度极快,符合成药期特性;藁本内酯含量远远大于其他6种苯酞类转化产物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欧当归内酯的含量,提示在当归活体内藁本内酯的转化程度不高,具体转化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在不同生长期具有不同的积累和转化规律,可为当归药材生产、炮制和质量评价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李晓晨  李天娇  包永睿  王帅  孟宪生 《中草药》2023,54(22):7313-7318
目的 建立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定性和不完全依赖对照品定量的当归Angelica sinensis药材“质-量”双标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HPLC技术建立当归对照药材的特征图谱,将其与供试药材图谱进行比对来辨别药材的真伪,即“质”;采用内标物质对特征峰化学成分进行相对定量来区分药材的优劣,即“量”。结果 建立的当归药材“质-量”分析方法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各供试药材与对照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98;规定了当归药材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下限。结论 该方法不依赖多种对照品,能清晰、快速地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弥补目前当归药材质量控制的不足,完善中药材质量控制体系,降低中药材(饮片)检测成本,减轻中药企业经济负担,以期推动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归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之功效,广泛用于治疗妇科疾病。苯酞类化合物是当归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镇痛、抗肿瘤、神经保护等广泛的生物活性。该文针对当归中苯酞类成分的结构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郑玉成  王鹏杰  林浥  陈笛  郑知临  孙云  叶乃兴 《中草药》2018,49(23):5640-5648
目的对参与多糖合成途径的茶树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基因(CamelliasinensisUDP-glucose-dehydrogenase gene,CsUGD)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及测定茶树不同器官组织多糖含量。方法通过转录组数据获得茶树同源基因序列。利用ProtParam、TMpred、signalP、NetPhos、SMART、SSPro 4.0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VMD编辑CsUGD基因蛋白质三维结构;Jalview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MEGA5.0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qRT-PCR对不同器官组织进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通过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不同器官的多糖含量。结果获得茶树CsUGD基因(MG366591)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 866 bp,编码480个氨基酸。CsUDP蛋白属于稳定亲水蛋白,不含信号肽,具有跨膜结构,并与柿树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显示,CsUGD在茶树的侧根中表达量最高;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显示,在侧根中多糖含量最高。结论首次从茶树中克隆出CsUGD基因,阐明该基因在茶树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在茶树多糖合成途径中起到关键作用,为茶树育种并提高茶叶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冬季育苗抑制当归早期抽薹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日光温室内冬季育苗对抑制当归早期抽墓的效应.方法:设播期单因子4水平,随机排列,3次重复.结果:冬季育苗的播种期对当归苗的生长、成苗,及定植后的生长、抽薹、产量形成和品质都有重要影响,其中极显著影响产量.冬季育当归苗7月中旬茎节开始伸长,比传统苗推迟约50 d;7月下旬为抽薹高峰期,比传统苗推迟约40 d.冬季育当归苗早期抽薹率最高为1%,最低为0.11月28日播种的当归苗,成药产量、根折干率、醇溶性浸m物、挥发油和阿魏酸含量5项指标最高.综合认为,当归冬季床播育苗最佳播种期应选择11月末至12月中旬.结论:冬季育苗可明显抑制当归旱抽薹,最佳播种期应选择11月末至12月中旬.  相似文献   

17.
中药鼠妇虫的基原在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各地方标准和中药学专著中记载不一,市售鼠妇虫药材中混伪现象严重。通过梳理药用鼠妇虫的历史沿革、进行实地考察和标本鉴定,认为历代本草所载鼠妇基原动物为缘潮虫科中华蒙潮虫Mongoloniscus sinensis (Dollfus)。建议将《中国药典》收载的鼠妇虫分列为鼠妇虫和平甲虫2种药材,平甲虫基原物种为普通卷甲虫Armadillidium vulgare (Latreille)、鼠妇虫基原物种修订为中华蒙潮虫M. sinensis (Dollfus),使之更符合药用历史及目前市场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