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及其与气流受限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稳定期的COPD患者及2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态肺功能、血气分析及超声心动图检测。COPD患者依据肺功能指标进一步分级;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测的肺动脉收缩压(PSAP)值,将COPD患者分为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PASP≥40mmHg)和单纯COPD组(PASP〈40mmHg)。结果 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为22%,进一步分层发现轻,中、重、极重度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分别为5%、27%、29%和54%(χ2=9.04,P〈0.05),两两比较仅极重度COPD组与轻度COPD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及单纯COPD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FEV1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与单纯COPD组比较FEV1占预计值%、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占预计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单纯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间年龄及性别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SP与FEV1占预计值%、FEV1/FVC、DLCO占预计值%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42,r=-0.52,r=-0.38,均P〈0.01),PASP与PaO2相关性更强(r=-0.61,P〈0.01)。结论随着COPD病情的加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随之增加。气流受限在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并非单一因素,部分COPD患者存在与气流受限"不成比例"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2.
葛根素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重构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 3 0只随机分为 :正常对照组 (NC)、低氧组 (HH)、低氧加葛根素组(HP)。分别测定平均肺动脉压 (mPAP) ;肺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 )含量 ;血浆内皮素 1(ET 1)、一氧化氮代谢产物 (NO-x )含量 ;弹力纤维染色法测定肌型动脉百分比 ,肺中、小动脉相对中膜面积 (RMP)、厚度 (RMT)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核酸原位杂交法检测肺动脉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结果 HP组与HH组相比 :①mPAP降低 (P <0 0 1) ;平均颈动脉压 (mCAP)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②肺组织匀浆SOD活性升高 (P <0 0 1) ,MDA含量降低 (P <0 0 1) ;③血浆ET 1浓度降低 (P <0 0 1) ,NO-x 含量升高 (P <0 0 1) ,ET 1/NO-x 比值降低 (P <0 0 1) ;④肌型动脉百分比和肺中、小动脉RMP及RMT降低 (P <0 0 1) ;⑤肺细小动脉Ⅰ型胶原蛋白及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降低 (P <0 0 1) ,而Ⅲ胶原蛋白平均吸光度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可预防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形成 ,减轻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 ,调节肺动脉胶原蛋白合成以及恢复ET 1/NO的失衡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 N 端脑利钠肽前体(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 COPD 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96例,其中常规治疗5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加用法舒地尔治疗46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免疫分析系统进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测定血浆 NT-proB-NP 水平;心脏多普勒超声估测出肺动脉收缩压( 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PAP),计算右心室 Tei 指数;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FEV1/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 FVC)等肺功能指标;监测动脉血 pH 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用药14 d 后观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及出院1个月后患者转归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 NT-proBNP、SPAP、Tei 指数和 PaCO2均降低,pH 值、PaO2、FEV1/预测值和 FEV1/ FVC 均升高(P ﹤0.05)。治疗后观察组 NT-proBNP、SPAP、Tei 指数和 PaCO2低于对照组,且pH 值、PaO2、FEV1/预测值和 FEV1/ FVC 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住院不良事件发生及患者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两组血 NT-proBNP 与 SPAP 和 PaCO2均呈正相关性(P ﹤0.05),与PaO2呈负相关性(P ﹤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法舒地尔治疗 COPD 合并肺动脉高压可有效改善肺动脉高压状态和肺通气障碍,缓解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肺动脉高压变化与肺栓塞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6例,其中合并肺栓塞(PE)40例设为对照组,无肺栓塞(PE)26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压力变化及其临床特征。结果 两组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阳性情况、超敏CRP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阳性情况、超敏CRP等指标是COPD合并肺栓塞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对此需要引起重视并通过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发病前后肺动脉压力变化等临床特点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关系,减少PE的漏诊及误诊率。方法比较43例AECOPD合并PE组患者和41例AECOPD无PE组患者发病前后肺动脉压力变化情况及其临床特点。结果 PE组与非PE组患者肺动脉压力升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阳性情况、超敏CRP(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均高于非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动脉压力升高、下肢非对称性肿胀、血浆D-二聚体阳性、超敏CRP水平提示AECOPD合并PE,临床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行CT肺血管成像(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沙坦在治疗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以评价其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同时伴有肺动脉高压病人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祛痰、平喘等治疗。治疗组加服氯沙坦,50mg/次,每日一次。疗程2周。治疗前和2周时测定肺动脉压。结果:两组治疗后肺动脉压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肺动脉压的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动脉血氧分压的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通过常规吸氧、抗感染、祛痰、平喘等治疗可使肺动脉压降低,加用氯沙坦可使肺动脉压下降更为明显,并使动脉血氧分压上升,提示氯沙坦可用于肺心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本资料45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其中,观察组25例,为2012年6月-2013年5月入住患者,对照组20例,为2011年6月-2012年5月入住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1~1.5 mg/kg,q 6 h,鼻饲,疗程1~2 d。比较2组治疗后肺动脉压( PAH)、吸氧浓度分数( FiO2)、动脉血氧分压( PaO2)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同时比较2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临床症状及肺动脉压明显改善,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程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阻抑效应及其机制。方法3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C)组、单纯低氧(H)组、低氧+长程雾化吸入硝酸甘油(Neb-NTG,NH)组,观察肺动脉平均压(mPAP)、颈动脉平均压(mCAP)、腺泡内肺动脉3型血管比例、血浆cGMP和ET-1含量、高铁血红蛋白浓度、右心室比重和肺系数。结果NH组的肺动脉平均压、腺泡内肺动脉3型血管比例、血浆cGMP和ET-1含量和右心室比重与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H组肺动脉平均压、腺泡内肺动脉3型血管比例、血浆cGMP和ET-1含量和右心室比重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H组、NH组和C组的高铁血红蛋白浓度、颈动脉平均压和肺系数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慢性低氧后肺动脉平均压有明显的升高,但长程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可防止或减弱其升高;(2)长程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可防止或减弱长期低氧所致的肺血管重塑和右心室比重增加;(3)长程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对颈动脉平均压、高铁血红蛋白浓度和肺水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黄芪总皂苷(AST)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病理进展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2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PH组、HPH+AST15[15 mg/(kg·d)]组、HPH+AST45[45 mg/(kg·d)]组,每组7只。采用间断式常压低氧建立大鼠HPH模型。实验28 d后,检测大鼠右心室收缩压力(RVSP);计算右心室(RV)和左心室+室间隔(LV+S)的比值RV/(LV+S);HE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肺动脉结构重建,计算肺动脉厚度百分比(WT)、面积百分比(WA),并测量肺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光密度(OD)值;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肺组织及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Nox2和Nox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PH组大鼠RVSP、RV/(LV+S)、WT、WA、α-SMA均增高(P<0.05),肺组织及血清中的SOD、CAT水平明显降低,而MDA水平增高(P<0.05),肺组织中Nox2和Nox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HPH组比较,HPH+AST15组和HPH+AST45组大鼠RVSP、RV/(LV+S)、WT、WA、α-SMA均降低(P<0.05),肺组织及血清中的SOD、CAT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0.05),肺组织中Nox2和Nox4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其中HPH+AST45组WT、WA、α-SMA及肺组织MDA水平、Nox2和Nox4蛋白表达水平均较HPH+AST15组更低(P<0.05)。结论 黄芪总皂苷可抑制大鼠HPH的病理进展,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大鼠体内SOD和CAT水平并抑制Nox2和Nox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诊断延误情况,探讨学生结核病例发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在医院“统计病案”系统内以“出院时间”“职业”“主要诊断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搜寻2019—2021年因肺结核在广州市胸科医院住院的学生肺结核患者资料,从电子病历中获取症状出现时间、初诊时间和肺结核确诊时间,以前两者间隔为就诊时间、后两者间隔为诊断时间,≥15 d者分别为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比较分析性别(男/女)、学生类别(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本科生/研究生)、病例发现方式(因症就诊/转诊/因症推荐/健康体检)和症状始发月份(1—2月/3—6月/7—8月/9—12月)各人群中的两种延误情况。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 3年间学生肺结核住院患者共计723例,就诊时间0~92 d,其中406例(56.16%)存在就诊延误,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5 d(15~92 d);诊断时间1~95 d,其中503例(69.57%)存在诊断延误,诊断时间中位数为24 d(15~95 d)。经χ2检验,病例发现方式各组间就诊延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88,P˂0.001),性别、症状始发月份各组间诊断延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9,P=0.002;χ2=18.187,P˂0.001)。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比较)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学生类别、症状始发月份各组间就诊延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000,P˂0.001;χ2=12.750,P=0.005),症状始发月份各组间诊断延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87,P=0.001)。结论 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发生率高,延误程度与性别、学生类别、病例发现方式和症状始发月份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与药物治疗选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确诊的98例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药物,结合2009年《欧洲肺动脉高压指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选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有59例,选择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有14例,选择吸入用伊洛前列素的有11例,联合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的有7例,联合伊洛前列素和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的有7例。在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选用方面,心功能Ⅱ级患者选用比例(33.3%)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7.4%)。各类特异性肺动脉治疗药物在肺动脉阻力和肺动脉收缩压分组中均有分布,且分布比例也相当,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在选用特异性肺动脉治疗药物治疗时与心功能级别相关,与肺动脉阻力和肺动脉收缩压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通过对青年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水平、血压分类、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和并存临床情况的比较,探讨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为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14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72例(≤45岁)和老年组142例(≤60岁<75岁)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间发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靶器官损害及并存临床情况的特点。结果(1)血压水平比较,收缩压青年组低于老年组,舒张压青年组高于老年组;(2)男性、高血压病家族史、吸烟、饮酒、肥胖在青年组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3)青年组血钠含量较老年组低,血钙含量较老年组高;青年组中TG、ApoB显著高于老年组、HDL-C、ApoA-I、ApoA-I/ApoB则显著低于老年组;两组HOMA-IR水平比较,(2.77±2.80)uU/Lvs(1.80±1.49uU/L)。结论(1)青年高血压病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脉压差较小,患病年龄较短,血压升高程度较轻。青年高血压病患者中,1、2级高血压及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较老年组多见。(2)家族史、肥胖、饮酒、吸烟是青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3)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合并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等代谢性问题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5.
16.
17.
Dimitroulas T Giannakoulas G Karvounis H Settas L Kitas GD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2012,18(11):1457-1464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 is a severe vascular complication of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In the context of systemic sclerosis (SSc), PAH 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with a dramatic impact on prognosis and survival. Despite advances in early diagnosi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argeted treatments, SSc-rel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SScPAH) represent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SSc patients with reported poorer response in therapy and worse prognosis compared with idiopathic PAH. Recent findings indicate that factors accounting for these differences may include cardiac involvement, pronounced auto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pulmonary venous vasculature remodeling.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pulmonary vascular disorders in SScPAH may lead to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which are currently under investigation and may improve the outcome of these patients, for whom our therapeutic armamentarium is not effective enough. In this article we attempt to critically analyze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unique phenotype of SScPAH focusing on future challenges for the design of novel targeted treatments which may alter 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18.
波生坦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仁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9):1246-1247
目的 探讨口服波生坦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IPAH)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5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波生坦;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探讨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14d治疗,治疗组PaO2和6MWD分别为(81.0±3.7)mm Hg(1 mm Hg=0.133 kPa)和(331.0±81.2)m,较对照组的(57.0±3.9) mmHg和(263.0±58.9)m高;PaCO2、PAP分别为(43.0±5.9) mm Hg和(63.0±17.1) mm Hg,较对照组的(66.0±7.2) mm Hg和(78.0±16.7)mm Hg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口服波生坦能有效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显著降低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