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血管外皮细胞瘤19例,血管瘤型脑膜瘤25例,对其MRI与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MRI示19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肿瘤均位于颅内脑外,MR平扫T1WI呈高低不均信号15例,等信号4例,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15例,等信号4例;增强扫描14例呈不均匀显著强化;窄基底与脑膜相连11例;颅骨破坏6例。25例血管瘤型脑膜瘤MR平扫T1WI均匀较低信号及T2WI均匀较高信号21例,23例病灶显著均匀强化,16例呈宽基底与脑膜相连。病理示两种肿瘤来源不同。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与血管瘤型脑膜瘤其起源不同,而MRI则十分相似,前者是恶性肿瘤,往往出现分叶征、跨叶生长、与硬膜呈窄基底相连、有丰富的血管、肿瘤易出血坏死致信号不均匀、破坏邻近颅骨等特点,据此可与后者鉴别。 相似文献
2.
3.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常规MRI和灌注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常规MRI和灌注成像(PWI)表现,评价两者对HPC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HPC患者,并以38例脑膜瘤作为对照,行常规MRI和PWI检查,观察HPC和脑膜瘤的MRI表现,计算并比较两者的相对局部脑血流容积(rrCBV)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结果 T1WI上等信号3例,混杂信号2例;T2WI上混杂信号3例,等信号2例;增强后均明显强化。HPC的常规MRI表现与脑膜瘤难以鉴别。PWI时,HPC的rrCBV和rMTT分别为14.4、5.3,而脑膜瘤则为6.5、3.6,两者的rrCBV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rMTT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HPC的常规MRI表现不具特征性,难与脑膜瘤相鉴别;但PWI在HPC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特征性表现的异同。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6例HPC和24例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术前MRI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资料。采用χ~2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二者的MRI表现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比较,肿瘤的长径(t=2.066,P=0.046)、分叶征(χ~2=7.111,P=0.008)、T1WI信号(χ~2=17.220,P0.001)、T2WI信号(χ~2=22.247,P0.001)、DWI等低信号(χ~2=4.310,P=0.038)、囊变坏死(χ~2=7.111,P=0.008)、瘤周水肿程度(χ~2=9.864,P=0.014)、血管流空影(χ~2=8.087,P=0.004)、与硬脑膜窄基底相连(χ~2=15.973,P0.001)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尾征(χ~2=0.150,P=0.698)、瘤内出血(χ~2=2.338,P=0.126)、中线结构移位(t=-1.656,P=0.106)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存在差异,对比分析二者的影像学征象有助于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与间变型脑膜瘤的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19例,间变型脑膜瘤20例,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39例病例均位于颅内脑外。19例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中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16例,跨叶生长9例。MR平扫T1WI呈等、稍低混杂信号15例,等信号4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3例,高信号6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13例,明显囊变坏死12例,“硬膜尾征”4例,颅骨破坏9例。术后肿瘤组织学显示瘤细胞密集,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相多见,网状纤维染色见间质有大量裂隙状血管。20例间变型脑膜瘤患者中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16例,跨叶生长2例。MR平扫T1WI呈等、低信号12例,呈等、高信号3例,较均匀信号5例;T2WI呈等、略高混杂信号17例,呈高、低混杂信号3例;中等度不均匀强化15例,明显坏死囊变13例,“硬膜尾征”14例,颅骨破坏11例。病理示瘤细胞分化不良,有丝分裂丰富,细胞密集,核增大,深染,异型性明显,核分裂相多见。结论: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与间变型脑膜瘤影像表现存在差异,前者具有更明显的跨叶生长倾向,T2WI呈明显高信号,肿瘤增强程度显著,多窄基底与硬膜相连,少见“硬膜尾征”等特点,可与后者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与不典型脑膜瘤(AM)MRI征象的差异,并探究DWI和ADC值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HPC与31例AM患者术前的MR平扫、增强扫描以及DW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对其MRI征象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测量两组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运用ROC曲线评价ADC值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20例HPC与31例AM相比,肿瘤形状(χ~2=4.763,P0.05)、出血(χ~2=8.400,P0.01)、血管流空信号(χ~2=26.793,P0.001)、瘤脑界面(χ~2=4.432,P0.05)、与附着硬膜的关系(χ~2=15.093,P0.001)、脑膜尾征(χ~2=9.670,P0.01)、强化方式(χ~2=8.025,P0.01)、强化均匀性(χ~2=5.097,P0.05)8项影像学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WI信号(χ~2=3.227,P0.05)、坏死囊变(χ~2=0.658,P0.05)、瘤周水肿程度(χ~2=0.056,P0.05)、邻近骨质改变(χ~2=2.588,P0.05)4项影像学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者肿瘤多呈分叶状、不规则形,囊变坏死,出血及肿瘤内血管流空信号多见,瘤脑界面较清晰,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多窄基底与硬膜相连,脑膜尾征少见;后者肿瘤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囊变坏死及出血少见,瘤脑界面多较模糊,增强后多明显均匀强化,多宽基底与硬膜相连,脑膜尾征多见。20例HPC在DWI上均呈等或稍高信号,ADC均值为(1.21±0.14)×10~(-3) mm~2/s,31例AM在DWI上28例呈高或稍高信号,3例呈低信号,ADC均值为(0.82±0.12)×10~(-3) mm~2/s,低于HP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9,P0.001)。以ADC值1.07×10~(-3) mm~2/s作为HPC与AM的诊断阈值时,ROC曲线下面积等于0.98±0.01,95%可信区间为0.95~1.00,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0%。结论颅内HPC与AM的MRI征象存在一定差异,ADC值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进行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新分类,为脑膜肿瘤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上的新进展。有关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国内尚未见报道,为丰富影像诊断熟悉本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知识,对经CT及MRI检查。 相似文献
8.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3)
目的探讨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诊断颅内血管外皮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外皮瘤患者的磁共振常规扫描及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波谱成像(MRS)、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功能成像的影像学特征。结果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外形呈不规则分叶状,肿瘤实性部分在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等或略高信号,T1WI增强后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强化。DWI多为等、稍高信号,PWI成像示肿瘤实质均呈明显高灌注,高于正常皮层血管区。肿瘤在MRS上为胆碱(Cho)峰升高、肌酸(Cr)峰及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降低,肌醇(m I)峰可表现为轻度升高,部分瘤体出现明显高耸的脂质(Lip)峰。DTI纤维束重建图可见皮质脊髓束纤维的中断、移位。SWI序列可以显示瘤体内出现大量斑片状或点状微出血灶。结论 MRI常规扫描结合功能成像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中具有突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脑膜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包括43例良性(良性组)及14例恶性(恶性组)脑膜瘤,术前均接受常规、增强MR扫描及MR 3D-ASL、IVIM成像。对比2组相对脑血流量(rCBF)、真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鉴别诊断良、恶性脑膜瘤的效能。结果 恶性组rCBF大于良性组(P<0.05),D小于良性组(P<0.05),2组间D*、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阈值取3.027 5 ml/(min·100 g)时,rCBF鉴别诊断良、恶性脑膜瘤的敏感度为92.86%,特异度为74.42%,AUC为0.811;阈值为0.529 5×10-3 mm2/s时,D鉴别诊断良、恶性脑膜瘤的敏感度为88.37%,特异度为64.29%,AUC为0.689;rCBF联合D鉴别诊断良恶性脑膜瘤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86.05%,AUC为0.832。结论 3D-ASL联合IVIM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脑膜瘤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MinADC)值鉴别诊断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hemangiopericytoma,SFT/HPC)与脑膜瘤,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8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10例SFT/HPC (WHOⅡ级)患者与22例脑膜瘤(WHOⅡ级)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DWI特征及病理资料,在ADC图上测量两者的MinADC值并进行比较。通过Welch检验进行两组MinADC值的比较,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评价MinADC值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在10例SFT/HPC中,肿瘤实性成分在DWI上8例呈等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MinADC平均值为(1.16±0.23)×10-3 mm2/s;在22例脑膜瘤中,肿瘤实性成分在DWI上18例呈稍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2例明显高信号,MinADC值平均值为(0.80±0.12)×10-3mm2/s,小于SFT/HPC,两组肿瘤实性成分Min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MinADC值0.90×10-3 mm2/s为阈值诊断SFT/HPC与脑膜瘤,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32,敏感度为97.6%,特异度为94.3%,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行一致性检验,SFT/HPC的重复测量的Kappa值为0.91,脑膜瘤的Kappa值为0.87。结论 MinADC值可以作为一种量化工具区分颅内SFT/HPC与脑膜瘤,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MR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分析不同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乳腺病变患者行APTWI及DWI,测量并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平均ADC(ADCmean)、最小ADC(ADCmin)及非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3.5 ppm)]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并分析良恶性病变中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共70个病灶纳入研究,包括32个良性(良性组)和38个恶性病灶(恶性组)。良性组ADCmean、ADCmin及MTRasym(3.5 ppm)值均高于恶性组(t=-5.63、-5.94、-0.24,P均<0.05);ADCmin、ADCmean及MTRasym(3.5 ppm)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850、0.827及0.729(P均<0.01);ADCmin的AUC大于MTRasym(3.5 ppm)值(Z... 相似文献
14.
15.
MRI征象在恶性脑膜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RI征象在恶性脑膜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恶性脑膜瘤的MRI征象,并随机抽取同期34例良性脑膜瘤作为对照。结果:分叶征、囊变坏死、瘤脑界面、瘤脑界面的边缘、T1WI信号、信号不均匀性、强化不均匀性、强化程度、脑膜尾征的有无及形态与脑膜瘤良、恶性相关。结论:恶性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评价某些MRI征象对恶性脑膜瘤的术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扩散张量成像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星形细胞瘤与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诊断星形细胞瘤与脑膜瘤的价值。方法 对22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12例,良性脑膜瘤10例),测量肿瘤实质区与健侧正常脑组织的平均ADC值和FA值,比较测值,并观察两种脑肿瘤对白质纤维束的影响。结果 星形细胞瘤及脑膜瘤患者肿瘤实质区FA值均较健侧正常脑组织降低(P均<0.05);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实质区ADC值较健侧正常脑组织高(P<0.05),脑膜瘤患者肿瘤实质区ADC值与健侧正常脑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星形细胞瘤与脑膜瘤患者比较,肿瘤实质区ADC值、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DTT图中,星形细胞瘤多数表现为纤维束部分中断、受压、偏移或变形、移位;脑膜瘤纤维束呈现为稀疏、移位。结论 测量肿瘤实质区ADC值和FA值可鉴别脑内和脑外肿瘤如星形细胞瘤与脑膜瘤。DTT可清晰显示脑肿瘤对白质纤维束浸润、破坏和推移,有利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和动脉自旋标记(ASL)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的评价。材料与方法 25例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超急性期5例、急性期16例和亚急性期4例,所有患者均行DTI及ASL检查,观察各期的DTI图像及ASL图像并通过特殊软件进行后处理,重建白质纤维束(DTT),测量梗死区与镜像区的FA值、ADC值及r CBF值,比较差异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梗死灶FA值、ADC值及r CBF值均较镜像区脑组织明显降低(P0.0 5),梗死区FA值、A D C值与r C BF值之间无明显相关(P0.0 5);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别分析3个时期脑梗死区的FA值、ADC值和r CBF值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DTI和ASL能够早期反映梗死灶血流灌注情况及该区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根据量化的数据,可以间接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的时间,进而提高适合溶栓的患者人数,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联合肿瘤标志物鉴别诊断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与肝内肿块型胆管癌(IMC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3例cHCC-CCA(cHCC-CCA组)及58例IMCC(IMCC组)的临床及腹部平扫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Gd-EOB-DTPA增强MRI资料,对比观察2组所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鉴别cHCC-CCA与IMCC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独立影响因素单独及联合诊断cHCC-CCA的效能。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胎蛋白(AFP)升高、糖类抗原19-9(CA19-9)升高及MRI所示肿瘤出血、肝包膜回缩征、延迟强化、马赛克征、包膜征、肝胆特异期(HBP)靶征和DWI所见靶征是cHCC-CCA与IMCC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P升高(OR=8.003)、MRI显示HBP靶征(OR=0.033)及DWI所见靶征(OR=0.239)是鉴别cHCC-C...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