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原因导致的非职业性汞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将北京朝阳医院2005—2009年收治的171例非职业性汞中毒住院患者按中毒原因分为环境污染组、使用化妆品组和使用偏方组,分别对各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的分析。[结果]在171例患者中,环境污染组34例,使用化妆品组90例,使用偏方组47例。各组患者主要出现神经衰弱症候群、消化道症状、周围神经损害和肾脏损害。与环境污染组相比,使用偏方组烦燥、恶心及水肿表现明显;与使用化妆品组相比,使用偏方组烦燥、口腔异味、食欲下降、恶心、腹痛、牙龈肿胀和水肿等症状体征明显,蛋白尿和尿β2微球蛋白升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偏方组患者驱汞治疗前空白尿汞值较其他两组高(P〈0.05),以二巯基丙磺酸钠驱汞治疗疗程长于其他两组。[结论]不同原因所致非职业性汞中毒的临床特点不同;使用偏方中毒患者临床表现较重,尿汞含量高,所需驱汞疗程较长。  相似文献   

2.
慢性汞中毒患者脑脊液汞含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慢性汞中毒患者脑脊液汞含量的变化,探讨汞的神经毒性机制。方法选择9例慢性汞中毒患者作为中毒组,8例非汞接触患者为对照组,用碱性氯化亚锡还原-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24 h尿汞(U-Hg)和脑脊液汞(CSF-Hg)含量,用酸陸氯化亚锡还原-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同一天的血汞(B-Hg)含量;5例慢性汞中毒患者作驱汞前后B-Hg、U-Hg和CSF-Hg含量比较。结果中毒组B-Hg、U-Hg含量[(250.00±48.54)、(160.07±91.15)n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1.04±63.01)、(24.73±9.96)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毒组CSF-Hg含量为(20.22±10.21) nmol/L,对照组CSF-Hg未检出。5例慢性汞中毒患者用二巯丙磺酸钠作2~3疗程驱汞治疗,B-Hg、U- HC、CSF-Hg含量治疗前分别为(258.00±48.68)、(141.02±63.74)和(22.60±7.14)nmol/L,治疗后明显下降,分别为(172.00±68.34)、(39.22±11.83)和(11.32±4.92)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毒组CSF-Hg含量与B-Hg含量有相关关系(P<0.05),与U-Hg含量无相关关系(P>0.05),但驱汞治疗后,CSF-Hg含量的下降与B-Hg、U-Hg含量下降的相关性均无统计。结论慢性汞中毒患者CSF-Hg含量随外周血汞升高而升高,但与U-Hg含量无关;而驱汞治疗后,B-Hg、U-Hg含量已正常,但CSF-Hg含量仍较高,其可能为引起慢性汞中毒患者神经行为功能改变和震颤等临床表现的基础物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染汞致大鼠肝、肾毒性的作用机制,观察沙棘油(SBO)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染汞组(皮下注射2.5mg/kgHgCl:);SBO+HgCl2组[灌胃SBO(体积分数为95%)5mL/kg,2h后皮下注射2.5mg/kgHgCl2]。染汞后12h将大鼠移入代谢笼,收集12h尿样。染汞48h后处死,采取血样和肝肾组织。测定肝脏、肾皮质和尿汞含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苷酶(NAG)、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尿蛋白、血清尿素氮(BUN)含量;肝、肾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gCl2组、SBO+HgCl2组的肝、肾皮质及尿汞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与HgCl2组相比,SBO+HgC|2组尿汞含量增加(P〈0.05)。HgCl2组尿NAG、ALP、LDH活性和尿蛋白、BUN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BO+HgCl2组NAG、ALP活性和BUN含量均低于HgCl2组(分别为P〈0.05,P〈0.01和P〈0.01)。与对照组相比,HgCl2组肝、肾GSH含量、GSH—Px活性、SOD活性均下降(P〈0.01),MDA含量增加(P〈0.05或P〈0.01);SBO+HgCl2组与HgCl2组相比,其肝GSH-Px活性明显增加(P〈0.01)。[结论]大鼠经一次染汞后可致急性肝、肾损伤。沙棘油具有促进汞从肾脏排出的作用,对汞致肝脏氧化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驱铅治疗患者尿中总锌的含量及变化,为对症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进行驱铅治疗的35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24h空白尿及不同治疗阶段的试排尿进行尿铅和尿锌含量的分析。结果比较24h空白尿,男女尿铅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尿锌含量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铅中毒的患者与铅吸收观察对象的空白尿锌含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锌含量与年龄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与尿铅含量存在不密切的正相关(r=0.429,P〈0.05);第1疗程第1、第2、第3针后的尿锌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第2针排出的尿铅与尿锌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第3针后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67,P〈0.01)。空白尿锌与试排各个阶段的尿锌间均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使用依地酸二钠钙进行驱铅治疗的患者尿中排出大量的锌,疗程后期尿锌会随铅排出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疗程后期要特别注意微量元素丢失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总结分析77例汞吸收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晨尿汞、首次驱汞试验后24 h尿汞总量水平。77例晨尿汞与驱后尿汞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785,P0.001),驱后尿汞值均45μg/d;接汞人员尿汞超过正常值时,慢性汞中毒临床表现的发生率并不随尿汞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磷中毒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力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用硝基酚比色法测定慢性磷中毒患者尿NAG活力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磷中毒患者中毒后第1年尿NA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后第2,3,4,5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毒越重,尿中NAG活力增高越明显。结论尿中NAG活力是慢性磷中毒患者肾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冷原子吸收法——碱性氯化亚锡还原法,对正常人的晨尿和全日尿汞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晨尿与全日尿汞含量经配对t检验,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相对密度校正法校正及尿肌酐校正法校正的晨尿与全日尿汞含量比较,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用晨尿所检测的尿汞结果可代替全日尿汞含量用来评价汞接触水平。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不同浓度砷暴露人群尿砷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 测定内蒙古地区饮用高砷水人群尿砷代谢产物,探讨不同人群砷代谢的特点。方法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尿中不同形态的砷代谢产物。结果 2个暴露组人群尿中无机砷(iAs,inorganic arserlic)、甲基砷(MMA,monomethylarsine)、二甲基砷(DMA.dimethylarsine)和总砷(TAs,total arserlic)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样砷暴露水平下,尿中各形态砷含量及其相对比在不同性别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DMA/MMA和DMA%高于成人(P〈0.05),MMA%低于成人(P〈0.05);2个暴露组儿童、成人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MMA/ias、DMA/MMA、DMA/iAs、DMA%显降低(P〈0.05),而iAs%、MMA%显增高(P〈0.05);高暴露组与低暴露组相比,儿童DMA/MMA、DMA/iAs、DMA%显增高(P〈0.05),iAs%、MMA%显降低(P〈0.05)。结论 相同砷暴露水平下,男女对砷的甲基化能力无差别,儿童二甲基化能力高于成人。高砷暴露可能降低人群对砷的生物甲基化能力。[编按]  相似文献   

9.
驱汞试验对慢性汞中毒诊断价值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驱汞试验对慢性汞中毒诊断价值的再评价锦州市职业病防治研究所(121013)韩萍1974年卫生部颁布的慢性汞中毒诊断标准规定:“根据职业史和临床表现,疑有慢性汞中毒而尿汞不高,可做驱汞试验……”,但标准中未明确驱汞试验的诊断意义和判定方法。一般认为,驱...  相似文献   

10.
山西某地区汞环境污染及对居民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西某地区土法炼金活动影响环境中汞(Hg)的分布以及对当地居民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气、水、粮食Hg含量以及居民尿Hg含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用速率法测定,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测定采用终点法。[结果]污染区一年四季监测的大气Hg浓度为79~240ng/m^3,远高于对照区(P〈0.05);河水中Hg含量超标19倍,达到(0.025±0.006)μg/L。污染区所产的玉米和粟米Hg含量分别为(0.006±0.003)mg/kg和(0.013±0.006)mg/kg,高于对照区(P〈0.05);污染区居民尿Hg为(1.24±3.80)μg/L、尿β2-MG含量为(228.98±4.34)μg/gCr,均明显高于对照区(P〈0.05)。[结论]污染区炼金过程中产生的Hg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并通过一定途径进入人体,引起当地人群体内Hg负荷水平的改变及肾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职业性镍接触对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以及染色体损伤作用。[方法]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选取某钢铁企业男性炼钢工、轧钢工及钢渣处理工共231人作为镍接触组,同时选择该企业的男性水泵工75人为对照组。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检测各组淋巴细胞的微核率;采用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检测尿中镍的含量。[结果]不同镍接触组细胞微核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尿镍含量呈正相关性(r=0.971,P〈0.05);不同工龄组细胞微核率分别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工龄与细胞微核率和尿镍含量均呈正相关性(r微核率=0.923,P〈0.05;r尿镍=0.915,P〈0.05);不同镍接触组尿镍含量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尿镍含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除工龄“0年~”和“6年~”组以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性镍接触使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增加.对染色体有捐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袁园  唐其柱 《职业与健康》2013,(21):2882-2883
目的研究QTc间期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91例DCM患者和85例健康检查者心电图,分析其QTc间期的差异。91例DCM患者按QTc间期分为QTc间期〈450ms组和QTc间期/〉450ms组,比较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CM患者QTc间期也明显增宽(454.88±4.67vs409.95±1.93,P〈0.05)。QTc间期I〉450ms组DCM患者相比于QTc间期〈450ms组,LVEDD明显增大(66.42±1.04vs61.95±1.10,P〈0.05),LVEF明显降低(32.79±0.79Y.S35.72±0.69,P〈0.05)。结论DCM患者QTc间期有显著改变,QTc问期与LVEDD以及心功能有一定关系,可能对临床诊断、治疗选择以及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化汞对大鼠肾脏的损伤作用及原花青素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第1~4组以大豆油灌胃,第5组以原花青素450mg/kg灌胃;2h后,第1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第2~5组分别皮下注射2.2、4.4、8.8、8.8μmol/kg氯化汞。第2天重复上述步骤后,收集24h尿液测定尿汞(Hg)和蛋白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ALP)、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尿素氮(BUN);切取肾皮质测定Hg含量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的尿蛋白含量、尿LDH活力、肾皮质Hg含量、GSH、MDA含量及S01)、GSH—PX活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4、8.8μmol/kg染毒组的尿汞含量、ALP、NAG活力、血清BUN含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花青素干预组与8.8μmol/kg染毒组比较,尿LDH、AIP、NAG活力降低,尿蛋白含量下降,肾皮质GSH、MDA含量下降,SOD、GSH—Px活力升高,血清BUN含量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氯化汞可蓄积于大鼠肾脏并产生损伤,原花青素对大鼠氯化汞所致肾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丝蛋白(NF)作为正己烷外周神经系统损伤的早期效应标志物的意义。[方法]选取56只清洁级SD大鼠分为0、104、417、1667mg/(kg·d)剂量组,经口亚慢性给予正己烷,染毒18周,通过特异性症状和病理检查验证外周神经损伤情况,同时检测大鼠血清中MBP、NSE、NGF、NF的水平。[结果]正己烷染毒大鼠出现了典型的多发性外周神经病的症状,病理检查证实神经损害。血清中NSE在染毒1周含量即开始明显上升,P〈0.05,最大上升幅度为122.94%;血清中NF在染毒2周开始含量明显上升,P〈0.05,最大上升幅度为193.35%;大鼠血清中MBP水平、血清NGF水平仅在个别时间点有改变。步态评分与血清NSE、NF、NGF、MBP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08(P〈0.05)、0.595(P〈0.05)、-0.284(P〉0.05)、0.179(P〉0.05);以NSE和NF计算出来的正己烷毒效应基准剂量(bench mark dose,BMD)、基准剂量可信区间下限(bench mark dose lower confidence limit,BMDL)分别约为150、105mg/(kg·d)。[结论]正己烷致大鼠神经系统损伤的敏感性指标以血清NSE、NF灵敏度最高,浓度上升早于动物步态症状的出现,改变幅度大,可作为较好的正己烷毒效应标志物;血清NGF、血清MBP作为正己烷毒效应标志物的意义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首次确诊住院时尿IgG与1年内皮肤紫癜复发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9例出院后1年内再次出现皮肤紫癜(复发组)和43例出院后1年内未再出现皮肤紫癜(无复发组)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在首次确诊住院时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尿IgG,并测定28例同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未应用激素治疗前(肾综组)和30例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对照组)尿IgG,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复发组在首次确诊住院期间,急性期尿IgG为(1.474±0.658)以,与无复发组的(1.391±0.743)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期尿IgG均低于肾综组的(2.808±0.683)班(P〈0.01);恢复期尿IgG在复发组为(0.202±0.154)g/L,高于无复发组的(0.115±0.103)g/L和对照组的(0.109±0.09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IgG在判断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活动方面和皮肤紫癜复发的预后方面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99mTcm-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对糖尿病肾病(DKD)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尿病肾病分为4组:(1)正常白蛋白尿组(DM1组)25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0μg/min或〉300 mg/24 h,同时,血肌酐≤133μmol/L;(4)肾衰竭组(DM4组)4例,血肌酐>133μmol/L,同期选择2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均行99mTcm-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各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DM1组总肾GFR与NC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2、DM3、DM4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均明显低于NC组(P〈0.01)。(2)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肌酐(Scr)未见异常时,总肾GFR即可出现异常(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年龄是影响GFR的主要因素(P〈0.01),BMI、尿素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亦与GFR的下降有关(P〈0.05)。GFR与病程、收缩压、HbA1c、Scr呈显著负相关(r=-0.156、-0.183、-0.272、-0.302,P〈0.05)。结论 GFR的下降不仅存在于有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存在于正常清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99mTcm-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并了解肾功能受损程度、进程以及为临床治疗和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冠状动脉探讨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MMP-9检测的影响和临床意义,以积累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61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观察组患儿按有无冠状动脉损伤分为两组:冠状动脉损伤组(28例)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17例)。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儿血清MMP-2和MMP-9的变化。结果对照组MMP-2和MMP-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MMP-2和MMP.9[(266.4±88.0)、(443.5±113.4)μg/L]与治疗后[(181.8±46.4)、(254.9±113.4)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P.2和MMP一9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损伤组MMP-2、MMP.9减少值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能显著降低川崎病患儿血清MMP-2和MMP-9的表达,对减缓冠状细胞外基质的损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严春亚  黄晨燕  陈惠  王雪梅 《职业与健康》2013,(22):3052-3053,3056
目的探讨纽曼自护理论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治疗效果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月12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纽曼自护理论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和肺功能)和睡眠质量(PSQI)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观察组PaO:和PaCO2分别为(8.52±1.47)和(5.76±1.23)kPa,明显高于和低于对照组的(7.12±1.25)和(6.72±1.21)kPa(P〈0.05)。护理前,两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为(6.44±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4±1.52)分(P〈0.05)。结论纽曼自护理论护理可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