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DWI以及ADC值测量鉴别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胶质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量在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2例经手术病理(10例)或临床随访(2例)证实的脑脓肿和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坏死囊变性胶质瘤,在术前或治疗前接受了常规MRI检查及DWI(弥散敏感系数即b值采用:b=0 s/mm2及b=1000 s/mm2),测量了脑脓肿、胶质瘤坏死囊变区、对侧相应正常白质区以及脑脊液的ADC值,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脓腔于DWI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而胶质瘤坏死囊变区表现为低信号.脑脓肿、胶质瘤坏死囊变区、对侧相应正常白质区以及脑脊液的ADC平均值分别为(0.53±0.15)×10-3mm2/s、(2.92±0.22)×10-3mm2/s、(0.75±0.05)×10-3mm2/s以及(3.16±0.30)×10-3mm2/s,脑脓肿与胶质瘤坏死囊变区之间ADC值存在显著差异(T=78.0,P<0.001).结论 DWI以及 ADC值测量在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常规MR序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及相对ADC值在脑脓肿和脑囊型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21例脑脓肿与29例脑囊型转移瘤病例的MRI常规平扫、增强及DWI检查的影像资料,并分别测量病灶坏死区、囊壁及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及相对ADC值.结果 21例脑脓肿与29例脑囊型转移瘤的MR平扫均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环形强化.而脑脓肿DWI呈高信号,坏死区、囊壁及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及相对ADC值分别为(0.63±0.15)×10-3mm2/s、(1.53±0.06)×10-3mm2/s、(1.70±0.21)×10-3mm2/ s、(0.74±0.18)×10-3mm2/s.囊型转移瘤DWI为低信号,坏死区、囊壁及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及相对ADC值分别为(2.07±0.31)×10-3mm2/s、(1.58±0.15)×10-3mm2/s、(1.62±0.16)10-3mm2/s、(2.29±0.25)×10-3mm2/s.脑脓肿和囊型转移瘤的坏死区的平均ADC值、相对ADC值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壁和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WI成像对脑脓肿和囊型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弥散加权成像对脑脓肿与坏死囊变脑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脑脓肿和33例坏死、囊变脑肿瘤(胶质瘤和转移瘤)行常规MRI和DWI检查。测量感兴趣区(RO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行统计学分析;DWI与常规MRI比较,计算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大部分脑脓肿在DWI上为高信号,脑肿瘤的坏死、囊变部分在DWI上为低信号,其问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MRI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低于DWI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DWI和ADC值的测量在诊断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病变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作为常规MRI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DWI以及ADC值测量在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以及表观弥散系数值测量在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脑肿瘤的DWI与ADC值特点.结果 44例脑肿瘤表现分为如下五类:DWI高信号ADC值升高(n=19)、DWI高信号但ADC值减低(n=11)、DWI低信号ADC值升高(n=9)和DWI混杂信号ADC值升高(n=5).转移瘤[(1.364±0.468)×10-3 mm2/s]、胶质瘤[(1.396±0.560)×10-3 mm2/s]及脑膜瘤[(0.935±0.182)×10-3 mm2/s]ADC值之间统计学差异不明显(F=3.47, P>0.05).结论 ADC值本身不能鉴别转移瘤、胶质瘤和脑膜瘤, 但DWI和ADC值可用于对脑肿瘤的评价,结合两者可提供肿瘤内部功能信息.  相似文献   

5.
脊椎病变的MR弥散加权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结合常规MER,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脊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64例脊椎良恶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1.5T磁共振扫描仪采集数据.包括常规T1WI、T2WI和DWI,DWI b值分别选择70 s/mm2、100 s/mm2、165 s/mm2、300 s/mm2、500 s/mm2,经Functool 2软件分析处理得到病变部位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指数弥散系数(EDC)值.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13.0)对以上观察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WI中,脊椎良、恶性病变的信号差异无显著性.b≤100 s/mm2时,弥散效应不明显;b>300 s/mm2时,图像信-噪比过低.当b=165 s/mm2时,其图像可满足诊断需要.当b=165 s/mm2时,脊椎良性病变的ADC值为(3.19±O.33)×10-4mm2/s,EDC 值为(715.68士28.36)×10-3;脊椎恶性肿瘤(转移瘤)的AIN;值为(1.87±0.12)×10-4mm2/s,EDC值为(1466.25±41.69)×10-3.与恶性肿瘤相比,脊椎良性病变的ADC值明显偏高,EDC值明显偏低.结论 脊椎良、恶性病变的DWI信号差异无显著性.因此,不能单纯根据DWI信号的高低对脊椎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脊椎EPI-DWI中,当b值在100~300 s/mm2时,能够得到适合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当b=165 s/mm2时,脊椎ADC值和EDC值可作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指标之一.若AIX;值大、EDC值小,则提示病变良性可能较大;反之则提示恶性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在胰腺囊肿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有36例囊肿性病变纳入了本次研究,包括7例囊肿,13例假性囊肿,4例浆液性囊腺瘤,5例黏液性囊腺瘤,7例黏液性囊腺癌.DWI序列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的平面回波序列,表现弥散系数(b)值取0s/mm2、500 s/mm2和1000 s/mm2.在DWI图像上比较各囊肿性病变的信号强度,测量并比较各囊肿性病变的ADC值.结果 在b=500 s/mm2的DWI图像上,所有囊肿性病变均为高信号.在b=1000s/mm2的DWI图像上,肿瘤性囊肿为明显高信号,而囊肿和假性囊肿为低信号,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b=1000 s/mm2时,囊肿和假性囊肿的ADC值明显高于肿瘤性囊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囊肿与假性囊肿间以及各肿瘤性囊肿间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WI对胰腺囊肿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能够鉴别囊肿、假性囊肿与肿瘤性囊肿,但是对囊肿与假性囊肿的鉴别以及各肿瘤性囊肿间的鉴别无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直肠癌淋巴结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80例经肠镜及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DWI图像;DWI多b值扫描,b=0、20、30、50、600、800、1000 s/mm~2;通过工作站分析软件后处理,基于多b值生成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将淋巴结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A、B两组(转移/非转移淋巴结组),回顾性分析不同b值下淋巴结检出率;测量大小不同淋巴结,多b值ADC图的淋巴结检出率;测量A、B两组淋巴结多b值ADC值,测量转移淋巴结鉴别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随b值增加(0~1000 s/mm~2),淋巴结检出率递减;DWI图像淋巴结信噪比递增。(2)直径8 mm以上淋巴结,多b值DWI图像检出率一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高场强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A组与B组淋巴结ADC有统计学差异。(4)当ADC值为0.98×10~(-3)mm~2/s时,诊断转移淋巴结敏感度为63.7%、特异度为93.2%。结论高场强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鉴别直肠癌淋巴结性质,具有中等敏感性、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脑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5例临床证实为脑脓肿的病人行磁共振常规SE序列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获取ADC图,测定病灶兴趣区的ADC值,3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5个病例常规SE序列扫描共发现8个病灶,7个病灶腔内内容物在T1WI上为低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在DWI上4个表现为高信号,3个表现为低信号,1个病灶脓腔内出现液-液平面,上半部在T2WI上为高信号,在DWI上为低信号,下半部在T2WI上为等信号,DWI上为高信号,各脓肿腔内容物在DWI上为高信号的区域平均ADC值为(1.15±0.116)×10-3mm2/s,低信号区域平均ADC值为(2.55±0.143)×10-3mm2/s。3例增强扫描T1WI上病灶表现为环形强化。结论:脑脓肿在DWI上可表现为高信号或低信号,信号高低及ADC值高低和脑脓肿病理形成过程有关,脓肿形成早期在DWI上呈高信号,低ADC值的特点有利于与肿瘤坏死或囊变肿瘤作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扩散加权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值鉴别诊断颅内囊性病变的价值。方法:12例脑脓肿、34例坏死囊变性肿瘤、10例表皮样囊肿、12例蛛网膜囊肿和5例脑囊虫病患者行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分别测量其囊变区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结果:扩散加权成像上10例脑脓肿呈高信号,2例低信号;26例坏死囊变性肿瘤呈低信号,3例稍高信号,5例混杂信号;8例表皮样囊肿呈高信号,2例为低信号;12例蛛网膜囊肿及5例脑囊虫均呈低信号。脑脓肿、坏死囊变性肿瘤、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和脑囊虫囊变区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分别为:(0.63±0.20)×10-3mm2/s,(2.45±0.16)×10-3mm2/s,(1.21±0.39)×10-3mm2/s,(2.98±0.23)×10-3mm2/s和(2.25±0.38)×10-3mm2/s。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肿瘤囊变区之间,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囊变区之间以及表皮样囊肿与脑囊虫囊变区之间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蛛网膜囊肿与脑囊虫囊变区之间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值有助于颅内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s)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15例进行MR弥散加权成像,测算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s).结果 BPH组前列腺中央带增生结节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83±0.282)×10-3mm2/ s和(2.025±0.358)×10-3mm2/ s;前列腺癌组前列腺中央带与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632±0.082)×10-3mm2/ s和(0.267±0.07)×10-3mm2/ s (P<0.05).结论 DWI对于BPH、PCa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反映其病理变化;ADC值是鉴别BPH与PCa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DWI、1H-MRS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脓肿与细菌性脑脓肿的价值。 方法 对7例结核性脑脓肿、20例细菌性脑脓肿患者,治疗前行常规MRI、DWI和1H-MRS检查。DWI采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0及1000 s/mm21H-MRS采用点分辨选择波谱(PRESS),扫描参数为TR 1000 ms、TE 144 ms。观察两类病变坏死区的常规MRI、DWI及1H-MRS表现特点,分析其ADC值有无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DWI、1H-MRS对结核性与细菌性脑脓肿的鉴别诊断价值。 结果 7例结核性脑脓肿共19个病灶,20例细菌性脑脓肿共23个病灶。结核性脑脓肿病灶坏死区DWI表现为低信号2个,等信号6个,高信号11个;23个细菌性脑脓肿病灶脓腔均呈明显高于脑白质的高信号。结核性和细菌性脑脓肿坏死区平均最小ADC值分别为(1.02±0.11)×10-3mm2/s和(0.55±0.21)×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H-MRS于7例结核性脑脓肿的8个病灶内坏死区均测到脂质(Lip)峰,未见氨基酸峰;20个细菌性脑脓肿有8个脓腔存在Lip或乳酸(Lac)峰,12个分布各异的多种氨基酸峰。ADC值、1H-MRS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脓肿与细菌性脑脓肿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80,敏感度分别为82.41%、100%,特异度分别为94.43%、60.00%。 结论 结合常规MRI,DWI及1H-MRS对鉴别诊断结核性与细菌性脑脓肿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MR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脓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经病理及临床复查证实的脑脓肿9例.行常规MR扫描、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构建平均扩散系数(ADC)图和各向异性分数(FA)图,并测量脓肿及周围水肿区的ADC、FA值.结果在扩散张量加权像上,脓肿腔表现为高信号,水肿区呈低信号;在ADC图上,脓肿呈低信号,平均ADC值为(0.66±0.07)×10-3mm2/s,水肿区呈高信号;在FA图上,脓肿与水肿均表现为低信号.结论在DTI扩散张量加权像上,脓肿表现为较特异的高信号,ADC值较低,有助于和囊变、坏死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b值肝囊肿弥散加权像(DWI)的信号特点,并测量ADC值,为DWI对其他肝脏疾病的研究提供方向.方法 50例肝囊肿112个病灶进行磁共振DWI,分析b值为300、500、1000 s/mm2肝囊肿的DWI信号表现,并测量ADC值,分析b值为300、500 s/mm2时ADC值的分布情况.结果 肝囊肿在3种b值(300、500、1000 s/mm2)的DWI表现为低信号分别占79.5%、83.0%、92.0%,等信号分别占13.4%、11.6%、7.1%,高信号分别占7.1%、5.4%、0.9%;平均ADC值分别为(4.10±0.11)×10-3、(4.09±0.14)×10-3、(3.85±0.12)×10-3 mm2/s;b值=300、500 s/mm2时;ADC值=4.10×10-3 mm2/s分别为91例(占81.3%)、61例(占54.5%).结论 肝囊肿在DWI主要表现为低信号,且ADC值较稳定,选b=300、500 s/mm2时,ADC值接近一固定值4.10×10-3 mm2/s,结合DWI及ADC值可确诊肝囊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平均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指数(FA)在鉴别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肿瘤组织、水肿及正常脑组织,以及探讨ADC值及FA值在对肿瘤浸润范围中的作用。方法14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在治疗前行常规MRI、增强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DTI),在T1WI增强、T2WI上确定肿瘤组织、水肿及正常脑组织,在ADC图和FA图上测量这些区域的FA值及ADC值,用方差分析评定值之间的差异。结果肿瘤囊变区的ADC值(2.07&#177;0.631)&#215;10^-3mm^2/s最高,其次为水肿区(1.39&#177;0.164)&#215;10^-3mm^2/s、肿瘤强化中心(1.13&#177;0.187)&#215;10^-3mm^2/s、肿瘤强化边缘(1.04&#177;0.254)&#215;10^-3mm^2/s、瘤周正常白质区(0.779&#177;0.088)&#215;10^-3mm^2/s、对侧正常白质(0.748&#177;0.082)&#215;10^-3mm^2/s。对侧正常白质FA值最高(0.538&#177;0.084)&#215;10^-3mm^2/s,肿瘤囊变区最低(0.09&#177;0.028)&#215;10^-3mm^2/s。肿瘤强化边缘与囊变坏死区、水肿区、瘤周正常白质以及对侧正常白质ADC值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瘤周正常白质区与对侧正常白质区ADC值无显著性意义(P〉0.05)。肿瘤强化边缘与囊变坏死区、瘤周正常白质区、对侧正常白质区FA值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瘤周正常白质区与对侧正常白质区FA值有显著性意义(P〈0.05),肿瘤强化边缘FA值与水肿区FA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DC值可用于区分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正常脑白质、水肿和肿瘤强化边缘,FA值对于组织学鉴别无明显意义,FA值对肿瘤浸润范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于宫颈癌检测的敏感性及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67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比较DWI结合MR常规序列与单纯MR常规序列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差异;分析正常志愿者宫颈三层(颈管内膜、结合带、肌层)与宫颈癌的ADC值差异.结果 DWI结合MRI常规序列检出全部病例,单纯MRI常规序列检测出64例,漏诊3例,准确率为95.52%.对于各期宫颈癌及全部病例分期诊断中,DWI结合MRI常规序列与单纯MRI常规序列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宫颈三层平均ADC值分别为颈管内膜(1.54±0.15)×10-3 mm2/s,结合带(1.56±0.16)×10-3 mm2/s,肌层(1.81±0.16)×10-3 mm2/s;宫颈内膜与结合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与肌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管癌平均ADC值为(1.05±0.20)×10-3 mm2/s,正常颈管内膜与宫颈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于MRI常规序列,DWI结合常规MRI序列对于检测宫颈癌更敏感;DWI对于区分正常宫颈与宫颈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脏泡型包虫病DWI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资料。对所有患者行自由呼吸扩散加权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b值为200、600、800 s/mm2)扫描。评估病变大小、位置、囊性和/或软组织成分,测量病灶ADC值。结果 24例患者平均病变数目为1.6个/例,平均最大径(4.6±1.2) cm。病灶位于肝右叶16例,位于肝左叶8例。b值为800 s/mm2时,病变囊性坏死部分ADC值为(2.98±0.86)×10-3 mm2/s,实性部分ADC值为(1.84±0.52)×10-3 mm2/s。囊性病变DWI呈低信号6例,呈明显高信号16例,呈混杂信号2例;实性病变DWI均低信号病灶。结论 肝脏泡型包虫病DWI可清晰显示病灶结构,对诊断该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常成人脑组织弥散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目的 定量研究正常成人脑组织内不同解剖部位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 (ADCav)值。方法  2 4例MR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 ,行弥散加权成像 ,在ADCav图上测量脑内不同部位的ADCav值。结果 正常成人ADCav值分别是 :侧脑室体部脑脊液 ( 2 .86± 0 .3 )× 10 -3 mm2 /s ,皮层灰质 ( 0 .85± 0 .0 2 )× 10 -3 mm2 /s ,皮层白质 ( 0 .71± 0 .0 2 )× 10 -3 mm2 /s ;尾状核头部 ( 0 .75± 0 .0 2 )× 10 -3 mm2 /s ,豆状核 ( 0 .72± 0 .0 2 )× 10 -3 mm2 /s ,丘脑 ( 0 .74± 0 .0 2 )× 10 -3 mm2 /s ;内囊后肢 ( 0 .69± 0 .0 2 )× 10 -3 mm2 /s ,半卵圆中心 ( 0 .72± 0 .0 2 )× 10 -3 mm2 /s ,胼胝体膝部 ( 0 .76± 0 .0 2 )× 10 -3 mm2 /s ,胼胝体压部 ( 0 .77± 0 .0 2 )× 10 -3 mm2 /s ;两侧大脑半球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过定量测量脑内ADCav值 ,获得成年国人的ADCav正常值 ,为鉴别病理改变提供基础对照。  相似文献   

18.
DWI鉴别诊断病毒性脑炎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病毒性脑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0例病毒性脑炎和10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例行常规MRI和DWI检查.测量并计算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并以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炎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0.95±0.28)×10-3mm2/s和(1.07±0.31),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平均ADC值和rADC值为(1.38±0.25)×10-3mm2/s和(1.80=1=0.34)(P<0.01).结论 DWI的ADC值和rADC值能较好地鉴别病毒性脑炎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